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 S 65.0 20.99 B 60/7 9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8182018 粉蕉脱毒组培苗质量要求 Quality requirement of virus-free plantlet o n Musa acuminata A AB group Fenjiao 2018-08-30 发布 2018-09-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81 8 20 18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质量要求.2 5 检验方法.2 6 检验规则.3 7 包装、标 志、运输及贮存.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粉蕉原种苗病毒检测报告.5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粉蕉脱毒组培苗出厂(圃)合格证.6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粉蕉脱毒组培袋苗型式检验记录表.7 附录 D(资料 性附录)粉蕉脱毒营养袋(杯)苗型式检验记录表.8 DB 45/T 1 81 8 20 18 II DB 45/T 1 81 8 20 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西标准化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代东、吴艳艳、刘洁云、黄伟华、牟海飞、黄永才、苏祖祥、田青兰、韦绍龙、林 茜、李朝生、邹瑜、李小泉、张英俊、罗松、谢宏昭、韦泽昭。DB 45/T 1 81 8 20 18 1 粉蕉脱毒组培苗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蕉(M us a ac um in at a A AB gr ou p Fe n ji ao)脱毒组 培苗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 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粉蕉脱毒组培苗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 57 香蕉 组培 苗 DB 45/T 4 80 香蕉组培苗 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脱毒组培苗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并经病毒检测后不带有黄瓜花叶病毒和香蕉束顶病毒,生长已达假植标准 的根、茎、叶俱全的完整粉蕉小苗。3.2 营养袋(杯)苗 粉蕉脱毒组培袋苗种植于经过消毒的营养基质上进行第一次假植,精细管理生长1 2片新叶后,移 栽到装有营养基质(土)的特定规格营养袋(杯)中进行第二次假植,在防虫网室隔离良好的条件下经 精心管理所培育而成的、可出圃供大田定植的植株。3.3 变异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受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影响,培养出的植株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形态 上也显著表现出有别于原品种植株的特征。3.4 变异率 变异株与植株总数的比率。DB 45/T 1 81 8 20 18 2 3.5 带毒率 经病毒检测后带规定病毒的植 株数与抽 检植 株总数 的 比率。4 质量要求 4.1 脱毒组培袋苗 根 系白、粗、有根 毛,生长 正常,假茎 色 黄 绿,基 部 叶 鞘 不 散开。质量要求 见 表1。表1 脱毒组培袋苗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值 变异率/2 带毒率/0 假茎粗/cm 0.30.4 假茎高/cm 3.55.0 叶片数/片 1.53.5 白色根/条 2 4.2 营养袋(杯)苗 种 源来 自 品 种 纯正 的袋苗,叶 色 青 绿 不 徒 长,叶片 无 病 虫为害,根 系 生长 良好,无 根 结线虫。质 量要求 见 表2。表2 营养袋(杯)苗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值 变异率/5 带毒率/0 假茎粗/cm 0.61.2 假茎高/cm 1220 新出叶片数/片 49 叶片宽/cm 712 5 检验方法 5.1 变异率 按NY/T 3 57 的规定 执 行。5.2 带毒率 按NY/T 3 57 的规定 执 行。DB 45/T 1 81 8 20 18 3 5.3 假茎粗 5.3.1 脱毒组培袋苗:用游标卡尺测量假茎基部以上0.5 cm 处的直径。5.3.2 营养袋(杯)苗:用游标卡尺测量袋面以上0.5 cm 1.0 cm 处 的直径。5.4 假茎高 5.4.1 脱毒组培袋苗:用钢卷尺测量从假茎基部至最新自然展开叶的叶柄与假茎交会处的高度。5.4.2 营养袋(杯)苗:用钢卷尺测量从袋面至最新自然展开叶的叶柄与假茎交会处的高度。5.5 叶片数 脱毒组培袋苗:用钢卷尺测量叶面宽度,记录最宽处0.6 cm的自然展 开叶的叶片数。5.6 新出叶片数 营养袋(杯)苗:袋苗移栽后假植出圃前新长出的完整展开绿叶数。5.7 白色根 脱毒组培袋苗:用钢卷尺测量白色根长度,记录2 cm 的白色 根条数。5.8 叶片宽 营养袋(杯)苗:用钢卷尺测量最新展开叶倒数第一叶中部最宽处。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取得同一品种不同单株的外植体经组培扩大繁殖后的脱毒苗为同一批。6.2 抽样 按 D B4 5/T 480 的 规 定 执行。6.3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病毒检验、出厂(圃)检验和型式检验。6.3.1 病毒检验 由省级部门认定的检测单位执行脱毒原种组培苗、组培袋苗病毒检测,并出具病毒检测报告,病毒 检测报告参见附录 A。6.3.2 出厂(圃)检验 由厂家(苗圃)的质量检验室,按4.1和 4.2的要 求 执行检验,对检测合格的脱毒组培袋苗和营养袋(杯)苗,出具出厂(圃)合格证,合格证参见附录B。DB 45/T 1 81 8 20 18 4 6.3.3 型式检验 6.3.3.1 型式检验包括假茎 粗、假茎 高、叶片 数或 新出叶片 数、假茎基 部颜色、叶 色、白色 根 数、变 异率、带 毒 率、品 种 纯度。除 苗出圃 时需 进行检验并附脱毒组培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外,检验记录表 参见 附录 C 和附 录 D。6.3.3.2 正常 生产 时,每年应 进行 1 次型式 检验;新 建 厂 家 和改 变工艺程序时应 进行型式检验。6.4 判定规则 按 D B4 5/T 480 的 规 定 执 行。7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7.1 包装 7.1.1 按 D B4 5/T 480 的 规 定 执 行。7.1.2 组培袋苗 宜 用 泡沫箱或纸箱 包装;假植营养袋(杯)装苗 宜 用 木箱、塑 料 箱、竹箱、纸箱 包装。7.2 标志 按 D B4 5/T 480 的 规 定 执 行。7.3 运输 在 运输过 程 中 应避免 日 晒、防雨、保湿、防冻。7.4 贮存 7.4.1 脱毒组培袋苗 7.4.1.1 出厂(圃)后 应 2 d 3 d 内到达 目 的 地,置 于 荫棚或阴凉处散射光炼 苗,并 应 及 早 进行假植。7.4.1.2 若需临时 贮存,应在 出袋 洗净 消毒后,置阴凉处保湿,2 d 内 应 移 入 经过消毒的营养基质进行 第一次假植,精细管理生长 1 2 片 新叶后,再 移 入 营养袋(杯)进行第 二 次假植。7.4.2 营养袋(杯)苗 应 及 早 进 大 田移植,出圃后3 d 内定 植完 毕。DB 45/T 1 81 8 20 18 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粉蕉原种苗病毒检测报告 粉蕉原种苗病毒检测报告见表A.1。表A.1 粉蕉原种苗病毒检测报告 送样单位:品种名称:原种采集地:送样时间:原种数量:编 号:样品编号 病毒检测结果 黄瓜花叶病毒(CMV)香蕉束顶病病毒(BBTV)注:病毒检测结果:“+”表示阳性带毒,“-”表示阴性不带毒。病毒检测单位:质检员:检测日期:(盖章)(盖章)DB 45/T 1 81 8 20 18 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粉蕉脱毒组培苗出厂(圃)合格证 粉蕉脱毒组培苗出厂(圃)合格证 见 图 B.1。图B.1 粉蕉脱毒组培苗出厂(圃)合格证 粉蕉脱毒组培苗出厂(圃)合格证 编号:检验合格率:品种名称:原种采集地:病毒检疫单位:繁殖代数:种苗数量:购苗数量:质检员:生产单位:出厂(圃)日期:注:检验合格率为样品中合格苗株数占抽检种苗株数的比例()。DB 45/T 1 81 8 20 18 7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粉蕉脱毒组培袋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粉蕉脱毒组培袋苗型式检验记录表见表C.1。表 C.1 粉蕉脱毒组培袋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品 种:检测日期:育苗单位:购苗单位:出圃苗数:抽检株数:样株号 假茎粗(cm)假茎高(cm)叶片数(片)假茎基 部颜色 白色根数(条)变异率()带毒率()品种纯度()审核人:校准人:检测人:(签字)(签字)(签字)DB 45/T 1 81 8 20 18 8 A B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粉蕉脱毒营养袋(杯)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粉蕉脱毒营养袋(杯)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见 表D.1。表 D.1 粉蕉脱毒营养袋(杯)苗型式检验记录表 品 种:检测日期:育苗单位:购苗单位:出圃苗数:抽检株数:样株号 假茎粗(cm)假茎高(cm)新出叶片数(片)叶色 变异率()带毒率()品种纯度()审核人:校准人:检测人:(签字)(签字)(签字)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粉蕉脱毒组培苗质量要求 DB45/T 1818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