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DB41/T 1980-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27.010 F 0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80 2020 用能单位 能源计量 管理体系 通用要求 2020-09-11 发布 2020-12-11 实施 河 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1/T 1980 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体 系要 求.1 4.1 总则.1 4.2 组织 与管 理.2 4.3 能源 计量 目标.3 4.4 资源 管理.4 4.5 文件 和记 录.5 4.6 能源 计量 过程.6 4.7 能源 计量 数据.7 4.8 能源 计量 管理 体系 的 分析和 改进.8 DB41/T 1980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标准 由河 南省 计量 器具 标准化 技术 委员 会提 出并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河南 省 计量科 学研 究院、周口 市 质量技 术监 督检 验测 试中 心、河南 省标 准化 研究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邹晓 华、孙 彦楷、康 改绘、何 力人、张刚、周 文辉、翟 文礼、张超 超、毛 森、牛国栋、李 锦华、周 强、刘权、崔保 威、岳雨 霞、吴昊文。DB41/T 1980 2020 1 用 能单位 能源计量 管理体 系通用要 求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用 能单 位能 源计量 管理 体系 的通 用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企 业、事 业 单位、党 政机 关、社 会团 体 等独立 核算 的用 能单 位 能 源计量 管理 体系 的建立和管 理。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17167 用能 单位 能源 计量器 具配 备和 管理 通则 GB/T 19022 测 量管 理体 系 测 量过 程和 测量 设备 的 要求 JJF 1356 重点 用能 单位 能源计 量审 查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GB 17167、GB/T 19022 界 定的以 及下 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于 本文件。3.1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 为实现 能源 计量 的 量 值准 确可靠,对 能源 计量 进行 确 认 并持 续控 制测 量过 程所 必需的 一组 相互 关 联或相互 作用 的要 素。3.2 能源计 量点 用于测 量 能 源和 载能 工质 量值的 计量 点。3.3 能源流 向图 能源在 用能 单位 各环 节实际 流动 方向 的网 络图。3.4 能源计 量网 络图 组合了 能源 流向 和能 源计 量点的 网络 图。4 体系要求 4.1 总则 用能单 位应 按本 标准 的要 求建立 能源 计量 管理 体系,并形 成 文 件,按照 文件 要 求组织 能源 计量 工 作的实施,并 保持 和持 续改 进能源 计量 管理 体系,以 确保能 源计 量数 据的 真实 性、准 确性,为 用 能 单 位 做好能源 管理,挖 掘节 能潜 力提供 准确、可 靠的 依据。DB41/T 1980 2020 2 4.2 组织与 管理 4.2.1 组织机 构 用 能 单 位应 有 能源 计 量工作 组 织 机构,明确 能 源计量 工 作 的领 导,确 立 能源计 量 职 能部 门,设 置能源计 量岗 位,并以 文件 形式明 确规 定其 职责、权 限和互 相隶 属关 系。4.2.2 管理职 责 4.2.2.1 最高管 理者 最高管 理者 应承 诺支 持能 源计量 管理 体系,并 持续 改进其 有效 性,其职 责至 少应包 括以 下 内 容:a)宣贯能 源计 量的 重要 性和 能源计 量法 律法 规的 要求;b)组织制 定能 源计 量目 标;c)确保实 现能 源计 量目 标所 需资源 的有 效配 置;d)决定改 进能 源计 量工 作的 措施;e)实施管 理评 审。4.2.2.2 分管负 责人 分管负 责人 应对 能源 计量 工作履 行组 织、指挥 职能,其职 责至 少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建立和 不断 改进 能源 计量 管理体 系,批准 各种 体系 文 件并 组织 实施;b)明确各 部门 职责 和权 限;c)负责策 划并 组织 能源 计量 工作的 内部 审核;d)检查和 考核 能源 计量 工作 计划的 执行 情况,研 究和 决策能 源计 量工 作的 问题;e)提出改 进能 源计 量工 作的 建议。4.2.2.3 能源计 量管 理职 能部 门 能源计 量管 理职 能部 门应 落实、协调 能源 计量 管理 工作,其职 责至 少应 包括 以下内 容:a)组织落 实能 源计 量管 理工 作;b)对能源 计量 管理 过程 及效 果进行 分析,确 保符 合相 关规定 要求;c)落实自 查活 动和 改进 措施。4.2.2.4 能源计 量管 理岗 位 能源计 量管 理岗 位职 责至 少应包 括以 下内 容:a)制定能 源计 量器 具的 配置 计划;b)建立和 维持 能源 计量 器具 管理台 账、档案,对 能源 计量器 具实施 全 过程 管理;c)制定能 源计量 器具 量值溯 源计划,组织 实施 能源计 量器具 在使用 前、使用中 和维修 后的检 定/校准;d)组织编 制能 源计 量器 具的 使用、维护 保养 作业 指导 书,经 批准 后组 织实 施;e)制定培 训计 划,报分 管负 责人批 准后 对能 源计 量人 员进行 培训,并 建立 相应 的人员 技 术 档 案;f)制定能 源计 量器 具购 置计 划和对 新购 能源 计量 器具 进行验 收;g)编制和 修订 能源 流向 图、能源计 量网 络图、能 源计 量器具 量值 溯源 图等 技术 性文件;h)对能源 计量 数据 进行 监督;i)配合相 关 部 门组 织对 能源 计量管 理体 系 落 实情 况 进 行审核 和管 理评 审。4.2.2.5 能源计 量器 具检 定/校准 岗 位 DB41/T 1980 2020 3 能源计 量器 具检 定/校准 岗 位职责 至少 应包 括以 下内 容:a)依据有 关检 定规 程/校准 规 范,对 能源 计量 器具 进行 检定/校准;b)正确填 写各 项记 录,准确 出具检 定/校准 证书;c)正确使 用、维护 和保 管能 源计量 标准 器,做好 仪器 设备使 用记 录;d)对能源 计量 标准 进行 期间 核查,确保 其使 用的 可信 性。4.2.2.6 能源计 量器 具使 用、维护 岗位 能源计 量器 具使 用、维护 岗位职 责至 少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按规定 正确 使用 能源 计量 器具;b)对能源 计量 器具 进行 定期 的维护 和保 养;c)对能源 计量 器具 进行 故障 排除和 维修。4.2.2.7 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岗 位 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岗 位职 责至少 应包 括以 下内 容:a)在采集 数据 前判 断 能 源计 量器具 是否 在计 量合 格有 效期内、是 否处 于正 常状 态;b)对能源 消耗 各环 节的 计量 数据采 集点 进行 定期 数据 采集和 记录;c)按规定 保存 原始 记录;d)发现计 量器 具或 计量 数据 异常,报告 能源 计量 职能 部门。4.2.2.8 能源计 量数 据统 计分 析岗 位 能源计 量 数 据统 计分 析 岗 位职责 至少 应包 括以 下内 容:a)对能源 计量 数据 进行 统计 处理,正确 填写 统计 报表,保证 统计 数据 均来 自计 量数据;b)按规定 编写 能源 使用 和消 耗情况 分析 报告;c)发现数 据出 现异常 应 立即 报告。4.2.2.9 能源计 量内 审员 岗位 能源计 量内 审员 岗位 职责 至少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按照分 管领 导的 安排 参加 能源计 量工 作内 部审 核,并严格 按照 内部 审核 依据 开展内 审工 作;b)真实、完整 记录 审核 结果,开具 不符 合项 报告 及整 改建议 书;c)验证由 审核 结果 导致 的纠 正措施 的有 效性,对 提交 的审核 记录 及报 告负 责;d)对审核 发现 的不 符合 项的 纠正措 施进 行跟 踪验 证。4.2.2.10 能源 计量 监督 员 岗位 能源计 量监 督员 岗位 职责 至少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负责对 能源 计量 工作 的全 过程进 行监 督;b)对纠正 措施 的执 行情 况进 行监督;c)对发现 的问 题如 实记 录,并及时 上报,采取 相应 纠 正措施,并对 各种 纠正 措 施及措 施的 执行 情况进行 监督。4.3 能源计 量目 标 4.3.1 用能单 位应 根据 计量 法律 法规、强制 性规 范文 件要 求和本 单位 节能 目标,确 定能源 计量 目标 并形成文 件。能源 计量 目标 应是可 测量 的,与能 源方 针、节 能目 标等 保持 一致。4.3.2 能源计 量目 标由 最高 管理 者授权 发布,至 少应 包括 以下 内 容:DB41/T 1980 2020 4 a)能源计 量器 具配 备、周期 检定/校准、使 用等 符合 相 关要求;b)能源计 量人 员配 备、培训 等符合 相关 要求;c)能源分 类、分级(分 户)、分项 计量 要求;d)能源计 量数 据完 整、真实、准确 和有 效应 用要求。4.3.3 用能单 位应 制定 能源 计量 目标的 测量 方法,定 期对 目标实 施情 况进 行评 审并 保存记 录。4.4 资源管 理 4.4.1 人力资 源 4.4.1.1 用能单 位应 根据 工 作 需要 配备足 够的 能源 计量 人员 从事能 源计 量工 作。建立 和保持 能源 计量人员培 训 和 资质 管理 程序,对能 源计 量人 员资 格确 认和能 力保 持等 进行 规范 管理。4.4.1.2 用能单 位应 设专 人负 责能 源计量 的策 划和 控制 工作。4.4.1.3 用能单 位应 设专 人负 责能 源计量 器具 配备、使 用、检定/校准、维 修、报废 等 管理工 作。4.4.1.4 用能单 位应 设专 人负 责能 源计量 数据 采集、统 计、分析,保证 能源 计量 数据 完整、真实、准确。4.4.1.5 用能单 位应 设专 人负 责能 源计量 管理 体系 的内 部审 核、管 理评 审工 作。4.4.1.6 用能单 位应 设专 人负 责能 源计量 评价 及改 进工 作。4.4.1.7 用能单 位从 事能 源计 量管 理、能源 计量 器具 检定/校 准和 维 修、能 源计 量 数 据 采集、能 源计 量数据统 计分 析等 人员,应 掌握从 事岗 位所 需的 专业 技术和 业务 知识,具备 能 源计量 技术 和业 务能 力,并定期接 受培 训,保存 培训 记录。4.4.1.8 用能单 位应 建立 能源 计量 工作人 员技 术档 案,保存 其能力、教 育、专业 资格、培训、技 能和经验等 记录。4.4.2 环境条 件 4.4.2.1 用能单 位应 将从 事能 源计 量活动 所必 需的 设施 及环 境条件 的要 求形 成文 件。4.4.2.2 应监视 和记 录影 响能 源 计 量的环 境条 件。4.4.3 能源计 量器 具 4.4.3.1 用能单 位应 建立、保 持和 使用行 成文 件的 制度 或程 序来配 备、购置、验 收、保管、使用、检定/校 准、维护 及报 废处 理 能源计 量器 具以 确保 能源 计量器 具配 备满 足能 源计 量数据 采集 需要 和在 用能源计量 器具 的量 值准 确可 靠。4.4.3.2 用能单 位能 源计 量器 具配 备及准 确度 等级 应符 合 GB 17167 要求。有 关国 家标 准 对特殊 行业 的能源计 量器 具配 备有 特定 要求的 应执 行其 规定。4.4.3.3 用能单 位应 编制 完整 的能 源计量 器具 一览 表。表中 应列出 计量 器具 的名 称、型号规 格、准确度等级、测 量范 围、生产 厂家、出厂 编号、内 部设 备编号、安 装使 用地 点、目前状 态(指合 格、准 用、停用等)、检定/校 准有 效 期限和 量值 溯源 方式 等。主要次 级用 能单 位和 主要 用能设 备应 编制 独立 的能源计量 器具 一览 表分 表。4.4.3.4 用能单 位应 建立 能源 计量 器具档 案。能 源 计量 器具 档案应 包括:使 用说 明书、出厂 合格 证、最近两 个连 续周 期的 检定 或校准 证书、维 修记 录 等。4.4.3.5 用能单 位应 制定 能源 计量 器具周 期检 定/校准 计划,实行定 期检 定/校准。其 检 定/校 准周 期、方式应 遵守 相关 计量 技术 法规的 规定。4.4.3.6 用能单 位应 设计 并实 施计 量确认,以 确保 能源 计量 器具计 量特 性满 足能 源计 量过程 的计 量要求。用于 确定 或改 变能 源 计量器 具计 量确 认间 隔的 方法应 用程 序文 件表 述。计量确 认间 隔应 经评 审,必要时进 行调 整以 确保 持续 符合规 定的 计量 要求。计 量确认 记录 应由 授权 人审 查批准。DB41/T 1980 2020 5 4.4.3.7 在用能 源计 量器 具应 在明 显位置 上粘 贴与 能源 计量 器具一 览 表 编号 对应 的管 理标识 和计 量确认标识,计 量确 认标 识的 方式、形状、颜 色及 材料 由用能 单位 自行 以文 件的 形式规 定。但标 识 上 至 少 应包括计 量状 态、有效 截至 日期、进行 确认 的机 构或 人员。4.4.3.8 确认合 格的 能源 计量 器具,应按 程序 对影 响其 计量 性能的 调整 装置 进行 封印 或采取 其他 保护措施,以防 止未 经授 权的 改 变。4.4.3.9 能源计 量器 具应 在受 控或 已知满 足需 要的 环境 中使 用,确 保测 量结 果有 效。4.4.3.10 用能单 位自 行检 定/校准 能 源计量 器具 应建 立本 单位 最高计 量标 准,并经 考核 合格。最高 计量标准 器具 及属 于强 制检 定范围 的工 作计 量器 具应 向政府 计量 行政 部门 登记 备案,并向 其指 定的 技 术 机构申请 强制 检定。4.4.4 能耗在 线监 测系 统软 件 4.4.4.1 用于采 集、处理、查 询能 耗数据 的能 耗在 线监 测系 统软件,在 投入 使用 前应 进行功 能测 试或确认并 形成 文件。4.4.4.2 应建立 控制 程序 确保 能耗 在线监 测系 统:a)防止未 经授 权的 访问;b)安全保 护以 防止 篡改 和丢 失;c)以确保 数据 和信 息完 整性 的方式 进行 维护;d)包括采 集数 据失 效和 适当 的紧急 措施 及纠 正措 施。4.4.5 外部供 方 用能单 位应 对外 部供 方 提 供的产 品和 服务 提出 要求 并形成 文件,并 制定 相关 的 方法对 其产 品和 服 务能力是 否满 足要 求作 出评 价,记 录评 价结 果。外部供 方提 供的 产品 和服 务主要 包括:a)采购的 能源 计量 器具;b)采购的 各种 能源;c)计量技 术机 构提 供的 能源 计量器 具检 定、校准 服务;d)能源计 量器 具的 安装 施工、维修 服务。4.5 文件和 记录 4.5.1 用能单 位应 识别、收 集、编制和 控制 能源 计量 管理 所需要 的所 有文 件,包括 内部制 订或 来自 外部的,如有 关能 源的 法律、法规、规章、其他 规范 性文件、能 源计 量器 具检 定规程 或校 准规 范、能 源 生产转换 等的 设计 图纸、技 术规范、指 导书 等。4.5.2 用能单 位应 建立 文件 化的 程序对 体系 文件 进行 有效 控制,确保:a)文件发 布前 应得 到批 准;b)文件的 使用 者能 及时 得到 文件;c)所有现 场使 用的 文件 都必 须是受 控的;d)文件上 应有 文件 编号、文 件 版次和 第几 次修 改、文件 批 准和实 施日 期、文件 分发 号 等受控 标识;e)文件分 发应 有记 录,当文 件修订 后应 及时 跟踪 更换 并回收 作废 文件(页);f)在使用 过程 中应 适时 进行 评审,以确 保文 件的 适用 性,必 要时 对文 件进 行修 订并再 次得 到 批 准和及时 进行 更换。4.5.3 用能单 位应 建立 并保 持能 源计量 管理 记录 的标 识、储存、保管 和处 理的 文件 化程序,记 录应 清晰、完 整,保存 期限 不少 于3 年。4.5.4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文 件由 管理手 册、程序 文件、作 业指导 书、记录 表格 等层 次的文 件构 成。DB41/T 1980 2020 6 4.5.5 管理手 册应 规定 能源 计量 目标和 总体 要求,描 述管 理体系 的过 程、要素 的要 求、职 责和 途径。4.5.6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中 应建 立的程 序文 件主 要包 括(但不限 于)以下 内容:a)能源计 量人 员培 训和 资质 管理程 序;b)能源计 量器 具配 备、购置、验收 程序;c)量值传 递和 溯源 管理 程序;d)能源计 量器 具使 用、标识 管理程 序;e)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处理、应用 程序;f)能源计 量测量 程 序;g)文件控 制程 序;h)记录控 制程 序;i)内部审 核程 序;j)管理评 审程 序;k)不符合 控制 程序;l)纠正措 施控 制程 序;m)预防措 施控 制程 序;4.5.7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中 应建 立的作 业指 导书 主要 包括(但不 限于)以 下内 容:a)能源计 量目 标的 测量 方法;b)能源计 量器 具配 备、验收 方法;c)能源计 量器 具维 护保 养方 法;d)能源流 向图、能 源计 量网 络图的 绘制 方法;e)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方 法;f)不合格 能源 计量 数据 的评 估方案;4.5.8 能源计 量管 理 体 系中 应建 立的记 录主 要包 括(但不 限于)以下 内容:a)能源计 量目 标 评 价记 录;b)人员培 训记 录;c)能源计 量器 具 购 置、验收 记录;d)能源计 量器 具 量 值溯 源记 录;e)能源计 量器 具 使 用、维护、保养 记录;f)能源计 量器 具配 置计 划及 评审记 录;g)能源计 量 数 据采 集、处 理 记录;h)能源计 量数 据 统 计分 析记 录;i)外部供 方产 品和 服务 的评 价记录;j)计量确 认记 录;k)内部审 核 记 录;l)纠正措 施 记 录;m)预防措 施 记 录;n)管理评 审 记 录。4.6 能源计 量过程 4.6.1 能源计 量过程 设计 4.6.1.1 用能单 位应 正确 识别 进出 用能单 位、主要 次级 用能 单位、主要 用能 设备,合 理确定 能源 计量采集点,按JJF 1356 规 定 的方法 绘制 能源 流向 图和 能源计 量网 络图,并 根据 能 源计量 网络 图编 制能 源计量器具 的配 置计 划。DB41/T 1980 2020 7 4.6.1.2 用能单 位应 依据 设计 规范、使用 说明 书等 内容 确定 能源计 量器 具的 安装 位置、安装 方法、使用条件,并 形成 相应 文件。4.6.1.3 用能单 位应 制定 能源 计量 项目 的 测量 规范 或程 序。内容包 括测量 要求、测量人员、测量 设 备、测量方 法、环境 条件 及测量 结果 的处 理等 内容。4.6.1.4 能源计 量过 程的 设计 应能 确保防 止出 现错 误的 结果,并可 及时 采取 纠正 措施 或预防 措施。4.6.1.5 由于环 境条 件恶 劣或 受计 量器具 制造 水平 的限 制等 无法安 装计 量器 具,不能 直接进 行能 源消耗计量 时,应针 对该 项能 源计量 制定 相应 的评 定方 法,进 行统 计核 算。评定 方法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被评定 能源 的品 种,分析 不能进 行实 际计 量的 原因;b)该能源 的特 性及 现状(包 括能源 来源、用 能位 置、用能量 值范 围、回收 利用、转换 等);c)评定方 法的 依据,如 正式 文件规 定、行业 或地 方标 准、规 范等;d)评定过 程;e)评定技 术可 靠性 论述;f)评定结 论;g)评定和 复核 人员;h)评定日 期。4.6.1.6 对易受 干扰 的能 源计 量点,计量器 具的 抗干 扰能 力不 足以抵 御干 扰影 响时,应 具 有如 4.6.1.5条规定、可以 正确 评价 该 位置能 源消 耗实 际值 的评 定方法。当发 现干 扰影 响 计量结 果时,应以 评定 方 法求得的 能源 消耗 量值 为准。4.6.1.7 所有方 法、程序 和支 持文 件,例 如与 能源 计量 活动 相关的 指导 书、测量 规范 和使用 手册,应经确认 有效 并保 存确 认记 录。4.6.1.8 用能单 位应 按规 定时 间间 隔对能 源计 量采 集点、能 源计量 器具 配置 计划 进行 评审。4.6.2 能源计 量过 程实 现 能源计 量 过 程应 按照 测量 规范或 程序 在受 控条 件下 进行。受控 条件 包括:a)使用经 确认 合格 的能 源计 量器具;b)使用具 有资 格能 力的 人员;c)使用经 确认 有效 的测量 规 范或程 序;d)具备所 要求 的环 境条 件;e)合适的 结果 报告 方式;f)按规定 实施 监视。4.6.3 能源计 量记 录 能源计 量实 施过 程应 有详 细的记 录,记录 表格 应规 范并按 体系 文件 规定 经批 准后使 用。记录 内 容 包括:a)使用的 能源 计量 器具、测量 依据、环 境条 件等 相关 信息;b)能源计 量原 始数 据;c)数据计 算方 法及 结果;d)测量、复核 人员 签字;e)测量日 期。4.7 能源计 量数 据 4.7.1 基本要 求 DB41/T 1980 2020 8 用能单 位应 建立、保 持和 使用行 成文 件的 制度 或 程 序对能 源计 量数 据采 集、统计分 析、数据 监 督、数据应 用等 环节 实施 有效 管理。4.7.2 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 4.7.2.1 能源计 量数 据应 按照 用能 单位、主 要次 级用 能单 位、主要用 能设 备 实 行分 级采 集,按级 统 计。4.7.2.2 能源计 量数 据 采 集方 式可 以是人 工采 集,也可 以自 动采集,必 要时 也可 以采 用第三 方公 证计量。重 点 用 能单 位应 建立 能耗数据 在线 监测 系 统,并实现 与河 南省 能耗 数据 监测平 台数 据对 接。4.7.2.3 能源计 量数 据要 以计 量器 具显示 的数 据如 实采 集,数据修 正应 有依 据和 修正 说明并 予记 录。4.7.2.4 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的 人员、时间 应相 对稳 定,以消 除因采 集时 差带 来统 计数 据的不 可比 性。4.7.2.5 能源计 量数 据采 集的 采集 应满足 用能 单位 制定 和考 核各级 能耗 定额 的需 要。4.7.3 能源计 量数 据统 计报 送 4.7.3.1 用能单 位应 建立 能源 计量 数据统 计台 账,定期 向统 计 部门、节 能行 政主 管部 门 及其 他相 关职能部门 报送 能源 统计 报表,统 计报 表报 送前,应经 过 审查和 批准。数据 的统 计 应有用 能单 位的 归口 部门进行,并有 文件 作为 支撑。4.7.3.2 能源统 计报 表的 数据 应严 格按照 政府 统计 和能 源管 理部门 要求 的报 表格 式填 写。4.7.3.3 能源统 计报 表数 据应 能追 溯到计 量检 测记 录,并作 为技术 记录 予以 保存。4.7.4 能源计 量数 据的 归档 用能单 位能 源计 量数 据的 所有原 始记 录和 报表 应有 指定的 部门 进行 归档 管理,保存期 限不 少于3 年。4.7.5 能源计 量数 据监 督 4.7.5.1 用能单 位应 对能 源计 量数 据形成 的各 环节 进行 定期 或不定 期的 监督 检查。4.7.5.2 用能单 位 应 对能 源计 量数 据进行 分层 次计 量结 果的 比对或 平衡 分析。4.7.5.3 能源计 量器 具的 检定/校 准 结果或 其他 方法 进行 数据 修正时,应 制定 程序 文件 规 定数据 修正 依据、修 正理 由、修正 幅度 和修正 人员 等,并保 存修 正的数 据记 录。4.7.6 能源计 量数 据应 用 4.7.6.1 用能单 位制 定年 度节 能目 标和实 施方 案,应以 能源 计量数 据为 基础,有 针对 性地采 取计 量管理或计 量改 造措 施。4.7.6.2 用能单 位应 利用 能源 计量 数据进 行节 能分 析。根据 能源统 计、考核 期限,定 期分析 用于 贸易结算、内部 考核 等能 源报 表数据 并有 分析 记录 或报 告,为 计量 管理、节 能改 造提供 可靠 依据。4.7.6.3 用能单 位应 将能 源计 量数 据作为 开展 能源 审计、能 源平衡 测试、能 源效 率限 额对标、节 能降耗改造 等活 动的 依据,提 高能源 使用 效率。4.8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的 分析 和改进 4.8.1 基本要 求 用能单 位应 策划 和实 施所 需的对 能源 计量 工作 的监 视、分 析和 改进,持 续改 进能源 计量 管理体系。4.8.2 体系的 监视 4.8.2.1 用能单 位应 按形 成文 件的 程序和 确定 的时 间间 隔对 计量确 认和 能源 计量 过程 进行监 视。监视采用的 方法 可包 括:a)对照体 系文 件进 行定 期的 检查和 不定 期的 检查;DB41/T 1980 2020 9 b)使用相 同或 不同 的方 法重 复检测;c)能源计 量器 具功 能核 查;d)能源计 量器 具期 间核 查;e)采用统 计技 术对 能源 计量 数据进 行统 计分 析。4.8.2.2 监视结 果和 采取 的纠 正措 施应形 成文 件以 证明 能源 计量过 程持 续地 满足 文件 的要求。4.8.3 内部审 核 4.8.3.1 用能单 位应 策划 并制 定审 核方案,定 期进 行内 部审 核,验证 能 源计 量 工 作是 否符合 管理 体系的要求,管 理体 系是 否得 到有效 的实 施和 保持。4.8.3.2 审核员 应经 过培 训,具备 相应资 格,并独 立于 被审 核的活动。4.8.3.3 用能单 位 应 记录 内部 审核 结果和 所有 更改,并 向最 高管理 者报 告。4.8.4 管理评 审 4.8.4.1 用能单 位最 高管 理者 应按 策划或 计划 的时 间间 隔对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进 行评 审,以 确保 其持续的适 宜 性、充 分性 和有 效性。用能 单位 应保 存管 理评审 记录。4.8.4.2 管理评 审的 输入 应包 括:a)能源计 量目 标实 现程 度的 评审;b)能源计 量采集 点 的评 审;c)程序的 适宜 性;d)以往管 理评 审所 采取 措施 的情况;e)近期内 部审 核的 结果;f)纠正措 施和 预防 措施 的实 施情况;g)改进建 议。4.8.4.3 管理评 审的 输出 至少 应记 录与下 列事 项相 关的 决定 和措施,应 包括:a)能源计 量目 标及 计量 采集 点等要 素的 调整;b)管理体 系及 其过 程的 有效 性;c)资源分 配的 变化。4.8.5 不符合 控制 4.8.5.1 基本要 求 当能源 计量 管理 活动 不符 合自身 的程 序时,用 能单 位应有 不符 合控 制程 序予 以实施。4.8.5.2 不合格 能源 计量 器具 对怀 疑 或已 确认 的不 符合 相关要 求的 能源 计量 器具,应将 该设 备隔 离并 加以 标识(如停 用标 识)。应验证 其不 合格,并 准备 不 合格报 告。不合 格能 源计 量 器具在 消除 其不 合格 的原 因并重 新确 认合 格之 前,不能返 回使 用。在发现 不合 格能 源计 量器 具之前,该设 备可 能还 使 用过一 段时 间,应 确定 潜 在的后 果,并 采取 必要的 措 施。包 括对 用 该不 合格 能 源计 量 器具 提 供的 数据 进 行重 新 测量 或 对这 段时 间 内获 得 的数 据 进行评定。4.8.5.3 不合格 能源 计量 过程 DB41/T 1980 2020 10 已知能 源计 量过 程已 产生 或怀疑 产生 不准 确的 能源 计量数 据,应进 行适 当地 标识,并停 止使 用 直 到采取了 适当 的措 施。如果已 识别 不合 格 的 能源 计量过 程,应确 定潜 在的 后 果,进 行必 要的 纠正,并 采 取必要 的纠 正措 施。由于不 合格 更改 的能 源计 量过程,在 使用 前应 进行 有效确 认。4.8.5.4 不合格 能源 计量 管理 体系 用能单 位应 确保 发现 任何 不合格,并 立即 采取 措施。4.8.6 体系的 改进 4.8.6.1 基本要 求 用能单 位应 根据 内部 审核、管理 评审 和其 他因 素策 划能源 计量 管理 体系 的持 续改进。应 评审 并 识 别改进能 源计 量管 理体 系的 潜在机 会,必要 时进 行修 改。用能单 位应 以基 于风 险的 思维,运 用过 程方 法建 立 管理体 系,对 内外 部环 境 进行分 析、风 险评 估和处置,确 保管 理体 系能 够 实现预 期目 标;把 握实 现 目标的 机遇,预防 或减 少 能源计 量活 动中 的不 利影 响和潜在 失败,实 现管 理体 系改进。4.8.6.2 纠正措 施 当有关 的能 源计 量管 理体 系要素 不满 足规 定要 求时,或相 应的 数据 资料 显示 不可接 受的 模式 时,应识别原 因,采取 纠正 措施 消除这 种差 异。采取的 纠正 和纠 正措 施在 能源计 量管 理体 系的 测量 过程使 用前 应经 过验 证。采取纠 正措 施的 准则 应形 成文件。4.8.6.3 预防措 施 用能单 位应 确定 措施 以消 除潜在 的测 量或 确认 不合 格的原 因以 防止 出现 这种 不合格。预 防措 施 应 与潜在问 题的 影响 程度 相适 应。应 建立 一个 形成 文件 的程序 以规 定对 以下 各项 的要求:a)确定潜 在不 合格 及其 原因;b)评价防 止不 合格 发生 的措 施 的需 求;c)确定和 实施 所需 的措 施;d)记录所 采取 措施 的结 果;e)评审所 采取 的预 防措 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