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DB1304/T 345-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3452020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 技术规程 2020-09-01发布 2020-09-1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3452020 I 前 言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贵彦 段巍巍 郭丽果 陈宗培 薛佳欣 李奔。DB1304/3452020 1 河北中南部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光温高效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播种、灌溉、施肥技术(光温高效品种组合、播/收期(小麦晚播、玉米早播晚收、密度补偿)、合理株行距配置、精准水肥管理等方面)等方面技术要求以及生产档案记载。本标准适用于河北平原中南部小麦-玉米两熟生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7.2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332-2006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T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光温高效 是指小麦、玉米品种优化配置,调整播期和收获期及田间株行距配置后,能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光热资源,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热量生产效率的种植方式。4 自然条件 4.1 气候条件 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活动积温分别为 23002700和 20002500。4.2 土壤条件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通气性良好的壤土。20cm 内的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0%,全氮0.08%,碱解氮70mg/kg,有效磷15mg/kg,速效钾80mg/kg。土壤质量符合 NY/T 5332-2006的规定。4.3 灌排条件 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良好,能灌能排,枯水年能及时灌溉,丰水年雨季能排水防涝。灌溉水质质量DB1304/3452020 2 符合 NY/T 5332-2006 的规定。5 品种选用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小麦选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济麦 22、冀麦 585、邯农 1412、邯麦17等,夏玉米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病、生育后期抗倒伏中熟的品种,如农单476、登海605、登海685、豫丹 9953等。6 小麦播种 6.1 整地 秸秆还田要切碎两遍均匀覆盖于田间,旋耕 2-3 遍,耕深应达到15-20 厘米;表土进行镇压、耙耱,密实土壤,做到上虚下实,提高土壤保墒保温能力。6.2 精选种子 播前精选种子,选择饱满、均匀、粒型一致、无病虫粒、无破碎粒、发芽率90的种子,以保证种子较高的出苗率。6.3 播期和播量 于当地小麦适宜播期的下限(10月15-10月 25日)期间,播种深度 3-4 cm;根据品种的分蘖特性,播种量在 300 kg hm-2至375 kg hm-2,以保证足够的收获穗数;播种后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70%,播后及时镇压,保证出苗。6.4 精量播种 选用农哈哈小麦条播机进行播种,行距15 cm,务必保证播深均匀一致,播种后及时进行机械镇压,务必保证压匀、压实,减少冬季土壤水分散失,防止种子冬前出苗。7 小麦田间管理 7.1 水肥管理 7.1.1 冬前水肥管理 按每亩底施纯N 9.8公斤、P2O5 8公斤、K2O 6公斤、硫酸锌 1-2 公斤、硼肥0.5公斤左右的标准施入配方肥。秸秆还田地块每亩增施3-5公斤尿素。7.1.2 春季水肥管理 春季拔节期及时灌水施肥,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进行方式进行灌水,灌水量 60mm,拔节期随灌水亩追施尿素 9公斤。7.2 病虫草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选用已登记的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化学农药施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和农药合理施用准则(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7.2.1 苗期至拔节前 防杂草、纹枯病、根腐病病害和红蜘蛛虫害:于合适时期进行化学除草剂防治杂草和化学农药防治红蜘蛛。7.2.2 孕穗至抽穗期 DB1304/3452020 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一般在 4 月上中旬选用 25%氰烯菌酯 100g+80%戊唑醇 10g+2%阿维菌素 30ml+5%氨基寡糖素 750倍液(0.01%芸苔素内脂1000倍液)+磷酸二氢钾 100g 喷雾,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7.2.3 灌浆期 5 月上旬小麦进入灌浆期,混合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一喷三防”,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和干热风,亩用 30%噻虫嗪悬浮剂 20-30 毫升+25%戊唑醇水乳剂 40 毫升+24%华孚爱农肥水剂 40 毫升混合,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和抗干热风,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 1-2次,减少喷药次数,提高防效和小麦千粒重。7.3 小麦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机械收获以完熟期为宜,收获后风干至含水量14.0%,储藏。8 夏玉米播种 8.1 精选种子 播前精选种子,选择饱满、均匀、粒型一致、无病虫粒、无破碎粒、发芽率90的种子。8.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用登记的玉米种衣剂包衣,以防治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及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8.3 抢时播种 8.3.1 播种方式 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夏直播。选用集播种灭茬、深施肥和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推茬清垄和深施肥作业,15cm深施肥或分层次施肥。等行距(60cm)或大小行(40+80cm)种植,根据墒情酌情灌溉。8.3.2 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为每亩 2-3 公斤,可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一般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留苗密度为每亩5500株,紧凑大穗型品种为4500株。9 玉米田间管理 9.1 施肥管理 夏玉米以施化肥为主,全生育期施肥总量均为纯N 15 kg、P2O5 8 kg、K2O 10 kg。选用缓控专用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播种行一侧深施(10-15 厘米)或分层施入。9.2 灌溉管理 夏玉米生长期内,自然降雨与玉米生长发育需水匹配较好,但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状况适时小定额灌溉补水。除苗期外,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降到 60以下时均应及时浇水。9.3 病虫草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选用已登记的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化学农药施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和农药合理施用准则(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9.3.1 杂草防治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剂均匀喷洒地面进行封闭。玉米出苗后,采用除草剂均匀喷洒行间地DB1304/3452020 4 面进行除草。除草剂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或播后苗前亩用 40%异丙莠悬浮剂 200ml(50%乙草胺100-150ml)+4.5%高效氯氰菊酯 50ml+80%敌敌畏乳油 50ml,兑水 30-40kg用喷药车喷雾,一定要浇水后使用,可封闭除草,防治黏虫、二点委夜蛾和麦茬残虫等。9.3.2 病虫害防治 用 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1 500 倍液灌根,然后浇一遍水或 48%毒死蜱乳油 3 公斤随水浇灌,或加 30 公斤细土,混合均匀后每株玉米根部撒施 5-6g,然后浇一遍水;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 50g,拌炒过棉籽饼或麦麸 5 kg,傍晚撒在作物行间,防治二点委夜蛾、地老虎、蓟马、黏虫、棉铃虫、瑞典蝇等虫害。于大喇叭口时期撒施颗粒剂为主:6 月 5 日-7 月 20 日左右在玉米心叶中撒施杀虫颗粒剂。如 1辛硫磷颗粒剂、3广灭丹颗粒剂,用量每亩 12 千克,使用时加 5 倍细河沙;或 0.15氟氯氰颗粒剂,拌 1015倍细河沙,每株用量1.5克。或用 14%毒死蜱(乐斯本)颗粒剂每株 12克;或 50%辛硫磷乳油按 1:100 配成毒沙混匀撒入喇叭口,每株撒 2 克;或每亩 20 克白僵菌拌河沙 2.5 公斤;或用 Bt粉剂 400 倍液喷雾或 Bt 颗粒剂 500g/亩撒施于玉米心叶,穗期注意防治叶斑病、茎腐病、玉米螟。也可进行叶面喷雾:95%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或亩用 48%毒死蜱(乐斯本)50ml、或三唑磷微乳剂 50毫升兑水4050 公斤、4.5%高效氯氰菊酯或80%氟虫腈(锐劲特)水分散粒剂 3 克心叶喷雾。9.4 化学调控 选用已登记的化控剂,如吨田宝、玉黄金等,于玉米 79展开叶期叶面喷施,提高玉米抗倒性;根据玉米花后长势可适量喷施叶面氮肥,延缓后期衰老。10 夏玉米机械收获 10.1 收获时期 等到玉米苞叶变白、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后及时收获。10.2 籽粒处理 收获后及时晾晒,含水量14.0%后入库储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