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DB13/T 5218-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27.140 P 5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218 2020 河道绿化 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reening of river 2020-08-18 发布 2020-09-18 实施 河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3/T 5218 2020 I 目 次 前言.IV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总则.2 4.1 河道 绿化 功能 导向.2 4.2 河道 绿化 总体 布置.2 5 河 道绿 化防 洪排 涝设 计 标准和 绿化 区地 形塑 造.2 5.1 河道 绿化 防洪 排涝 设 计标准.2 5.2 绿化 区地 形塑 造.3 6 水 域绿 化.3 6.1 一般 规定.3 6.2 水域 绿化 设计.4 7 滩 地绿 化.4 7.1 一般 规定.4 7.2 滩地 绿化 设计.4 8 堤 身绿 化.5 8.1 一般 规定.5 8.2 堤身 绿化 设计.5 9 防 浪林.5 9.1 一般 规定.5 9.2 防浪 林绿 化设 计.6 10 护 堤林.6 10.1 一般 规定.6 10.2 护堤 林绿 化设 计.6 11 绿 化工 程的 监测.7 11.1 一般 规定.7 11.2 河道 绿化 监测 设计.7 12 绿 化工 程的 养护 管理.7 12.1 一般 规定.7 12.2 绿化 工程 的养 护管 理设计.8 附录 A(资 料性 附录)河道绿 化常 用的 植物 物种.9 DB13/T 5218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河 北省 水利 厅提 出并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河 北省 水利水 电勘 测设 计研 究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傅长 锋、陈 平、季保 群、杨铁 树、刘 修水、乔宇、刘天 翼、尚 青、刘欣 妹、周园园、马 东雨、高 宏芳、李薇、王 玥、张婷 婷、左文静、孙 金龙、及 晓光、韩超、申 雪娇、韩笑、张祖鑫。DB13/T 5218 2020 3 河 道绿化 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河道 绿化工 程的术 语和定 义、总则、河道绿 化防洪 排涝 设计标 准、水 域绿化、滩 地绿化、堤身 绿化、防 浪林、护堤 林、绿化 工程 监测、绿化 工程 的养 护管 理等。本标准 适用 于各 类天 然与 人工水 道的 绿化 新建、改 建、扩 建工 程,湖泊 洼淀 等其它 涉水 绿化 工 程可参照 使用。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注日 期的版 本适 用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标准 GB 50286 堤防 工程 设计 规范 GB 50288 灌溉 与排 水工 程设计 标准 CJ/T 340 绿化 种植 土壤 SL 4 农田 排水 工程 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河道绿 化 greening of river 在河道 管理 范围 内(包含 水域、边坡、滩 地、陆域 等区域)实 施的 绿化 工程。3.2 生物浮 岛 bi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漂浮或 固着 于水 体上,利 用植物 的根 系吸 收水 中的 污染物 质,具 有净 化水 质、创造生 物栖 息空 间、改善景 观等 功能 的人 工浮 岛。3.3 水生植 物 aquatic plants 指整个 或部 分植 物体 长期 生活在 水环 境中 的植 物,可分为 沉水 植物、浮 水植 物和挺 水植 物等。3.4 沉水植 物 submerged plant 全株沉 没于 水面 之下,扎 根于水 下土 壤之 中的 水生 植物,如苦 草、金鱼 藻等。3.5 浮水植 物(漂浮 植物)floating plant 生于浅 水中,叶 片漂 浮在 水面的 植物,如 菱角、睡 莲等。3.6 挺水植 物 emerged plant DB13/T 5218 2020 4 生长在 浅水 区,茎叶 大部 分挺伸 在水 面以 上的 植物,如芦 苇、香蒲、水 葱等。3.7 湿生植 物 hygrophyte 根系常 扎在 潮湿 的土 壤中,耐短 期或 季节 性水 淹,但不能 忍受 较长 时间 水分 不足的 陆生 植物。3.8 中生植 物 mesophyte 形态结 构和 适应 性均 介于 湿生植 物和 旱生 植物 之间 的植物。不 能忍 受 严 重干 旱或长 期水 涝,只 能在水分 条件 适中 的环 境中 生长。4 总则 4.1 河道绿 化功 能导 向 河道绿 化应 根据 河道 的功 能及行 洪排 涝条 件,确定 绿化范 围、布局 和绿 化类 型,以 提升 河道 的 生物多样 性、减少 径流 水质 污染和 水土 流失 等生 态环 保功能 的需 求。4.2 河道绿 化总 体布 置 河道绿 化宜 实现 沿河 纵向 绿化带 的连 续性,以 发挥 其生物 廊道 功能;并 考虑 河道横 向的 连续 性,形成从 水域 到陆 域的 完整 植物群 落体 系。4.3 河道绿 化应 遵循 以下 原则:a)应根据 水文 气象 条件、水 质状况、地 质条 件、岸滩 地形等 立地 条件,确 定河 道水体、边 坡 和陆域绿 化种 类(品种)、植物配 置方 式等;对 现有 河道岸 坡或 滩地 植物,尽 可能保 留;b)应考虑 植物 的生 态习 性,特别是 不同 水生 植物 对水 深和光 照的 要求,兼 顾防 汛和亲 水设 施 需要,创 造多 种空 间形 态和 丰富景 观层 次;c)充分发 挥河 道绿 化在 水生 态修复 和吸 收过 滤陆 源污 染等方 面的 功能,同 时应 保护原 有的 自 然边滩湿 地,并注 意与 其它 公共绿 地衔 接;d)绿化植 物选 择应 以保 土、固坡、耐湿 能力 强的 乡土 植物为 主,宜提 升河 道绿 化配置 方式、提高植物 种类 的多 样性,营 造有利 于水 生动 物、微生 物健康 生长 的环 境;e)河道行 洪通 道内,应 控制 植物种 植密 度和 类型,不 得妨碍 行洪、排 涝安 全;f)对水流 急、流量 大、水位 变动大,具 有通 航或 引排 水功能 的河 道,应优 先满 足过流、保 土、固坡功 能;一般 河道 绿化 应突出 净化 和美 化功 能;城市河 道绿 化应 注重 景观 和休闲 的使 用 功能,农 村河 道绿 化应 兼顾 水土保 持;g)水深、风浪 较大 且河 滩较 宽的河 道,可设 置防 浪平 台,并 宜栽 植一 定宽 度的 防浪林;h)宜利用 乡土 植物,若 须引 进外来 物种,应 经过 详细 调研及 科学 论证,在 对该 植物生 长习 性 充分了解 的基 础上 方能 采用。4.4 河道绿 化设 计应 对河 床糙 率值的 改变 情况 进行 分析 评价,并在 此基 础上 复核 河道的 过流 能力、推求水面 线。必要 时调 整种 植植物 种类、种 植密 度以 及绿化 区地 形塑 造等 河道 治理工 程的 布置 设计。4.5 河道绿 化的 防火 设计 应符 合下列 要求:a)耐火性 较差 的植 物种 植密 集区,不应 与重 要建 筑物 直接相 邻,难以 避免 的应 设置防 火隔 离 设施;b)纵横超 过1.0km 成片 的植 物密集 种植 区,内部 应布 置防火 隔离 带。5 河道绿 化防 洪排 涝设 计标 准和绿 化区 地形 塑造 DB13/T 5218 2020 5 5.1 河道绿 化防 洪排 涝设 计标 准 5.1.1 河道常 水位 以下 区域、水 位变动 区域 的绿 化一 般不 设防洪 排涝 设计 标准。5.1.2 地形相 对较 高的 河滩 地等 陆域区,可按 河道 主槽 行 洪、排涝 水位,或过 流能 力 确定绿 化的 防洪排涝保 护标 准。对宽 阔的 河滩地、洼 淀区、蓄 滞洪 区等一 般年 份不 上水 的绿 化区,可结 合河 道主 槽 的过流能 力和 滩地 排 水 条件,确定 河滩 地、洼淀 区、蓄滞洪 区绿 化的 排涝 标准,参 见 SL 4。5.1.3 堤外防 护林 带、洪水 位以 上高地 区域 的绿 化区,排 涝标准 可 按25 年 一遇 农 田排涝 标准 设计,耐淹水 深和 耐淹 历时 等参 数可按 当地 或邻 近类 似地 区排水 试验 资料,或 调查 资料分 析确 定,具体 计 算可参 照 SL 4、GB 50288 等。5.2 绿化区 地形 塑造 5.2.1 河道绿 化工 程应 保留 河道 的自然 形态、宜 保留 或恢 复湿地、沙 洲、河湾、急 流、浅 滩、深 潭,不得任 意截 弯取 直,不得 任意改 变河 道岸 线,不得 填堵、缩窄 河道。对 于未 有堤防 的河 道,宜维 持 河道原有 的自 然岸 线,保证 河势稳 定和 岸滩 稳定。5.2.2 应结 合 绿化 区沟 道水 系、河势、流态 及其 地形 条件,塑造 场地 的标 高、坡 度 与坡向。最 小限 度地改变 自然 下垫 面和 挖填 方,尽 量做 到场 地内 部土 方平衡,禁 止破 坏生 态环 境的挖 填方 设计。5.2.3 栽植土 应进 行取 样试 验,具体的 土壤 理化 性质、土 壤检测 要求 等可 参 照 CJ/T 340 进行。当 不符合设 计要 求时,应 采取 土壤改 良和 置换 客土 等措 施,治 理后 的土 壤应 达到GB 15618 中 规定 的土 壤污染风险 筛选 值和 管制 值标 准;对 于无 法治 理的 有污 染的土 壤,应采 取换 土措 施;客 土不 应含 有对 生 物有害的 污染 物。5.2.4 绿化区 地形 坡度 宜控 制 在5%20%。应 结合 土质 及植 被情况,在 坡 度 大于 土壤 自然安 息角 的区域设置 生态 挡土 墙等 防护 措施,防止 滑坡 及水 土流 失。5.2.5 微地形 整理,应 考虑 增加 雨洪蓄 滞和 渗透 等功 能,形成良 好的 空间 格局。6 水域绿 化 6.1 一般规 定 6.1.1 水域绿 化是 指在 河道 水位 变动区 以下 常年 有水 的区 域,可利 用挺 水、沉 水、浮 水等水 生植 物 为主,采 用人 工浮 岛等 辅助 手段开 展河 道绿 化时 不得 影响行 洪。6.1.2 水域绿 化应 根据 水质、河 床土壤 养分、水 文气 象、光照等 条件 选择 植物 种类;对水 流急、流量大、有 通航 或引 排水 要求 的河道 应根 据河 道断 面、水域宽 度、水位 变化、滩 面状况 等条 件,布置 沉水、浮水植 物种 植床、槽 或生 物浮岛 等,避免 植物 体 自 由扩散。6.1.3 绿化植 物应 选择 能够 抵抗 冬季低 温冻 害等 抗逆 能力 强和抗 病虫 害能 力强 的水 生植物 种类,并 考虑其在 水域 绿化 中所 起的 作用进 行选 择。a)对以处 置污 染物 为主 的,应选择 根系 比较 发达,污 水耐受 能力 强和 净化 效果 好的水 生植 物 种类;b)对以营 造河 道景 观为 主的,应选 择颜 色丰 富(包括 叶、茎 和果 实的 颜色)、植物形 状以 及 株高与周 围环 境相 协调 的水 生植物 种类;c)对以营 造野 生生 物栖 息地 为主的,应 选择 可提 供隐 蔽场所 和食 物供 给的 水生 植物种 类,种 植动物喜 食的 植物,如 鸟嗜 植物和 蜜源 植物 等,以及 适宜繁 殖筑 巢的 乡土 植物,形成 近自 然 的复层植 被群 落。6.1.4 水 域岸 线应 尽量 曲折 丰富,增 大水 陆交 界面,并可 适 当营造 不规 则形 状的 小岛,开 辟一 些内 向型、隐 蔽性 较强 的裸 地滩 涂和浅 水水 塘,为鸟 类及 小型鱼 类、甲壳 类动 物提 供理想 栖息 环境。DB13/T 5218 2020 6 6.2 水域绿 化设 计 6.2.1 水域绿 化应 在整 体绿 化分 区的基 础上 分带 种植,依 水深梯 度或 水分 梯度 种植 沉水植 物、浮水 植物、挺 水植 物和 湿生 植物,常用 的植 物物 种见 附 录A。a)分带种 植时,宜 混合 种植 多种水 生植 物;b)沉水植 物和 浮水 植物 植被 覆盖度 宜控 制在 水面 面积 的 10%25%;挺 水植 物和 湿生植 物植 被 覆盖度宜 控制 在水 面面 积 的40%以 内;c)挺水植 物和 湿生 植物 宜按 照随机 方式 成丛 种植,不 宜按行 间距 均匀 种植,沉 水植物、浮 水 植物可按 照随 机方 式撒 播种 植。6.2.2 水域植 物栽 植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栽植槽 的材 料、规格、防 渗应符 合设 计要 求;b)栽植时 水深 应符 合植 物的 生态习 性和 生物 学特 性。6.2.3 栽植土 要求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绿化种 植前 应对 土壤 及水 体的理 化性 质进 行检 测,栽植植 物应 适宜 在其 土壤 及水体 环境 中 生长;b)栽植土 有效 土层 厚度 应符 合设计 要求;c)栽植土 禁止 施肥,应 根据 土壤肥 力、水体 水质 营养 含量等 确定 植物 种植 密度 和数量。7 滩地绿 化 7.1 一般规 定 7.1.1 滩地绿 化包 括河 滩地 及其 水位变 化区(含 水边 驳岸)。可 利用 乔、灌、草等 植物开 展绿 化。7.1.2 绿化区 宜维 持河 道原 有的 自然岸 线,保证 河势 稳定 和岸滩 稳定。7.1.3 一般驳 岸宜 采用 自然 式缓 坡设计;在 水深 较深 且水 面较小 的情 况下,可 采用 阶梯式 种植 法和 柳条桩、杉木 桩固 定法 等加 固岸线;在 受水 流冲 刷破 坏的河 岸,可采 用生 态石 笼、生 态挡 墙、生态 边 坡等措施 适当 加固,并 增加 生物栖 息场 所;若设 置亲 水驳岸、木 质平 台及 栈道 应与绿 化设 计相 协调。7.1.4 滩地绿 化应 根据 滩地 土壤 养分、水 文气 象、光 照等 条 件选择 植物 种类;水位 变 动区可 栽植 耐水湿的草 本及 灌木,形 成水 陆交界 带的 动物 栖息 环境。7.1.5 绿化植 物应 选择 能够 抵抗 冬季低 温冻 害等 抗逆 能力 强和抗 病虫 害能 力强 的水 生植物 种类。并 考虑其在 滩地 绿化 中所 起保 土、固 坡、耐湿 以及 吸收 过滤陆 源污 染等 方面 的功 能作用。7.2 滩地绿 化设 计 7.2.1 滩地绿 化宜 按照 水陆 交界 区域的 植被 分层、自然 演 替、景观 观赏 等绿 化功 能 作用,采 用分 带种植方式,物 种间 应生 态位 互补,常用 的植 物物 种见 附录 A。a)滩地宽 度B 50m,宜种 植 草本植 物,可零 星状 点植 灌木;b)滩地宽 度50m B150m,宜种植 草本 植物,可沿 河 流方向 条带 式种 植乔 灌植 物,乔灌 植物 带幅宽度 不大 于滩 地总 宽度 的 20%,乔 灌木 树冠 应高 于设计 行洪 水位 线;c)滩地宽 度 B 150m,乔、灌、草 可分 区栽 植,采用 顺河流 方向 布 置,以 利于 行洪和 植物 的 通风透光,草 本植 物的 带幅 宽度不 小于 总宽 度 的 60%,且乔 灌木 树冠 应高 于设 计行洪 水位 线。7.2.2 滩地植 物栽 植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滩地绿 化区 土壤 防渗 应符 合设计 要求;DB13/T 5218 2020 7 b)栽植植 物的 生态 习性 和生 物学特 性应 适应 水位 干湿 动态变 化,且根 系发 育、生命力 强,适 应当地土 壤、气候 条件。7.2.3 栽植土 要求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绿化种 植或 播种 前应 对土 壤的理 化性 质进 行检 测,严禁使 用含 有害 成分 的土 壤;b)栽植土 层厚 度应 符合 设计 要求;草本 植物 种植 土厚 度不宜 小 于15cm,灌 木植 物种植 土厚 度 不宜小 于40cm,乔木 植物 种 植土厚 度不 宜小 于 80cm;c)栽植土 所含 石砾 中粒 径大 于 3cm 的不 得超 过 10%,杂草等 杂物 不应 超 过 10%;d)栽植土 一般 不施 肥,应根 据土壤 肥力、水 体水 质营 养含量 等确 定种 植密 度和 数量;确需 施 肥的宜采 用缓 释性 肥料,且 严格控 制施 肥数 量和 受用 时段,确 保土 肥不 流失,不 影响水 质安 全。8 堤身绿 化 8.1 一般规 定 8.1.1 堤身绿 化包 括堤 顶、堤身 迎水坡 及背 水坡 区域,应 以草本 植物 为主 进行 绿化。8.1.2 堤身绿 化植 物的 根系 不得 影响堤 身有 效断 面尺 寸,确保堤 身的 抗滑 稳定 性、渗透稳 定性 满足GB 50286 的要 求。8.1.3 堤身迎 水坡 及背 水坡 区域 绿化应 以固 坡能 力强 的草 皮植物、乡 土草 本植 物为 主,利 用 其 植被 根系与土 壤之 间的 附着 力以 及根系 之间 的相 互缠 绕来 达到固 土护 坡的 作用。8.1.4 白蚁危 害地 区的 堤防、沙 性土壤 的堤 防不 宜种 植木 本植物。8.2 堤身绿 化设 计 8.2.1 堤身区 域应 充分 利用 堤身 处地形 落差 相对 大的 特点 进行梯 度绿 化,以 达到 植被 分层的 景观 观 赏效果。8.2.2 绿化植 物应 选择 能够 抵抗 冬季低 温冻 害等 抗逆 能力 强和抗 病虫 害能 力强 的草 本植物 种类,植 物的根系 能够 在保 土、固坡 等方面 发挥 较好 作用,且 物种间 应生 态位 互补,常 用的植 物物 种见 附 录 A。8.2.3 堤身植 物栽 植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除堤身 草皮 防护 外,堤身 植物栽 植应 在堤 身有 效断 面外进 行,且堤 身不 得种 植乔木;b)迎水坡 栽植 植物 的生 态习 性和生 物学 特性 应适 应水 位干湿 动态 变化;行洪 流速 超过 3m/s 的土堤迎水 坡面,不 宜种 植草 皮护披;c)背水坡 应选 用适 合当 地土 壤、气 候条 件,耐干 旱、盐碱、潮湿,根 系发 育、生命力 强的 栽 植植物为 宜;d)直立防 洪墙,可 选择 合适 的攀缘 植物 或藤 本植 物进 行墙面 垂直 绿化。8.2.4 栽植土 要求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绿化种 植或 播种 前应 对土 壤的理 化性 质进 行检 测,严禁使 用含 有害 成分 的土 壤;b)堤身有 效断 面外 栽植 土层 厚度应 符合 设计 要求,栽 植土层 的压 实度 可按 植物 生长要 求 铺 设;c)栽植土 一般 不施 肥,应根 据土壤 肥力 等确 定种 植密 度和数 量;确需 施 肥 的宜 采用缓 释性 肥料,且严格 控制 施肥 方式、施 肥数量 和受 用时 段,确保 土肥不 流失,不 影响 水质 安全。9 防浪林 9.1 一般规 定 DB13/T 5218 2020 8 9.1.1 防浪林 是种 植于 河道 行洪 主槽岸 线与 堤防 之间 的河 滩地(又 称临 水侧 护堤 地)上,一般 用于 水深、风 浪较 大且 河滩 较宽 的河道。9.1.2 防浪林 树种 以柳 树、杨 树 为主,由 近水 岸到 防洪 堤 分层次 种植 耐水 湿树 种,近水岸 常种 植耐 水湿灌木。9.1.3 防浪灌 木林 配置 在正 常水 位线或 略低 地段;在正 常 水位与 高水 位之 间,采 取 乔灌木 混交 型。高水位以 上,立地 条件 变得 干燥,应采 用比 较耐 干旱 的树种,可 在林 缘配 置若 干行灌 木,形成 紧密 结 构。9.1.4 防浪林 带的 种植 密度、排 数、株 行距 等应 根据 消浪 防冲要 求和 不影 响行 洪安 全的原 则确 定。9.1.5 防浪林 宽度 应根 据风 速、吹程、波 浪爬 高以 及河 道 断面等 要素 分析 确定,种 植宽度 可通 过水 工模型试 验确 定,无试 验资 料的情 况下 可结 合当 地工 程经验 确定。9.2 防浪林 绿化 设计 9.2.1 防浪林 带宜 采用 乔木、灌 木、草 本植 物混 交种 植,形成立 体紧 密型 生物 防浪 结构。9.2.2 防浪林 苗木 应选 用耐 淹、材质柔 软、树 冠发 育、生 长 速度快 的杨 柳科 或其 他适 用于当 地生 长的树种为 宜,常用 的植 物物 种见附 录 A。9.2.3 防浪林 带的 宽度 应根 据设 计洪水 最大 流量、岸 边或 滩地单 宽流 量及 防浪 林阻 水系数 确定。防 浪林的消 浪作 用与 防浪 林排 列方式、行 株距、树 干半 径、树 冠半 径等 因素 有关,在无 试验 的条 件下 可 优先选择 等边 三角 形排 列方 式种植;防 浪林 的树 干半 径、树 冠半 径、宽度 越大 或行株 距越 小时,消 浪 作用越强。9.2.4 防浪林 栽植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根 据 土 壤、水 深 等 立地 条件 选 择 耐 淹树 种,以乔、灌、草 混 交为 好。当水 深达 1.5m2.0m时,以 乔木 防浪 消能 为主;水深 在 1.5m 以下 靠乔 木 树干和 灌木 起防 浪作 用;b)护岸防 浪林 可适 当密 植,灌木株 行距 多采 用 1m 1.5m 或 2m 1.5m;乔木 株行 距采用2m3m或3m 3m;c)林冠位 置宜 与汛 期中 高水 位(或 汛期 警戒 水位)相 吻合,以获 取较 好的 防浪 效果。d)防浪林 修枝 后应 形成“矮 干、多 枝、大 树冠”效果,增强 防浪 消能 作用。一 般在离 地 面 1.5m左右开 始选 留较 多的 横向 分枝,不 让树 干向 高伸 展,控制大 部分 树冠 层分 布在 中高水 位之 间,整个树 高以 不超 过堤 顶 1m2m 为宜。9.2.5 栽植土 可参 照本 标 准 5.2.3、7.2.3、8.2.4 条 执行。10 护堤林 10.1 一般规 定 10.1.1 护堤林 是种 植于 河道 防洪 堤背水 坡坡 脚线 以外 和管 理范围 以内 的陆 域区 间,通常采 用湿 中 生或中生 植物,常 与城 市绿 化等建 设相 接,可根 据城 区土地 利用 情况,适 当调 整护堤 林地 宽度。10.1.2 护堤林 带绿 化,应贯 彻生 态优先 的理 念,合 理 规划 设计,与地 方文 化、周边 环境和 景观 相 结合,体 现地 域特 色。10.1.3 护堤林 带宜 选择 适宜 于当 地土壤、气 候条 件,材质 好、生 长快、经 济效 益高 的树种。10.2 护堤林 绿化 设计 10.2.1 植物种 类选 择和 配置 应反 映河道 特色,以 自然 式的 群落为 主,兼有 防护 和经 济功能;对 景 观要求较 高的 河道,应 增加 植物群 落的 通透 性。常用 的植物 物种 见附 录A。10.2.2 护堤林 栽植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DB13/T 5218 2020 9 a)护堤林 带距 离堤 防外 坡脚 的距离 不宜 小 于 5.0m,以 免植物 根系 影响 堤防;b)护堤林 带的 植株 密度,应 根据护 堤地 范围 内的 土壤、气候 条件,防 风治 沙、涵养水 土等 环 境因素,以及 植物 的生 物学 特性、生态 习 性 等确 定;c)护堤林 可优 先选 栽树 干挺 直的防 汛用 材,护堤 林宽 度较大 时,宜每 50m 100m 预留 5m 10m宽与堤 防垂 直的 防汛 取土 通道;d)宜保留 和利 用原 有的 自然 地貌和 植被,特 别是 古树 名木和 体形 较好 的孤 植树。10.2.3 栽植土 要求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绿化种 植或 播种 前应 对土 壤的理 化性 质进 行检 测,严禁使 用含 有害 成分 的土 壤;b)栽植土 层的 压实 度可 按植 物生长 要求 铺设;c)栽植土 肥力 应根 据土 壤肥 力、植 物生 长期 需要 等合 理确定 施肥 方式、施 肥数 量和受 用时 段,防止土 肥流 失,不得 影响 河道水 质的 安全。11 绿化工 程的 监测 11.1 一般规 定 11.1.1 应配备 与河 道绿 化植 物相 适 应的 监测 仪器 设备、建 立控制 及运 行管 理系 统,有条件 时可 考 虑实现长 期监 测植 物生 长状 态和环 境因 子。11.1.2 监测包 括巡 视检 查和 自动 监测,有条 件时 可建 立智 慧监测 系统。11.1.3 智慧监 测应 满足 实用、可 靠、先 进、经济 的原 则,满足绿 化工 程现 代化 管理 的需求。11.2 河道绿 化监 测设 计 11.2.1 绿化监 测项 目应 满足 河道 绿化工 程的 管理 需要,一 般可设 置植 被株 密度、植 物长势、病虫 害、土壤温 湿度、土 壤盐 分、空气温 湿度、降 雨量,以 及河道 流量、水 位、流速、水温 等。有条 件时 还 可设置光 照、蒸腾 蒸发、茎 粗变化 以及 其它 植物 生长 状态等 项目。11.2.2 巡视检 查分 为日 常、年度 和特别 巡视 检查 三 类,应 根据工 程的 具体 特点,制 定具体 巡视 的 时间、部 位、内容 和方 法。11.2.3 规模较 大或 有自 动化 管理 需求的 绿化 工程 宜采 用智 慧监测,监测 系统 可采 用分 层分布 式系 统,由监测 仪器、数 据采 集装 置、通 信装 置、自动 监测 计算机 及附 属设 备、数据 采集软 件、信号 及控 制 线路、通 信及 电源 线路 等组 成。12 绿化工 程的 养护 管理 12.1 一般规 定 12.1.1 河道绿 化养 护宜 按照 绿化 养护管 理分 级要 求制 订和 实施养 护计 划,建立 管理 制度,明确 养 护责任。12.1.2 河道绿 化养 护管 理内 容包 括整形 修剪、灌 溉与 排水、有害 生物 防治、改 植补 植、绿 地防 护、林草收 割与 打捞、松 土与 除草等。12.1.3 河道绿 化养 护应 参照 相关 植物养 护质 量标 准执 行。12.2 绿化工 程的 养护 管理 设计 12.2.1 绿化工 程宜 以绿 化面 积 10km2或河 道长 度50km 为 一 个养护 管理 单元,每个 单 元应设 置一 处养护管理 站(所)。DB13/T 5218 2020 10 12.2.2 每个养 护管 理单 元应 根据 河道区 域的 气候 特点、地 形、土 质、植物 配植 和技 术能力 配置 相 应的人员、工 器具、管 理及 仓储房 屋等 设施。其 配备 数量及 要求 参见 有关 标准 执行。12.2.3 有条件 的地 方或 绿化 管理 养护要 求较 高的 区域 还应 设置生 化实 验室。12.2.4 养护管 理站(所)宜 结合 河道维 养驿 站、防汛 站(屋)、河湖 长管 理等 需求 联合配 置,以 便发挥人 员、设备 设施 的最 大效益。DB13/T 5218 2020 11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河道绿 化常 用的 植物 物种 表A.1 河道 绿化 常用 的植 物物种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科名 类型 生活型 种植地带 备注 1 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杉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杨柳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3 旱柳 Salix matsudanaKoidz.杨柳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4 竹柳 salix sp.杨柳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5 三角槭 Acer buergerianumMiq.槭树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6 枫杨 Pterocaryastenoptera C.DC 胡桃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7 杨树 Populus L.杨柳科 落叶乔木 中生 陆域 8 桑树 Morus alba Linn.Sp.桑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9 白蜡 Fraxinuschinensis 木犀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0 绒毛白蜡 FraxinusvelutinaTorr 木犀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1 金枝槐 Sophora japonica Golden Stem 豆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2 中华金叶榆 UlmuspumilaJinye 榆科 落叶乔木 中生 陆域 13 北方栾树 Koelreuteriaintegrifoliola 无患子科 落叶乔木 中生 陆域 14 女贞 Ligustrumlucidum 木犀科 灌木或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5 柽柳 TamarixchinensisLour.柽柳科 灌木或小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水域 16 蒿柳 Salix viminalis var.viminalis 杨柳科 灌木或小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7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L.千屈菜科 灌木或小乔木 中生 边坡、陆域 18 紫叶李 PrunuscerasiferaEhrhar f.蔷薇科 落叶乔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19 紫穗槐 Amorphafruticosa Linn.豆科 落叶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0 紫荆 Cercischinensis Bunge 豆科 落叶灌木 中生 边坡、陆域 21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 Linn.胡颓子科 落叶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2 杞柳 Salix integra 杨柳科 灌木 湿生 边坡 23 沙柳 Salix cheilophila 杨柳科 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4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inn.锦葵科 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DB13/T 5218 2020 12 表A.1 河道 绿化 常用 的植 物物种(续)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科名 类型 生活型 种植地带 备注 25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木犀科 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6 棣棠花 Kerria japonica(L.)DC.蔷薇科 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7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忍冬科 灌木 湿中生 边坡、陆域 28 迎春花 Jasminumnudiflorum 木犀科 灌木 中生 边坡、陆域 29 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L.)Planch.葡萄科 藤本 中生 边坡、陆域 30 麦冬 Ophiopogonjaponicus 百合科 草本 湿生 水域、边坡 31 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Linn.)Pers.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32 黑麦草 Loliumperenne L.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喜温凉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均差,较耐湿,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不耐瘠。略能耐酸。33 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 L.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耐寒能力强,耐旱较差,在排水良好、质地 疏松而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在含石灰 质的土壤上生长更为旺盛。34 高羊茅 FestucaelataKeng ex E.Alexeev 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35 班叶芒 MiscanthussinensisAndress Zebrinus 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36 花叶芒 Miscanthussinensis Variegatus 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喜光,耐半阴、耐寒、耐旱、也耐涝,全日照至轻度隐蔽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应性强,不择土壤。37 细叶芒 Miscanthussinensis cv.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38 蒲苇 Cortaderiaselloana 禾本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39 玉带草 Phalarisarundinacea var.picta 禾本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40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豆科 草本 中生 陆域、边坡 41 狼尾草 Pennisetumalopecuroides(L.)Spreng 禾本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宜选择肥沃、稍湿润的砂地栽培 42 马蔺 Iris ensataThunb.鸢尾科 草本 中生 边坡 43 灯心草 Juncuseffusus 灯心草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44 石菖蒲 Acorustatarinowii 天南星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45 金叶石菖蒲 Acorusgramineus Ogan 天南星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46 花叶菖蒲 Acorusgramineus 天南星科 草本 湿中生 水域、边坡 47 二月兰 Orychophragmusviolaceus 十字花科 草本 中生 陆域、边坡 48 白三叶 Trifoliumrepens L.豆科 草本 中生 陆域、边坡 49 红蓼 Polygonumorientale Linn.蓼科 草本 湿生 边坡、水域 DB13/T 5218 2020 13 表A.1 河道 绿化 常用 的植 物物种(续)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科名 类型 生活型 种植地带 备注 50 水蓼 Polygonumhydropiper 蓼科 草本 湿生 边坡、水域 51 荷花 Nelumbo SP.睡莲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2 芦苇 Phragmitesaustralis(Cav.)Trin.ex Steud 禾本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3 矮蒲苇 CortaderiaselloanaPumila 禾本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4 黄菖蒲 Iris pseudacorus L.鸢尾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5 菖蒲 Acoruscalamus L.天南星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6 茭白 Zizanialatifolia(Griseb.)Stapf 禾本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7 千屈菜 Lythrumsalicaria L.千屈菜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8 水葱 ScirpusvalidusVahl 莎草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59 黄花鸢尾 Iris wilsonii C.H.Wright 鸢尾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0 梭鱼草 Pontederiacordata L.雨久花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1 雨久花 Monochoriakorsakowii Regel&Maack 雨久花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2 小香蒲 Typha minima Funck 香蒲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3 东方香蒲 TyphaorientalisPresl 香蒲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4 狭叶香蒲 Typhaangustifolia 香蒲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5 宽叶香蒲 Typhalatifolia Linn.香蒲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6 泽泻 Alismaplantago-aquatica Linn.泽泻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7 泽芹 Sium suave 伞形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8 泽苔草 Caldesiaparnassifolia(Bassi ex Linn.)Parl.泽泻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69 慈姑 Sagittariasagittifolia L.泽泻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70 藨草 ScirpustriqueterL.莎草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71 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 L.毛莨科 水生植物 挺水 边坡、水域 72 睡莲 Nymphaea L.睡莲科 水生植物 浮水 水域 73 茶菱 TrapellasinensisOliv.胡麻科 水生植物 浮水 水域 74 芡实 Euryale feroxSalisb.ex Konig et Sims 睡莲科 水生植物 浮水 水域 75 萍蓬草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