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DB45/T 1850-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 20.20 B 31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8502018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pagation o f pepper parents 2018-10-20 发布 2018-11-2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85 0 20 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虎、王日升、王萌、吴星、赵曾菁、龚明霞、何志。DB 45/T 1 85 0 20 18 1 椒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线椒亲本繁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留种、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线椒亲本高产优质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 3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 91 2 01 3 绿色食 品 产地环 境质量 NY/T 4 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 则 NY/T 2 11 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 01 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 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线椒 l in e pepp e r 发育正常、达商品成熟度的对椒果实形状为线形。4 环境条件 4.1 周边环境 周边50 m内未 种植过相同作物。其他应符合NY/T 50 10的规定。4.2 土壤要求 中性或弱酸性土壤,pH 值为5.57.2,土质疏松,土壤肥力应达到NY/T 3 91 20 13中 要求的级以 上,2年内未 种过茄果类作物。DB 45/T 1 85 0 20 18 2 5 栽培技术 5.1 育苗 5.1.1 种植时间 桂北地区7月 上旬至中旬播种,8月上 旬至中旬定植;桂南地区8月上旬至 中旬播种,9 月上旬至中旬 定植。5.1.2 基质要求 容重、总孔 隙度、电导 率、pH值、有机质、水 溶性氮、速 效磷、速效 钾等指标应 符合NY/T 2 1 18的 要求。5.1.3 基质消毒 将营养土装 入 穴盘,每立 方 米 营养 土用7 0 的 代森锌 可 湿 性 粉 剂 400 倍液,或5 0 的 多 硫 可 湿 性 粉 剂 40 0 倍液淋施在 营养土上,然后 用 塑 料 薄膜覆盖 2 d 3 d,掀开 薄膜后即 可播种。5.1.4 种子消毒 将种 子放 入5 5 水中 温汤 浸泡 10 m in 1 5 m in,或 放 入50 多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1 00 0 倍液 中,或 放 入 70 甲 基 托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80 0 倍液 中 浸泡 10 m in 15 m in,最 后放 入10 磷酸 三钠 溶 液 中 浸泡 20 m in 30 m in,取 出 洗净后 将种 子置 于 清 水中 浸 种10 h 1 2 h。5.1.5 催芽 经 过 消毒、浸 种的种 子 用 干净湿润 的 棉布 包 好,种 子厚 度不 宜超 过4 c m,置 于3 0 3 2 的 催芽 箱 环境下 催芽,催芽 过 程 应 保持 种 子湿润,种 子露白时即 可播种。5.1.6 播种 采用 大棚 育苗,将种 子 播种于50孔 的育苗 盘 中。每 66 7 m 2 用 种量为2 80 0 3 00 0 粒。5.2 苗期管理 5.2.1 水肥管理 5.2.1.1 水分管理 出苗前 穴盘覆盖遮阳网 以 保持 基质 湿润,大棚温 度 控制在 25 32,基 质相对 湿 度 保持在 60 80,若大 棚 通 风 条件不 好,棚 内 温 度高于32 时,应 在 棚顶加盖遮光 率为45 65 的 遮 阳网遮阴。出苗 后 基质 表面见白、幼 苗 萎蔫时 及 时淋 水。5.2.1.2 养分管理 幼 苗 两叶 前不 追 肥,育苗 后 期 如 发 现幼 苗生 长 不 健 壮,可 淋 0.5 复 合肥(N:P 2 O 5:K 2 O=15:15:15)澄清 水溶 液,或 喷施 0.3 大 量 元素 水溶肥(N:P 2 O 5:K 2 O=18:18:1 8)。5.2.2 除杂 依据子叶颜 色、叶 形和 株型 等形 态特征淘汰与原 种标准不符的植 株,拔除 病 株。DB 45/T 1 85 0 20 18 3 5.2.3 病虫害防治 辣椒幼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疫病、蚜虫、螨虫,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5.2.4 炼苗 幼苗生长到8 10片叶时逐渐打开遮 阳网,基质 水分含量应 控制在田间 最大持水量的6065,炼苗3 d5 d。5.3 整地与施肥 5.3.1 整地与施肥 犁 地前 每 66 7 m 2 用5 0 kg 7 5 k g 石灰 均匀撒 在 地上,深翻土 壤 0.30 m 0.40 m,然后 施用 基肥,肥料均匀撒施,最后用旋耕机耙碎土壤,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匀分布。按畦面宽1.2 0 m 1.40 m连沟起 畦,沟 深 0.4 m,沟宽 0.40 m 0.50 m,畦面 平 整细碎,畦高0.2 5 m 0.30 m。每畦铺 设2条 滴灌 带,两 条滴灌带 间距0.60 m 0.70 m,银黑 双色地膜覆盖栽培。5.3.2 基肥用量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 96的规定。基 肥 施用量根据土壤的肥力而定。土壤肥力为级的,每667 m 2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1 500 kg 2 00 0 kg、复合肥(N:P 2 O 5:K 2 O=15:15:15)4 0 kg、钙镁磷肥40 kg;土壤肥力为级的,每66 7 m 2 施用经 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1 00 0 kg1 50 0 kg,复 合肥(N:P 2 O 5:K 2 O=15:15:15)3 0 kg、钙镁磷肥 30 kg。5.4 定植 在 下 午 16:30 以 后 或 阴天在网室进行,双行单 株 定植,距畦 边 0.1 5 m0.2 0 m,株距为 0.3 5 m 0.40 m,行距为 0.6 0 m 0.7 0 m。按照种植密 度 在 地 膜 上 开穴,幼 苗81 0片叶时即可定植。移 栽前1 d 用7 5多菌灵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液淋 透育苗盘 土,定植时 将苗 埋 入 穴 内,培土至子叶 下1 cm 处,随后用 72 锰锌霜脲可 湿 性 粉 剂 600 倍液、7 0吡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液 和1 的水溶肥(N:P 2 O 5:K 2 O=10:52:10)淋足定根药水,约为15 0 mL/株2 00 m L/株。5.5 田间管理 5.5.1 水分管理 植株生长期间应保持畦面湿润。5.5.2 施肥时期与数量 5.5.2.1 提苗肥:定植 7 d1 0 d 后喷施 0.5叶 面 肥和淋 1.0 1.2 复 合肥(N:P 2O 5:K 2 O=15:15:15)。5.5.2.2 第一次追肥:在四门斗现蕾时,每 66 7 m 2 施硝酸钾 1 0 kg、尿素 3 kg,喷施 0.3 0.5 磷 酸二氢钾、硼肥和钙肥。5.5.2.3 第二次追肥:在八面风现蕾时,每 66 7 m 2 施硝酸钾 1 0 kg、尿素 3 kg,喷施 0.3 0.5 磷 酸二氢钾、硼肥和钙肥。5.5.2.4 第三次追肥:在植株满天星现蕾时,每 667 m 2 施硝 酸钾 15 kg、尿素 3 kg,喷施 0.30.5 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钙肥。DB 45/T 1 85 0 20 18 4 5.5.3 植株管理及除杂 5.5.3.1 植株管理 摘除门 椒、对椒以下的分 枝、植 株 内部 瘦 弱、发育不 良 的 枝 条,及 时 中 耕除 草。保 留28 层花 蕾 留 果,摘除 其 余花蕾 及生 长点。5.5.3.2 除杂 开花初 期 根据株型、叶 形、叶 色、始花节 位、果形等 进行选择,拔除 不符合 原 种 特征特 性的植 株 以 及 劣 果、病果等。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 防为主,综 合防治”的植 保 方 针。6.2 农业防治 实 行轮 作,避免连 作,施 用无害化 处 理的 腐 熟有机肥,清洁田园,减 少 菌源 及害虫 源,培育壮苗。6.3 物理防治 在建好 的 网室 内 挂 30 c m 20 c m 黄 色 粘胶 或 黄板涂 机 油,按照20 30 块/6 67 m 2 密 度。挂在行间 高出 植 株顶 部,诱杀 有 翅蚜 虫、粉虱 等;利 用 银灰膜驱避蚜 虫,60 目 防虫 网隔离 害虫。6.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1(所有部分)的规定。辣 椒病虫 危 害及化学防治方法 参见 附录A。7 采收及贮存 7.1 采果 待 辣椒果 皮全 部 变红 即 可采果,采收 时 应 再 次根据株型、果形、果色等形 态特征进行除 杂,挑 选健 康 的 红 熟果,不应采收病 株 上的辣椒。7.2 取种 采收 后 的 红 果应 在 通 风干 燥 处放置 3 d 4 d后 熟,后 熟 后 用 刀纵向割 开 果实,用 刀 片 或 竹 片 去掉 果 肉 将种 子 剥 下,注 意 不可 切伤 种 子,大面 积 繁种 宜 使用种 子 分 离 机。取 出种 子后 用 清 水 清洗 2 3 遍,沥 干 水 后放在 纱 网 或 竹席 上 晾晒,并 经 常 翻 动。注 意 避免 日 光 曝晒,不 要 在 水 泥晒场 或 铁器 上 晒 种,以防 晒坏 种 子。7.3 贮存 待 种 子 水 份降 到7 即 可装 袋,置 于20 以下 低 温干 燥 处保 存。要 严 防 保 存过 程 中的机 械混杂 以及 虫、鼠 危 害,经 常 检查,确 保 种 子 质量。8 生产记录 应对繁种辣椒的品种、亲本 来 源、亲本类 别 等 进行 记录。对 具体 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时间、日期、药剂 名称、种类、浓 度和采收、贮存环 节 所采 取 的 措 施进行 详 细 记录。DB 45/T 1 85 0 20 18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辣椒主要病虫害症状及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方法 辣椒主要病虫害症状及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 辣椒主要病虫害症状及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发病症状 药剂及用量 立枯病 发病初期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凹陷斑,病情进一步发展,幼苗茎基部缢缩干枯,植株呈直立 状死亡,但不倒伏,病部产生淡褐色蛛丝网状霉。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1 000 倍 液,或 40 甲硫霉威悬乳剂 500 倍液,或 15 噁霉灵水 剂 450 倍液喷雾。猝倒病 发病初期幼茎近地表处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茎 逐渐湿软溢缩成线状,植株不萎蔫即倒伏,常在病苗 及其周围床面土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区别于立 枯病。发病初期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 液,或 64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 液喷 雾。与立枯病并发时可用 72.2霜霉威水剂 800 倍和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00 倍的混合液喷 淋。青枯病 嫩叶首先表现萎蔫症状,逐步扩展至整个植株,最初小范围萎蔫可以恢复。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根 茎部位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放入清水中可见乳白色 黏液溢出。发病初期可用 80乙蒜素水剂 100 mL 150 mL 兑水 15 kg,或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进行灌根(同时喷雾效果更佳)连用 2 3 次,每 3 d灌 根1次。病毒病 发病症状有叶片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轻度 症状表现为叶色褪绿斑驳,严重时叶面凹凸不平,植 株矮化,生长缓慢,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用高锰酸钾、磷酸三钠对种子消毒。对于轻 发病株用 2氨基寡糖素乳油 1 500 倍液,或 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喷雾。疫病 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而后枯 萎死亡。成株发病时,病叶上有淡绿色近圆形斑点,逐渐扩大,使叶片软腐脱落。病茎有水浸斑,病斑逐 渐扩展成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植株折倒。用5 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 80 0 倍喷雾,或 52.25噁唑菌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 液,或 64 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 雾。根腐病 多在幼苗定植后发生。茎基部发生暗褐色不规则 病斑,茎基部皮层变黑褐色,并从一侧益缩,上部叶 片变黄。用 30恶霉灵水剂 500 倍液,或 25丙环 唑乳油 400500 倍液淋根。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常在果实上形成稍隆起的具有同 心轮纹、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水渍状,密生 黑色小点及朱红色孢子液。发病初期用 25丙环唑乳油 5 000 倍液,或 45咪鲜胺水乳剂 1 000 1 500 倍液喷雾。蚜虫 蚜虫虫体可见,常集群于叶片、嫩茎、花蕾、顶 芽等部位,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用3 啶虫脒乳油 2 000 倍液,或 10吡虫 啉乳油 1 500 倍喷雾。DB 45/T 1 85 0 20 18 6 表 A.1 辣椒主要病虫害症状及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方法(续)病虫害名称 发病症状 药剂及用量 蓟马 以成虫和 若 虫 锉吸心 叶、嫩 芽、花和幼果的 汁 液。被 害植株 心 叶不 舒 展,生长点萎缩,嫩叶 扭曲,花 器 脱落。幼果 受 害后变畸形,表 皮锈 褐色,严重时引起 落果。用3 啶 虫 脒 乳油 2 000 倍 液,或 1.8 阿 维菌素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白粉 虱 成虫和 若 虫 吸食 植 物汁 液,被 害叶片有 被 害虫 侵 蚀 后 留下 的小 孔,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 至 全 株 枯死。用 25 噻 虫 嗪 水 分散粒 剂3 000 倍液,或 40 啶 虫 脒 水 分散粒 剂 5 000 倍液喷雾。棉 铃 虫 以幼虫 蛀食蕾、花、果,并 且食 害嫩茎、叶、芽。蕾受 害后 苞 叶 张开,变成黄绿色,2 d 3 d 后脱落。幼果常 被吃空 或引起腐 烂 而脱落,成果 被蛀食 果 肉,蛀孔多 在 蒂 部,雨 水、病 原 易 侵 入引起腐 烂、脱落。用2 0 亿 P I B/m L 棉 铃 虫 多角 体 核心 病毒 悬浮剂 500 倍液,或 8000 I U/mL 苏云金杆 菌悬 浮剂 500 倍液喷雾。螨类 个体 较 小,肉眼难 以 识 别,主要 发生在植株幼嫩 的 新 叶及生长点上,被 害叶片表现为 卷曲、细 长、皱 缩。与病毒病的 主要 区别在于叶 背 呈现油 质光泽 或油 浸状。用 20 哒螨 灵悬乳剂 2 500 倍 液,或 1.8 阿 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喷雾。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线椒亲本繁育技术规程 DB45/T 1850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