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2 00CCS A0 0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 222 202014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报批稿)2 0 2 0-1 1-1 0发 布 2 0 2 0-1 1-2 0实 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I目次前言.I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15 评价内容.26 等级划分及标志.37 评价方法.3附录 A(规范性)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评分细则.4 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II前言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标准 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草规则 的 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山西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博物馆文化传播中心。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马天颖、王延沪、吴可嘉、龙科、郭海胜、张建婷、王林艳、景小勇、李楠楠、曹帅。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1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1范 围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内容、等级划分及标志、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 0 0 0 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 0 0 0 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 1 8 9 7 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3 1 3 8 4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 3 7 4 8 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DB 14/T 1 8 1 72 0 1 9 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DB 14/T 1 8 1 82 0 1 9 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域环境及其资源为依托,以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村风貌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满足乡村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购物、娱乐、康养等需求的旅游方式。来源:D B 1 4/T 1 81720 19,3.13.2旅游扶贫示范村以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防止复贫返贫,在兴村富民上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开展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具备为游客提供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条件和服务的设施,并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行政村。来源:D B 1 4/T 1 8182019,3.1,有修改4 基本要求4.1 村“两委”班子健全,已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和贫困村出列任务。4.2 应有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或其他规划中有旅游扶贫内容。4.3 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员。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24.4 近三年内无重大事故及主管部门认定的舆情事件发生。5 评价内容5.1 村容村貌5.1.1 可视范围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等现象。5.1.2 宣传栏、广告牌、店铺招牌设置规范、有序。5.1.3 绿化、美化与乡村自然文化景观配置得当、相得益彰。5.1.4 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持良好。5.2 资源开发与建设5.2.1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5.2.2 旅游产品主题鲜明,能够体现乡土文化和民俗特色。5.2.3 旅游产品形式多样,业态丰满,综合带动能力强。5.2.4 注重品牌化建设,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5.3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5.3.1 具有畅通的通村公路,且入户道路全部硬化。5.3.2 村口设有景观导览图,位置合理、内容清晰。5.3.3 有方便车流与人流集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集散)广场。5.3.4 设有旅游服务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与便民服务。5.3.5 旅游厕所分布合理,数量满足需要,符合 GB/T 1 8 9 7 3 的要求。5.3.6 设有指示清晰、配备充足的村中景区导引 牌,符合 G B/T 31384 和 GB/T 10001.1、G B/T 10001.2的要求。5.3.7 有提供本村土特产品、本地特色商品等购物场所。5.3.8 有依托 村级服务中心、广场、图 书室、戏台 等已有设施建 设的文化活动场所,用 于开展参观学习、设施体验与民俗表演等旅游文化活动。5.3.9 建有停车场或停车体系。5.3.10 建有供排水管网及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符合 G B 37488 要求。5.4 扶贫机制与管理5.4.1 村“两委”班子中有明确分管旅游扶贫的领导,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4.2 建有以贫困户和带动脱贫人口为基础的旅游扶贫台账管理制度。5.4.3 统筹各类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品牌建设。5.4.4 扶持和培育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 5 家以上。5.4.5 利用当地资源打造贫困户参与的特色旅游商品或手工艺品至少 1 个及以上。5.4.6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旅游节事活动或宣传促销活动。5.4.7 提供旅游扶贫产品、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网上预订销售服务。5.4.8 定期组织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 8 0 以上,其中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培训率达到1 0 0。5.4.9 设有旅游投诉点及投诉电话,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达 95以上。5.5 综合效应 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35.5.1 年综合旅游收入达 30 万元以上。5.5.2 年接待人数达 2 万人次以上。5.5.3 旅游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比例达 50以上。5.5.4 乡村旅游经营户占本村居民户比重达 30(含)以上。5.5.5 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达 4 个(含)以上。5.5.6 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比重达 40(含)以上。5.5.7 贫困人口旅游业参与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比重达 40(含)以上。5.5.8 村民对村庄发展旅游的满意度达 90以上。5.5.9 游客对村庄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达 90以上。5.6 加分项5.6.1 属于旅游景区(3 A 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范围内。5.6.2 在旅游发展或产业扶贫相关方面获得省级以上荣誉。5.6.3 在旅游扶贫方面入选省级以上的优秀案例,并获媒体报道。6 等级划分及标志6.1 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分为 3 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 AAA 级、A A A A 级和 A AAAA 级。6.2 统一颁发旅游扶贫示范村标牌、证书。7 评价方法7.1 旅游扶贫示范村的评价采用打分方法,按照附录 A 的规定进行评分,总分为 1000 分。7.2 各等级标准分值划分如下:评价得分 7 0 0 分至 7 9 9 分为 A A A 级;评价得分 8 0 0 分至 8 9 9 分为 A A A A 级;评价得分为 9 0 0 分及其以上为 A A A A A 级。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4A A附录 A(规范性)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评分细则评价计分见表A.1.表 A.1 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评分细则序号 项 目各大项总分细分项总分自检计分栏评定记分栏0 基 本条 件 Y/NA0.1 村“两委”班子健全,已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和贫困村出列任务0.2 应有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或其他规划中有旅游扶贫内容0.3 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员0.4 近三年内无重大事故及主管部门认定的舆情事件发生1 村 容村 貌 801.1 可视范围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等现象 201.2 宣传栏、广告牌、店铺招牌设置规范、有序 201.3 绿化、美化与乡村自然文化景观配置得当、相得益彰 201.4 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持良好 202 资源 开发 与建设 1702.1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2.1.1 有具备游览价值的果园、菜园、苗圃、林场、养殖场等 102.1.2 有具备游览休闲价值的山地、河流、湖泊、峡谷、洞穴、湿地、温泉等 102.1.3 有古民居建筑、古井、古桥、古牌坊、古遗址等 102.1.4 有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宗教遗存等 102.1.5 有独特的民间文学、艺术、服饰、饮食等 102.2 旅游产品主题鲜明,能够体现乡土文化和民俗特色2.2.1 主题产品具有民族特色、传统风貌和民俗文化特点 102.2.2 主题产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102.3有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品种、多业态的乡村旅游经营项 目,产品丰富、业态丰满,综合带动能力强2.3.1 开展农事体验、乡村游戏、民间技艺等活动项目 102.3.2 有展示民俗、生产、生活的场地与活动 102.3.3 有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设施与活动 102.3.4 有长期固定的文化节庆活动 102.3.5 有健康的晚间旅游活动项目 102.4 注重品牌化建设,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2.4.1 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 102.4.2 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 10 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52.4.3 在周边县(市、区)有较高知名度 102.4.4 在周边乡镇有较高知名度 102.4.5 在周边村有较高知名度 103 基本 公共 服务设 施 2653.1 具有畅通的通村公路,且入户道路全部硬化3.1.1 通往村庄主干线具有县级及以上道路或旅游专线,或有火车站、高速口 103.1.2 通公交、旅游直通车、通班线客运车 103.1.3 村内车行道路硬化且利于通行,或步道符合乡村特色 53.2 村口设有景观导览图,位置合理、内容清晰 253.3 有方便车流与人流集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集散)广场 253.4 设有旅游服务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与便民服务3.4.1 设置有专门的游客中心,能提供游客咨询等综合服务 153.4.2 依托村委会等公共场所为游客提供咨询接待服务 103.5 旅游厕所分布合理,数量满足需要,符合 GB/T 18973 的要求 253.6设有 指示清 晰、配备充 足的村 中景区导引 牌,符 合 GB/T 31384 和 GB/T 10001.1、GB/T 10001.2 的要求3.6.1 通往村子的主干线路口有醒目、规范的旅游交通指示牌 153.6.2 村内设置导览图、解说牌、警示牌等旅游标识牌 153.7 有提供本村土特产品、本地特色商品等购物场所1处以上 253.8有依托村级服务中心、广场、图书室、戏台等已有设施建设的文化活动场所,用于开展参观学习、设施体验与民俗表演等旅游文化活动253.9 建有停车场或一套停车体系3.9.1 至少有一处停车场地,有不低于100个小车车位 203.9.2 至少有一套停车体系 103.10 建有供排水管网及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符合GB 37488要求 304 扶贫 机制 与管理 2554.1 成立有村“两委”班子,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304.2 建有以贫困户和带动脱贫人口为基础的旅游扶贫台账管理制度 254.3 统筹各类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品牌建设 304.4 扶持和培育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 5 家以上 404.5 利用当地资源打造贫困户参与的特色旅游商品或手工艺品至少 1 个及以上 304.6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旅游节事活动或宣传促销活动 304.7 提供旅游扶贫产品、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网上预订销售服务 204.8定期组织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 80以上,其中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培训率达到 100304.9 设有旅游投诉点及投诉电话,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达 95以上 205 综 合效 应 2305.1 年综合旅游收入达 30 万元以上 405.2 年接待人数达 2 万人次以上 405.3 旅游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比例达 50以上 305.4 乡村旅游经营户占本村居民户比重达 30(含)以上 205.5 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达 4 个(含)以上 20 FO RM TE XT D B 14/T FO RM TE XT 22 22 FO RM TE XT 20 20 65.6 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比重达 40(含)以上 305.7 贫困人口旅游业参与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比重达 40(含)以上 205.8 村民对村庄发展旅游的满意度达 90以上 155.9 游客对村庄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达 90以上 15附则 加分 项 60A 属于旅游景区(3A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范围内 30B 在旅游发展或产业扶贫相关方面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20C 在旅游扶贫方面入选省级以上的优秀案例,并获媒体报道 10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