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 5.1 5 0B 5 0DB3302浙 江 省 宁 波 市 地 方 标 准DB 3 3 0 2/T 0 5 9 2 0 1 8代 替 D B 3 3 0 2/T 0 5 9-2 0 0 7水 产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建 设 规 范2 0 1 8-0 6-2 1 发 布 2 0 1 8-0 6-2 1 实 施宁 波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I前 言本 标 准 按 G B/T 1.1-2 0 0 9 给 出 的 规 则 起 草。本 标 准 与 D B 3 3 0 2/T 0 5 9-2 0 0 7 水 产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建 设 规 范 相 比 主 要 变 化 如 下:新 增 了 3.3 塘 埂 一 节;完 善 了 附 录 A,表 A.1 表 A.5 中(护 坡 材 料)素 混 凝 土(厚 度 5 c m,竹 条 加 筋);表 A.1 表 A.5 中(护 坡 高 度)内 容。本 标 准 由 宁 波 市 海 洋 与 渔 业 局 提 出。本 标 准 由 宁 波 市 水 产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归 口。本 标 准 起 草 单 位:宁 波 市 海 洋 与 渔 业 研 究 院。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尤 尔 茂、斯 烈 钢、吴 松 杰、林 桂 芳、吴 雄 飞。本 标 准 所 代 替 标 准 的 历 次 版 本 发 布 情 况 为:D B 3 3 0 2/T 0 5 9-2 0 0 7。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1水 产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建 设 规 范1 范 围本 标 准 规 定 了 养 殖 池 塘 的 建 设 要 求、养 殖 区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要 求 和 养 殖 区 的 配 套 设 施 要 求。本 标 准 适 用 于 海、淡 水 养 殖 池 塘 的 改 造 建 设。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所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 文 件。S L 2 6 5 水 闸 设 计 规 范3 养 殖 池 塘 的 改 造 建 设 要 求3.1 池 形 设 计池 形 为 圆 角 正 方 形 或 长 方 形,长 方 形 池 塘,长 宽 比 为 2:1 4:3。3.2 塘 埂 坡 度池 塘 塘 埂 坡 度 比 1:1.2 1:2。3.3 塘 埂 宽 度池 塘 塘 埂 面 宽 要 求 在 2.0 m 以 上。3.4 池 塘 深 度高 标 准 养 殖 池 塘 深 度 在 2.0 m 以 上(蓄 水 水 位 1.5 m 以 上),普 通 养 殖 池 塘 深 度 在 1.5 m 以 上(蓄 水 水位 1.2 m 以 上)。3.5 环 沟环 沟 式 池 塘 环 沟 深 度 在 0.5 m 1.2 m,环 沟 面 积 占 池 塘 总 面 积 的 2 5%3 5%。3.6 池 塘 面 积每 口 养 殖 池 塘 面 积 一 般 不 超 过 2 h a。3.7 池 塘 护 坡护 坡 材 料 可 采 用 素 混 凝 土、预 制 板 和 防 渗 膜 等。3.8 进 排 水 闸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2设 立 进 排 水 闸 的 池 塘,进 排 水 闸 应 附 合 S L 2 6 5 的 规 定。3.9 池 塘 改 造主 要 养 殖 品 种 的 池 塘 改 造 要 求 见 表 A.1 表 A.5。4 养 殖 区 的 基 础 设 施 要 求4.1 养 殖 区 进 排 水 系 统4.1.1 总 进 水 能 力(包 括 进 水 渠 道、进 水 闸 门、蓄 水 区)采 用 自 然 纳 潮 进 水 的 海 水 养 殖 区,在 一 个 潮 汛 内 注 满 所 有 池 塘。4.1.2 总 排 水 渠 道深 度 低 于 池 塘 底 部 0.8 m,并 能 基 本 排 干,最 大 滞 水 深 度 不 超 过 0.3 m。4.1.3 进 排 水 系 统进 排 水 相 互 独 立。4.2 养 殖 废 水 处 理 池3 0 h a 以 上 连 片 养 殖 区 设 置 养 殖 废 水 处 理 池,面 积 大 于 总 养 殖 面 积 的 5%,或 配 置 相 应 处 理 能 力 的 废水 处 理 设 备。4.3 养 殖 池 淤 泥 处 置养 殖 池 清 淤 处 置 采 用 干 塘 曝 晒,吸(挖)泥 外 运 方 法,养 殖 区 预 留 淤 泥 堆 放 场 地。5 配 套 设 施 要 求5.1 道 路、桥 梁每 个 养 殖 区 域 的 主 干 道 要 求 宽 度 大 于 5 m;在 同 一 养 殖 区 内,片 与 片 之 间 由 渠 道 或 河 流 隔 开 的,采用 钢 筋 混 凝 土 桥 梁 连 接。5.2 管 理 房建 造 统 一 的 砖 混 结 构 管 理 房,每 一 管 理 单 位 的 管 理 房 面 积 在 2 0 m2以 上,高 度 2.6 m 以 上,生 活、储物、饲 料 区 分 别 隔 开。5.3 绿 化养 殖 区 域 的 主 干 道 两 边 种 植 绿 色 树 木。5.4 生 活 用 水养 殖 区 进 行 统 一 的 自 来 水 系 统 改 造,自 来 水 管 道 进 入 每 座 管 理 房。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35.5 垃 圾 处 理 设 施每 座 管 理 房 设 置 一 个 垃 圾 收 集 筒,垃 圾 集 中 收 集 后 运 出 养 殖 区,有 条 件 的 养 殖 区 设 置 生 活 污 水 处 理设 施,经 净 化 处 理 达 标 后 排 入 排 水 沟。5.6 供 电 设 施高 标 准 养 殖 池 塘,每 1 0 0 h a 养 殖 面 积 配 备 容 量 7 5 0 K V 以 上 的 变 压 器 和 5 0%功 率 的 发 电 机 组;普 通 养殖 池 塘,每 1 0 0 h a 养 殖 面 积 配 备 容 量 4 5 0 K V 以 上 的 变 压 器 和 5 0%功 率 的 发 电 机 组;供 电 设 施 按 供 电 部 门的 相 关 要 求,架 设 输 电 线 路,并 通 到 每 口 池 塘。5.7 增 氧 机 的 配 备按 不 同 的 养 殖 品 种 配 备 相 应 的 增 氧 设 施。配 备 标 准 见 附 录 A。5.8 提 水 设 施根 据 池 塘 进 水 条 件,配 备 提 水 设 备。6 标 准 化 模 式 图水 产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建 设 规 范 标 准 化 模 式 图 见 附 录 B。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4附 录 A(规 范 性 附 录)表 A.1 虾 蟹 贝 综 合 混 养 池 塘 改 造 标 准分级类型 高 一般设计产量(k g/h a)7 1 0 0 6 3 5 0虾(k g/h a)蟹(k g/h a)贝(k g/h a)9 0 01 2 0 03 0 0 0 0贝类养殖面积1/6 池塘面积6 0 07 5 03 0 0 0 0贝类养殖面积1/6 池塘面积面积(h a)1.0 1.3 1.3 2.0池形(长:宽)长方形(2:1 4:3)长方形(2:1 4:3)进水形式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进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排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池深(m)-蓄水水位(m)2.0(1.5)1.5(1.2)沟滩比环沟深度(m)1:2 1:3,环沟离池坝5 m0.5 1.21:2 1:3,环沟离池坝5 m0.5 1.2护坡材料护坡高度(m)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2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预 制 板(厚 度 5 c m)、防 渗 膜(2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始向下 1.0 以上(垂直)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增氧设施(k w/h a)增氧机7.5 增氧机4.5防逃设施(m)青蟹混养池需设置高度 0.6 青蟹混养池需设置高度 0.6提水设施低扬程轴流泵 低扬程轴流泵注1:沟滩比:指环沟占池塘总面积之比。进排水闸应相对应,并与环沟相通。注2:辅助提水设施根据池塘纳潮能力而定。注3:竹条加筋:竹条宽度1 0 1 5 m m,网状结构,孔径2 5 0 5 0 0 m m。注4:防逃设施:材料可用塑料板、石棉瓦、地膜等。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5表 A.2 锯 缘 青 蟹 养 殖(单 养)池 塘 改 造 标 准分级类型 高 一般设计产量(k g/h a)2 2 5 0 1 5 0 0面积(h a)0.3 0.7 0.7 1.0池形(长:宽)长方形(3:2 4:3)长方形(3:2 4:3)进水形式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进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排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池深(m)-蓄水水位(m)2.0(1.5)1.5(1.2)沟滩比环沟深度(m)1:4 1:3,环沟离池坝5 m0.81:4 1:3,环沟离池坝5 m0.8护坡材料护坡高度(m)预 制 板(厚 度 5 c m)、防 渗 膜(2 5 0 g/m 2)或素混 凝土(厚度 7 c m,竹条加筋);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2 5 0 g/m 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始向下 0.8 以上(垂直)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增氧设施(k w/h a)水车式增氧机 7.5 水车式增氧机4.5防逃设施(m)高度 0.6 高度 0.6提水设施低扬程轴流泵 低扬程轴流泵注1:沟滩比:指环沟占池塘总面积之比。进排水闸应相对应,并与环沟相通。注2:辅助提水设施根据池塘纳潮能力而定。注3:竹条加筋:竹条宽度1 0 1 5 m m,网状结构,孔径2 5 0 5 0 0 m m。注4:防逃设施:材料可用塑料板、石棉瓦、地膜等。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6表 A.3 梭 子 蟹 养 殖(单 养)池 塘 改 造 标 准分级类型 高 一般设计产量(k g/h a)1 5 0 0 1 0 5 0面积(h a)0.7 1.0 1.0 1.3池形(长:宽)长方形(3:2 4:3)长方形(3:2 4:3)进水形式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 自然纳潮、机械提水进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排水闸(m)1 座,独立;闸门宽0.8 1 座,独立;闸门宽0.8池深(m)-蓄水水位(m)2.0(1.5)1.5(1.2)沟滩比环沟深度(m)1:2 1:3;环沟离池坝5 m0.6 1.21:2 1:3;环沟离池坝5 m0.6 1.2护坡材料护坡高度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2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 7 c m,竹条加筋)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2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始向下 0.8 m 以上(垂直)并从滩面向下深埋0.3 m增氧设施(k w/h a)增氧机7.5 增氧机4.5提水设施 低扬程轴流泵 低扬程轴流泵注1:沟滩比:指环沟占池塘总面积之比。进排水闸应相对应,并与环沟相通。注2:辅助提水设施根据池塘纳潮能力而定。注3:竹条加筋:竹条宽度1 0 1 5 m m,网状结构,孔径2 5 0 5 0 0 m m。注4:防逃设施:材料可用塑料板、石棉瓦、地膜等。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7表 A.4 南 美 白 对 虾 养 殖(精 养)池 塘 标 准分级类型 高 一般设计产量(k g/h a)9 0 0 0 6 0 0 0面积(h a)0.3 0.5 0.7 1.0池形(长:宽)方形(四角圆形)长方形(3:2 2:1.5)进水形式 自然进水、机械提水 自然进水、机械提水进水渠 独立进水渠 独立进水渠排水口 池中设置排水口 中间或塘角排水池深(m)-蓄水水位(m)2.0(1.8)1.5(1.2)护坡材料护坡高度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3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预制板(厚度5 c m)、防渗膜(3 5 0 g/m2)或素混凝土(厚度7 c m,竹条加筋);坝顶始向下 1.0 m 以上(垂直)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增氧设施(k w/h a)增氧机1 1.2 5 增氧机7.5提水设施 低扬程轴流泵,功率3 k w,低扬程轴流泵,功率1.5 k w,注1:提水设施根据池塘进水能力而定。注2:竹条加筋:竹条宽度1 0 1 5 m m,网状结构,孔径2 5 0 5 0 0 m m。表 A.5 淡 水 综 合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标 准分级类型 高 一般设计产量(k g/h a)8 0 0 0 5 0 0 0面积(h a)0.3 0.7 0.7 1.3池形(长:宽)长方形(2:1 4:3)长方形(2:1 4:3)进水形式 自然进水、机械提水 自然进水、机械提水进排水渠 独立进排水渠(管道)独立进排水渠(管道)池深(m)-蓄水水位(m)2.0(1.8)1.5(1.2)护坡材料护坡高度预制板(厚度 5 c m)、素混凝土(厚度 7 c m,竹条加筋)、防渗膜(3 5 0 g/m2)或石砌;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预制板(厚度 5 c m)、素混凝土(厚度 7 c m,竹条加筋、防渗膜(3 5 0 g/m2))或石砌;坝顶到底并从滩面向下深埋 0.3 m增氧设施(k w/h a)增氧机7.5 增氧机6.0提水设施 低扬程轴流泵,功率3.0 k w 低扬程轴流泵,功率1.5 k w注1:提水设施根据池塘进水能力而定。注2:竹条加筋:竹条宽度1 0 1 5 m m,网状结构,孔径2 5 0 5 0 0 m m。注3:高标准养殖池塘里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自动或半自动投饵机。D B 3 3 0 2/T 0 5 9 2 0 1 88A B附 录 B(规 范 性 附 录)水 产 养 殖 池 塘 改 造 建 设 模 式 图改造前池塘 护坝 池塘挖深、修路 改造后池塘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养殖池塘的改造建设要求 养殖区的基础设施要求 配套设施要求1 池形设计:池形为园角角形或长方形,长方形池塘,长宽比为 2:1 4:3。2 坡度:内坡比 1:1.2 1:2。每个池塘的塘埂顶面宽度要求在 2 m 以上。3 深度:高标准养殖池塘深度在 2.0 m 以上(蓄水水位 1.5 m),普通养殖池塘深度在 1.5 m 以上(蓄水水位 1.2 m)。4 环沟:深度在 0.5 m 1.2 m,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 2 5%3 5%。5 面积:单个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不超过 2 h m2。6 护坡:护坡材料可采用素混凝土、预制板和防渗膜。7 进排水闸:蟹类养殖池塘和综合养殖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排水闸,进排水闸应附合 S D 1 3 3-1 9 8 4 规范。1 养殖区进排水系统1.1 总进水能力(包括进水渠道、进水闸门、蓄水区):采用自然纳潮进水的海水养殖区,在一个潮汛内注满所有池塘。1.2 总排水渠道:深度低于池塘底部0.8 m,并能基本排干,最大滞水深度不超过 0.3 m。1.3 进排水系统相互独立。2 养殖污水处理池:3 0 h m2以上连片养殖区设置养殖废水处理池,面积大于总养殖面积的 5%。或配置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设备。3 养殖池淤泥处置:采用干塘曝晒,吸(挖)泥外运方法,养殖区预留淤泥堆放场地。1 道路、桥梁:每个养殖区域的主干道要求宽度大于 5 m;在同一养殖区内,片与片之间由渠道或河流隔开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梁连接。2 管理房:建造统一的砖混结构管理房,每一管理单位的管理房面积在 2 0 m2以上,高度 2.6 m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3 绿化:养殖区域的主干道两边种植树木。4 生活用水:养殖区进行统一的自来水系统改造,自来水管道进入每座管理房。5 垃圾处理设施:每 1 座管理房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筒,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有条件的养殖区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入排水沟。6 供电设施:高标准的养殖池塘,每 1 0 0 h m2养殖面积配备容量 7 5 0 K V 以上的变压器和 5 0%功率的发电机组,一般标准的养殖池塘,每 1 0 0 h m2养殖面积配备容量 4 5 0 K V 以上的变压器和 5 0%功率的发电机组,供电设施按供电部门的相关要求架设输电线路,电线通到每个池塘。7 增氧机配备:高标准的养殖池塘每公顷配备功率在 4.5 K W 7.5 K W 以上,一般标准的养殖池塘每公顷配备功率在 1.5 K W 4.5 K W 以上,鱼塘配备叶轮式增氧机为宜,虾、蟹、贝养殖池塘以水车式增氧机为主或管道底部充氧。8 提水设施:根据池塘进水条件,配备相应提水设备。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