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 50 B 52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492018 罗非鱼专门化品系选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lective breeding o f tilapia specializedstrains 2018-05-10 发布 2018-06-1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74 9 20 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选育方案.1 5 选育.2 6 选育群建 立.2 7 人工选留.3 8 育种档案.4 DB 45/T 1 74 9 20 18 II DB 45/T 1 74 9 20 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 0 9 给出的规则 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勇、杜雪松、黄姻、潘志忠、邓潜、陈忠、杨慧赞。DB 45/T 1 74 9 20 18 1 罗非鱼专门化品系选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非鱼专门化品系选育的育种方案制定、选育材料、选育群的建立、人工选择、遗传 背景分析、选育效果评估的技术和育种档案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罗非鱼专门化品系的选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 95 28 20 04 奥 尼罗非鱼亲本保存技术规范 NY/T 5 05 4 20 02 无公 害食品 尼 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SC/T 1 00 8 20 12 淡水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 1 04 4.3 尼罗罗非 鱼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 SC/T 1 04 5 奥利亚罗非鱼 亲鱼 SC/T 1 12 1 尼罗罗非鱼 亲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基础群 base g ro up 选育过程中待开展人工选择的群体。3.2 核心群 n ucl eu s gr ou p 按照选育选种标准,选出的优秀群体,它的生产性能、品种特征等高于一般生产群。3.3 多态信息含量 p ol ym orp hi sm i nf orm at io n co nte nt 一个后代所获得某个等位标记来自于它的父本或母本的同一个等位标记的可能性。4 选育方案 4.1 目标 根据罗非鱼养殖产业需求和条件,制定明确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目标。DB 45/T 1 74 9 20 18 2 4.2 方法 采用家系选择法或群体选择法进行选育。4.3 指标 根据育种目标及罗非鱼生物学性状特征,确定切实可行的选育指标,并突出选育重点。4.4 评估 建立针对专门化特征选育的评估体系,评估选育群主要经济性状、选育潜力以及选育效果。4.5 繁育 建立完整的繁育体系,确定选育基础群、核心群的规模。5 选育 5.1 材料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应符合S C/T 1 0 4 5的规定,尼罗罗非鱼符合S C/T 1 1 2 1的规定。5.2 性能要求 基础群数量2 0 00尾,雌雄比1:3,苗种20 0 00尾。年 龄 1.5 冬龄,体 重 1 00 0 g,体 长 32 cm,体 格健 壮、体 色正 常、活动 力 强。5.3 繁育 5.3.1 池塘条件 应符合SC/T 10 08 20 12 中4.3的要求 规定。5.3.2 配对繁育 应按照NY/T 50 54 20 02 中5的要求 执 行。5.3.3 苗种培育 应按照NY/T 50 54 20 02 中7.1的要求 执 行 5.3.4 成鱼养殖 雌雄分池养殖,按照NY/T 50 54 20 0 2中7.2的要 求 执 行。6 选育群建立 6.1 群体选育 6.1.1 F 0 代基础群 经 微卫星 标记分析,尼罗罗非鱼 P IC 大 于 0.40,奥利亚罗非鱼 P IC 大 于 0.3 5,健康 无 病 的群体 作 为 选育基础群,群体数量2 0 00 尾,雌雄比 1:3,组成 F 0 代 基础群。DB 45/T 1 74 9 20 18 3 6.1.2 F 0 代核心群 从F 0 代基础 群中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组成 F 0 代 核心群,群体数量20 0 尾,雌雄比 1:3。6.1.3 F n 代基础群 由 F n-1 代核 心群繁育获得。6.1.4 F n 代核心群 由 F n 代基础 群通过人工选择获得。6.2 家系选育 6.2.1 F 0 代基础家系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核心种群中的个体,按照雌雄比 1:1 或 2:1 进行 配对,建立 F 0 代 家系,数量 30 个。6.2.2 F 0 代核心家系 由 F 0 代基础 家系人工选择获得,数量6 个。6.2.3 F n 代基础家系 由 F n-1 代核心 家系繁育获得。6.2.4 F n 代核心家系 由 F n 代基础 家系通过人工选择获得。7 人工选留 7.1 原则 7.1.1 按不同品种、不同育种目标的要求确定选留标准。7.1.2 选育指标群体平均值 1 个标准差。7.1.3 选留个体或家系的数量和质量性状指标要显著大于总体(p 0.05)。7.2 群体选留 7.2.1 第一次选择在苗种培育结束时进行,利用鱼筛选择生长优势的个体,选留率70%。7.2.2 第二次筛选在鱼种培育到尾重1 00 g 进行,选 留个体尼罗罗非鱼应符合 SC/T 1 12 1 的规定、奥利亚罗非鱼应符合 SC/T 10 45 的 规定,且表型优良、生 长快。公鱼和母鱼分塘饲养,数量小于第一次 选留数量 70%。7.2.3 第三次筛选是在后备亲鱼培育到尾重30 0 g 进 行,以选育指标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公 鱼和母鱼分开饲养。数量不多于第二次选留的 1/2。7.2.4 第四次筛选是在后备亲鱼培育到 尾重50 0 g 行,按照育种要求和 5.2 的规定,对所有个体进 行筛选,选留最优个体组成选育核心群。DB 45/T 1 74 9 20 18 4 7.3 家系选留 7.3.1 第 一 次 选留 在 家系苗种培育 结束时 进行,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家系,选留 率 70%。选留家系应 取 同 样 数量,且大 于1 0 00 尾的苗种,在 规 格统 一的水池或 网箱 中培育。7.3.2 第二次 选留 在 鱼种培育 到 尾重 10 0 g 进行,选留符合选育目标、活 力 强 的家系;雄鱼、雌鱼分 开培育,各 选留数量 3 00 尾。同 时每 个家系雄鱼、雌鱼 随机抽取 5 0 尾 进行体重、体 长 的 测 量,体重 精 确 到 0.1 g、体 长精 确 到 0.1 cm,并 记 录。每 个 月 对所有家系进行 测 量1 次,并 进行评估,直到 下 次 选留。7.3.3 第三次 选留是 在 后 备 亲鱼培育 到 尾重 50 0 g 进 行。根据养殖评估 结 果,选择最优家系 组成 选育 核心家系群。7.4 混养试验 第二次 选留 时,每 个家系 随机 选择雄鱼、雌鱼 各 15 0 尾进 行标记,进行同塘 混 合养殖 试验,雄鱼雌 鱼分塘养殖。同 时,按 7.3 要求 测 量 各 个家系的体重、体 长情况 并进行评估,每 个家系雄鱼、雌鱼 各测 量5 0尾。7.5 遗传背景分析 7.5.1 内容 采用 微卫星 标记技术对选育群体的遗传背景分析,评估遗传 多样 性、遗传 距离、近交 系数及遗传分 化等 信息。7.5.2 微卫星标记数 样 本数量1 0 个,每 个 样 本的鱼数量30 尾。7.6 选育效果评估 选育群体应 逐 代 计算 遗传进展,评估 每 个 世 代的选育效果。选育群体的 各世 代 均 应进行主要经济性 状的一 致 性和 均匀度 的 检测。评估群体的 营 养水 平与饲 养 管理 条件应 相 对 稳 定。评估 试验设计 合 理,有对照和重 复;数据 齐全,记 录 完整;试验结 果应 做统计 分析。8 育种档案 育种档案应按照 GB/T 1 9 52 82 00 4 中 第 7 章 的要 求 执 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罗非鱼专门化品系选育技术规范 DB45/T 1749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