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13.0 20 Z 00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9442019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m onstration eco-industrial parks 2019-05-31 发布 2019-06-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5/T 1 94 4 20 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评价指标 与评价方法.2 5 指标数据的获取和计算方法.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环境服务业范围.13 DB 45/T 1 94 4 20 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 20 0 9给出的规则 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凡、林雨倩、胡永东、田雷、李思源、唐芹芹、庞少静、潘翠、陈志明、田 园园、覃世保、林欣、尹平艳、唐丽、黄月英。DB 45/T 1 94 4 20 19 1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范围 1 范围 本标准规 定 了广西壮 族 自治区生 态 工业示范 园 区评价指 标 体系的术 语 和定义、评 价指标与评 价 方法、指标数据的获取和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范围内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中的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以工业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 开展自治区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 制、成效评估和考核评定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生态工业建设工作的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 58 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HJ 2 74 国 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 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 14 11 9 号)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令20 16年 第3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火 20 08 17 2 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3 术语和定义 HJ 2 74所界 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d em on str at io n ec o-i nd us tr ia l p ar k in G uan gx i zh ua ng au to no mo us re gi on 指广西壮 族 自治区辖 区 范围内县 级 以上工业 园 区和以工 业 产业为主 导 的城市新 区 依据循环 经 济 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并符合本标准和其他相关要求,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定程序通 过评定,被授予相应称号的新型工业园区。3.2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r eso ur ce r ec ycl in g in du str ie s 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 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 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DB 45/T 1 94 4 20 19 2 3.3 环境服务业 en vi ro nm ent al s er vi ces 指 从 事环境治理、咨询 认 证、检测、投融 资和保 险 的 行 业。3.4 基准年 b ase y ea r 指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实施 起 始 年的上 一 年。3.5 验收年 a cce pt an ce y ear 指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实施完 成的 当 年。4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4.1 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包括必 选 指标和可 选 指标,见表 1。表1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要求 备注 经济 发展 1 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20 4项指标 至少选择 1项达标 2 人均工业增加值 万元/人 15 3 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0 4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30 产业 共生 5 建设规划实施后新增构建生态工业链项目数量 个 6 必选 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 2项指标 至少选择 1项达标 7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a%80 8 园区环境服务业机构数量 个 1 必选 资源 节约 9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 亿元/km 2 9 2 项指标 至少选择 1 项达标 10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6 11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当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 年均增长率0,0.6 当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 年均增长率0,0.55 当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 年均增长率0,0.55 必选 DB 45/T 1 94 4 20 19 3 表 1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续)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要求 备注 资源 节约 14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 3/万元 10(高新区、城市新区、海关监管区中的保税区和 出口加工区)45(其他园区)3项指标 至少选择 1项达标 1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0(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制 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77(其它园区)16 再生水(中水)回用率%10 17 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稳定排放达标情况 达标 必选 18 工业园区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及 地方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全部完成 必选 19 工业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 发环境事件数量 0 必选 环境 保护 20 生态环境管理能力 具备 必选 21 工业园区内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 必选 22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具备 必选 23 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具备 必选 24 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具备 必选 25 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必选 26 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 当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 年均增长率0,0.3 当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 年均增长率0,0.3 必选 27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 b%4.2 b 2项指标 至少选择 1项达标 28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 t/万元 7 29 绿化覆盖率%20 必选 环境 信息 公开 30 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率%100 必选 31 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完善度%100 必选 32 生态工业主题宣传活动 次/年 2 必选 a 指标4未达标的园区不能选择此项指标作为考核指标。b 指标 27 按 国家下达给自治区的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率削减指标进行调整。4.2 评价方法 自治区生态 工业示范园 区应完成表1内 全部必选 指标和相应 的可选指标,共计32项,其中必选 指标 19项、可选 指标13项。必 选指标19 项要求全部完成,可选指标至少完成5项,两者 相加至少完成24项。DB 45/T 1 94 4 20 19 4 5 指标数据的获取和计算方法 5.1 指标数据的获取 园区管理 机构 应指定 或专门 设 立职 能部 门,负责 评价指标 涉 及数据的 调查收集、汇总统 计工作,并 协调各 关 联 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测 算评价指标所 需 的相关数据,应 尽量从 法定 统 计 渠道或统 计文件中获取;无 法获取的,园区管理 机构 应建 立 相应的数据 收集统 计工作 机 制。指标数据获取的 时间节点 自 基 准年 到验收 年的 全过程,应 根 据5.2指标的 计算方法 选择 对应的年 度。涉 及价 格 的指标 均 以 当 年价计算。5.2 指标的计算方法 5.2.1 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 指 验收 年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 总 产 值之 和与园区工业 总 产 值 的 比值。其计算公 式如 下:%100=总产 值(万 元)验收 年工 业 园 区的工 业)工业 总产 值之 和(万元 验收 年高 新技 术 企业 的 式 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工业范 畴 的高新技术企业。5.2.2 人均工业增加值 指 验收 年园区内工业企业 从 业人员人 均创造 的工业 增 加 值。计算公 式如 下:人 均 工业 增 加 值(万元/人)=业从 业人 数(人)验收 年年 末园区 工业 企(万 元)验收 年园 区工业 增加 值 5.2.3 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确 定的建设期内园区工业 增 加 值 的年 均增长率。计算公 式如 下:园区工业 增 加 值 年 均增长率(%)=%100 1-1 基准 年 验收 年(万元)基准 年园区 工业 增加值(万元)验收 年园区 工业 增加值 5.2.4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 指 验收 年园区内的资源 再 生 利 用产业的 增 加 值占 园区工业 增 加 值 的 比值。=%100(万元)验收年园 区工业 增加值用产业 增加值(万 元)验收年 园区资源 再生利 5.2.5 建设规划实施后新增构建生态工业链项目数量 指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基 准年以 来(含基 准年),园区建 设规划范围内新 增 以 构 建生 态工业 链 为 目 的的 基 本建设工 程项目 和设 备更 新及技术改 造 工 程项目,如 资源循环、梯 级 利 用 项目,配 套基础 设 施项目 和园区工业企业 间 资源、代谢物梯 级 利 用 项目等。项目在验收 年应 实现稳 定 运行。资源 再 生 利 用产业 增 加 值占 园区工业 增 加 值比例(%)高新技术企 业工业 总 产 值占 园区工业 总 产 值比例(%)DB 45/T 1 94 4 20 19 5 5.2.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验收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当年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和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比值。其 计算公式如下:=%100+量(吨)园区综合利用往年贮存 物总产生量(吨)验收年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吨)验收年园区工业固 体废 式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产生的和园区外运送至园区内的,通过回 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以及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工 业 固体废物总 产生量包括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以及园 区外运送至园区内的工业固体废 物量(含危险废物)。5.2.7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指验收年园区内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企业对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即园区内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企 业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量与再生资源 收集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100)业再 生资 源收集 量(吨 验 收年园 区 资 源再生 产(吨)业再 生资 源循环 利用 量 验 收年园区 资 源再生产 式中,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 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再生资源是指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再生资源。5.2.8 园区环境服务业机构数量 注 册在园区内或在园区设立分支、驻点机构,在 园区内具 有 固 定办公场 所和服务队伍的环境服务业企事业单位。验收年时已注销注册的或已无分支、驻点机构的环境服务业企事业单位则不能计入统计。5.2.9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指验收年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其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积(平方 公里)验收 年园区工 业用 地面(亿元)验收 年园 区工 业增 加值 式中,工业用地面积指园区内工业企业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工业用地并已投入生产的土地面积,包括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以及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设施的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5.2.1 0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期内园区内工业企业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工业增加 值 的 年均增 长率。其计 算 公 式如下: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DB 45/T 1 94 4 20 19 6 单位工业 用 地面积工 业 增加值年 均 增长率(%)=%100 1-1/基准 年 验收 年平 方 公里)元 地 面 积 工业增 加值(亿 基 准 年园区 单 位 工业用平 方 公里)(亿 元 增加 值 单 位 工业用 地 面 积工业 验 收 年园区 5.2.1 1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指园区内工业企业综合能耗 总量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 与工业 增 加 值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 的 比值,即 园区 工业综合能耗 增速 与园区工业 增 加 值增速 的 比值。其计算公 式如 下:综合能耗 弹 性系数=)年均增长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量建设期年均增长率(园区工业综合能耗总%园区工业综合能耗 总量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100 1-1 基准年 验收年合能耗总量(吨标煤)规划基准年园区 工业综)综合能耗总量(吨标煤 工业 验收年园区 园区工业 增 加 值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100 1-1 基准 年 验收年加值总 量(亿元)规划 基 准 年园 区 工 业增增加值 总量(亿元)工业 验收年 园区 式 中,综合能耗 总量 指园区所有工业企业 消 耗的能源综合,所有工业企业 消 耗的能源 总 和,包括 煤、油、电等各种形式 能源的 消 耗 量,并按国家 统 计 局 规定的系数 折 算成标准 煤进行统 计。5.2.1 2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指 验收 年园区内工业企业产生的单位工业 增 加 值 所 消 耗的综合能耗 量。其计算公 式如 下:单位工业 增 加 值 综合能耗(吨 标 煤/万元)=总量(万元)验收年园 区工业增加值量(吨标煤)园区 工 业 综合能耗总 验收 年 5.2.1 3 新鲜水耗弹性系数 指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工业用新 鲜水量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 与工业 增 加 值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 的 比值,即 园区工业用新 鲜水 耗 增速 与园区工业 增 加 值增速 的 比值。其计算公 式如 下:新 鲜水 耗 弹 性系数=)%年均增长 率(园区 工 业 增 加值 建 设期)%期年均增 长率(工 业 用新鲜 水耗 量 建设 园区 园区工业用新 鲜水 耗 量 建设期年 均增长率()=%100 1-1 基准 年 验收年鲜 水 耗 总 量(立方 米)规 划 基 准 年园 区 工 业新米)用 新 鲜 水耗总量(立 方 工业 验收年 园区 DB 45/T 1 94 4 20 19 7 式中,园区工业用新鲜水量指园区内工业企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取自任何水源被该企业第一次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水量总和,不包括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单独排放(不与工业废水混合)的部分。5.2.1 4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指验收年园区内工业企业产生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新鲜水资源量。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立方米/万元)=)万元(总量 验收 年园区 工业增 加值水耗 总 量(立方 米)验收 年园区 工业用 新鲜 5.2.1 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验收年园区内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与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其计算 公式如下:工 业用 水重复利用率(%)=%100)立方米(量 验收年园区工 业用水 总复利用量(立方米)验收年 园区工 业用水重 式中,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指园区内工业企业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使用的所有未经处 理和处理后重复使用的水量的总和,即循环水量和串联水量的总和。循环水量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 统内,生产过程中已用过的水,再循环用于同一过程的水量。串联水量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后的水,再用于另一单元或系统的水量。园区工业用水总量指园区工业企业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使用的各种水量的总和,即工业用 新鲜水量和工业重复用水量之和。5.2.1 6 再生水(中水)回用率 指园区内再生水(中水)的回用量与污水处理厂排放总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再生水(中水)回用率(%)=%100)立方 米(排放 总量 验收 年园区污 水处理厂水)回用 量(立 方 米)验收 年园区再 生水(中 式中,验收年园区再生水(中水)回用量指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工业污水、集纳雨水、生 活 排水等,再经过适当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回用于工业、农业、牧业、渔业用水,城市/园区/企业 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用途。验收年园区或园区各企业污水处理厂排放总量不包括园区各企业污水处 理厂预处理后排往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5.2.1 7 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稳定排放达标情况 指园区内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其中,重点污染源是指环境统计中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按“环境 统计报表制度说明”的解释 界定,是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是指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应稳定达 到国家、地方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行业标准的,优先执行行业排放标准;地 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 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还应达到排污许可证 所载明的排放要求。原则上采用执法监测或在线监测数据用于达标评判。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将现场即时采样监测结果 作为判定工业 污染源是否达标排放的依据。5.2.1 8 工业园区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及地方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DB 45/T 1 94 4 20 19 8 指园区国家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及 地 方特 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 均 不 超过 国家 或地 方的 总量 控 制指 标要求。国家和 地 方 未分解 下 达污染物排放总量 的,以列 入排污许 可 证 管理的 污染物总量 控 制指标为准,不 超过许 可的 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 制指标。其中,重点污染物 指 从 建设规划 基 准年 到验收 年国家 总量 控 制 要求的 污染物种类 为准。5.2.1 9 工业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数量 园区 从 建设规划 基 准年以 来(含基 准年),发生特 别 重 大 或重 大 突发环境事件的 次 数。其中,特 别 重 大、重 大 突发环境事件指 根 据 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规定 的特 别 重 大 和 重 大 突发环境事件的 分 级标准。5.2.2 0 生态环境管理能力 指园区 具备 以下5 项 内 容 的生态环境管理能 力:a)园区设有生态环境管理 职 能部 门;b)具备 明 确 的环境管理 职 能;c)将 园区环境保护工作 纳入 园区 行 政 管理 机构 领 导 班 子 政绩 考核内 容,并建 立 相应的考核 机 制;d)具备专门机构或专 人 负责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e)园区 购买 环保服务。5.2.2 1 工业园区内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 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确 定的建设期内,已 发 布 清洁生产审核 名 单中的园区企业按 清洁生 产审核办法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 过 评估的 完 成 率。计算公 式如 下:=%100(个)产审 核名 单中 的企 业数 园 区 列入 强制 性清 洁 生评估 的企 业数(个)园区 通过 清洁 生产 审核 5.2.2 2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指园区内 所 有工业企 业 废水 都 经预 处 理 达到集 中 处 理要求 后进入安装 有自 动在线 监 控 装 置 的 污水集 中 处 理设 施(污水处 理设 施 可以位于园区内 或 依 托 园区 外)。园区 污水集 中 处 理设 施 按规划建设并 且投入 正常 使 用。5.2.2 3 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指园区管理 机构具备 以下4 项 内 容 环境 风 险 防控 体系:a)开展园区环境 风 险 评估;b)编制 较 完 善 的园区环境 风 险 应急预案;c)整 合园区应急资源,建 立 综合性 或者专 业环境应急 救援 队伍,储 备 必要的环境应急 物 资和 装备;d)组织 对环境应急预案 进行专项 培训,定期 组织 开展 跨 行 业、综合性的应急 演练。化 工、电 镀、印 染等 园区 或者 上 述 企业 较 为 集 中的园区应 在 上 述 4 项 的 基础 上,增 加(5)建 立 环境 风 险 监 测 预 警 平 台。5.2.2 4 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指园区所 在地 的 政府 部 门或 园区管理 机构 自 行或 委 托 环境监 测机构 对园区规划范围内的 空气、地表 水、地 下 水、土 壤、近岸 海 域 海 水 中的 一种或 多 种 环境 介 质,布 设环境 质量 监 测 网 点进行 监 测,监 测 周 企业 强 制性清洁生产 审核 实施率(%)DB 45/T 1 94 4 20 19 9 期至少每年一次,从而掌握园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监 测网点可以是手工网点,也可以是自动在线监测 网点,数量由园区自定。5.2.2 5 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指园区范围内各企业安全处置、综 合 利用及安全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之和与当年 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工业固体 废 物(含危 险 废物)处 置 利用率(%)=%100(吨)废物 总产 生量 工业 固体 园区 当年(含危 险废 物)(吨)利用 量 处置 废物 工业 固体 园区 当年 式中,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综 合 利用及安全贮存量包括园区内以及运送至园区 外进行安全处置、综合利用及安全贮存的废物量。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包括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以 及 园 区 外运送至 园区内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5.2.2 6 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 指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放的各类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的算数平均值,即园区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建设期年均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建设期年均增长率的比值的算数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某种污染物排放量建设期年均增长率(%)=%100 1-1 基准 年 验收 年染物 排放 量(吨)规 划 基准年 园 区 某种污排放 量(吨)验收 年园区 某种污染 物 某种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年均增长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建设期)建设期年均增长 率(园区某种污染物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某 种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n 式中,主要污染物指从建设规划基准年到验收年,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总量减排和控制的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某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指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放的某一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期年均 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建设期年均增长率的比值。5.2.2 7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 指园区内工业企业产生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建设期年均削减率。此处二氧化碳排 放量主要包括园区内化石能源燃烧、生 物质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 及 电力调入调出间接排放二 氧化碳量。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100-1/-1 基准年 验收年万元)量(吨 业增加 值二氧化碳 排放 规 划 基 准 年园区单 位 工万元)吨 加值二 氧化碳排放 量(验 收 年 园 区单位工 业 增 n 1DB 45/T 1 94 4 20 19 10 单位工业 增 加 值 碳 排放量(吨/万元)=万元)园区 工业 增加 值总 量()排放 总量(吨 园 区 工 业 企业 二氧 化碳 园区工业企业 二氧 化 碳 排放总量(吨)=化 石 能源 燃烧 排放 二氧 化 碳 量(吨)+生 物质 能源 燃烧 排 放 二氧 化 碳 量(吨)+电 力 调入调 出 二氧 化 碳 间 接 排放量(吨)二氧 化 碳 排放量 核算方法为:a)化 石 能源 燃 烧二氧 化 碳 排放量=(燃 料 消费量(热 量 单位)单位 热 值 燃 料 含 碳 量-固 碳 量)燃 料 燃烧 过程 中的 碳氧 化率 44/1 2 式 中,燃 料 消费量=生产 量+进 口 量-出口 量-国 际航 海(航空)加 油-库存 变 化;燃 料 消费量(热 量 单位)=燃 料 消费量 换 算系数(燃 料单位 热 值);燃 料 含 碳 量=燃 料 消费 量(热 量 单位)单位 燃 料 含 碳 量(燃 料的单位 热 值含 碳 量);固 碳 量=固 碳 产 品 产 量 单位产 品含 碳 量 固 碳 率;净碳 排放量=燃 料 总 的 含 碳 量-固 碳 量;实 际碳 排放量=净碳 排放量 燃 料 燃烧 过程 中的 碳氧 化率。固 碳 率 是指 各种化 石燃料 在 作为 非 能源 使 用 过程 中,被固 定下 来 的 碳 的 比率,由 于 这 部 分 碳没 有 被释放,所 以 需 要 在排放量 的 计算中 予 以 扣除;碳氧 化率 是指 各种化 石燃 料 在 燃烧 过程 中 被 氧 化 的 碳 的 比率,表征 燃 料的 燃烧充 分 性。燃 料单位 热 值换 算系数 见 GB/T 2 58 9 20 08,单 位 热 值含 碳 量 和 碳氧 化率见表 2。表2 单位燃料含碳量与碳氧化率参数 类别 名称 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 碳氧化率 固体燃料 无烟煤 27.4 0.94 烟煤 26.1 0.93 褐煤 28.0 0.96 炼焦煤 25.4 0.98 型煤 33.6 0.90 焦炭 29.5 0.93 其他 焦 化产品 29.5 0.93 液 体燃料 原油 20.1 0.98 燃料 油 21.1 0.98 汽油 18.9 0.98 柴油 20.2 0.98 喷气煤油 19.5 0.98 一般煤油 19.6 0.98 N G L 17.2 0.98 L PG 17.2 0.98 DB 45/T 1 94 4 20 19 11 表2(续)类别 名称 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 碳氧化率 液体燃料 炼厂干气 18.2 0.98 石脑油 20.0 0.98 沥青 22.0 0.98 液体燃料 润滑油 20.0 0.98 石油焦 27.5 0.98 石化原料油 20.0 0.98 其他油品 20.0 0.98 气体燃料 天然气 15.3 0.99 b)生物质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g)=燃料消费 量(kg)生物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式中,燃料消费量为秸秆、薪柴、木炭、动物粪便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量;生物质燃料燃烧二氧化 碳排放因子见表3。表3 生物质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g/kg 燃料)生物质种类 二氧化碳 省柴灶 传 统灶 火盆火锅等 牧区灶具 秸秆 14.3 7.7 薪柴 7.4 6.6 木炭 16.5 动物粪便 9.9 c)园区由于电力调入或调出所带来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电力调入(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kg)=调入(出)电量(千瓦 时)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 式中,调入电量为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消耗电量之和,调出电量为园区内火力发电的上网电量,以千瓦时为单位;其中电力调入排放量为正号,调出排放量为负号。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可由南方 电网内各市发 电厂 的化 石燃料二氧 化碳排放量 除以电网总 供电量获得,并以千克二氧化碳/千瓦 时为单 位。201 0年 南 方区域电网单位供电平均二氧化碳排放为0.59 6 0 kg,原则上园区核算该指标应以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公开发布的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的最新数据为准。5.2.2 8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 DB 45/T 1 94 4 20 19 12 指园区工业企业产生单位工业 增 加 值排放 的工业 废水量,不包括企业 梯 级 利 用的 废水 和园区内 居民 排放 的生 活废水。其计算公 式如 下:单位工业 增 加 值废水排放量(吨/万元)=5.2.2 9 绿化覆盖率 指 验收 年园区内 各类 绿 地 的 总面积 和园区 已 开发 利 用 地总面积 的 比值。各类 绿 地 包 含 自 然、半 自 然、人工 种 植 的 各类 植 被,既 有 陆 生 群落,也有 水 生 群落。其计算公 式如 下:绿 化 覆盖 率(%)=5.2.3 0 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率 指按照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要求,园区内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数 量占 园区 纳入该 办 法要求的 重点排污 单位 名 录的企业单位数 量 的 比例。各 企业环境信息应 当 通 过 其 网站、企业环境信息公 开平 台、园区 统一 平 台 或者当地报 刊 等 便 于公 众 知 晓 的方 式 公开环境信息。其计算公 式如 下:重点 企业环 境信息公开 率(%)=5.2.3 1 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完善度 指园区 在 园区管委会 网站 创 建生态工业园区信息 专 栏 或 建 立 园区 专门 生态工业信息 网站,以及 该 信 息平 台 建设的 完 善 程度。其中,生态工业信息平 台 是指依 托 于 互 联 网 技术用于发 布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 关信息的 网络 信息平 台。以下5 项 内 容每 一项完 成 完 善 度 为20%,5 项均达到 则 完 善 度 为1 00%:a)定期发 布 生态工业园区 推 进 和管理的 各项 工作信息,以及年 度 评价 报 告 等;b)每 年发 布 生态工业园区 创 建 各项 指标数据和 达 标 情况;c)发 布 工业园区内企业 在 生态工业、清洁生产方 面 的 先进 技术、经 验总结(主要指资源、能源 高 效 利 用 等 方 面);d)园区内 废物或 剩余 能 量 产生、供 需 和 流向 信息;e)定期公开园区内 重点排污 单位的相关信息,公开信息的内 容 和要求 见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 公开办法。5.2.3 2 生态工业主题宣传活动 指园区管 理 机构 应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理念 进行 宣传,组织 开展的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主 题(包括生态工业、节 能 减 排、循环经济、低碳 环保 等)的 宣传 活动,活动形式 多 样(包括 讲座,发 放 宣 传手 册、宣传 单,展 板 海 报等),宣传 活动 每 次 参与人数不少于园区 从 业人口的 千 分之一。园区管理 机 构 应 把每 次活动 的相关 材 料、照 片 进行存 档 保 留。万元)园区 工业 增 加 值 总量(吨)园区 工业 废 水 排 放总 量 100%积(平方 米)园区 已开 发利 用地 总面积(平方 米)园区 内各 类绿 地的 总面100%)位名 录的 企业 数量(个 园区 内纳 入重 点排 污单信息 的企 业数 量(个)园 区内 按要 求公开环 境DB 45/T 1 94 4 20 19 1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环境服务业范围 环境服务业包括以下内容:a)治理水、气、噪声振动、固体废物等污染;b)改善环境质量与修复被污染环境介质:包括水体、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土壤(场地)污染 修复等;c)环境咨询、培训与评估:包括工程咨询、环 境 影响评价、环境技术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 执业能力培训、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等;d)环境认证与符合性评定:包括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 机产品认证、生 态 建设示范评定、环保科技成果评奖、环境技术专利评定等;e)环境监测和污染检测:包 括 社会化环境监测、机动车排放控制性能定期检测、污染物自动在线 监测设施运营等;f)环境投融资和保险:包括企业环境融资、环保投资、环境保险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DB45/T 1944 2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