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20 B 3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646 2020 代替 DB 37/T 646 2006 烟台地黄 瓜生产技 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Yantai ground cucumber 2020-03-31 发布 2020-05-01 实施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 37/T 646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代 替DB 37/T 646-2006 烟 台地黄 瓜生产 技术 规程。与DB37/T 646-2006 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 术变 化如 下:增 加了“3 术语 和定 义”;“4生 产技 术管 理”修 改为“4 一 般要 求”,删 除了“4.1”、和“4.4.5”;增 加了“4.1 产 地环 境”、“4.2 栽培 茬口”、“4.3品 种选 择”和“4.4 种 子质量”;删 除了“4.4 育 苗”各 次级条 标题,修 改合 并为“5 育 苗”;增 加了“5.2 嫁 接育 苗”;删 除了“4.4.8.1 4.4.8.5”条 标题,修 改合 并 为“6 苗期 管理”;将“4.5”和“4.6”修改合 并为“7定 植”,删 除“4.5.1”和“4.5.2”条标题 并修 改了 部分技术内 容;增 加了“7.2”定植 前 基肥施 用量 和“7.5”畦 栽 穴播要 求;将“4.7 田 间管 理”修 改合并 为“8田 间管 理”;增 加了“8.2”、“8.5”和“8.6”结 瓜期 追肥 要求和 落蔓 要求;删 除了“4.8.1 4.8.6”条 标题,修 改合 并为“9病虫 害防 治”;增 加了“9.6”化学 防 治要求;增 加了“10 采 收”要 求。本标准 由山 东省 农业 农村 厅提出 并组 织实 施。本标准 由山 东省 农业 标准 化技术 委员 会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山 东省 农业科 学院 农业 质量 标准 与检测 技术 研究 所、中国 农业大 学烟 台研 究 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张丙 春、于 立芝、刘 宾、张红、范丽 霞、王文 正、王玉 涛、蔡 达。本标准 所代 替标 准的 历次 版本发 布情 况为:DB37/T 646-2006。DB 37/T 646 2020 1 烟台 地黄 瓜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烟 台地 黄瓜 生产的 产地 环境、栽 培茬 口、品 种选 择、育 苗、苗 期管理、定 植、田 间管理、病 虫害 防治、采 收和 生产档 案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烟 台地 黄瓜 的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NY/T 5010 无公 害农 产品 种植 业产 地环 境条 件 DB37/T 1429 黄 瓜集 约化 嫁接育 苗技 术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烟台 地 黄瓜 yantai ground cucumber 在胶东 沿海 地区 栽培 的鲜 食地方 黄瓜 品种 类群,刺 瘤分布 稀疏,瓜 型为 筒型 或棒型。4 一般要 求 4.1 产地环 境 应符合NY/T 5010 的 规定。选择上 茬未 种植 瓜类 作物 的地块,要求 地块 平整、土层深 厚、地 力肥 沃、土质疏 松、排灌 良好。4.2 栽培茬 口 4.2.1 早春保 护地 栽培:2 月上 中旬育 苗,3 月 下旬 定植。4.2.2 春露地 栽培:3 月下 旬育 苗,4 月下 旬定 植;或 4 月下旬 直接 播种。4.2.3 夏秋露 地栽 培:67 月 直 播或育 苗。4.2.4 日光温 室秋 延后 栽培:7 月下旬 9 月上 旬育 苗,根据苗 生长 情况 及时 定植。4.2.5 嫁接育 苗:应比 常规 育苗 早播10 d 左右。4.3 品种选 择 DB 37/T 646 2020 2 4.3.1 选择抗 病、优质、高 产、商品性 好、适合 市场 需求 的地黄 瓜品 种。早春 栽培 应选择 耐低 温、耐霜霉病 和白 粉病 品种;夏 秋和秋 延后 栽培 选择 抗病 毒病、耐热 品种。4.3.2 早春嫁 接砧 木常 用云 南黑 籽南瓜,夏 秋黄 瓜砧 木多 用白籽 南瓜。4.4 种子质 量 4.4.1 种子纯 度95%,净 度98%,发芽 率95%,水 分 8%。4.4.2 砧木黑 籽南 瓜种 子休 眠期 长,当 年生 产的 种子 发芽 率较低,宜 选用 上年 生产 的种子。5 育苗 5.1 常规育 苗 5.1.1 育苗设 施:根据 种植 季节 选用温 室、塑料 棚、阳畦、温床、穴 盘等,夏 秋季 育苗应 配有 防虫 遮阳设施。5.1.2 营养土 配制:将 无病 虫源 的肥沃 大田 土和 商品 有机 肥按 9:1 或 10:1 比 例混 合 过筛。每 m3混合土中另 加入 过磷 酸 钙0.5 kg 1 kg、草炭 土或 草木 灰 5 kg 10 kg、50%多 菌灵可 湿性 粉 剂 80 g,充分混匀。将 配置 好的 营养 土均匀 铺于 播种 床上,厚 度约 10 cm。5.1.3 种子催 芽:根据 定植 密度,每 666.7 m2种植 面积 育 苗用种 量 约 150 g,直播 用种量 约 200 g。用 50%多菌 灵可 湿性 粉 剂500 倍 液浸 种1 h 或 将种 子 用 50 55 温 水浸 种 不停搅 拌 20 min,捞 出洗净后 用清 水浸 泡4 h 6 h,捞 出,然后 置于25 30 条 件下 催芽,70%的种子 露白 后即 可播 种。包衣种 子直 播即 可。5.1.4 播种:育苗 床浇 足底 水,水渗下 后用 营养 土找 平床 面。将 已催 芽种 子均 匀撒 播于床 面上,覆 盖1.0 cm 1.5 cm 营 养土。每平方 米苗 床再 将拌 有 8 g 50%多菌 灵可 湿性 粉剂 的细土 均匀 撒于 床面 上,以防苗 猝倒。早 春育 苗床 面应覆 盖薄 膜,夏秋 育苗 床面应 覆盖 遮阳 网,70%幼苗顶 土时 移除 覆盖 物。5.2 嫁接育 苗 5.2.1 育苗设 施、营养 土、接穗 催芽和 接穗 播种 等与 常规 育苗相 同。芽 长 0.3 cm 时 即可播 种。5.2.2 砧木浸 种催 芽方 法与 接穗 基本相 同,但浸 种水 温可 提高 至 70 80。捞 出洗净 后南 瓜种 子应浸 泡8 h 12 h,置 于30 33 条 件下 催芽,通常 24 h 36 h 后 出齐。芽长 0.5 cm 1 cm 时即可播种。5.2.3 黄瓜出 苗后 生长 速度 较慢,砧木 南瓜 苗生 长速 度较 快,为 使黄 瓜苗 和砧 木苗 同时达 到适 宜嫁 接的形态,砧 木苗 通常 在黄 瓜播 种 5 d 7 d 后 播种。5.2.4 集约化 嫁接 育苗 按 DB37/T 1429 的规 定执 行。6 苗期管 理 6.1 常规苗 期管 理 6.1.1 早春育 苗应 早揭 晚盖 尽量 使苗床 多见 光;夏秋 育苗 应适当 遮光 降温。定 植前 一周,逐渐 移除 遮阳网,适当 控制 水分。苗 期温度 宜:苗出土 前,日间 温 度 25 30,夜 间温 度 16 20,最低 15;苗出土 后,日间 温 度 20 25,夜 间温 度 14 18,最 低12;DB 37/T 646 2020 3 定植前 一周,日 间温 度 20 23,夜 间温 度 12 16,最 低 10。6.1.2 移栽定 植的 苗应 子叶 完好、茎基 粗、叶浓 绿、无病 虫害。春季 苗株 高 约15 cm、34 片 叶时,夏秋季 苗株 高 约15 cm、2 3 片 叶、苗龄20 d 左 右 时,应 适时 移栽 定植。苗 期应控 水控 肥,苗 3 4片叶时,可 结合 苗情 追 施0.3%尿素。6.2 嫁接苗 期管 理 6.2.1 黄瓜播 种10 d 12 d 后、黄瓜苗 第一 片真 叶展 开长 约2 cm 左 右、南瓜 子叶 完 全展开 时,适时嫁接。6.2.2 嫁接前 应对 苗床 秧苗 喷水,幼苗 取出 后,用清 水洗 根去除 根系 泥土。用 于嫁 接的刀 片、竹签 等用高锰 酸钾 或酒 精消 毒。6.2.3 用刀片 或竹 签刃 去掉 砧木 生长点 及两 腋芽,在 子叶 下方 按45 角向 下 斜 切,切 口与子 叶平 行,深度为 南瓜 下胚 轴 的1/3,切口长 约1 cm,不 伤及髓 腔 为宜。然 后 在 黄瓜 接穗真 叶 的一侧 子叶 下 方 1 cm 2 cm 处 以 45 角向上 斜切,切口 与子 叶平 行,深度 为黄瓜 下胚 轴 的 2/3,接 穗 切口 长与 砧木 切口 长 度相等,注 意 苗 不切 断且 应带根。最 后 将 两株 幼苗 切口 相互插入 吻 合后,用 扎丝 轻轻捆 扎使 切 口 密切 结 合。6.2.4 嫁接完 成后,喷 雾净 水,然后栽 植于 保湿 小拱 棚内,将砧 木和 接穗 根分 开 1 cm 2 cm,埋好 接穗根。连 续3 d 保持 95%湿度。4 d 后小 通风,8 d 后揭膜 炼苗。若 发现 秧苗 萎蔫,应及 时遮 阴喷 水,停止通 风。6.2.5 嫁接 后5 d 6 d 应 及时 去 除砧木 的生 长点 和腋 芽,同时掐 伤黄 瓜下 胚轴。嫁 接 10 d 12 d 左右,用刀 片在 结合 处将 黄 瓜幼苗 茎下 方切 断,拔 出 根茎断 根。嫁 接苗20 d 左 右切断 接穗 基部,可定 植。6.2.6 嫁接时,若 幼苗 长势 差异 较大,应注 意选 用苗 茎粗 细相协 调的 接穗 苗和 砧木 苗配对 嫁接。接 穗苗茎应 比砧木 苗 茎稍 细一 些,一般 接穗 苗茎 直 径应 不超过 砧木 苗茎 直径 的 3/4,也 不应 小于1/2。应 注意苗的 长度 搭配,以 利双 根移植。6.2.7 嫁接苗 期小 棚内 温度 宜:嫁接 后3 d 内,日间 温 度25 28、夜间 温 度18 20;嫁接 3 d4 d 后,日间 温 度 25 30、夜间 温 度 15 20;定植 前7 d,日 间温 度 20 23,夜 间温 度 12 18。6.2.8 集约化 嫁接 苗期 管理 按 DB37/T 1429 的规 定执 行。7 定植 7.1 定植前,整 地深 翻、整平 耙细耙 透。做成 平畦 或高 畦,畦 宽 约1.2 m,畦高 约 0.2 m。7.2 定植前,根 据土 壤肥 力确 定施肥 量。一次 性施 足基 肥,整 地前 均匀 撒于 地表,结合 土壤 耕翻 施入土壤或 播种 时距 种子 约15 cm 开 沟施 用或 穴施。其 中全部 磷肥 和有 机肥、1/3 氮肥、2/3 钾 肥作 基肥;或每666.7 m2用3 t 4 t 农家肥 作基 肥,10 kg 15 kg 磷 酸二 铵、15 kg 硫 酸 钾混合 后施 用。7.3 地表10 cm 土壤 层最 低地 温稳定 在 10 以上、夜 间气温 不低 于 3 5 时,适 时定 植。7.4 采用覆 地膜 大小 行栽 培定 植。根 据品 种特 性、气 候 条件和 栽培 习惯,每666.7 m2定植2500 3500株,无 支架 栽培 约2000 株。7.5 若直播 不育 苗,应采 用畦 栽穴播,每 畦 播2 行,行 距 60 cm,株距35 cm 40 cm。播前 开穴,每穴浇足 底水,待 水分 下渗 后将种 子播 于穴 内,每穴 播2 粒 种子,播 后覆 土1.5 cm 2.0 cm,轻轻 压实。DB 37/T 646 2020 4 7.6 嫁接法 育苗 时,一般 断 根5 d 左 右定 植。嫁接 苗定 植时,应注 意保 温、保湿、遮阴,刀 口处 不应沾有泥 土。嫁接 苗叶 片应 淡绿色 宽大 平展,栽 苗时,营养 钵土 稍高 于或 平于 地面。定植 时,剔除 叶 面 颜色浓绿 不舒 展的 假活 苗。7.7 嫁接苗 定植 时应 适当 减小 定植密 度,及时 捆蔓,防 止瓜蔓 着地。7.8 定植后 浇定 根水,应 防止 刀口处 进水。8 田间管 理 8.1 春 季保 护地 栽培 应覆 盖地 膜,宜 高垄 或高 畦栽 培,保持膜 面清 洁,晴天 早揭 苫下午 晚盖 苫,尽量增加光 照时 间以 提高 地温;夏秋 季应 适当 遮阳 降温。8.2 缓苗期 日间 温度 宜 28 30,夜 间温 度不 低 于 18;缓 苗后 日间 温 度宜 25 30,夜间温度 宜12 13。通过地 面覆 盖、滴灌、通 风排湿 等措 施,控制 空气 相对湿 度 70%80%。8.3 定植3 d 5 d 后浇 缓苗 水;若直 播,待黄 瓜出 苗后,根据 土壤 墒情 和瓜 苗长 势浇水 施肥。8.4 黄瓜为 连续 采收 的蔬 菜,需要不 断追 肥。根据 采收 量浇水 追肥,每 采收23 次,随 水冲 施一 次速效肥,化肥 和有 机肥 交替 使用,以速 效化 肥为 主。根据土 壤肥 力和 土壤 质地,一般 追 肥 35 次,以 利果实和 植株 生长。8.5 结瓜初 期进 行 第1 次 追肥,根瓜 坐住 后,每 666.7 m2施用 10 kg 尿素(或 硫 酸铵 20 kg)、10 kg硫酸钾。盛 瓜期 进行 第2 次追肥,以 后 每 15 d 20 d 追肥 一次。砂 质土 壤和 轻壤土 保水 保肥 性能 较差,应缩短 施肥 间隔,增 加浇 水与施 肥次 数;中壤 土及 黏土宜 延长 施肥 间隔,适 当减少 浇水 与施 肥次 数,每次追肥 量适 当减 少。8.6 为防止 黄瓜 早衰,可 在盛 瓜期 用 0.5%尿 素和0.3%0.5%磷 酸二 氢钾 水溶 液 进行叶 面喷 施,连续喷 施2 3 次。8.7 采用支 架栽 培,及时 用竹 竿支架 绑蔓。侧 枝可 留一 瓜一叶 摘心,主 侧蔓 均可 结瓜,以主 蔓结 瓜为主。生 长期 及时 打去 老叶、畸形 瓜和 下部 病叶。8.8 选择晴 天午 后,植株 底部 无叶、茎蔓 离 地30 cm 以 上时及 时落 蔓。不得 在含 水量高 的早 晨、上午或浇水 后落 蔓。8.9 落蔓 前3 d 7 d 不 宜浇 水,以利 降低 茎蔓 组织 含水 量,以 防损 伤茎 蔓。9 病虫害 防治 9.1 烟台地 黄瓜 主要 害虫 有蚜 虫、粉 虱和 潜叶 蝇等,主 要病害 有白 粉病、霜 霉病 和灰霉 病等。9.2 生产中 应应 遵循“预 防为 主,综 合防 治”的防 治原 则,采 用“农业 防治、物 理防治 和生 物防 治为主,化 学防 治为 辅”的防 治措施。9.3 农业防 治宜 采用 轮作 倒茬、选用 抗病 品种、清 洁田 园等措 施。9.4 物理防 治应 积极 保护 利用 天敌,同时 采用 银灰 膜驱 蚜、防 虫网 阻虫、或 杀虫 灯诱杀、高 温闷 棚等措施。夏季 露地 栽培 利用 频振式 杀虫 灯、黑光 灯、高 压汞灯 和双 波灯 诱杀 害虫。夏季 用防 虫网 保护 栽培。9.5 生物防 治宜 采用:用 2%农抗120 水剂150 200 倍 液防 治白 粉病、炭 疽病等 病害;用 2%武夷 菌素 水剂 600 800 倍 液喷 雾防 治霜 霉病、灰霉 病、黑星 病白 粉病 和疫病 等真 菌性病害。9.6 化学防 治宜 采用:用 20%阿维 菌素2 号1500 倍液、或25%噻 虫嗪 水分 散粒 剂 2500 3000 倍液、或 10%吡虫 啉可湿性 粉 剂1000 倍 液喷 雾 防治蚜 虫、白粉 虱和 螨虫 等虫害;DB 37/T 646 2020 5 苗期 用75%百菌 清可 湿性 粉剂 700 800 倍液 喷雾 预 防霜霉 病、炭疽 病、白粉 病 和疫病 等病 害;霜霉病 发病 初期 用 25%嘧 菌酯悬 浮 液1500 倍 液;与 细菌性 角斑 病混 发时,用50%烯 酰吗 啉可湿性粉 剂2000 2500 倍 液 喷雾防 治霜 霉病 兼防 疫病 和细菌 性角 斑病;用 30%氟菌 唑可 湿性 粉剂1500 2000 倍液、或 10%苯醚甲 环唑 水分 散粒 剂 1500 2000 倍液喷雾防 治白 粉病 和炭 疽病;用 40%嘧 霉胺 可湿 性粉 剂8001200 倍液 喷雾 防治 灰霉病、菌 核病。10 采收 10.1 烟台地 黄瓜 以幼 果供 食用,应采 收瓜 条绿 色或 不均 匀浅绿 色、品质 鲜嫩 的果 实,及 时分 批采 收。通常在 开花 后12 d 15 d 采收。应适 时采 收根 瓜,以防坠 秧。10.2 应在晴 天的 清晨 采收,避 免雨天 或雨 后采 收。采收 时,用 剪刀 带柄 剪下,轻采 轻放,严防 机械 伤。及时剔 除畸 形果、机 械损 伤果和 病虫 果。10.3 采收用 容器 应清 洁干 燥、底部平 整、内壁 光滑,符 合食品 级卫 生要 求。10.4 采后用 清洁 柔软 透气 的覆 盖物覆 盖,置于 阴凉 通风 处,避 免暴 晒、雨淋 和污 染。11 生产档 案 应建立 田间 技术 档案。包 括田间 生产 资料 购买、使 用记录,生 产管 理记 录、采收、销售 记录、产品检测记 录及 其他 相关 质量 追溯记 录。保存3年,以 备 查阅。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