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9-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6 DB4206 襄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92019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c walnut in Xiangyang 2019-10-21发布 2019-11-20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6/T 19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园地选择与规划.1 4 品种选择与配置.1 5 建园及管理.2 6 采收与贮存.4 7 质量管理及跟踪.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有机果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有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果园农事活动记录.8 DB4206/T 19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湖北圭萃园农林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雪莲、罗敬东、刘兴乐、李莉云、杨青、张建华、章赐文。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0-3085001,邮箱:。DB4206/T 192019 1 襄阳市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核桃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配置、建园及管理、采收与贮存、质量管理及跟踪。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有机核桃种植区域的有机核桃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DB42/T 6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园地选择与规划 3.1 环境条件 生产基地应有一定种植规模,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生产基地内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 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3.2 立地条件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海拔600 m以上的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地势低洼积水、土壤过粘重的区域不宜发展有机核桃。3.3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2 17,年降雨量600 mm以上,年日照数1800 h2000 h,无霜期150 d以上。3.4 园地规划设计 园地应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栽培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作业区、品种选择与配置、栽植密度与方式、道路、防护林、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排灌系统等。4 品种选择与配置 DB4206/T 192019 2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襄阳市气候环境条件的高产、稳产、优质和多抗性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主栽品种以3个4个为宜,面积大的基地5个6个或不超过6个。4.2 品质配置比例及方式 应选择主栽品种雌花和授粉树雄花一致的品种互相授粉,每4行6行主栽品种配栽1行授粉品种。5 建园及管理 5.1 苗木质量 采用良种嫁接苗,苗木质量要求应符合DB42/T 609的规定。5.2 整地 块状整地为主,种植穴规格80 cm80 cm80 cm。5.3 密度控制 株行距宜采用(5 m6 m)(7 m8 m)。早实密植园一般采用(3 m4 m)(4 m5 m)。5.4 定植 定植时间12月次年3月中旬。定植前需将苗木的烂根或伤根剪除,泥浆蘸根,使根系吸收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定植前每穴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5 kg20 kg,定植苗木时扒开表层土放入苗木后,使根系舒展分层填土踏实,苗木嫁接部位露出地面。栽好后浇足定根水,树盘部可覆盖地膜,保湿保温,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5.5 幼林抚育 5.5.1 揭膜 包括揭去覆盖在树兜处的地膜、解除嫁接口处的嫁接膜。5.5.2 抹芽 抹除嫁接部位以下的萌芽。5.5.3 清除杂草 有机核桃定植当年生长量较小,应人工除草2次3次防草荒,伏铲在6月底7月中旬进行,铲地深度不超过8 cm,杂草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8月9月劈草,劈下的杂草灌木铺于林地。禁用化学除草剂。5.5.4 中耕培篼 对根系裸露植株及时培篼提高树体抗旱能力;对定植过深嫁接口埋在土中植株刨开附近土壤露嫁接口于空气中。注意清沟排渍、抗旱。5.5.5 整形 DB4206/T 192019 3 主要采用自然圆头形和自然开心形。早实品种定干高度0.6 m1.0 m,晚实品种定干高度1.0 m1.5 m。干性强的品种整成主干疏层形,在主干上选留6个8个主枝,分2层3层配置,每个主枝上配置3个4个侧枝。干性弱的品种整成多主枝开心形,选留4个5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再配置5个6个侧枝。5.6 成林管理 5.6.1 土壤垦复 每年浅锄2次,3年深挖1次。在雨后或大旱前浅锄,深度在10 cm 左右;深挖在来年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深度在15 cm20 cm。5.6.2 合理施肥 每年采果后或早春施有机肥,幼树期(1年6年生)株施有机肥510 kg,结果初期至盛果期(7年15年生)株施有机肥10 kg20 kg,盛果期(16年30年生)株施有机肥25 kg35 kg。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有机核桃生产基地,有特殊养分需要时,允许使用附录A所列出的物质。5.6.3 整形修剪 以疏剪为主,结果量大的年份适当重剪平衡树势,改善通风透光,复壮结果枝组;结果量小的年份适当轻剪。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之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注意回缩剪截老弱枝恢复树冠。5.7 病虫害防治 5.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5.7.2 防治措施 5.7.2.1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禁止调运感染根结线虫病或带有蚧壳虫(桑白蚧、草履蚧等)的苗木。5.7.2.2 农业防治 加强有机核桃园土、肥、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旱能浇,涝能排,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能力。合理间作,科学修剪,及时中耕除草,保持树上树下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7.2.3 物理防治 4月下旬开始,每两公顷设置一盏频振式黑光灯诱杀害虫;利用糖醋液、调色板、防虫网或树干上缠草把诱杀害虫;在树干上扎塑料裙、缠沾虫胶带阻止害虫上树;清除病虫果枝和翘皮,人工刮卵块,摇树振虫捕杀等。5.7.2.4 生物防治 尽量使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产品中的硫制剂和铜制剂。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有条件有限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允许使用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DB4206/T 192019 4 6 采收与贮存 6.1 采收 在全树果实有1/3以上青皮开裂时采收,脱掉青皮后洗净、晾干,要求无变质、无异味、无破粒。6.2 贮存 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虫、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质混存。采后贮存、分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应采取相应的避免果品污染的措施,应做到全程控制污染。7 质量管理及跟踪 应建立严格而有效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生产各个环节及生产资料购置等都应建立完整的档案,包括:地块、整地、苗木来源及品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销售等环节有完整的记录体系,参考附录C。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DB4206/T 192019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有机果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有机果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见表A.1。表A.1 有机果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类别 名称 使用条件 植物和动物来源 绿肥 允许使用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满足堆肥的要求 果园废弃物 满足堆肥的要求 作物秸杆 与动物粪便堆制并充分腐熟后 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家畜粪尿等)满足堆肥的要求 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物质等 地面覆盖或堆制后作为有机肥源 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的堆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应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草木灰 允许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 不得用于土壤改良;只允许作为盆栽基质使用。矿物质来源 磷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物理方法获得的,P2O5中镉含量90mg/kg 钾矿粉 应当是天然的、物理方法获得的,氯含量少于60%麦饭石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沸石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镁矿粉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天然硫磺 允许使用 石灰石、石膏和白垩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硼酸岩 允许使用 粘土(如珍珠岩、蛭石等)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氯化钙、氯化钠。钙镁改良剂 氨基酸螯合物。氨基酸与有益金属离子热解 微生物来源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如酿酒和蒸馏酒行业的加工副产品。允许使用 天然存在的微生物配制的制剂 允许使用 DB4206/T 192019 6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有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有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B.1。表B.1 有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核桃黑斑病 5 月中下旬7 月上旬 1、发芽前喷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2、在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各喷一次 1:0.5:200 的波尔多液,或 0.4%硫酸铜。核桃白粉病 7 月8 月。7 月份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核桃褐斑病 在 7 月8 月多雨季节 1、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去除病梢,深埋或烧掉,减少病原入侵。2、田间管理,禁止大水漫灌,挖沟排积水。3、选用无毒抗病强的育苗,减少染病可能。银杏大蚕娥 核桃大蚕蛾 9 月上、中旬在成虫羽化盛期。1、以菌治虫。在幼虫孵化高峰期,用(600800)倍苏云金杆菌8000IU/mg 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或白僵菌粉炮进行防治。2、保护和利用昆虫天敌。在雌蛾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可以使 80%以上的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刺 蛾 6 月上旬至8 月上旬 1、消灭越冬虫茧,可结合冬季耕作、修剪,挖除地下茧,人工摘除枝上茧,敲死干上茧。2、灯光诱蛾,利用刺蛾成虫的趋光性,在6 月和8 月进行诱杀。3、幼虫危害时,喜群集中。叶片常被危害成枯黄状,容易发现,可摘叶捕杀。4、用 0.3%亿/mL 的苏云杆菌防治幼虫,6 d 后死亡率达 100%;杀螟杆菌 100015000 倍液喷杀幼虫,3 d 后死亡率达 85%100%。核桃枝枯病 春、秋两季发病高峰期。4月中旬至5 月下旬。1、彻底清园。春季扫除园内枯枝、落叶、病果并带出园外烧毁。用生石灰 12.5 kg、硫磺粉0.5 kg、食盐 1.5 kg、植物油 0.25 kg、水50 kg 配制成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2、加强栽培管理:是防治核桃枝枯病的基础,注意深翻扩穴,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保证养分均衡供给。对于幼龄园要做好新枝的防冻和防旱,适期适量灌水、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保护枝干,减少伤口,杜绝病菌侵入。3、剪除枯枝,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带出园外烧毁。同时搞好夏剪,疏除过密枝、病虫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发病率。4、刮治病疤:对于主干发病的应早发现早治疗,刮除病部后涂药保护。可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涂刷瘤部,消毒保护。核桃炭疽病 收获期前 发病前,用 1:2:200 的波尔多液喷施防治。DB4206/T 192019 7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核桃腐烂病 因树龄和发病部位不同,初期隐蔽在韧皮部预防。1、及时检查和彻底刮除病斑,3 月下旬至4 月底检查病斑,用刀将病斑彻底刮干净,即刮净皮上的病变组织,刮时要将病斑四周好皮刮去1 cm1.5 cm。2、及时收集并烧毁病枝病皮,尽量减少病菌浸染来源。3、冬季树干刷涂白剂,防止冻伤或日灼伤。4、早春萌芽前与晚秋落叶后对树体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核桃根腐病 幼苗初期开始预防。1、苗木出圃时,要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淘汰。栽植时避免过深,接口要露出土面,以防病菌从接口处侵入。2、植株生长衰弱时,应扒开根部周围的土壤检查根部,如发现菌丝和小菌核,应先将根颈部的病斑用利刀刮除,然后用 1%硫酸铜液消毒伤口再用石灰撒施于树木基部和根际土壤。刮下的病组织及从根周围扒出的病土要拿出园外,再换新土覆盖根部。核桃丛枝病 3 月5 月开始预防 1、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抵抗力。2、病害初始,将病害枝连同大枝及时砍除,防止传播,病区在(23)月喷洒1:2:200 波尔多液进行预防。金龟子 成虫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土为害,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为旺盛期 1、灯光诱杀:设置黑光灯或振频式杀虫灯诱杀。2、人工防治:利用假死性,于傍晚敲树振虫,树下用塑料布接虫,集中消灭。3、种植蓖麻诱杀。樟 蚕 一年一代,以蛹越冬。2 月下旬羽化,3 月产卵,4 月孵化幼虫,7 月8 月底幼虫老熟,为害期4月8月。1、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或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2、人工捕杀:利用幼虫群集性和人们喜食蛹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天 牛 2 年3 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1、人工捕杀,树干涂白。2、人工取卵。3、人工钩杀幼虫:发现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用细铁丝端部弯一小钩,插入虫孔,可钩杀部分幼虫。DB4206/T 192019 8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果园农事活动记录 果园农事活动记录见表C.1。表C.1 果园农事活动记录 日期 地块号 农事活动 劳动力(人数)负责人 执行结果 备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