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 20.20 B 09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87 2018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 or rice water-gasbalance cultivation 2018-06-01 发布 2018-07-01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78 7 20 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产地环境.2 5 品种选择.2 6 种子准备.2 7 播种时期.2 8 培育壮秧.3 9 基肥施用.3 10 分厢开 沟.3 11 抛插密 度.4 12 水分管 理.4 13 杂草防 除.4 14 追肥方 法.4 15 病虫防 治.5 16 成熟收 获.5 DB 45/T 1 78 7 20 18 II DB 45/T 1 78 7 20 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 2 0 09 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作物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世宏、江立庚、何燕、韦月白、梁天锋、杨为芳、谭素宁、郑浩、李明灌、蒙丹、韦炜。DB 45/T 1 78 7 20 18 1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准备、播种时期、培育 壮秧、基肥施用、分厢开沟、抛插密度、水分管理、杂草防除、追肥方法、病虫防治、成熟收获等技术 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范围内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推广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 40 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8 3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 NY/T 4 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 则 NY/T 8 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5 11 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气平衡栽培 w at er-ga s ba la nc e c ul ti va ti on 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面不留水层,在水分敏感期即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利用自 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土湿润,其它生育期实行旱管,优化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水气养分 平衡和根系健壮生长,进而提高产量的栽培方法。3.2 壮秧剂 s eed li ng s tr eng th en in g age nt 根据水稻秧苗生理、生态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出的融消毒剂、化控剂、营养剂于一体的水稻育 秧床土调理剂。3.3 旱育保姆 se ed c oa ti ng ag en t fo r d ry s ee di ng 一种水稻种子拌种专用药肥种衣剂,采用保水剂和缓释剂为基质,配入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 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助剂,经超细加工复合研制而成。分为抛秧型、旱育秧型、籼稻专用型、粳稻专用型等多种剂型。DB 45/T 1 78 7 20 18 2 3.4 多效唑 p acl ob ut ra zo l 一 种 植 物生长 调节 剂。具 有 延缓植 物生长,抑制茎杆伸 长,缩短节间,促 进 植 物分蘖,增加植 物 抗 逆 性 能,提高产量等 效 应。4 产地环境 选择水 源充足、排 灌方 便、田面平 整、耕 层 深厚、保水保肥 能力强 的稻田进行水气平衡栽培。产地 环境应 符 合N Y/T 84 7和N Y/T 5 11 7的要 求。5 品种选择 选用通 过国家或省级审 定、准 予 在 当 地种 植并试 种成 功 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 合)。6 种子准备 6.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 符 合GB 4 40 4.1的规定。6.2 备种量 66 7 大 田用 种量:杂 交 稻1.5 2.0,常 规稻 2.0 2.5。7 播种时期 7.1 桂南稻作区 早 稻在2月 底至 3月 上旬,晚 稻在7月 5日 至 1 5日播种。双季 稻熟期 搭配 为“迟 熟 配中 熟”、“中 熟 配迟 熟”、“迟 熟 配迟 熟”,早晚两季 所用品种全生育期 相加 应在25 0 d 25 5 d。7.2 桂中稻作区 早 稻在3月 中旬,晚 稻在7 月 上旬,最 迟 不 超过 7月 10日播种。双季 稻熟期 搭配 为“中 熟 配迟 熟”、“迟 熟 配中 熟”、“中 熟 配中 熟”。早晚两季 所用品种全生育期 相加 应在24 0 d 24 5 d。7.3 桂北稻作区 早 稻在3月 中 旬末至 4月 上旬 初,晚 稻在6月下 旬末 至 7月 初 播种,最 迟 不 超过 7月5日。双季 稻熟期 搭 配 为“中 熟 配早 熟”、“早 熟 配中 熟”或“早 熟 配早 熟”。早晚两季 所用品种全生育期 相加 应在22 5 d 23 0 d。7.4 一季稻地区 桂北 和高 寒山 区 一季 稻作区在4月 中、下 旬 播种。蓄 留 再 生稻地区,选用生育期 1 35 d 的品种(组 合),播种期提 早到 3月 底至 4月 初。DB 45/T 1 78 7 20 18 3 8 培育壮秧 8.1 大孔塑盘育秧 选用43 4孔或 35 3孔塑料软盘(简称塑盘,下同),配套使用壮秧剂或多效唑或旱育保姆培育壮秧。66 7 m 2 大 田 用 43 4 孔 秧 盘 55 65 张,3 5 3 孔 秧 盘 60 80 张。每个孔穴播1 粒2 粒 种子。早 稻移栽叶龄3.54.5 叶,晚稻移栽叶龄3.55.0 叶。8.2 编织布隔层育秧 选用接近水源、土壤肥沃并有一定粘性的田(地)块作育秧场地。配套使用壮秧剂或多效唑或旱育 保 姆。6 6 7 m 2 大 田 需 秧 床 20 23,编织布60 85 张(规 格 为长6 0 65、宽45 50)。每播种量:常规稻10 0 g15 0 g,杂 交稻75 g100 g。移栽叶龄 3.5 5.5 叶。8.3 工厂化育秧 用商品基质或肥泥巴+壮秧 剂(或旱育保姆)育秧,66 7 m 2 大田需机 插秧盘20 22 张(规 格为长58 宽 28),每盘播种量:常 规稻1 0 0 g 12 5 g,杂交 稻7 5 g 10 0 g。早 稻秧龄 15 d 18 d,晚 稻秧龄 10 d15 d。9 基肥施用 66 7 m 2 施腐熟农 家肥1 0 00 kg(或鸡粪 肥50 0 kg)和 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5 35 kg、氯 化 钾 8 9 kg、尿素9 10 kg。没有农 家肥作基肥的增加10 的化肥用量。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 Y/T 4 96的要求。1 0 分厢开沟 1 0.1 免耕抛秧 移栽前开好四周排水沟(沟深 20 30 cm)和 厢沟(分厢种植,厢面宽 4 m 6 m,沟 宽 0.4 m,沟 深 15 20 cm),实行厢 垄式栽培。早 稻抛秧前1 0 d 15 d,晚 稻抛秧前7 d10 d喷 施除草剂,杀灭前茬稻桩和田间杂草。喷除草剂2 d 3 d后灌水 浸泡稻田 d d。抛秧 前 d d 施足基肥,然后 平整田面。1 0.2 常耕栽培 在翻耕犁耙后,移栽前开好四周排水沟(沟深20 30 cm)和厢沟(分厢种植,厢面宽4 m 6 m,沟宽0.4 m,沟 深15 20 cm),实行 厢垄式栽培。施足基肥后犁耙整平田面。1 0.3 机插秧 翻耕犁耙后1 d2 d 进行机插,在插秧后整 理秧厢,开好 厢沟(厢面宽 4 m 6 m,沟 宽 0.4 m,沟深 15 20 cm)和四周排水沟(沟深20 30 cm)。DB 45/T 1 78 7 20 18 4 1 1 抛插密度 1 1.1 抛栽密度 每 667 m 2,桂南 稻作区 早 稻 1.8 2.0 万蔸,晚 稻 2.0 2.2 万蔸;桂中 稻作 区 早 稻 1.9 2.1 万蔸,晚 稻2.1 2.3 万蔸;桂北 稻作区 早 稻2.0 2.2 万蔸,晚 稻2.2 2.4 万蔸;一 季 稻作区高肥 力 田 块 1.6 1.8 万蔸,中低 肥 力 田 块 1.8 2.2 万蔸。1 1.2 机插秧规格 步 行 式 插秧 机 行 距 25 cm 株距 16 cm,乘坐式 插秧 机 行 距 30 cm 株距 14 16 cm。1 2 水分管理 12.1 总 则 秧苗移栽 大 田后 每隔一段 时 间 应进行厢沟 清 理,保持厢沟和 四周排 水沟 排 灌 畅 通。1 2.2 浅水分蘖 移栽后 至够 苗前保持田土湿润,即保持沟 中 有 浅 水,水不 上 面,厢面湿润。1 2.3 够苗露晒 66 7 m 2 茎 蘖 数达 14 16 万左 右 开 始多次轻搁 田 控制 高 峰 苗;66 7 m 2 茎 蘖 数达 24 25 万 时,排干 沟 中 水,晒至 白根 露。1 2.4 湿润分化 幼 穗分化期利用自然降水 或 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土湿润。1 2.5 沟水扬花 抽穗 扬花 期保持沟 中 有水、田土湿润。1 2.6 湿润灌浆 灌浆 结 实期利用自然降水 或 人工沟灌 间歇 补水,干干 湿湿 直至 收获。1 3 杂草防除 杂草 较多 的田 块,用 丙 草 胺、氰氟 草 酯 等 直 播田除草剂进行防除。1 4 追肥方法 1 4.1 分蘖肥 1 4.1.1 第一次追肥 早 稻移栽后5 d 7 d,晚 稻移栽后3 d 5 d,在秧苗 回青、立苗后进行第 一次 追肥和 撒 施本田除草剂。66 7 m 2 施 尿 素5 kg,氯 化 钾 5 kg。肥料的 使用应 符 合N Y/T 49 6的要 求。DB 45/T 1 78 7 20 18 5 1 4.1.2 第二次追肥 早稻移栽后1 0 d 12 d、晚稻移栽后8 d 10 d进行第 二次追肥,66 7 m 2 施尿素6 8 kg,氯化钾6 8 kg。14.2 穗 肥 在倒4 叶出生 时(幼穗分化初期)施攻胎肥,66 7 m 2 施尿素、氯 化钾各5 8 kg。在倒2 叶出生时(幼穗分化中后期)施保花肥,667 m 2 施尿素、氯 化钾各3 4 kg。若前期 氮肥过量,禾苗贪青,用 草木灰+硫磺粉+石灰配成黑 白灰控苗。14.3 粒 肥 土壤肥力较差、抽穗后叶 色落黄明显的田块,在抽 穗后10 d内,于晴天的下午66 7 m 2 施尿 素3 4。也可结合病虫防控,66 7 m 2 叶面喷施1%尿 素液30 50,或 0.5 磷酸二 氢钾液30 50。1 5 病虫防治 贯彻“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 施,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病虫。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 21(所有 部分)和NY/T 51 17的规 定。1 6 成熟收获 全田稻穗颖壳95以上 变黄,米粒开始转白,手压谷粒坚硬不变形时收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1787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