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DB11/T 1673-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1.010.01 P 0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673 2019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 Standard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efftct 2019-12-25发布 2020-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673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书函、潘兴瑶、龚应安、刘洪禄、廖日红、王建龙、杨卓、韦明杰、郑克白、杨京生、朱志 红、于磊、杨 默远、王文 亮、宫永伟、臧敏、宋磊、翟立晓、黄鹏飞、朱晓峰、赵飞、卢亚静、邸苏闯、程 震、崔硕、毛坤、郭新、王 美荣、王 阳、李永坤、张 岑、赵小伟、孟瑞 明、王 丽晶、王 晨、陶小燕、武彦 杰、康晓鹍、靳璐宇、蔡欢欢、肖志 明。DB11/T 1673 2019 II 目 次 1 范围.1 2 规 范性引用 文 件.1 3 术 语和定义.1 4 效果监测与 计 算.2 5 典型源头减 排设施 效果评估.11 6 场地尺度海绵效果评估.14 7 片区尺度海绵效果评估.16 8 城市 尺度海绵效果评估.18 附录 A(规 范性附录)透 水 铺装地 面 效果 检 测 方法.22 附录 B(规 范性附录)土壤或基质层渗 透 系数检 测 方法.23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所需资料清 单 及 要 求.26 DB11/T 1673 2019 1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 定 了 典型源头减 排设施 与场地、片区、城市 尺度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监测、指 标计 算和评估方面 的 内容。本标准 适 用于 在各项 海绵 城市建设工程 验收合格后,对 典型源头减 排设施、场地、排水 分 区、片区、市 辖 区 等不同 尺度区 域 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 的 监测与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 件 对 于 本文 件 的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 日 期 的 引用 文 件,仅所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 日 期 的 引用 文 件,其最 新 版 本(包括所 有的 修改 单)适 用于 本文 件。GB 11901 水 质 悬浮物 的 测定 重量法 GB 50026 工程 测 量 规 范 GB 51222 城 镇内涝防治 技术规 范 GB/T 51345 海绵 城市建设 评 价 标准 HJ/T 366 环境保护产品 技术要 求超声波 管 道流量 计 SL 537 水工建筑 物 与 堰槽 测 流 规 范 JJG(水 利)004 明 渠堰槽流量 计计 量检 定 规程 NY/T1121.22 土壤检 测 第 22部分:土壤田间持 水 量 的 测定 环刀法 DB11/685 雨 水 控制 与 利 用 工程设计规 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 语和定义 适 用于 本文 件。3.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 然 与 人工 强化 的 渗 透、滞蓄、净化 等方 式 控制 城市建设 下 垫 面 的 降 雨 径 流,得到 控制 的 年均降 雨量 占年均降 雨 总 量 的 百 分 比。3.2 排水分区 drainage area 以 地 形 地 貌 或 排水管 渠 界 定 的 地 面 径 流雨 水的 集 水 或 汇 水 范围。3.3 径流量削减率 ratio of runoff volume reduction DB11/T 1673 2019 2 源头减 排设施出 流 水 量 相 对 于 入 流 水 量 的 削 减 量 占入 流 水 量 的 百 分 比。3.4 流量峰值削减率 ratio of peak flow reduction 源头减 排设施出 流过 程的 峰 值相 对 于 入 流过 程 峰 值 的 削 减 量 与 入 流过 程 峰 值 的 百 分 比。3.5 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 ratio of total runoff pollutant reduction 源头减 排设施出 流过 程 相 对 于 入 流过 程的 某种径 流 污染 物 削 减 量 占入 流过 程 该污染 物 总 量 的 百 分比。3.6 透水铺装率 percentage of permeable pavement 透 水 铺装 面 积占 区 域内 全 部 铺装 面 积 的 百 分 比。3.7 绿地下凹率 percentage of sunk greenland 下 凹绿 地 面 积占全 部 绿 地 面 积 的 百 分 比。3.8 易涝点控制率 percentage of local flooding place reduction 在防涝 标准 重 现 期 暴 雨 条 件 下 得到 控制 的 历史易 涝 点 数量 百 分 比。3.9 服务面积比 service area ratio 源头减 排设施 服 务的 不 透 水 下 垫 面面 积 与 该 设施 自 身 面 积 的 比值。3.10 雨水调蓄模数 rainwater detention modulus 区 域内雨 水 调蓄 设施的总 调蓄 容 积(以 立 方 米为 单位)与 不 透 水 硬化 地 面面 积(以万平 方 米为 单位)的 比值。3.11 海绵指数 sponge city indicator 反映 场地、片区和 城市 尺度海绵 城市建设 综 合 效果 的 指 标。4 效果监测与计算 4.1 典型源头减排设施 DB11/T 1673 2019 3 4.1.1 本标准 所 述 的 源头减 排设施 具体 指 透 水 铺装地 面、下 凹绿 地、绿化屋 面(也称种植屋 面或 绿色屋顶)、生 物 滞留 设施、植被浅沟(也称植 草 沟)等 设施。4.1.2 当具备 监测 条 件 时,应 同 步 监测源头减 排设施 进 水 和 出水的 流量 和 水 质过 程,采 用 年径 流量 削 减 率、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和 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表征 设施的 效果,监测 时段 不少 于 一年,且 有 径 流 的 降 雨 场 次 不少 于 4场。4.1.3 对 于 未预留径 流 水 量 和 水 质 减 控 效果监测 条 件 的设施,通过 实 地测定 表 1中的 指 标 表征 设施的效果。表 1 源头减排设施效果的监测指标 源头减排设施 效果监测指标 透 水 铺装地 面 综 合渗 透 系数、服 务 面 积比 下 凹绿 地 渗 透 系数、服 务 面 积比 绿化屋 面 渗 透 系数、田间持 水 量 生 物 滞留 设施 渗 透 系数、有 效 调蓄深 度、服 务 面 积比 植被浅沟 渗 透 系数、有 效 调蓄深 度、服 务 面 积比 4.1.4 径 流量 削 减 率 应按照 式(1)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量 削 减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设施的 年径 流量 削 减 率,应按 式(2)计 算。(1)100%outvinWfW=-(1)式 中:vf 设施的 径 流量 削 减 率;outW 从 设施排出的 雨 水总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inW 进入 设施的 雨 水总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vivaiifPfP=(2)式 中:vaf 设施的 年径 流量 削 减 率;vif 设施 第 i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量 削 减 率(%);iP 第 i场 次降 雨 的 降 雨量,单位 为毫米(mm);i 为 1、2、3 n,即当年 的 降 雨 场 次。4.1.5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应按照 式(3)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 雨 的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设施的 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应按 式(4)计 算。(1)100%outpekinQRQ=-(3)式 中:pekR 设施的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outQ 出 流 的 流量 峰 值,单位 为 立 方 米每秒(m3/s);DB11/T 1673 2019 4 inQ 入 流 的 流量 峰 值,单位 为 立 方 米每秒(m3/s)。pekipaiiRPRP=(4)式 中:paR 设施的 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pekiR 设施 第 i场 次降 雨 的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4.1.6 源头减 排设施的 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 应按照 式(5)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雨 的 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设施的 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1)1100%voutsinfEMCEMCb-=-(5)式 中: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outEMC 实 测 设施出水 过 程的 污染 物(SS)平均浓 度,按 式(6)计 算,单位 为毫 克 每升(mg/L);inEMC 实 测 设施 入 流过 程的 污染 物(SS)平均浓 度,按 式(6)计 算,单位 为毫 克 每升(mg/L)。00()()()ttQtctdtEMCQtdt=(6)式 中:EMC 污染 物(SS)平均浓 度,单位 为毫 克 每升(mg/L);()Qt 监测 点 t时 的 流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每秒(m3/s);()ct 监测 点 t时 的 污染 物(SS)浓 度,单位 为毫 克 每升(mg/L);t 入 流或 出 流过 程的 历时,单位 为秒(s)。4.1.7 透 水 铺装地 面 的 渗 透性 能 采 用 综 合渗 透 系数 表征,即 透 水 铺装 结构 的 整 体 渗 透 系数,按照 附录A的 方法通过 原 位 入 渗 试 验 测定,测 点 数 按照 表 2选 取,取 各 测 点综 合渗 透 系数 的 平均值。表 2 透水铺装地面 综合渗 透 系 数和下凹绿地 土壤渗 透 系 数测点数 单个设施面积 m2 测点数 5000 1215 DB11/T 1673 2019 5 4.1.8 透 水 铺装地 面、下 凹绿 地、生 物 滞留 设施、植被浅沟 等 源头减 排设施的 服 务 面 积比 由实 测 的 不 透 水 汇 水 面 积 与 设施 自 身 面 积 按 式(7)计 算。如 服 务的 汇 水 区 是 绿 地、透 水 铺装 等 透 水 区 域,则按 20%折 算 为 不 透 水 面 积。cainoaFFa=(7)式 中:ina 某 源头减 排设施的 服 务 面 积比;caF 设施 服 务的 不 透 水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oaF 设施 自 身 的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4.1.9 下 凹绿 地、绿化屋 面、生 物 滞留 设施、植被浅沟 等 设施的 土壤或基质层渗 透 系数 应 采 用附录 B的 方法 测定。应 根据 单 个 设施的 面 积 按 表 2、表 3设 置 监测 点 数量,测 点 应 呈梅花状布置,以 各 监测 点渗 透 系数 的 平均值作为该 设施的 渗 透 系数。对 于 土壤或基质层不 满足 附录 B试 验 条 件 的,可 采 用 环刀法在 室 内 参 照 GB 50123中 常 水 头 渗 透 试 验 的 方法 测定 渗 透 系数。表 3 绿 化屋 面、生 物 滞留 设施 及植被浅沟土壤渗 透 系 数测点数 单个设施面积 m2 测点数 1000 1015 4.1.10 下 凹绿 地 平均 下 凹深 度 通过 实 测 绿 地 内及 周边 地 面 多 点 高 程,以 两者 平均 高 程的 差 值 计 算。测 点 数量 依据 单 块 下 凹绿 地 面 积 按照 表 4选 取,绿 地 内 测 点 呈梅花状 均 匀布 设,周边 测 点 沿 下 凹绿 地 外边界均 匀布 设。高 程 测 量 应 符 合 GB 50026的规 定。表 4 下凹绿地 平均 下凹 深度 测点 选取 面积 m2 绿地内测点数 绿地周边地面测点数 10000 3040 4050 DB11/T 1673 2019 6 4.1.11 绿化屋 面 种植 基质层 的 田间持 水 量,采 用 环刀 取表 层 原状 土 按照 NT/T121.22 的 方法 测定。按照 表 5选 取 测 点 数,测 点 呈梅花状 均 匀布 设,取 各 测 点 田间持 水 量 的 平均值。表 5 绿 化屋 面 基质层田间持 水量测点数 面积 m2 田间持水量测点数 5000 1520 4.1.12 生 物 滞留 设施有 效 调蓄深 度 为 溢 流 口 与 滞留 设施 底 的 高差,植被浅沟 有 效 调蓄深 度 为植被浅沟溢 流 口 与 沟 底 的 高差,采 用 钢 尺 或 高 程 测 量 设 备 测 量 计 算。4.2 场地 尺度 4.2.1 对 于 建筑 小区、道 路、停车 场 及 广 场、公园 与 防护 绿 地 的 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按照 场地尺度 进 行 效果监测和评估。开展 监测与评估 时,应 校核 场地 内 绿 地 的 形 状、有 效 调蓄 容 积 是 否满足 规划 指 标的要 求。4.2.2 具备 排水 监测 条 件 的建筑 小区、道 路、停车 场 及 广 场、公园 与 防护 绿 地,应 同 步 监测 其 排水口降 雨 径 流 的 流量 和 水 质过 程,分 析 计 算 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雨 水 收 集利 用 率 等指 标。监测 时段 不少 于 一年,且 有 径 流 的 降 雨 场 次 不少 于 4场。4.2.3 当 不 具备 排水 监测 条 件 时,应 通过 实 地测 量,分 析 计 算场地 的 雨 水 调蓄 模 数、绿 地 下 凹率、透水 铺装 率 等指 标。4.2.4 场地尺度 的排水口 流量 监测 宜参 照 SL 537,监测 点 位的 选择 应 符 合下列 规 定:a)当 排水 通道 为 圆 管 或 者暗涵 时,监测 点 宜 设 置 在 圆 管 或 者暗涵 的 顺直 段,且 在 观 测 井 或检 查井的 上游 位 置,避免 水 流 受 检 查井处跌 水 紊动 的 影响。b)当 排水 通道 为 明 渠 时,监测 点 宜 设 置 在 明 渠 顺直 段 的中 下 游,且 无 下 游回 水 影响 的位 置。4.2.5 场地尺度 排水口 流量 监测 方法 的 选择 应 符 合下列 规 定:a)对 于 圆 管 或 暗涵,应 选择 超声波 多普勒 流量 计。500mm及 以 下 圆 管 或 者宽 度 800mm的 暗涵 可 采 用 单 探 头,其 它 尺 寸宜 采 用 多探 头 分 布 式 布 设,探 头 数量 应 根据 管 道 和 暗涵 的大 小 确 定。b)对 于 明 渠,应 选择 超声波 多普勒 流量 计、电 波流 速仪,或 设 置巴歇尔 槽,流量 计应 符 合 JJG(水 利)004 的要 求。采 用 超声波 多普勒 流量 计 时,宜 采 用 多探 头 分 布 式 布 设的 方 式,探 头 数量和 安 装 位 置根据 渠道 的大 小和 水 流可 能达 到 的水位 量 级确 定,且 应 符 合 HJ/T 366的 相 关 要 求。采 用 电 波流 速仪 时,断 面 位 置 应 无回 水 影响,监测 点 设 置 在 断 面 中 泓 位 置,并设 置 合 理的 表 面系数。采 用 巴歇尔 槽 时,应 利 用 自 动 水位计 采集 的 数 据 通过 水 力 学公 式进 行 计 算。DB11/T 1673 2019 7 4.2.6 采 用 巴歇尔 槽 监测 流量 时 应 配 合 水位计 使 用。管 道 和 暗涵宜选 用 压 力 式 水位计,且 应安 装 在 低 水位 以 下 位 置。如 果 管 道 和 暗涵 最 大 过 水 达 不 到 满 管 状 态,可 采 用 气介 质超声波 水位计。明 渠 水位 监测宜选择 雷 达 水位计。4.2.7 应 对流量 和 水 质 进 行 同 步 监测,且 流量 监测 过 程中的 数 据 时 间间 隔 不 大 于 5min。4.2.8 径 流 水 质过 程的 采 样 检 测 应 从径 流 开 始 产 生的 最 初 时 刻 开 始 采 样,前 30min内 采 样 间 隔 宜 为 5min,之 后适 当 延长 时 间间 隔,直 到径 流 结 束,且 前 2h采 样 的 数量不少 于 8个。4.2.9 宜 采 用 自 动 采 样 装 置 或 人工 进 行 径 流 水 质过 程 采 样,并 记 录 采 样 的 具体时 间。4.2.10 所 采 水 样 应 及 时 送 到 有 CMA认证 的 检 测 机 构 进 行 水 质检 测,水 质检 测 应 包括 SS等指 标,检 测 方法 应 符 合 GB 11901。4.2.11 根据 排水 径 流 水 质过 程的 监测 结 果,对 于 外 排 雨 水中的 悬浮物(SS)浓 度小于 等 于 30mg/L的 部分,在 计 算 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时 按 得到 控制 的水 量 计 算,对 于 悬浮物(SS)浓 度 大 于 30mg/L的 径 流 作为未 控制 的水 量。4.2.12 场地 的 场 次降 雨 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 按照 式(8)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场地 的 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1000(1)100%uncdtotCDWPFj=-(8)式 中:cdj 场地 的 场 次降 雨 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unW 未 控制 的排水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由 式(9)计 算 确 定。totP 场地 的 降 雨 总 量,单位 为毫米(mm)。CDF 场地 的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21=()tuntWqtdt(9)式 中:()qt t时 刻 的 流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每秒(m3/s);t 1 场 次降 雨过 程中,径 流 水 质不 符 合 4.2.11中水 质控制 目 标 开 始 的 时 间,单位 为秒(s);t 2 场 次降 雨过 程中,径 流 水 质 从 不 符 合 到 达 到 水 质控制 目 标的 时 间,单位 为秒(s)。4.2.13 场地 的 场 次降 雨 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 按照 式(10)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雨 的 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 其 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率。0(1)100%coutcdinEMCEMCaba=-(10)式 中:cd 场地 的 场 次降 雨 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ca 采取 海绵 城市建设 措 施的 场地 雨量 径 流系数;DB11/T 1673 2019 8 0a 未采取 海绵 城市建设 措 施的 场地 雨量 径 流系数;EMC out 场地 实 测 排水 过 程的 污染 物(SS)平均浓 度,单位 为毫 克 每升(mg/L),按 式(6)计 算;EMC in 未采取 海绵 城市建设 措 施 情况 下 场地 的排水 过 程 污染 物(SS)平均浓 度(mg/L),参 照 监 测场地 周边 未采取 海绵 城市建设 措 施 场地 同期 径 流 水 质过 程 监测 数 据 按 式(6)计 算。4.2.14 场地 的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率,应 通过 统 计 场地 雨 水 收 集 回 用于 道 路 浇洒、绿 地 灌溉、市政 杂 用、工农业 生 产、冷却 等 的总水 量(按 年 计 算,不包括 汇入 景 观、水 体 的 雨 水 量 和 自 然 渗 透 的 雨 水 量),按 式(11)计 算:s1000100%rCDawFPh=(11)式 中:场地 的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率;年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F CD 场地 的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年降 雨量,单位 为毫米(mm)。4.2.15 场地 内 的 雨 水有 效 调蓄 容 积 应 通过 实 测 具 有 调蓄服 务 范围 内雨 水 功 能 的 地 下或 地 上 雨 水 池、下凹绿 地 等 设施的有 效 调蓄 容 积 求 和 计 算,调蓄 模 数 按(12)式 计 算。detdetimpVMF=(12)式 中:detM 雨 水 调蓄 模 数,单位 为 立 方 米每 公 顷(m3/hm2);detV 场地 内雨 水有 效 调蓄 容 积,单位 为 立 方 米(m3);impF 不 透 水 硬化 地 面 总 面 积,单位 为 公 顷(hm2)。4.2.16 绿 地 下 凹率 应 依据 实 测 的 下 凹绿 地 面 积 与场地 内 绿 地 面 积,按 式(13)计 算。depd100%epgnFFa=(13)式 中:depa 绿 地 下 凹率;depF 下 凹绿 地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gnF 场地 内 绿 地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4.2.17 透 水 铺装 率 应 依据 实 测 的 透 水 铺装 面 积 与铺装地 面 总 面 积,按 式(14)计 算:p100%ttotFFh=(14)DB11/T 1673 2019 9 式 中:th 透 水 铺装 率;pF 透 水 铺装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totF 铺装地 面 总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4.3 片 区 尺度 4.3.1 对 于 由 一 个 或 相 邻 多个 入 河 排水口 上 溯 的 独 立 排水 分 区,以 及 开 发 或 管理的城市单 元,按照 片 区尺度 进 行 效果监测和评估。4.3.2 片区尺度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评估 应 监测 计 算 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雨 水 SS达 标排 放 率、雨 水管 网畅 通 率、内涝控制 能力、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率 等指 标。4.3.3 应 对 片区 雨 水排口 进 行 不少 于 一年 的 降 雨 径 流流量 与 水 质过 程的 同 步 监测,其 中有 径 流 的 降 雨 场 次 不少 于 4场。测 点 位 置选择 和监测 方法 按照 4.2.44.2.10。4.3.4 片区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 按照 式(15)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 总 量 控制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片区 的 当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P10001100%upPQiWFPj=-(15)式 中:Pj 片区场 次降 雨 的 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upW 片区 未得到 控制 的 降 雨 径 流 排 放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参 照 式(9)计 算。PQF 片区 面 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4.3.5 雨 水 SS达 标排 放 率为 片区 雨 水排口 达 到 4.2.11中 SS目 标 值 的 径 流 排 放 量 与 外 排 径 流 总 量 的 比 值,依据 实 测 的 径 流过 程 和 水 质过 程按照 式(16)式 计 算。取一年 中 所 监测 的 各 场 次降 雨 的 雨 水 达 标排放 率 与 对 应 场 次降 雨量 的 加权平均值作为该 片区 的 当年 雨 水 达 标排 放 率。100%dbdboutWWh=(16)式 中:dbh 雨 水 SS达 标排 放 率;dbW 得到 控制 的 降 雨 径 流 排 放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outW 外 排 径 流 总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4.3.6 雨 水管 网畅 通 率 通过 抽 查确 定,所 抽 查 的 雨 水管 线长 度 不少 于片区 雨 水管 线 总 长 度 的 5%,应 覆盖 片区 各 种 类 型和 规 格 的 雨 水管 与地 面雨 水口,抽 查 时 间 尽 量在 汛前。依据 抽 查结 果 中 通 畅 的 地 面雨 水 口 和 各 级 雨 水管 线长 度 占 所 抽 查 总 量 的 比 例,按 式(17)计 算 雨 水管 网畅 通 率。DB11/T 1673 2019 10 0.5100%CTCTCCnLnLg=+(17)式 中:g 雨 水管 网畅 通 率:n CT 通 畅 的 地 面雨 水口 个 数:n C 所 抽 查 的 地 面雨 水口 个 数:L CT 通 畅 的 各 级 雨 水管 线 量 长 度,单位 为米(m);L C 所 抽 查 的 雨 水管 网 总 长 度,单位 为米(m)。4.3.7 雨 水管 渠或 管 涵 内 沉 积 物 的 最 大 厚 度 不 大 于 管 道 直 径、沟 渠 深 度和 管 涵 内 高 的 20%,地 面雨 水 口 内 沉 积 物 高 度 不 大 于 排水管 内 径 20%高 度、屋顶 雨 水口 沉 积 物 高 度 不 大 于 雨 水口 高 度 或 排水管 直 径 20%时 判 定 为 通 畅。4.3.8 内涝控制 能力参 照 GB/T 51345的 相 关 规 定 确 定,采 用 摄像 监测 资料 查 阅、现 场 观 测和 模 型 模 拟 相 结 合 的 方法 确 定 道 路 积 水 深 度和 积 水 时 间,以 及 居民住宅 和 工 商业 建筑 底 层 的 进 水 情况。4.3.9 片区 的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率,通过 统 计 区 域内雨 水 收 集 并 回 用于 道 路 浇洒、绿 地 灌溉、市政 杂 用、工 农业 生 产、冷却 等 的 雨 水 量 和 入 河 雨 水 利 用 量,求 和 得到年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量,按 式(18)计 算。y100%10yaPQWPFh=(18)式 中:yh 片区 年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率;yW 年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量,单位 为 立 方 米(m3);aP 年降 雨量,单位 为毫米(mm);PQF 片区 面 积,单位 为 公 顷(hm2)。4.4 城市 尺度 4.4.1 对 市 辖各 行 政 区 按照城市 尺度 进 行 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监测与评估。4.4.2 城市 尺度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评估 应 监测 易 涝 点 控制 率、水 环境质量 达 标 率 等指 标。4.4.3 应 参 照 4.3.8采 用 经 参 数 率 定与 验 证 后 的 数 学 模 型,结 合 GB 51222的要 求,模 拟 计 算 在内涝防治 设计 重 现 期 降 雨 条 件 下 城市建 成 区海绵 城市建设 后 的 积 水 深 度、积 水 范围和 积 水 时 间等 参 数,并 依 此确 定 模 拟 所 得 的 易 涝 点 数量。4.4.4 根据 历史 资料 中的 易 涝 点 和 模 拟 所 得 的 易 涝 点 情况,确 定 得到 控制 的 历史易 涝 点 数量,按 式(19)计 算 易 涝 点 控制 率。Fhis=100%connnh(19)式 中:DB11/T 1673 2019 11 Fh 易 涝 点 控制 率;conn 历史易 涝 点 中 得到 控制 的 数量(个);hisn 历史易 涝 点 数量(个)。4.4.5 水 环境质量 达 标 率,应 通过 核 算 该 区 域内 满足 北京市水 环境 功 能 要 求 的 河 段 长 度与区 域内 河 段总 长 度,按 式(20)计 算。100%squLLh=(20)式 中:qh 水 环境质量 达 标 率;sL 满足 水 环境 功 能 要 求 的 河 段 长 度,单位 为 千 米(km);uL 区 域内 河 段 总 长 度,单位 为 千 米(km)。4.4.6 应 通过 现 场监测 确 定 是 否 存 在 旱天 污 水、废 水 直 排 情况,监测 可 采 用 人工 值 守 和监 控 设 备相 结 合 的 方 式。5 典型源头减排设施效果评估 5.1 一般 规定 5.1.1 进 行 源头减 排设施的 效果评估 应 具 有设施的 布 局、结构 等 竣 工 图 等资料。对 于 有 进 出水 监测 条 件 的 源头减 排设施,应有 监测 设施的安 装 图。5.2 评估指标 5.2.1 有 进 出水 监测 条 件 的 源头减 排设施 采 用 年径 流量 削 减 率、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和 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进 行 效果评估。5.2.2 无 进 出水 监测 条 件 的 源头减 排设施,依据 表 1中的 指 标 进 行 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评估。5.3 评估方 法 与标准 5.3.1 对 于 已 同 步 监测 得到进 水 和 出水的 流量 和 水 质过 程的 源头减 排设施,根据 监测 计 算 得到 的 年径流量 削 减 率、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和 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按照 表 6分 别赋予 相 应的 分 值,按 式(21)计 算 设施的 效果 指数,再 按照 表 7进 行 效果 等 级 划 分。表 6 有进出 水监测 条 件的源头减排设施 各 指标 赋 分标准 分值 Pi 年径流量削减率 vaf/%年均流量峰值削减率paR/%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 sab/%0 vaf 10 paR 10 sab 10 1 10vaf 30 10paR 30 10sab 20 2 30vaf 50 30paR 50 20sab 40 3 50vaf 70 50paR 70 40sab 60 DB11/T 1673 2019 12 表 6(续)分值 Pi 年径流量削减率 vaf/%年均流量峰值削减率paR/%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 sab/%4 70vaf 80 70paR 80 60sab 80 5 vaf 80 paR 80 sab 80 0.40.20.4YTfVRpsIPPPb=+(21)式 中:I YT 源头减 排设施的 效果 指数;fVP 年径 流量 削 减 率 监测评估 分 值;RpP 年均 流量 峰 值削 减 率 监测评估 分 值;sPb 年径 流 污染 物 总 量 削 减 率 监测评估 分 值。表 7 源头减排设施效果 等级划 分标准 等级 源头径流减控设施的效果指数 IYT 不 达 标 IYT 3 达 标 3 IYT 4 优秀 4 IYT 5.3.2 对 于 未预留 监测 条 件 的 透 水 铺装地 面,应 根据 现 场测定 的 综 合渗 透 系数 和 服 务 面 积比 按照 表 8分 别赋予 相 应的 分 值,按 式(22)计 算效果 指数,再 参 照 表 7进 行 效果 等 级 划 分。表 8 透水铺装地面 各项 指标 赋 分标准 分值 Pi 综合渗透系数 KT/(mm/s)服务面积比 0 KT0.01 1 0.01 KT0.05 0 0.5或 2.5 5.0 2 0.05 KT0.1 0.5 0.7或 2.0 2.5 3 0.1 KT0.5 0.9或 1.5 2.0 4 0.5 KT1.0 0.9 1或 1.2 1.5 5 KT 1 1 1.2 0.2TTSKIPPa=+(22)式 中:TSI 透 水 铺装地 面 效果 指数;TKP 现 场 实 测 的 综 合渗 透 系数 评估 分 值;Pa 服 务 面 积比 评估 分 值。5.3.3 对 于 未预留 监测 条 件 的 下 凹绿 地,应 根据 测定 的 渗 透 系数、有 效 蓄 水 深 度和 服 务 面 积比 按照 表 9分 别赋予 相 应的 分 值,按 式(23)计 算 下 凹绿 地 的 效果 指数,再 按照 表 7进 行 效果 等 级 划 分。DB11/T 1673 2019 13 表 9 下凹绿地 各项 指标 赋 分标准 分值 Pi 渗透系数 K/(m/d)有效蓄水深度 H/cm 服务面积比 0 K 0.01 H 3 0或 4.0 1 0.01 K 0.05 3 H 5或 H35 0 0.3或 2.5 4.0 2 0.05 K 0.12 5 H 10或 30 H 35 0.3 0.6或 2.0 3 0.12 K 0.5 10 H 12或 25 H 30 0.6 0.8或 1.5 2.0 4 0.5 K 1 12 H 15或 20 H 25 0.8 0.9或 1.1 1.5 5 K 1 15 H 20 0.9 0.65 1 0.05 K 0.12 0.15 F 0.20或 0.55 F 0.65 2 0.12 K 0.30 0.20 F 0.25 或 0.45 F 0.55 3 0.30 K 0.5 0.25 F 0.30 4 0.5 K 1 0.30 F 0.40 5 K 1 0.40 F 0.45 0.50.5LWKIPPq=+(24)式 中:LWI 绿化屋 面 效果 指数;KP 绿化屋 面渗 透 系数 评估 分 值;Pq 绿化屋 面基质 的 田间持 水 量 评估 分 值。5.3.5 对 于 未预留 监测 条 件 的生 物 滞留 设施 和 植被浅沟,应 根据 测定 的 渗 透 系数、有 效 调蓄深 度和 服 务 面 积,按 式(25)计 算 其控制 降 雨量,按照 表 11对渗 透 系数、服 务 面 积比 和 控制 降 雨量 赋予 相 应的 分 值,按 式(26)计 算 设施的 效果 指数,再 参 照 表 7进 行 效果 等 级 划 分。DB11/T 1673 2019 14 表 11 生 物 滞留 设施和 植被浅沟 评估指标 赋 分标准 分值P 渗透系数 K/(m/d)服务面积比 控制降雨量 ykh/mm 生物滞留设施 植被浅沟 生物滞留设施 植被浅沟 0 K 0.05 K 0.01 0 hyk 11.5 hyk 10.0 1 0.05 K 0.12 0.01 K 0.05 0 1 11.5 hyk 13.7 10 hyk 11.5 2 0.12 K 0.30 0.05 K 0.12 1 3 13.7 hyk 19.0 11.5 hyk 13.7 3 0.30 K 0.5 0.12 K 0.5 3 5 19.0 hyk 22.5 13.7 hyk 19.0 4 0.5 K 1 0.5 K 1 5 10 22.5 hyk 32.5 19.0 hyk 22.5 5 K 1 K 1 10 hyk 32.5 hyk 22.5 101sXykinKtHha+=+(25)式 中:ykh 设施的 控制 降 雨量,单位 为毫米(mm);K 设施 渗 透 系数,单位 为毫米每 分 钟(mm/min);st 降 雨过 程中的 入 渗 历时,取 60分 钟(min);XH 设施有 效 调蓄深 度,单位 为 厘 米(cm);ina 设施 服 务 面 积比,无 量 纲。y0.30.30.4ZSKHIPPPa=+(26)式 中:ZSI 生 物 滞留 设施 或 植被浅沟 的 效果 指数;KP 设施 渗 透 系数 评估 分 值;Pa 服 务 面 积比 评估 分 值;HyP 设施 控制 降 雨量 的 评估 分 值。6 场地 尺度 效果评估 6.1 一般 规定 6.1.1 场地尺度海绵 城市建设 效果评估 应 具 有 场地 1:500地 形 图 和 雨 水管 网、透 水 铺装地 面、下 凹绿地、雨 水 调蓄 设施 等 的 竣 工 图 等资料。6.2 评估指标 6.2.1 当被 评估场地 具备 排水 监测 条 件 时,依据 监测 数 据 采 用 年径 流 总 量控制 率、年径 流 污染 物(SS)总 量 削 减 率 和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