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890—2020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890 2020 甘草栽培 技术规程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2020-05-10 发布 2020-06-10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5/T 1890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提出。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5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旻辉、伊乐泰、张春红、郭文芳、侯兴坤、王文乐。DB15/T 1890 2020 1 甘草栽培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草栽培技术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内蒙西部地区甘草的栽培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其干燥根和根茎入药。4 产地环 境 4.1 生态环 境 4.1.1 海拔 适宜海拔为300 m2000 m。4.1.2 无霜期、平 均气 温 全年无霜期100 d155 d;年均气温3 10。4.1.3 光照 年日照时数2500 h以上。DB15/T 1890 2020 2 4.1.4 水分 年平均降水量160 mm400 mm。4.1.5 土壤 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土壤微碱性,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宜。4.2 环境质 量要 求 4.2.1 空气质 量 符合GB 3095-2012 二级标准。4.2.2 土壤质 量 符合 GB 15618-2018 二级标准。4.2.3 灌溉水 质量 符合GB 5084的规定。5 播种育 苗 5.1 选地 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土壤微碱性,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宜。5.2 整地 于栽培前一年秋末进行整地,耕深35 cm左右。春季整地之前施足基肥,施有机肥2000 kg/667m2和过磷酸钙50 kg/667m2,将基肥混匀后撒于地面,再深耕1次,耕翻35 cm左右,将地耙细整平。5.3 种子处 理 5.3.1 质量要 求 选择前一年秋季新产甘草种子,籽粒饱满、无虫蛀、无腐烂,净度不低于90%。5.3.2 播种前 种子 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放在碾米机下碾压,根据碾轮的紧实度,以不破坏种子为宜。5.4 播种 4月至5月进行。采用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播于平地表面,覆土厚度为1 cm2 cm,将种子盖住为宜,耱平即可。播种量5 kg/667m2 7 kg/667m2。5.5 苗期管 理 5.5.1 灌溉 种苗应适时灌水,通常苗出齐后灌第1次水,其他灌溉视降雨情况而定。DB15/T 1890 2020 3 5.5.2 除草 育苗期间要及时清除杂草。根据田间状况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5.5.3 施肥 第一年随苗期灌水追肥2次,每次追施磷酸二铵10 kg/667m215 kg/667m2、钾肥8 kg/667m210 kg/667m2。5.6 起苗 于翌年4月至5月起苗,选择晴天进行,起苗时要注意减少对根的机械损伤,抖去泥土,剔除不合格苗。6 移栽种 植 6.1 选地与 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且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土壤条件按5.1执行。移栽前须灌足水,作平畦。6.2 移栽 移栽应在4月至5月进行。选择根条直,根长30 cm以上,根直径0.5 cm以上,光滑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种苗进行移栽。开沟行距30 cm,深10 cm15 cm,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适量侧根,按株距15 cm20 cm把苗根依次斜摆放或平放于沟内,填土、镇压。移栽密度为1.8万株/667m22万株/667m2。7 田间管 理 7.1 中耕除 草 移栽后每年除草23次;第二年起,杂草较多的地块,可用草甘膦除草。7.2 水肥管 理 播种和定植后30 d内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年于6月中旬追肥1次,每次追施磷酸二铵10 kg/667m215 kg/667m2,钾肥8 kg/667m210 kg/667m2,具体追肥方法为:采用开沟法于行间施肥,深2 cm5 cm,施肥后覆土灌水。8 病虫害 防治 8.1 防治原 则 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和NY/T 1276。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品种,收获前30 d停止使用,执行其中残留量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区。甘草的生长期间主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有:蝼蛄,蛆虫,蚜虫,红蜘蛛。8.2 锈病 DB15/T 1890 2020 4 8.2.1 症状 叶、茎发黄,严重时致使叶片脱落。8.2.2 防治方 法 15%粉锈宁1000倍液或25%丙环唑200倍液喷23次。8.3 白粉病 8.3.1 症状 叶片、叶柄表面如附白粉,后期致使叶黄。8.3.2 防治方 法 可在5月初用50%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预防。8.4 褐斑病 8.4.1 症状 夏秋季节常见的叶部病害,可使叶片中央变为灰褐色,边缘褐色至枯萎。8.4.2 防治方 法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100倍液12次。8.5 蝼蛄,蛆虫 8.5.1 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初期植株幼小,恢复能力弱,后期根部腐烂感染,导致全株腐烂死亡。8.5.2 防治方 法 发病初期浇灌50%辛硫磷乳油 800倍液。8.6 蚜虫、红蜘 蛛 8.6.1 症状 多群集嫩芽、嫩叶上吸食汁液,使芽梢枯萎,嫩叶卷缩。8.6.2 防 治方法 用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 d10 d再防治1次。9 采收 9.1 采收期 移栽后12年均可采收,以2年为佳。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DB15/T 1890 2020 5 9.2 采收方 法 除去地上茎叶,采用根类药材采药机械进行采收。9.3 产地初 加工 除去残茎、泥土,去掉芦头、须根、枝杈,捋直后晾晒,晾至半干根据粗细分级,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