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2 0B 3 4DB5331德 宏 州 地 方 标 准D B 5 3 3 1/T 9 2 0 1 9代 替 D G 5 3 3 1/T 9 2 0 1 4冬 马 铃 薯 生 产 技 术 规 程2 0 1 9 1 2-3 0 发 布 2 0 2 0-0 1-2 0 实 施德 宏 州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5 3 3 1/T 9 2 0 1 9I前 言本 标 准 按 照 G B/T 1.1-2 0 0 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给 出 的 规 则 起 草。本 标 准 的 附 录 A、B 为 规 范 性 附 录。本 标 准 由 德 宏 州 农 业 农 村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单 位:德 宏 州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罗 有 卫、李 章 田、李 俊 龙、谢 文 娟、杨 敏、杨 恩 学、杨 恩 菊、腾 安 旺、杨 玲 聪、张 芳 莉、张 洁。本 标 准 由 国 家 和 云 南 省 现 代 农 业 马 铃 薯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项 目 资 金 和 技 术 支 持。本 标 准 代 替 D G 5 3 3 1/T 9-2 0 1 4。D B 5 3 3 1/T 9 2 0 1 91冬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1 范 围本 标 准 规 定 了 冬 马 铃 薯 的 术 语 与 定 义、产 地 环 境 条 件、品 种 选 择、种 薯 处 理、整 地、施 肥、播 种、田 间 管 理、病 虫 害 防 治、收 获、分 装、贮 存 等 内 容。本 标 准 适 用 于 德 宏 州 范 围 内 冬 马 铃 薯 的 生 产,云 南 省 相 同 生 态 区 域 可 参 照 执 行。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条 款 通 过 本 标 准 的 引 用 而 成 为 本 标 准 的 条 款。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随 后 所 有 的修 改 单(不 包 括 勘 误 的 内 容)或 修 订 版 均 不 适 用 于 本 标 准,然 而,鼓 励 根 据 本 标 准 达 成 协 议 的 各 方 研 究是 否 可 使 用 这 些 文 件 的 最 新 版 本。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标 准。G B 5 0 8 4-2 0 0 5 农 田 灌 溉 水 质 标 准G B/T 8 3 2 1(所 有 部 分)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十)G B 1 5 6 1 8-2 0 1 8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农 用 地 土 壤 污 染 风 险 管 控 标 准(试 行)G B 1 8 1 3 3-2 0 1 2 马 铃 薯 种 薯N Y/T 4 9 6-2 0 1 0 肥 料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通 则N Y/T 5 0 1 0-2 0 1 6 无 公 害 农 产 品 种 植 产 业 地 环 境 条 件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技 术 标 准。3.1 冬 马 铃 薯适 应 于 德 宏 低 热 坝 区、实 行 水 旱 轮 作 即 水 稻 与 马 铃 薯 轮 作 耕 作 制,并 于 当 年 1 0-1 2 月 播 种 至 次 年2-4 月 收 获 的 马 铃 薯。3.2 高 垄 种 植高 垄 双 行 或 高 垄 单 行 种 植。以 机 械 或 人 工 开 挖 播 种 沟,形 成 播 种 沟 底 宽 3 0 c m 或 1 0 c m 的 播 种 沟,在沟 内 播 种 两 行 或 一 行 种 薯,然 后 用 机 械 或 人 工 覆 土 清 沟 形 成 3 0-4 0 c m 高 垄 的 种 植 方 式。3.3 种 薯 块将 种 薯 切 块,至 少 包 含 1 个 可 以 安 全 发 芽 的 芽 眼 的 薯 块。3.4 安 全 间 隔 期最 后 一 次 施 药 至 作 物 收 获 时 允 许 的 间 隔 天 数。3.4 脱 毒 种 薯D B 5 3 3 1/T 9 2 0 1 92经 过 茎 尖 剥 离 和 组 织 培 养 等 物 理、化 学 技 术 措 施 处 理,获 得 在 病 毒 检 测 后 未 发 现 主 要 病 毒 的 脱 毒 苗(薯)后,经 脱 毒 种 薯 生 产 体 系 繁 殖 的 符 合 G B 1 8 1 3 3 规 定 分 级 的 种 薯。脱 毒 种 薯 分 为 四 级:原 原 种、原 种、一 级 种 薯 和 二 级 种 薯。其 中 二 级 种 薯 是 提 供 大 田 用 于 生 产 商 品薯 的 种 薯。3.6 休 眠 期在 适 宜 条 件 下,块 茎 从 收 获 到 块 茎 幼 芽 自 然 萌 发 的 时 期。4 产 地 环 境 条 件4.1 种 植 环 境4.1.1 适 宜 在 冬 作 无 霜 或 间 断 轻 霜,温 暖 湿 润 的 低 热 河 谷 坝 区,海 拔 在 8 0 0-1 5 0 0 m 的 区 域 内。产 地 环 境 条 件 应 符 合 N Y/T 5 0 1 0 的 要 求。4.2 土 壤 条 件4.2.1 选 择 土 层 深 厚、土 壤 结 构 疏 松、中 性 或 微 酸 性 的 壤 土 或 轻 砂 壤 土。4.2.2 土 壤 质 量 应 符 合 G B 1 5 6 1 8 的 要 求。4.3 灌 溉 条 件4.3.1 有 沟 渠 自 然 灌 溉 或 地 下 水 机 械 灌 溉 条 件 的 田 地,以 地 表 水、地 下 水 灌 溉。4.3.2 灌 溉 水 质 应 符 合 G B 5 0 8 4 的 标 准。5 品 种 选 择 与 种 薯 处 理5.1 品 种 选 择选 择 早 熟、优 质、抗 病、丰 产、商 品 性 好 的 马 铃 薯 品 种。目 前 适 应 德 宏 冬 马 铃 薯 生 产 的 良 种 主 要 有 合 作 8 8、丽 薯 6 号、青 薯 9 号、云 薯 3 0 4、云 薯 9 0 2 等。5.2 种 薯 选 择 与 处 理5.2.1 种 薯 选 择5.2.1.1 种 薯 应 符 合 G B 1 8 1 3 3 的 质 量 分 级 标 准 要 求,选 择 二 级 以 内 合 格 种 薯。5.2.1.2 选 用 休 眠 期 已 过、生 理 年 龄 达 到 顶 芽 至 多 芽 生 长 期 的 种 薯。5.2.1.3 宜 选 用 3 0-5 0 g 的 小 整 薯 播 种。5.2.1 种 薯 处 理5.2.2.1 休 眠 期 未 过 的 种 薯,应 进 行 催 芽 处 理。播 种 前 2 0 d 3 0 d 将 种 薯 置 于 2 0 2 5 的 晒 场 或温 棚 里、遮 光 处 理 黑 暗 平 铺 2 层 3 层。当 芽 长 至 0.5 c m 1 c m 时,逐 渐 暴 露 在 散 射 光 下 壮 芽,每 隔 3 d 翻 动一 次,拣 出 病、烂 薯 和 纤 细 芽 薯。催 芽 时 避 免 阳 光 直 射 和 雨 淋。D B 5 3 3 1/T 9 2 0 1 935.2.5.2 大 于 5 0 g 的 种 薯 要 进 行 切 块 处 理。切 块 在 播 种 前 2-3 d 进 行,每 个 切 块 重 2 5 g,带 芽 1-2个,切 块 切 到 病 烂 薯 时 要 及 时 清 除,切 刀 用 0.2-0.5%的 高 锰 酸 钾 液 或 7 5%酒 精 轮 换 浸 泡 消 毒。切 块 3 0 分钟 内,用 马 铃 薯 专 用 拌 种 剂 拌 种,将 拌 种 剂 均 匀 拌 于 切 面,拌 种 后 将 种 薯 摊 晾 开,应 避 免 堆 放 过 高 造 成烂 种,待 切 口 稍 干,将 芽 长 基 本 一 致 的 种 薯 分 别 分 拣 归 类 装 袋 即 可 进 行 大 田 种 植。6 整 地6.1 田 块 选 择选 择 疏 松、肥 沃、通 透 性 好、排 灌 方 便、交 通 便 利、适 宜 马 铃 薯 生 长 的 壤 土 或 轻 沙 壤 土 水 田,相 对集 中 连 片 种 植。6.2 田 块 整 地用 大 型 拖 拉 机 犁 耙,两 犁 两 耙,深 耕 细 耙 整 地,达 到 田 平、土 细。耕 作 深 度 要 求 达 到 3 0-4 0 c m,使土 壤 颗 粒 大 小 合 适,并 用 人 工 或 小 型 开 沟 机 作 墒 沟。7 施 肥7.1 施 肥 量7.1.1 按 照 N Y/T 4 9 6 要 求,冬 马 铃 薯 种 植 要 注 重 磷 钾 肥 的 施 用,氮 磷 钾 施 用 比 例 为:1.5:1:2。根 据 土 壤 肥 力,确 定 相 应 施 肥 量,施 足 基 肥、多 施 农 家 肥,适 当 补 充 中、微 量 元 素。7.1.2 每 亩 用 量:农 家 肥 1 0 0 0 k g,尿 素 1 5 k g,普 通 过 磷 酸 钙 5 0 k g,硫 酸 钾 1 5 k g,4 5%的 马 铃 薯 专用 复 合 肥 1 2 0 k g,中、微 量 元 素 肥 2-4 k g,喷 施 2-3 次 叶 面 肥。7.2 施 肥 方 法7.2.1 基 肥:复 合 肥,中、微 量 元 素 肥,地 下 害 虫 杀 虫 剂(按 标 注 施 用 量)充 分 混 合 后 做 底 肥 一 次性 施 入。注 意 化 肥 不 能 与 种 薯 芽 块 接 触,播 种 后 亩 施 用 农 家 肥 1 0 0 0 k g,均 匀 覆 盖 在 播 种 沟 内。7.2.2 追 肥:出 苗 后 3 0 天 现 蕾 期,结 合 中 耕 培 土,每 公 顷 用 尿 素 1 5 k g、硫 酸 钾 1 5 k g,根 据 田 间 苗 情长 势 进 行 补 充 追 施,注 意 苗 弱 多 施、苗 旺 少 施。叶 面 肥:现 蕾 和 开 花 期,结 合 防 治 病,用 生 命 素、氨 基 酸 肥、维 他 灵、磷 酸 二 氢 钾、硼、镁 和 锌 肥等 进 行 叶 面 喷 施 2-3 次。8 种 植8.1 种 植 期1 1 月 上 旬 至 1 2 月 上 旬 为 最 适 播 种 期。8.2 种 植 方 式分 高 垄 双 行、高 垄 单 行 种 植。种 植 密 度 每 亩 4 0 0 0-5 0 0 0 株。D B 5 3 3 1/T 9 2 0 1 948.2.1 高 垄 双 行 种 植:以 1 0 0-1 1 0 c m 宽 度 采 用 机 械 或 人 工 开 挖 播 种 沟,形 成 宽 行 距 7 0 c m,窄 行 距 播种 沟 3 0-4 0 c m 的 种 植 商 面。播 种 沟 底 宽 3 0 厘 米,沟 深 1 5 厘 米,在 播 种 沟 中 两 侧 交 错 播 种,株 距 2 6-3 0 c m,双 行 种 植,覆 土 起 高 垄。8.2.2 高 垄 单 行 种 植:机 械 或 人 工 开 具 播 种 沟,沟 深 1 5 c m,沟 宽 2 0 c m,种 薯 植 于 播 种 沟 一 侧,化肥 施 于 另 一 侧,行 距 7 0-8 0 c m,株 距 2 0-2 3 c m,播 种 后 覆 土 起 垄、中 耕 培 土 后 成 高 垄。8.2.3 播 种 覆 土 后 每 亩 用“施 田 补”喷 施 封 草,每 1 0 0 m l 兑 水 4 0 k g。9 管 理9.1 中 耕 培 土整 个 生 长 期 要 进 行 2 次 中 耕 培 土。齐 苗 后,苗 高 1 0-1 5 c m 及 时 进 行 第 一 次 中 耕 培 土,清 理 行 间 垄 沟 杂草,培 土 5-1 0 c m。开 花 期 进 行 第 二 次 中 耕 除 草 培 土。9.2 水 份 管 理根 据 田 间 持 水 量 情 况 适 时 灌 水,灌 水 时 结 合 泼 浇 淋 湿 商 面,要 速 灌 速 排,避 免 淹 墒 和 积 水 过 多。苗期、花 期 适 时 灌 水,保 持 整 个 生 长 期 土 壤 含 水 量 保 持 在 6 0 8 0,出 苗 前 不 宜 灌 水,块 茎 膨 大 期 不 能缺 水,收 获 前 1 0 d 停 止 灌 水。9.3 追 肥苗 高 1 0-1 5 c m 时,及 时 进 行 追 肥,将 肥 料 撒 施 在 距 植 株 5 c m 处,然 后 培 土 覆 盖。开 花 期 结 合 防 病 虫 施药 进 行 叶 面 肥 追 施 2-3 次。注 意 叶 面 喷 施 应 在 晴 天 下 午 进 行。1 0 病 虫 害 防 治1 0.1 防 治 地 下 害 虫在 播 种 时 和 培 土 前 用 农 药 单 独 撒 施 于 播 种 沟、种 植 垄 面、田 埂 地 角,或 拌 化 肥 作 基 肥 和 追 肥 施 用,见 附 录 B。1 0.2 田 间 措 施1 0.2.1 轮 作:实 行 水 旱 轮 作。1 0.2.2 清 洁 田 园:作 中 耕 除 草、清 沟 排 渍。1 0.2.3 清 除 中 心 病 株:及 时 清 除、销 毁 晚 疫 病、青 枯 病,环 腐 病 中 心 病 株。1 0.3 田 间 诱 杀采 用 杀 虫 灯、性 引 诱 剂、黄 板 诱 杀 害 虫。D B 5 3 3 1/T 9 2 0 1 951 0.4 化 学 农 药 防 治1 0.4.1 合 理 施 药:大 力 推 广 生 物 农 药。施 用 农 药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的 规 定,禁 用 高 毒、高 残 留农 药,交 替 使 用 不 同 农 药,应 对 症 下 药,适 期 用 药,运 用 适 当 浓 度 与 药 量,合 理 混 配 药 剂,确 保 农 药 使用 安 全 间 隔 期。1 0.4.2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主 要 病 虫 害 及 防 治 方 法 见 附 录 B。1 1 收 获1 1.1 适 时 收 获当 植 株 大 部 分 叶 枯 黄,植 株 全 部 倒 伏,块 茎 成 熟 时,即 可 收 获。1 1.2 分 级 收 获商 品 薯 收 获 按 市 场 销 售 要 求,即 7 5 g 以 下、7 5-1 5 0 g、1 5 0 g 以 上 分 三 个 级 别,剔 除 病 烂 薯,分 级 收 获包 装 销 售。1 2 贮 存贮 存 时 应 无 伤 口、避 免 潮 湿,避 光 贮 存,防 治 阳 光 照 射 变 绿 变 质。D B 5 3 3 1/T 9 2 0 1 96附 录 A(规 范 性 附 录)禁 止 使 用 的 农 药 名 称国 家 明 令 禁 止 使 用 的 用 药:六 六 六、滴 滴 涕、毒 杀 酚、二 溴 氯 丙 烷、杀 虫 脒、二 溴 乙 烷、除 草 醚、艾 氏 剂、狄 氏 剂、汞 制 剂、砷 类、铅 类、敌 枯 双、氟 乙 酰 胺、甘 氟、毒 鼠 强、氟 乙 酸 钠、毒 鼠 硅,甲 胺磷、甲 基 对 硫 磷、对 硫 磷、久 效 磷、磷 胺、苯 线 磷、地 虫 硫 磷、甲 基 硫 环 磷、磷 化 钙、磷 化 镁、磷 化 锌、硫 线 磷、蝇 毒 磷、治 螟 磷、特 丁 硫 磷、氯 磺 隆,福 美 胂、福 美 甲 胂、胺 苯 磺 隆 单 剂、甲 磺 隆 单 剂、百 草枯 水 剂、胺 苯 磺 隆 复 配 制 剂、甲 磺 隆 复 配 制 剂、其 他 高 毒 高 残 留 农 药。国 家 规 定 的 禁 止 使 用 的 农 药,执行 其 规 定。此 外,任 何 农 药 产 品 都 不 得 超 出 农 药 登 记 批 准 的 使 用 范 围 使 用D B 5 3 3 1/T 9 2 0 1 97附 录 B(规 范 性 附 录)禁 止 使 用 的 农 药 名 称表 B.1马 铃 薯 主要 病 虫 害特 征 防 治 方 法晚 疫 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应以预防为主,进行保护性防治,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 次,播 前 严 格 淘 汰 病 薯。在 齐 苗 后 苗 高 1 5-2 0 c m病害没有发生前,用金雷、锰锌 氟吗啉、安奉生、露速净 等 药 剂 进 行 2-3 次 保 护 性 预 防 喷 雾 防 治,以 后 根 据 天气 和 病 害 发 生 情 况 再 进 行 防 治,如 连 续 阴 雨 和 发 现 中 心病株,就用金雷、克露、凯特、银发利、锰锌 氟吗啉等药剂间隔 5-7 d 连续交替用药进行治 3-5 次。(金 雷 6 8%水 分 散 粒 剂,每 亩 用 量 为 7 5-1 0 0 g,3 0 0-4 0 0 倍液喷雾;安泰生 7 0%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 为1 5 0-2 0 0 g,5 0 0-7 0 0 倍液喷雾;露速净 5 8%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 7 5-1 0 0 g,5 0 0-7 0 0 倍液喷雾;银发利悬浮剂,每 亩 用 量 为 7 5 m l,6 0 0 倍 液 喷 雾;克 露 霜 脲 锰 锌 7 2%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 1 5 0 g,3 0 0 倍液喷雾;锰锌 氟吗 啉 6 0%可 湿 性 粉 剂,每 亩用 量 1 0 0 g,4 0 0 倍 液 喷 雾;凯特 1 8.7%水分散颗粒剂,每亩用量 7 5 g,6 0 0 倍液喷雾)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 好 在 收 获 前 将 病 秧 割 除 并 清 理 出 田 块,防 止 收 获 的 薯块与之接触早 疫 病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 3-4 m 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在 发 病 初 期,用 1 5 g/亩 的 5 0%的 翠 贝 醚 菌 酯 水 分 散剂 3 0 0 0 倍液,或 1 5 0 g/的 8 0%大生可湿性粉剂 3 0 0 倍液,或甲霜 锰锌 5 8%可湿性粉剂 1 5 0 g/亩,3 0 0 倍液喷雾,在发病期用百泰(唑醚代森联)6 0%水分散粒剂,6 0 g/亩,7 5 0 倍 液,或 申 锐(1 0%苯 醚 甲 环唑)水 分 即 病原 菌 分 生 孢子 梗 和 分 生 孢 子,发 病 严 重 的 叶 片 干 枯 脱 散 粒 剂,4 0 g/亩,1 0 0 0 倍 液,或 抑 快 净(噁 酮 霜 脲 氰),田 间 植 株成 片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酮霜)5 2.5%水分散粒剂,4 0 g/亩,1 0 0 0 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每隔 5-7 d 喷 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 3-5 次。如果初期用药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每次施药间隔期 7 d 左右。青 枯 病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后全株下 垂,开 始 早 晚 恢 复,持 续 4-5 天 后,全 株 茎 叶 全 部 萎 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对 发 病 株 用 7 2%农 用 链 霉 素 可 溶 性 粉 剂 4 0 0 0 倍 液,或 7 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 4 0 0-5 0 0 倍液,或 2%的生石灰溶液灌根,同时浇灌病株周围进行隔离保护,附 录 B表 B.1 续表D B 5 3 3 1/T 9 2 0 1 98青 枯 病块 茎 染 病 后,轻 的 不 明 显,重 的 脐 部 呈 灰 褐 色 水 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 不 从 维 管 束 处 分 离,严 重 时 外 皮 龟 裂,髓 部 溃 烂 如 泥,别于枯萎病。隔 7 d 灌 1 次,连续灌 2-3 次。环 腐 病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 为 黄 绿 或 灰 绿 色,具 明 显 斑 驳,且 叶 尖 干 枯 或 向 内 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切开 可 见 维 管 束 变 为 乳 黄 色 至 黑 褐 色,皮 层 内 现 环 形 或 弧形 坏 死,故 称 环 腐,经 贮 藏 块 茎 芽 眼 变 黑 干 枯 或 外 表 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选 用 无 病 种 薯,做 好 种 薯 处 理,清 除 病 烂 薯,用5 0 m g/k g 硫酸铜浸泡薯种1 0 m i n。对发病株用7 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 0 0 倍液,或7 7 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 0 0 倍5 0 0 倍液,或2%的生石灰水溶液灌根,浇灌病株周围进行隔离保护病 毒 病田 间 表 现 症 状 复 杂 多 样,常 见 的 症 状 类 型 可 归 纳 如下:(1)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2)卷叶型:病毒病叶缘向上卷曲,甚至呈圆简状,色淡,变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3)坏死型(或称条斑型):叶脉、叶 柄、茎 枝 出 现 褐 色 坏 死 斑 或 连 合 成 条 斑,甚 至 叶 片 萎垂、枯死或脱落。(4)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选用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按出芽长短分级分批播种促苗齐,增施底肥搞好苗期肥水管理攻壮苗大苗,提高抗病毒病的能力。蚜 虫、潜叶 蝇蚜虫俗称腻虫,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吸汁危害,严重时叶 片 卷 缩 枯 黄 死 亡,还 可 传 播 病 毒 病。无 翅 蚜 体 长 约2.6 m m,体 色 黄 绿 色、洋 红 色,腹 管 长 筒 形。有 翅 蚜 体 长2 m m,体色深绿、灰黄或暗红,头胸黑色,卵椭圆形。潜 叶 蝇 属 于 潜 蝇 科 害 虫,以 幼 虫 潜 入 叶 片 和 叶 柄 而造成危害。蛀食叶肉,只留上下表皮,形成曲折虫道,严重时全叶枯萎,影响薯块品质和产量。冬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发现蚜虫、潜叶蝇要及时防治,用吡蚜酮2 5 悬浮剂,2 4 g/亩,1 8 0 0 倍液,或4 g/亩的2 0 啶虫脒可溶性粉剂3 5 0 0-4 0 0 0 倍液,或6 0%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 0 m l/亩,1 5 0 0 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进行防治。也可用7 0%的噻虫嗪种衣剂1 2 g/亩,进行拌种或拌肥料撒施处理,防治剌吸口器害虫。马 铃 薯块 茎 蛾幼 虫 潜 入 叶 内,沿 叶 脉 蛀 食 叶 肉,余 留 上 下 表 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叶芽也被危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田间和贮藏期可钻蛀马铃薯块茎,呈蜂窝状,外表皮皱缩,井引起腐烂。成 虫 长 5-6 m m,灰 褐 色,卵 椭 圆 形 黄 白 至 黑 褐 色,幼虫体长 1 1-1 5 m m,灰白色,蛹长 5-7 m m,初期淡绿色,末期黑褐色,茧灰白色,外面粘附泥土或黄色排物。对新收获的有虫的种薯,将种薯在大棚内平铺通风干燥,用4 8 的乐斯本乳油3 0 0 倍液反复喷雾淋湿后盖上薄膜堆捂2-3 d 凉干入库;巳入库的种薯用溴甲烷3 5 g/m 密闭熏蒸3-5 d;在田间成虫和幼虫盛发期,用6 0 m l/亩的4 8 乐斯本乳油8 0 0 倍1 0 0 0 倍液,或用2 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 m l/亩,3 0 0 0 倍液,喷雾防治。地 下 害 虫(地 老虎、蛴 螬、黄 蚂 蚁)小地老虎以其幼虫为害幼苗,取食幼苗心,切断幼苗近 地 面 的 根 茎 部,使 整 株 死 亡。幼 虫体 长 4 0-4 5 m m,黑 褐色,表 皮 粗 糙,布 满 大 小 不 等 颗 粒,殿 板 有 两 条 明 显 的 深褐色纵带。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俗称土蚕。栖居土中,咬断幼苗的根、茎,咬食和钻蛀地下茎和块茎,断口整齐平截,可造成地上部萎蔫,田间缺苗断垄。咬食马铃薯块茎时,形成缺口,降低品质甚至腐烂。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多为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附 录 B表 B.1 续表D B 5 3 3 1/T 9 2 0 1 99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胸足三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 1 0 节,第 1 0 节称殿节,上生有刺毛。黄蚂蚁在地下,以靠近埂边较多,主要咬食地下根、茎和块茎,形成断根、块茎缺口,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注:本标准规定以外其他药剂的选择,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