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0 DB21 辽宁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822020 刺榆播种 育苗技术 规程 2020-07-30 发布 2020-08-30 实施 辽 宁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21/T 3282 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圃地选择与规划.2 5 整地与作床(垄).2 6 种子采集与处理.2 7 播种.3 8 苗期管理.4 9 苗木出圃.4 10 建立育苗技术档案.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刺榆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及用途.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土壤消毒常用药剂.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种子消毒常用药剂.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9 附录 E(资料性附录)刺榆裸根苗质量分级.10 DB21/T 3282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宇、张学利、迟琳琳、李红、王曼、肖巍、孙海红、刘建华、王大勇、陈江燕、刘长全、艾婷婷、吴德东、王恩利、安宇宁、成文博、张日升、李宁、扈延伍、魏旭、胡玉珠、王丽丽、辛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8927。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东段55号),联系电话:0418-3996169。DB21/T 3282 2020 1 刺 榆播种 育苗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刺榆播种育苗的圃地选择及规划、整地与作床、种子的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及建立育苗技术档案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刺榆的播种育苗。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21/T 1290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DB21/T 1291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21/T 205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刺榆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 Planch.)为榆科(Ulmaceae)刺榆属(Hemiptelea Planch.),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或呈灌木状。是科尔沁沙地次生林群落重要建群树种之一,也是防风固沙及生物围栏建植的主要树种,树种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3.2 发芽率 测试种子发芽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3.3 条播 将种子按一定的行距播于播种沟内的播种方法。3.4 出苗期 从播种时起到幼苗出土后种壳脱落、地下开始长出侧根时止。3.5 幼苗期 从幼苗种壳脱落、地下根系开始长出侧根时起,到幼苗拔出新梢、开始大幅度高生长时止。3.6 速生期 从幼苗新梢高生长明显加快时起,至幼茎变为棕色,高生长明显缓慢时止。3.7 硬化期 苗木高生长明显减缓,茎、根生长量增大,至顶芽饱满、苗木停止生长时止。DB21/T 3282 2020 2 3.8 截根 在苗木培育期间,切断主根促进侧根生长的一种技术措施。4 圃地选 择与 规划 4.1 圃地选 择 宜选择向阳、地势平缓、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土壤要求pH中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能好。4.2 规划设 计 具体技术按DB21/T 1291 执行。5 整地与 作床(垄)5.1 整地 5.1.1 施基肥 施肥要坚持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的原则,氮、磷、钾配比适当。施农家肥每平方米 2kg5kg,每平方米施氮肥 0.003kg0.005kg,磷肥0.004 kg0.005kg,钾肥0.002kg0.003kg。可于整地前将基肥撒于圃地,通过翻耕将其翻入耕作层中。5.1.2 土壤消 毒 苗圃整地前要进行土壤消毒。方法及常用药剂参见附录B。5.1.3 苗圃整 地 苗圃整地包括翻地、耙地、平整、镇压。翻耕可在秋季和春季进行。秋季翻耕深度 20cm30cm;春季要求做到深耕细整,做到上层土层(0cm20cm)疏松,下层土层(20cm)紧实。整地时要清除草根、石块,随耕随耙,及时平整、镇压。5.2 作床和 作垄 5.2.1 作床 通常采用高床法育苗。床面高25cm,床宽 1.0m1.5m,床长 10m20m,机械作业时可适当加长些,步道宽 25cm30cm。5.2.2 作垄 苗垄的垄距 30cm40cm,垄面宽 25cm30cm,高15cm20cm,垄长根据地形并结合作业机械化程度确定。垄一般以东西向为宜,但在坡地垄应与等高线平行。6 种子采 集与 处理 6.1 种子采 集 DB21/T 3282 2020 3 6.1.1 母树选 择 选择树龄在15年以上,生长健康树木作为采种母树。6.1.2 采集时 期和 方法 10 月上、中旬,当刺榆小翅果由黄绿色变黄,并开始脱落时进行采集。种子采集应集中力量短期完成,采集时在采种母树下方铺设苫布,手持木杆敲击树干,使种子落下进行收集。6.1.3 种子登 记 采集的种子按采集时间、数量、产地和树种特性等进行登记,并进行分级,以便合理使用,具体按DB21/T 1290执行。6.2 净种与 贮藏 6.2.1 净种 6.2.1.1 水选 将种子浸入水中,稍加搅拌后种子下沉,选择下沉种子,水洗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上浮杂质吸水下沉。水洗后的种子摊于阴凉通风处阴干,阴干时要经常翻动,厚度不超过 10cm15cm。当种子含水率达到10%13%时,即可用于贮藏。6.2.1.2 手工 筛选 人工将夹杂物等与饱满种子分开。6.2.2 种子贮 藏 将除杂后的种子装入布袋后,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6.3 种子处 理 6.3.1 消毒 春播时,将贮藏的种子取出后,需进行消毒,方可播种或催芽。用药和剂量参见附录C。6.3.2 催芽 播种前 7a10a,将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 24h48h,捞出后与湿沙按1:3体积比混合,堆于室外并覆盖草帘,进行混沙催芽。混合的细沙要提前在阳光下翻晒,掺入后进行喷水处理,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准。沙堆温度保持在 1525,每日勤翻种子,适当喷水,待1/3种子萌发露白时即可播种。7 播种 7.1 播种时 期 4月下旬5月上旬。DB21/T 3282 2020 4 7.2 播种量 发芽率达75%以上种子,每亩播种量在3.5kg4.0kg。7.3 播种方 法 在无风的清晨,将种子撒播或条播于苗床、苗垄。撒播,顺床成行,行距15cm20cm,播幅6cm8cm;条播,垄上开沟,沟深 1cm2cm,播幅6cm8cm。播后覆土 0.5cm1cm,并轻轻镇压。8 苗期管 理 8.1 水肥管 理 8.1.1 浇水 浇水要掌握适时、适量。出苗期要保持地面处于湿润状态,适当控制,防止土壤板结;幼苗期浇水要少量多次;苗木速生期浇水要充分,2a3a一次;苗木硬化期控制浇水,除特别干旱外,可不必浇水。圃地发现有积水立即排除,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流。8.1.2 追肥 苗期追肥二次,以撒施硫酸铵为主。6月中旬,每平方米施15g;7月中旬,每平方米施20g。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8.2 除草松 土 人工除草,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松土除结合除草进行外,雨后,浇水后也要适当松土。松土要逐次加深,注意不伤苗,不压苗。8.3 苗期截 根 当真叶出土 2片4片时进行截根,截根深度515cm,留主根长6cm,切根后应将土压实并浇水。8.4 间苗和 定苗 间苗要及时,一般可分二到三次进行。在幼苗展开3片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后2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主要选择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苗木感染病虫害的幼苗,间苗后苗木间距应保持在5cm10cm。6月底定苗,每平方米留苗200株250株。8.5 病虫害 防治 以预防为主,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性。病虫害防治用药和剂量参见附录D。8.6 越冬防 寒 10月下旬,苗木叶片完全脱落进入休眠期,在土壤封冻前灌足底水。9 苗木出 圃 9.1 起苗 DB21/T 3282 2020 5 起苗与造林、移栽时间相衔接,一般在4月初苗木树液流动前进行。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不损伤顶芽,不破损根皮,伤苗率不超过5%。小苗起苗深度不能少于25cm。9.2 苗木分 级 苗木分级检测方法按 DB21/T 2052 执行。裸根苗起苗后应在背阴避风处进行分级,分级时剔除病虫害严重的、劈根扯皮的、根系发育不健全的、缺损顶芽的苗木。分级标准参见附录E。10 建立育 苗技 术档 案 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遵循DB21/T 1291的要求。DB21/T 3282 2020 6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刺榆生 物学 特性、生 态特 性及用 途 A.1 生 物学 特性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 m,或呈灌木状;树皮深灰色或褐灰色,不规则的条状深裂;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具粗而硬的棘刺;刺长2 cm10 cm;冬芽常3个聚生于叶腋,卵圆形。叶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稀倒卵状椭圆形,长4 cm7 cm,宽1.5 cm3 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有整齐的粗锯齿,叶面绿色,幼时被毛,后脱落残留有稍隆起的圆点,叶背淡绿,光滑无毛,或在脉上有稀疏的柔毛,侧脉8对12对,排列整齐,斜直出至齿尖;叶柄短,长3 mm5 mm,被短柔毛;托叶矩圆形、长矩圆形或披针形,长3 mm4 mm,淡绿色,边缘具睫毛。小翅果黄绿色,斜卵圆形,两侧扁,长5 mm7 mm,在背侧具窄翅,形似鸡头,翅端渐狭呈缘状,果梗纤细,长2 mm4 mm。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0月。A.2 生 态特 性及 用途 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常生于海拔2000 m以下的坡地次生林中。在科尔沁沙地内,以建群种存在,并形成刺榆次生林群落。耐干旱、瘠薄,各种土质易于生长,可作为沙地主要造林针叶树的混交树种,用于防风固沙。因树枝有棘刺,生长颇速,常成灌木状,故也是生物围栏建植的主要树种。DB21/T 3282 2020 7 B B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土壤消 毒常 用药 剂 表B.1 土 壤消 毒常 用药 剂 药剂名称 剂 型 防治病、虫害种类 用 法 用 量 备 注 硫酸亚铁 2%3%水剂 灭菌 每平方米用药液4kg5kg,浇在土壤中。5天7天后播种。五氯硝基苯+代森锌 粉剂 立枯病、猝倒病 每平方米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两药混合后,与适量细土混拌,制成药土,拌于土壤中。此法对防治由土壤传播的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辛硫磷(40%)乳油 小地老虎、金龟子等 每平方米用药2g,混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拌于土壤中。DB21/T 3282 2020 8 C C 附 录 C(资料 性附 录)种子消 毒常 用药 剂 表C.1 种子消 毒常 用药 剂 药剂名称 使 用 方 法 备 注 高锰酸钾 用 0.5%溶液浸种2h3h,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胚根突破种皮的种子不宜用此法 硫酸铜 用 0.2%0.5%浸种2h3h,浸种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种子催芽前3d5d 进行即可 硫酸亚铁 用 0.5%1%的溶液浸种2h,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敌克松 用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2%0.5%DB21/T 3282 2020 9 D D 附 录 D(资料 性附 录)病虫害 防治 常用 药剂 表D.1 病虫害 防治 常用 药剂 药剂名称 防 治 对 象 使 用 方 法 多菌灵(50%可湿粉剂)立枯病、白粉病、炭疽病 发病初期,800 倍1000 倍液,10d15d 喷施一次,连续3次5 次 甲基托布津(50%可湿粉剂)立枯病、白粉病、菌核性根腐病 发病期间,800 倍1000 倍液,10d15d 喷施一次,连续3次5 次 敌克松(70%可湿粉剂)立枯病、猝倒病 发病初期,800 倍1000 倍液,10d15d 喷施一次,连续3次5 次 辛硫磷(50%乳油)蚜虫、刺毛虫、榆紫金花虫 危害期间,800 倍1000 倍液,在傍晚喷施叶面 DB21/T 3282 2020 10 附 录 E(资料 性附 录)刺榆裸 根苗 质量 分级 E.1 刺榆 裸根 苗质 量分 级 苗龄 级苗 级苗 综合控制指标 适用范围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长度 cm 5cm 级侧根数 长度 cm 5cm 级侧根数 1-0 0.6 55 25 6 0.40.6 4555 20 4 苗干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全省 2-0 1.0 120 30 10 0.61.0 80120 25 8 全省 1-1 1.0 110 30 10 0.61.0 80110 25 8 全省 注1:1-0 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注2:2-0 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注3:1-1 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一年。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