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B34/T 631-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6312019 代替 DB34/T 631-2006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 2020-01-25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631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631-2006江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与 DB34/T 631-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上一版第 3 章);增加了“亲鱼来源与质量要求”(见第 4 章);删除了“亲鱼运输”(见上一版的 5.2);修改了“5.3 亲鱼投喂”部分内容;修改了“5.4 日常管理”部分内容;删除了“催产设施和工具”(见上一版的 6.1);修改了“6.2 催产剂”;修改了“6.3 催产季节”部分内容;修改了“6.5 催产剂量”;删除了“催产时间”(见上一版的 6.6);修改了“6.7 注射方法”;修改了“6.8 效应时间”;删除了“人工授精步骤与人员分工”(见上一版的 7.1);修改了“7.3 采精与授精”部分内容;删除了“受精卵的附着”(见上一版的 7.4);增加了“脱粘”(见 7.3.4);修改了“8 孵化”部分内容;删除了“出苗”(见上一版的 8.4);增加了“鱼苗培育”(见第 9 章)。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淮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凤台县城北湖渔场、六安市华润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国庆、江河、程保政、凌俊、曹海、潘晓宏、胡玉婷、潘庭双、周华兴、张青海、刘正友、邬毛润、陈小雷、汪焕。DB34/T 6312019 1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俗称江黄颡鱼,人工繁育环境条件、亲鱼来源与质量要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与鱼苗培育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瓦氏黄颡鱼人工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 1041 瓦氏黄颡鱼 3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361 相关规定。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相关规定。4 亲鱼来源与质量要求 4.1 来源 来源于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4.2 质量要求 种质应符合 SC 1041 的规定。体形、体色正常,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无疾病、伤残和畸形,要求体重 100 g 以上,年龄 2 冬龄以上。5 亲鱼培育 5.1 培育池 面积 3667 m25667 m2,池底平坦,配置 3.0 kw 增氧机一台。使用前,清淤暴晒 7 d10 d,生石灰消毒时水深 0.2 m,每 667 m2 水面用 75 kg 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7 d 后注水,水深 1.5 m2.0 m。5.2 亲鱼放养 DB34/T 6312019 2 每 667 m2 的池塘放养亲鱼 200 kg,套养 500 g/尾1000 g/尾的鲢鱼 60 尾80 尾、500 g/尾1000 g/尾的鳙鱼 20 尾30 尾。5.3 饲料投喂 选择粗蛋白含量 3638的专用饲料,质量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72 相关规定,定点每日投喂两次(8:309:00,16:3017:00)。投饵量随水温的上升逐渐增加,每次投喂量以 30 min 摄食完为宜。5.4 日常管理 由专人负责,早晚巡塘,查看吃食、病害、水质情况,做好记录;保持培育池水质清新,每隔 7 d10 d 向亲鱼池冲水 1 次。6 人工催产 6.1 亲鱼暂养池 建于钢构大棚中,面积为 5 m210 m2,池深为 0.5 m0.8 m 的水泥池,设置进排水系统,注水至 0.4 m,曝气,并保持微流水。6.2 催产季节 5 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 23以上。6.3 成熟度检查 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以生殖孔微红润为佳。成熟雄鱼乳白色的泄殖乳突伸长达 1 cm 左右,微红。6.4 催产药物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催产药物低温干燥避光保存。6.5 催产剂量 催产剂分二次注射。其中:雌鱼第一次注射剂量为:DOM 3 mg/kg,HCG 300 IU/kg,LRH-A2 10 g/kg;雌鱼第二次注射剂量为:DOM 10 mg/kg,HCG 1200 IU/kg,LRH-A2 20 g/kg。雄鱼剂量为雌鱼第二针剂量的一半。6.6 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雌鱼分两次注射,间隔时间 18 h;雄鱼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性注射。7 人工授精 7.1 效应时间 DB34/T 6312019 3 水温在 2325时,效应时间一般为 20 h。在次期间应密切观察亲鱼反应,当挤压雌鱼腹部有淡黄色卵子流出,且卵粒形态规则、大小均匀时即可授精。7.2 授精方法 7.2.1 挤卵 毛巾擦干鱼体和盛卵的盆,挤卵时一手抓住鱼体胸鳍基部,一手压住生殖孔,将鱼体头部稍抬起,用手自上腹部向生殖孔方向轻微挤腹部,使卵顺利流出,并反复几次,至卵流尽为止。7.2.2 采精 雌雄亲鱼配比为 50:1100:1,选择大规格雄鱼 1 尾解剖取出精巢,置于研钵中剪烂碾碎。7.2.3 授精 往盛有精巢的研钵中加入少许 0.550.57的氯化钠等渗液,倒入盛卵盆,搅拌精卵 2 min5 min,使之均匀。7.2.4 脱粘 取黄泥捣碎成浆,经 40 目网布过滤,加入 3的食盐,制成泥浆水备用。将受精卵倒入备好的黄泥浆水中,均匀搅拌约 5 min6 min,倒入孔径 0.5 mm 筛绢中滤出受精卵,在清水中漂洗 12 次。8 孵化 8.1 孵化设施 将脱粘后的受精卵置于容积为 100 L200 L 的圆锥形孵化桶中孵化,孵化密度为 15 万粒卵/100L30 万粒卵/100L,水流从孵化桶底部进入,上部出水口流出,水流带动受精卵在桶中上下翻滚,直至出苗。8.2 孵化时间 水温和胚胎发育的关系密切,见表 1。表1 水温与孵化时间的关系 水温()1921 2123 2325 2527 2729 孵化时间(h)48 42 37 32 27 8.3 孵化管理 孵化期间,专人看护,观察孵化情况,保障孵化设施正常运转、水流通畅。9 鱼苗培育 9.1 池塘准备 9.1.1 池塘面积 5667 m28667 m2,池深 1.5 m,池底平坦,池底、池边无杂草,放苗前 10 d15 d 用生石灰清塘消毒。DB34/T 6312019 4 9.1.2 每池配置 3.0 kw 增氧机一台,投饵机一台。9.1.3 鱼苗下塘前 4 d5 d 培肥水质。9.2 鱼苗投放 鱼苗出膜后 3 d 下塘培育,投放密度 40 万尾/667m250 万尾/667m2,每天加水 5 cm10 cm,直至水深 1 m。9.3 食性驯化 9.3.1 鱼苗下塘 1 d 后,每日上、下午分别全池泼洒豆浆 1.5 kg/667m22 kg/667m2。9.3.2 鱼苗 1.5 cm 后,将专用粉料加水揉成团放入饵料台进行驯食,每天 2 kg/667m23 kg/667m2,分上午、下午 2 次投喂。9.4 饲料投喂 9.4.1 1215 d 后,投喂 0 号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符合 NY 5072 的规定。9.4.2 每日 2 次,每次投喂量以 30 min 内摄食完为宜。9.4.3 鱼苗全长至 5 cm 以上即可出池,进入下一养殖阶段。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