资源描述
ICS 95.060.10 W 30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960 2019 大麻打成 麻技术要 求 2019-12-20 发布 2020-03-20 实施 山 西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4/T 1960 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质 量要 求.2 5 抽 样数 量和 取样 方法.2 6 试 验方 法.2 7 检 验规 则.3 8 包 装、标志、运 输和 贮 存.3 附录A(规 范性 附录)大麻打 成麻 标准 样品 制作 及使用.4 附录B(规 范性 附录)大麻打 成麻 试验 方法.5 DB14/T 196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山 西省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提出 并监 督实 施。本标准 由山 西省 纤维 及纺 织皮革 制品 标准 化专 家组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山 西省 纤维质 量监 测中 心、山西 绿洲纺 织有 限责 任公 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亢秀 杰、袁 保卫、崔淼、王安 耀。DB14/T 1960 2019 1 大 麻打成 麻技术要 求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大 麻打 成麻 的术语 和定 义、质量 要求、抽 样 数量 和取 样方 法、试验方 法、检验 规则、包装、标志、运 输和 贮存。本标准 适用 于大 麻打 成麻 的品质 评定。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 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5707 纺织 名词 术语(麻部 分)GB/T 8170 数值 修约 规则 与极限 数值 的表 示和 判定 GB/T 9995 纺织 材料 含水 率和回 潮率 的测 定 烘箱 干 燥法 GB/T 16984 大 麻原 麻 3 术语和 定义 GB/T 5707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3.1 成条性 单株韧 皮纤 维的 完整 程度。3.2 整齐度 麻捆中 大麻 纤维 根端 对齐 的程度,以 及纤 维长 短的 差异程 度。3.3 密实度 纤维紧 密和 手感 轻重 的程 度。3.4 加工不 足麻 因脱胶 或打 麻不 足含 有死 麻屑(连续 长度 等于 或大 于30 mm 者)的 麻。3.5 DB14/T 1960 2019 2 含草量 每千克 大麻 打成 麻中 长度 等于或 大于100 mm的 草的 根数。4 质量要 求 4.1 原料麻 采用 干制 大麻,其 质量要 求应 符 合GB/T 16984 规 定。4.2 大麻打 成麻 按感 官品 质、技术要 求分 为一 等、二等、三等,其 质量 依次 降低。4.3 大麻打 成麻 各等 感官 品质 见表 1。表1 感官品 质 等级 成条性 可挠度(柔软度)密实度 整齐度 色泽 分等符合率%含草量 根/kg 一等 很好 柔软 很好 整齐,差值 不大于 100 mm 亮黑、光泽好 一等80 0 二等 亮黑、深褐、光泽好 二等及以上80 三等 较好 较柔软 较好 亮黑、深褐或黄褐,有少量杂色,光泽较好 三等及以上80 0.5 4.4 大麻打 成麻 各等 技术 要求 见表 2。表2 技术要 求 等级 强力 N 长度 Mm 含杂率%一等 340 550 3.0 二等 300 三等 260 500 4.5 大麻 打 成麻 以强 力、长度、含杂 率、感官 品质 最低 项定等。4.6 大麻打 成麻 公定 回潮 率 为12.0%,最 高回 潮率 不得 超 过 16.0%。4.7 大麻打 成麻 各等 加工 不足 麻率最 高不 得超 过2.0%,超过2.0%顺降 一等。4.8 根据 4.3 规 定的 感官 品质 制作标 准样 品。标准 样品 制作及 使用 规定 见附 录 A。5 抽样数 量和 取样 方法 按附录B 中B.2 规 定执 行。6 试验方 法 按附录B 中B.3 规 定执 行。DB14/T 1960 2019 3 7 检验规 则 7.1 大麻打 成麻 生产 企业 应按 标准对 产品 进行 逐批 检验,并附 有产 品检 验结 果。7.2 验收检 查应 是同 一批 号,并限于 收货 方尚 未开 包使 用过的 大麻 打成 麻。7.3 交易双 方的 任何 一方 对检 验 结果 有异 议时,可 申请 复验。8 包装、标志、运 输和 贮存 8.1 包装 8.1.1 分等打 包,每包 成 包 75 kg 或80 kg。8.1.2 包内小 捆麻 重量:麻 捆长 度 45 cm 以 下者 为 1.5 kg 2.0 kg;45 cm 60 cm 者为 2.0 kg 2.5 kg;60 cm 以上 者为2.5 kg 3.0 kg。8.1.3 小捆麻 应在 根部 三分 之一 处用同 等的 麻束 捆绑,麻 包用铁丝 横 向捆 五道。8.2 标志 大麻打 成麻 产品 应附 有合 格证。在每 包麻 的两 个大 面 各拴一 个标 签。标明 生产 加 工单位、产 品名 称、产品类 别、等级、执 行标 准(本 标准 编号)、净质 量等。8.3 运输和 贮存 产品在 运输 途中 不允 许损 坏,并 防潮、防 火。不得 与危险 品混 装、混贮。DB14/T 1960 2019 4 A A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大麻打 成麻 标准 样品 制作 及使用 A.1 标准样 品制 作与 仿制 A.1.1 标准样 品根 据表1 规 定的 感 官品质 制作,每 套标 准样 品分为 一等、二 等、三等,置于 样品 盒中。A.1.2 标准样 品与 文字 标准 具有 同等效 力,是大 麻打 成麻 定等的 依据。A.1.3 仿制标 准样 品应 以制 作的 基本标 准样 品为 依据。A.2 标准样 品使 用 A.2.1 标准样 品均 为各 等的 底线,对照 时不 得低 于该 标准 样品。A.2.2 标准样 品仅 适用 于大 麻打 成麻感 官检 验,不作 为其 他指标 检验 对照 依据。A.2.3 使用标 准样 品时,保 持标 准样品 完整。A.2.4 对照检 验时,应 选择 光线 适中的 地方,不 得在 阳光 直射或 光线 不足 的地 方进 行。A.2.5 标准样 品应 妥善 保管,不 得置于 潮湿、高 温或 日晒 的地方,以 防变 质。A.3 标准样 品有 效期 实物标 准样 品有 效期 为两 年,在 有效 期内 若发 现损 坏、变 化时,应 立即 停止 使用。DB14/T 1960 2019 5 B B 附 录 B(规范 性附 录)大麻打 成麻 试验 方法 B.1 调湿和 试验 用标 准大 气 实验室 环境 温度 为20 2,相对 湿度65%4%。B.2 抽样数 量和 取样 方法 B.2.1 抽样数 量 抽样数 量按每 一交 货批(同品种、同等、同 一加工 工艺为 一批)包数 而定。2 包及以 下者取1包,5包及以 下者取2 包,10 包 及 以下者 取3包,25 包 及以 下 者取4包,350 包及 以下者取5 包,350包 以上 者取6包。B.2.2 取样方 法 B.2.2.1 从麻包 中随 机抽 取共28捆 麻,其 中14 捆作 为实 验室 样品,其余14捆 作为 备样。B.2.2.2 从2 捆 样品 中,抽取 质量 约50 g 的 回潮 率试 样2 个,现 场称量 或密 封;另取2 捆,抽取质 量不 少于100 g 的 含杂 率试 样2 个;剩余 的10 捆作 为感 官品 质、强 力、长度、加 工不 足麻率 和含 草量 试样。从 每捆麻中 随机 抽取3束,每 束 质量约 为10 g,共30 束作 为强力 试样。B.3 试验方 法 B.3.1 回潮率 试验 方法 按GB/T 9995 执 行。B.3.2 长度试 验方 法 B.3.2.1 仪器和 工具 钢卷尺:分 度值 为1 mm。B.3.2.2 程序和 计算 测量每 捆麻从 纤维 根部 到80%的纤 维能达 到的 长度。以10 捆 麻试验 长度 的算术 平均值 为试验 结果,结果保 留整 数。B.3.3 加工不 足麻 率和 含草 量试 验方法 B.3.3.1 仪器和 工具 B.3.3.1.1 台秤:感量5 g。B.3.3.1.2 天平:感量0.01 g。DB14/T 1960 2019 6 B.3.3.2 程序及 计算 B.3.3.2.1 称量每 捆麻的 质量。捡出 其中加 工不足 麻和草。称 量加工 不足麻,计数 草的 根数,结果保留整数。B.3.3.2.2 按式(B.1)计 算加 工不 足 麻率。10021 mmL.(B.1)式中:L 加工 不足 麻率,%;m1 加 工不 足麻 质量,单位为 千克(kg);m2 试 样总 质量,单 位 为千克(kg)。B.3.3.2.3 按式(B.2)计 算含 草量,修约至 一位 小数。3mnI.(B.2)式中:I 含草 量,单位 为根 每千克(根/kg);n 草根 数,单位 为根;m3 试 样质 量,单位 为 千克(kg)。B.3.4 含杂率 试验 方法 B.3.4.1 杂质分 析机 法 B.3.4.1.1 仪器及 工具 B.3.4.1.1.1 天平:感量0.01 g。B.3.4.1.1.2 大麻杂 质分 析机。B.3.4.1.2 程序及 计算 称取质 量约100 g试样2 个。根部 朝前 分两 次均 匀喂 入杂质 分析 机,并随 时挑 出麻束 内较 大的 杂质、草等。将杂 质箱 内的 杂质 和手检 杂质 合并 称量。B.3.4.1.3 按式(B.3)计 算含 杂率。以两次 试验 的算 术平 均值 作为结 果,修约 至一 位小 数。杂 质分 析机法为 仲裁 检验 方法。10045 mmZ.(B.3)式中:Z 试样 的含 杂率,%;m5 试 样的 杂质 质量,单位为克(g);m4 试 样的 质量,单 位 为克(g)。B.3.4.2 手检法 B.3.4.2.1 仪器及 工具 B.3.4.2.1.1 天平:感量0.01 g。B.3.4.2.1.2 镊子。B.3.4.2.2 程序及 计算 DB14/T 1960 2019 7 B.3.4.2.2.1 粗检:称取 质量 约100g试样2个。在光 面平 板上 摊平 理直。手握 根、梢,轻轻 抖动,尽量使杂质 落下。捡 出杂 质中 正常纤 维,称量 杂质 质量。B.3.4.2.2.2 细检:在粗检 后的 试样中 随机抽 取20 g 30 g 纤维 称量。用镊子 剔除 杂质,称量杂 质质量。B.3.4.2.2.3 按式(B.4)计 算含 杂率。以两次 试验 的算 术平 均值 作为试 验结 果,修约 至一 位小数。100 16789670 mmmmmmZ.(B.4)式中:Z0 含杂 率,%m7 粗 检杂 质质 量,单 位为克(g);m9 细 检杂 质质 量,单 位为克(g);m6 粗 检试 样质 量,单 位为克(g);m8 细 检试 样质 量,单 位为克(g)。B.3.5 强力试 验方 法 B.3.5.1 仪器和 工具 B.3.5.1.1 束纤维 强力 机:夹持 距离:100 mm,下降 速度:120 mm/min。B.3.5.1.2 定长切 断器:长 度270 mm,精度 0.01 mm。B.3.5.1.3 定重天 平:420 mg,感量 0.01 g。B.3.5.2 程序及 计算 B.3.5.2.1 从每束 麻中 各取 质量 约5 g 的试样,共30 个。用定 长 切断器 切取 试样 中段。将 切好的 麻束 在标准温 湿度 环境 中平 衡24 h。拿 住麻 束的 一端 约70 mm 80 mm处,沿 着麻 束顺 手捋去 短、乱纤 维;同样再整理 另一 端。将整 理好 的麻束 称取420 mg。B.3.5.2.2 关闭制 动扳手,将麻 束的 一端绕 在上夹 持器上,拧 紧螺母。拉直 麻束,使夹 持器间 的麻束张力均 匀一 致,拧紧 螺母,松开 制动 扳手,测 试。B.3.5.2.3 按式(B.5)计 算强 力,结 果保留 整数。30301iiFF.(B.5)式中:Fi 每 束纤 维强 力值,单位为 牛顿(N);F 平 均强 力值,单 位 为牛顿(N)。B.3.6 分等符 合率 试验 方法 B.3.6.1 仪器和 工具 台秤:感量5 g。B.3.6.2 程序及 计算 B.3.6.2.1 依据4.2 中 的感 官品 质,对 照标准 样品 逐捆 评定 等级,并称 量。B.3.6.2.2 按式(B.6)计 算分 等符 合 率,结 果保 留整 数。DB14/T 1960 2019 8 1001110 mmH.(B.6)式中:H 分等 符合 率,%;m10 各等 试样 质量,单 位为千 克(kg);m11 试 样总 质量,单 位 为千克(kg)。B.3.7 公量检 验 B.3.7.1 公量检 验以 批为 单位。每 批称重 并记 录毛 重。B.3.7.2 根据批 量大 小,按A.2.1 规 定的取 样数 量,称 取包 装 物的质 量,计 算单 个麻 包 包装物 的平 均质量,修 约至 两位 小数。B.3.7.3 按式(B.7)计 算每 批麻 纤 维净质 量。100014 1312N m mm.(B.7)式中:m12 净质 量,单位 为吨(t);m13 整包 质量,单 位为 千克(kg);m14 单个 麻包 包装 物平 均质量,单 位为 千克(kg);N 麻 包数 量。B.3.7.4 按式(B.8)计 算每 批麻 纤 维 公量。RRm m 100100012 15.(B.8)式中:m15 公量,单 位为 吨(t);m12 净质 量,单位 为吨(t);R0 大麻 打成 麻公 定回 潮率,%;R 大 麻打 成麻 实测 回 潮率,%。B.4 数值修 约 试验结 果数 值修 约按GB/T 8170 执 行。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