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100.30 A 02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077 2020 省级劳动 关系和谐 企业评价 标准 Provincial enterpris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2020-08-20 发布 2020-09-20 实施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7/T 4077 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 语和 定义.1 3 总则.1 4 评价.1 附录A(规 范性 附录)省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评 分标准.5 附录B(规 范性 附录)职工满 意度 民主 测评 表.9 DB37/T 4077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山 东省 人力 资源 和社会 保障 厅提 出、归口 并组织 实施。本标准 起草 单位:山 东省 人力资 源和 社会 保障 厅。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王际 仓、解 立峰、江 鹏、王磊、郭赛、李 婧怡。DB37/T 4077 2020 1 省 级劳动 关系和谐 企业评 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评 价省 级劳 动关系 和谐 企业 的术 语和 定义、评价 内容、评 分标 准、评 价要 求、评价 方法和评 价结 果等。本标准 适用 于开 展山 东省 省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的 申报、评审 和复 核工 作。2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2.1 劳动关 系 labor relations 用人单 位依 法招 用劳 动者 为其成 员,劳动 者在 用人 单位的 管理 下提 供有 报酬 的劳动,由 此用 人单 位和劳动 者双 方产 生的 权利 义务关 系。2.2 和谐劳 动关 系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劳动过 程中 用人 单位 与劳 动者建 立的 规范 有序、公 正合理、互 利共 赢、和谐 稳定的 劳动 关系。2.3 劳动用 工 labor employment 用人单 位和 劳动 者个 人签 订劳动 合同,使 劳动 者成 为用人 单位 的成 员,在用 人单位 的管 理下 提供 有偿劳动。2.4 协调劳 动关 系三 方机 制 tripartite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labor relations 由 县 级 以上 人 民政 府 劳动行 政 部 门会 同 工会 和 企业方 面 代 表建 立 的共 同 研究解 决 有 关劳 动 关系 重大问题 的三 方协 调机 制。3 总则 3.1 体现促 进用 人单 位健 康发 展,维 护职 工合 法权 益,发展和 谐劳 动关 系的 要求。3.2 体现引 导用 人单 位履 行法 律义务 与承 担社 会责 任,引导职 工遵 守职 业道 德的 要求。3.3 体现加 强和 创新 社会 治理,建设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要求。4 评价 DB37/T 4077 2020 2 4.1 评价内 容 4.1.1 劳动用 工 4.1.1.1 招用职 工合 法规 范。4.1.1.2 依法签 订劳 动合 同。4.1.1.3 依法履 行劳 动合 同。4.1.1.4 主动履 行劳 动用 工备 案义 务,建 立职 工名 册。4.1.1.5 使用劳 务派 遣工、非 全日 制用工 符合 法律 法规 规定。4.1.1.6 职工流 动合 理。4.1.2 规章制 度 4.1.2.1 规章制 度完 善,内容 合法,权利 义务 清晰。4.1.2.2 依法履 行民 主程 序决 定涉 及职工 切身 利益 的重 大事 项。4.1.2.3 规章制 度、重大 事项 主 动 公示,告知 职工 到位。4.1.3 工资分 配 4.1.3.1 定期开 展工 资集 体协 商,切实发 挥工 资集 体协 商在 工资收 入分 配决 定机 制和 工资水 平调 整机制中的 作用。4.1.3.2 劳动定 额或 者计 件报 酬标 准合理,调 整机 制健 全。4.1.3.3 本企业 职工 平均 工资 高于 全省城 镇单 位就 业人 员平 均工资 的 80%。4.1.3.4 职工工 资增 长与 企业 经济 效益、劳动 生产 率提 高相 协调。4.1.4 社会保 险与 福利 4.1.4.1 依法履 行社 会保 险登 记、申报、缴纳 义务。4.1.4.2 建立企 业年 金等 补充 保险 制度。4.1.4.3 按照住 房公 积金 管理 有关 规定为 职工 缴纳 住房 公积 金。4.1.4.4 依法保 障职 工福 利支 出。4.1.5 工作时 间与 休息 休假 4.1.5.1 依法严 格执 行国 家规 定的 工作时 间。4.1.5.2 延长工 作 时 间和 支付 加班 工资符 合法 律法 规规 定。4.1.5.3 严格执 行国 家有 关休 息、休假制 度,保障 职工 带薪 年休假 权利。4.1.6 工会建 设 4.1.6.1 单位依 法建 立工 会,工会 依法取 得社 会团 体法 人资 格,职 工入 会率 达 100%。4.1.6.2 依法配 备专(兼)职 工会 干部,为工 会办 公和 开展 活动提 供必 要的 设施、活 动场所、经 费等条件。4.1.7 民主管 理与 集体 协商 4.1.7.1 职工(代表)大 会制 度、厂务公 开制 度健 全,职工(代表)大 会每 年至 少召 开 1 次。4.1.7.2 就劳动 报酬、劳 动合 同管 理、奖 惩与 裁员 等事 项事 先与职 工进 行集 体协 商。依法签 订集 体合同,并 报送 人力 资源 社会 保障部 门审 查备 案,集体 合同、集体 协商 结果 依法 向 职工 公布,并 全面 履 行。DB37/T 4077 2020 3 4.1.8 安全生 产和 职业 健康 4.1.8.1 履行安 全生 产和 职业 健康 主体责 任,安全 生产、职 业 卫生管 理规 章制 度、事故 应急预 案健 全。4.1.8.2 严格执 行国 家、行业 和地 方适用 的安 全生 产标 准,按规定 开展 安全 生产 标准 化建设。4.1.8.3 组织有 毒有 害岗 位职 工定 期进行 职业 健康 检查,按 标准配 备个 体防 护用 品。落实女 职工 和未成年工 特殊 保护 措施。4.1.8.4 每年开 展职 工安 全生 产和 职业健 康教 育,配备 经培 训合格 的职 业健 康管 理人 员,高 危行 业企业主要 负责 人、高危 行业 企业安 全生 产管 理人 员和 特种作 业人 员经 过安 全培 训,持 证上 岗。4.1.8.5 生产安 全事 故隐 患和 职业 病危害 事故 隐患 及时 得到 整改。4.1.9 劳动争 议调 处 4.1.9.1 经常性 宣传 普及 劳动 法律 法规。4.1.9.2 建立健 全劳 动争 议调 解委 员会,完善 劳动 争议 调解 组织和 制度。配 备经 培训 合格持 有调 解员证的调 解员 和经 国家 职业 资格鉴 定的 劳动 关系 协调 员(师)。4.1.9.3 职工诉 求表 达渠 道畅 通。4.1.9.4 劳动争 议调 解及 时有 效。4.1.10 企业文 化 4.1.10.1 注重企 业文 化建 设,构建 共同愿 景,职工 对企 业的 核心价 值观 和企 业精 神认 同度较 高。4.1.10.2 通过开 展竞 赛、比武、培 训、文 体等 活动 提高 企业 的凝聚 力、向心 力。4.1.10.3 关心职 工身 心健 康,积极 创建“模范 职工 之家”。4.1.10.4 建立职 工互 助互 济保 障制 度,开 展困 难职 工帮 扶工 作。4.1.11 职工满 意度 职工对 企业 劳动 管 理、收 入待遇、社 保待 遇、休 息 休假、福利 待遇、劳动 条 件、民 主协 商、争 议调处以及 企业 文化 等满 意程 度高,归属 感强。4.1.12 社会责 任 4.1.12.1 遵纪守 法,严格 依法 纳税,执行 国家、行 业和 地方 的环保 及节 能减 排规 定。4.1.12.2 诚实守 信,保护 消费 者权 益和投 资者 利益,尊 重知 识产权。4.1.12.3 回馈社 会,参加 慈善 和公 益活动。4.2 评分标 准 4.2.1 评分标 准按 照附 录 A 规定 执行。4.2.2 职工满 意度 评价 按照 附 录B 执行。职 工或 职工 代表 对评价 项目(附 录B)满 意和比 较满 意的 达到 8 项 及以 上,视为 职工 评价满 意,并折 算为 满意 程度的 百分 比,在附 录A 中的 第 11 项计 算得 分。4.3 评价要 求 4.3.1 总体要 求 4.3.1.1 评价过 程分 为自 我评 价(见 4.4.1)、组 织评 价(见 4.4.2)以及 省协 调劳 动 关系三 方委 员会调查评 估(见4.5.2)。4.3.1.2 各评价 过程 应执 行评 分标 准(见 4.2)的 规定,计 算总得 分给 出评 价结 果。DB37/T 4077 2020 4 4.3.1.3 已认定 为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的,复核 方法 应按 照本 标准规 定的 评价 方法 进行,复核 工作 原则上每三 年进 行一 次。4.3.2 否定要 求 评价、复核 时三 年内 有下 列情形 之一 的企 业不 得进 行劳动 关系 和谐 状况 的评 价或复 核:a)不签订 劳动 合同;b)未开展 集体 协商,未 签订 集体合 同;c)不召开 职工 代表 大会;d)未依法 建立 工会 组织;e)不实行 厂务 公开 制度;f)恶意拖 欠职 工工 资;g)未按规 定缴 纳社 会保 险费;h)发生劳 动保 障监 察严 重违 法案件;i)发生重 大恶 劣社 会影 响事 件;j)发生较 大及 以上 生产 安全 责任事 故、生态 环境 责任 事故、质量 责任 事故 或重 大及以 上职 业病 危害事故 等;k)职工满 意度 在 60%以 下的;l)评价或 复核 过程 中发 现有 造假、作弊 行为。4.4 评价方 法 4.4.1 自我评 价 4.4.1.1 单位内 部按 本标 准开 展自 我评价。4.4.1.2 单位的 自我 评价 报告 应当 经本单 位职 工(代表)大 会审议 通过。自 我评 价报 告和评 价申 请逐级上报 至设 区的 市级 协调 劳动关 系三 方委 员会。4.4.2 组织评 价 4.4.2.1 由设区 的市 级协 调劳 动关 系三方 委员 会对 提出 申请 的企业 进行 组织 评价。4.4.2.2 职工满 意度 民主 测评 由设 区的市 级协 调劳 动关 系三 方委员 会组 织实 施,按职 工名册 随机 抽取与本企 业职 工(代 表)大 会代表 人数 相同 数量 的职 工(职工 代表 大会 人数 少 于20 人的 随机 抽取20 名职工参加 测评,企 业职 工人 数不 足 20 人的 全体 职工 均 参加测 评),执 行评 分标 准(见 4.2)的 规定 进行测评。4.5 评价结 果 4.5.1 组织评 价得 分 80 分 及以 上 的单位,可 申请 省协 调劳 动关系 三方 委员 会调 查评 估。4.5.2 省协调 劳动 关系 三方 委员 会根据 组织 评价 的结 果,对提出 申请 的企 业进 行调 查评估,也 可委 托社会机 构进 行第 三方 调查 评估。调查 评估 结果 与组 织评价 得分 相符 的,认定 为省级 劳动 关系 和谐 企 业。DB37/T 4077 2020 5 A A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省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评 分标准 省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评 分标准 见表A.1。表A.1 省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 业评 分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分规则 得分 劳动用工(13 分)职工招用 劳动用工无就业歧视、欺诈、扣押劳动者证件、收取劳动者押金等行为。各 0.5 分 合同签订 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 100%;企业和职工各执一份劳动合同文本。2 分1 分 合同履行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终止,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 信用的原则。各 0.5 分 用工备案 主动履行劳动用工备案义务;建立职工名册。各 1 分 灵活用工 使用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用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各 1 分 职工流动 上 年 度 职 工 离 职 率(离 职 率=当 年 度 离 职 人 数(年末人数+当 年 度 离 职 人 数)100%)5%以 内;依 法 报告经济性裁员事项。各 1 分 规章制度(10 分)制度完善 依法建立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制度;劳动规章制度内容合法,无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现象。中6 小项各0.5 分3 分 程序合法 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和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 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各 1.5 分 公示告知 劳动规章制度、重大事项主动公示,告知职工到位。1 分 工资分配(6 分)工资协商 定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 分 劳动定额 依法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准;劳动定额标准能够确保同岗位 9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各 1 分 工资水平 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80%。1 分 工资增长 参照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一线职工年收入增长水平不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各 1 分 DB37/T 4077 2020 6 表A.1 省 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业 评分 标准(续)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分规则 得分 社会保险 与福利(8 分)申报缴纳 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义务;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以适当方式按月向职工告知缴纳社会保险费明细情况或自助查询方式。、各2 分,1 分 补充保险 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制度。1 分 住房公积金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1 分 职工福利 依法保障职工福利支出。1 分 工作时间 与休息休假(10 分)工作时间 依法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执行特殊工时制的,依法审批并严格实施。各 2 分 加班加点 延长工作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报酬。各 2 分 休息休假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休息和休假制度;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权利。各 1 分 工会建设(4 分)工会组织 依法建立工会,工会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职工入会率达 100%。各 1 分 人员和条件配备 依法配备专(兼)职工会干部;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活动场所、经费等条件。各 1 分 民主管理 与集体协商(8 分)民主管理 制度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 1 次,其决定决议得到 落实。建立厂务公开制度,有固定公开栏及其它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各 1分,0.5 分 集体协商 企业确定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管理、奖惩与裁员事项事先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劳 动 安 全 卫 生、女 职 工 特 殊 保 护 专 项 集 体 合 同);集体合同依法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协商结果、理由以及生效的集体合同依法向职工公布;集体合同全面履行;履行集体合同(含专项)情况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1 次 以上,并向职工公布。1 分 0.5 分 安全生产和职业 健康(10 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加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投入。各 0.5 分 安全生产 条件 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消防设施符合要求;安全警 示标志明显;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 0.5 分 职业卫生 组织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尘毒浓度指标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按标准配备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措施。各 0.5 分 DB37/T 4077 2020 7 表A.1 省 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业 评分 标准(续)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分规则 得分 安全生产和职业 健康(10 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培训 每年按照国家 相关规定和 培训 计划组织开展 职工安全 教育、职业健康教 育;配备 经培 训合格的职业健 康管理人 员;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各 0.5 分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检查 对企业安全 生产和职 业卫 生重点部位、重 点设备和 关键 环节开展经常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各 0.5 分 劳动 争议调处(11 分)普法宣传 每年组织开 展劳动法律 知识 宣传;企业主 要负责人 参加 相关部门组织的劳动法律知识培训。各 0.5 分 组织健全 建立健全劳 动争议调解 委员 会;劳动争议 调解制度 健全;配备经培训 合格持有调 解员 证的调解员;配备经国 家职 业资格鉴定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各 1 分 沟通机制 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畅通。1 分 调处有效 及时调解化解劳动争议。年度劳动争议仲裁、诉讼败诉(含部分败诉)案件:职工人数不足 1000 人的,不超 过 2 件;1000人至 5000 人的,不超过 3 件;5000 人以上的,不超过 4 件。年度劳动争 议仲裁、诉 讼败 诉案件涉及职工 不超过职 工总 数的1%。劳动监察责令改正整 改率 100%。无企业原因引发 的集访、越级访等信访事项。各 1 分 企业文化(7 分)企业精神 注重企业文化 建设,构建 共同 愿景,体现合作 共赢、和 谐 发展的核心价值理 念,弘扬劳 动光 荣、创造伟大的 精神,职 工对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认同度较高。1 分 职工素质 依法提取、使用职工教 育培 训经费;每年 开展职工 职业 技能培训不少于 1 次,职工教育 培训覆盖率 80%以上;开展 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各 1 分 职工文化 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有 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并正常开放;定期集中组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各 0.5 分 互助互济 建立职工互 助互济保障 制度;开展困难职 工帮扶工 作并 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各 0.5 分 职工 满意度(10 分)民主测评 职工对企业劳动管理、收入待遇、社保待遇、休息休假、福 利待遇、劳动条件、民主协商、争议调处以及企业文化等满意程度和归属感,以民主测评综合得分为准。90%及以上职工对单位劳动关系 状况满意。10 分 80%(含)90%的职工对单位 劳动关系状况满意。8 分 70%(含)80%的职工对单位 劳动关系状况满意。6 分 60%(含)70%的职工对单位 劳动关系状况满意。5 分 60%以下职工对单位劳动关系状 况满意。0 分 DB37/T 4077 2020 8 表A.1 省 级劳 动关 系和 谐企业 评分 标准(续)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分规则 得分 社会责任(3 分)遵纪守法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纳税,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环保及节能减排规定。1 分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投资者利益,尊重知识产权。1 分 公益慈善 回馈社会,参加慈善和公益活动。1 分 否决项目 不签订劳动合同。评价、复核时三年内出现任何一种情形,不进行劳动关系和谐状况评价、复核 未开展集体协商,未签订集体合同。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未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不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恶意拖欠职工工资。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劳动保障监察严重违法案件。发生重大恶劣社会影响事件。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 事故、生态环境责任事故、质 量责任事故或重大及以上职业病危害事故等。职工满意度在 60%以下的。评价或复核过程中发现有造假、作弊行为。总计分 满分:评价项目(100 分)DB37/T 4077 2020 9 B B 附 录 B(规范 性附 录)职工满 意度 民主 测评 表 职工满 意度 民主 测评 表见 表B.1。表B.1 职工满 意度 民主 测评 表 项 目 评 价 满意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 企业工资薪酬待遇情况 企业社会保险待遇情况 企业工时、休假待遇情况 企业福利待遇情况 企业劳动条件及劳动安全卫生情况 企业工会建设及民主管理情况 企业实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情况 企业劳动争议调处工作情况 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综合评价等次 备注:1、每个项目只能选择1 个评价等次,打“”。同一项选择2 个及以上等次或不做选择的,视为 无效。2、满意度测评采取抽样法。按职工名册随机抽取与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相同数量的职工 参加测评,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少于20人的随机抽取20 名职工参加测评,企业职工人 数不足20 人 的全体职工均参加测评。3、“综合评价等次”栏由测评 组织方填写。职工或职工代表对评价项目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到8 项及以 上,视为职工评价满意。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