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B43/T 1702 2019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辣椒植株耐热性 13.2 耐热性级别 14 耐热性分级 15 鉴定流程 15.1 种子准备 15.2 催芽 15.3 幼苗培养 25.4 高温处理 25.5 指标测定 25.6 指标检测方法 25.6.1 叶绿素含量测定 25.6.2 叶片含水量测定 25.6.3 丙二醛含量测定 25.6.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5.6.5 热害指数 26 耐热性综合判定 37 耐热性评价分级 38 鉴定档案 3附录 A(资料性附录)辣椒植株耐热性鉴定记录表 4A.1 叶绿素含量记录表 4A.2 叶片含水量记录表 4A.3 丙二醛含量记录表 4A.4 可溶性糖含量记录表 4A.5 热害表型分类记录表 4A.6 辣椒植株耐热性综合评价记录表 5 DB43/T 1702 2019 1 辣椒植株耐热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植株耐热性鉴定方法及判定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辣椒植株的耐热性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715.3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 3部分:茄果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辣椒植株耐热性 指辣椒植株在高温胁迫下,其生长发育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3.2 耐热性级别 根据耐热性综合判定标准,对辣椒植株的耐热性级别进行评定。4 耐热性分级 耐热性从强 到弱依次 分 为 4级:高 度 耐热(0.8 1.0)、中度 耐热(0.50.8)、不耐热(0.3 0.5)、极不耐热(0.3)。5 鉴定流程 5.1 种子准备 试验种子 质量应 符 合 GB 16715.3 2010要求,从 待 鉴定品种中随机取选 100粒饱满的种子用于试验。5.2 催芽 种子用 蒸馏水浸泡 12 h后于 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 1 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将平铺 于有 2层滤纸的 培养皿中,置 于 30 恒 温培养箱催芽。5.3 幼苗培养 DB43/T 1702 2019 2种子露白后播 于穴盘中 在光照培养箱内 育苗,设光照强 度 7000 Lux,湿度为 70%,昼夜 温度为 28/20,光周 期为昼夜 16 h/8 h,待幼苗 4叶 1心时移栽至口径(10 10)cm的 塑料 育苗钵管理。5.4 高温处理 幼苗 6叶 1心时选取健壮且 长 势一致 的植株进行高温胁迫 处理,温 度设为 40,其 余设置 同 5.3,定时补 水避免 干旱 对辣椒的 影响。高温 处理 持续 28 h,每个 处理 12株,3次重复,设 常规 管理为 对照。5.5 指标测定 取对照 和高温 处理 28 h的 叶片用于辣椒 幼苗叶 片叶 绿素含 量、叶 片含 水量、丙二醛含 量及可 溶性 糖含量 的测 定,观察记录 植株的热 害情况。5.6 指标检测方法 5.6.1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叶 绿素含 量用分 光光度 法测 定,档案记载表参见附录 A.1;5.6.2 叶片含水量测定 用烘干 称重 法测 定,档案记载表参见附录 A.2;5.6.3 丙二醛含量测定 丙二醛含 量用 硫代巴比妥 酸法测 定,档案记载表见附录 A.3;5.6.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可 溶 性糖 用蒽酮 法测 定,档案记载表见附录 A.4;5.6.5 热害指数 热 害程 度根据植株 表型 分类,分类标准 见表 1,档案记载表见附录 A.5。表 1 热害表型分类 表型分类 热 害症状描述 0 叶片正常无明显 热害症状 1 1-2片 叶萎蔫 2 3-4片 叶萎蔫 3 整株萎蔫 4 整株枯死 热 害 指数 的计算按公式(1):S Ns n=)(a(1)式中:热害 指数;s 表型 类别;n 各类植株 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