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 20.01 B 16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20272019 甘蔗粉蚧为害调查技术规范 Rules of damage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for sugarcane mealybugs 2019-12-05 发布 2019-12-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5/T 2 02 7 20 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振强、李德伟、王全永、宋修鹏、魏春燕、韦金菊、罗亚伟、张燕杏、温丽玲、黄琨、唐艳琼。DB 45/T 2 02 7 20 19 1 甘蔗粉蚧为害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蔗粉蚧种群发生情况调查技术的术语与定义、系统调查、大田调查、计算公式、危 害程度、甘蔗生长期和农事活动记载、气象情况记载。本标准适用于甘蔗粉蚧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甘蔗粉蚧 su ga rc an e mea ly bu gs 广西蔗区甘蔗粉蚧包括蔗粉蚧 Sacch ar ic oc cu s s ac ch ar i(C o c k e r e l l)、甘蔗灰粉蚧 D y sm ic oc cus bo ni ns is(K uw an a)、菠萝灰粉蚧 Dysmi co cc us br ev ip es(C oc ke re ll)。甘 蔗粉蚧形 态 特征及发 生 规律 参见附录A表 A.1。2.2 虫口密度 po pu la ti on de ns it y of su ga rc an e mea ly bu gs 所调查甘蔗平均每株发生的粉蚧数量(头/株)。2.3 虫株率 d ama ge d pl an t r at e of s uga rc an e me aly bu gs 有粉蚧的甘蔗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3 系统调查 3.1 调查时间 在甘蔗伸长期至成熟期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6 月上旬至12 月下旬,每月1日、1 1日、21日调查。3.2 调查方法 3.2.1 田块选择 选当地有代表性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田各3 块(每块蔗田面积0.2 hm2 0.3 hm2)。3.2.2 虫口密度调查 DB 45/T 2 02 7 20 19 2 调查甘蔗粉蚧虫口密度,每块蔗田设58个取 样点,采取隔行平行抽样法调查,取样点距离蔗田边 3 m5 m,每 取样点相隔35行,同一 取样点选取 相邻的3 5株甘蔗,调 查记载每块 样地甘蔗上 粉蚧若 虫、成虫的发生数量,计算虫口密度,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 表B.1。3.2.3 虫株率调查 重复34次;计算虫株率,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 表B.1。4 大田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89月份 甘蔗粉蚧发生高峰期调查12次。4.2 调查方法 4.2.1 田块选择 按甘蔗 品 种、生 育 期、种植 年限划 分 类型 田,每 类型 调查3块田。4.2.2 虫口密度调查 调查 方 法参照3.2.2。4.2.3 虫株率调查 调查 方 法参照3.2.3。5 计算公式 根 据 调查数 据,按照公式(1)、(2)、(3)、(4)计算样 地甘蔗粉蚧的虫口密度、平均虫口密 度、虫株率、平均虫株率。(1)(2)(3)(4)式 中:各块田块的虫口密度,头/株;n 各田块 调查所 得 粉蚧数量,头;N 调查株数,株;各 类型 田平均虫口密度,头/株;虫口密度总和;t 调查田块数;P 虫株率;DB 45/T 2 02 7 20 19 3 M有粉蚧为害株数,株;T顺序调查同行甘蔗株数,株;平均虫株率;有粉蚧为害株率总和;D调查重复数。6 危害程度 甘蔗粉蚧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见表1。表1 甘蔗粉蚧发生程度及分级 级别 虫口密度(M,头/株)虫株率(R,)1 M20 R30 2 20M50 30R50 3 50M100 50R70 4 100M200 70R90 5 M200 R90 7 甘蔗生长期和农事活动记载 调查记载甘蔗品种(系)、甘蔗生育期(甘蔗伸长期、成熟期)、甘蔗种 植期、播种量、基本苗 数、种植面积、药剂防治情况等。观察结果记载入附录B表B.2。8 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情况,观察结果记载入附录B表B.3。DB 45/T 2 02 7 20 19 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广西蔗区甘蔗粉蚧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广西蔗区甘蔗粉蚧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参见表A.1。表A.1 广西蔗区甘蔗粉蚧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名称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蔗粉蚧 雌成虫体长4 m m5 m m,扁椭圆形,高1.8 mm2.2 mm,暗桃红色,体被白蜡粉。触角7节;足退化。腹脐大,桠铃状。若虫与雌成虫相似,长椭圆形、扁平,浅桃红色,体被白蜡粉;腹末 有两对长毛;初孵若虫触角、足发达,善爬。卵 长0.5 mm,长椭圆形,淡桃红色。蔗粉蚧以孤雌生殖为主,一年发生81 0代,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在秋植蔗、宿根蔗的 叶鞘内和蔗 根裂隙及田间杂草越冬。成虫、若虫匿居 叶鞘内的茎 节,在蜡粉带、根带和生长带吸食蔗液。每雌成虫可 产3 0 04 0 0粒卵,卵期2 d 3 d,若虫期20 d 3 0 d,雌成虫寿命20 d30 d,雄虫1 d2 d。夏季每代20 d 30 d,秋冬季需50 d以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8月种群数量多。蔗种带 虫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可随风雨和蚂蚁散播。甘蔗灰粉蚧 雌成虫体长4 mm5 mm,椭圆形至长椭圆形,稍扁平,高1.8 mm2.2 mm,灰色,体被白蜡粉。触角常8节,有时为7节。腹脐1个,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若虫与雌成虫相似,长椭圆形,浅 桃红色,腹末一对尾刺较短;初孵若虫足发达,善爬。卵长0.5 m m,圆形,黄 棕色,呈鱼鳞 状排列。灰粉蚧以孤雌生殖为主,卵胎生,一年发生310代,发生代数由热带至温带递减,世代重叠。主要 以若虫在土表下4 cm9 cm的 蔗头芽部或根带上越冬。成虫、若虫喜阴暗湿润的环境,匿居于叶 鞘内的蜡粉 带、根带和生长带吸食蔗液。每雌成虫可产3 0 0多头若虫,少数产卵,卵期1 d2 d,若虫 期20 d3 0 d,雄虫2 d3 d。完成一个世代20 d30 d,秋冬季需60 d 以上。灰粉蚧在79月种群数量多。蔗种带虫是远距离 传播的主要途径,可随风雨和蚂蚁散播。菠萝灰粉蚧 成虫:雌成虫体长2.5 mm3 m m;椭圆形,体 被蜡粉,呈粉红色;体侧有蜡丝17对;触角8节。雄虫体很小;黄褐色;有1对透明胡翅;腹端有1 对细长的尾毛。卵:椭圆形,黄褐色,成堆集于 雌虫腹末棉絮状的卵囊内。若虫:12龄触角6节,3龄7节,体表蜡孔比成虫少。在南宁一年发生4代。雌虫繁殖可胎生和卵生,在高温季节以胎生为主,天气干旱水分少时则多为卵 生,冬天胎生和卵生均有。每雌夏季可繁殖后代63 141头。群集性强。DB 45/T 2 02 7 20 19 5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记载表 B.1 甘蔗粉蚧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参见表B.1。表 B.1 甘蔗粉蚧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 地点 蔗田 类型 甘蔗 品种 甘蔗 生育 期 虫口密度 虫株率 粉蚧 种类 备注 月 日 若虫 头 成虫 头 总数 头 平均 头/株 有虫 株数 株 调查 株数 株 虫株 率 B.2 农事活动情况记载表 参见表B.2。表 B.2 农事活动情况记载表 甘蔗 品种(系)甘蔗 生育期 甘蔗 种植期 播种量 芽/hm 2 基本苗数 株/hm 2 种植面积 hm 2 药剂防治情况 DB 45/T 2 02 7 20 19 6 B.3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参见表B.3。表 B.3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气温 降 水 mm 日 照 h 天气 情况 备注 月 日 最 高 最低 平均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甘蔗粉蚧为害调查技术规范 DB45/T 2027 2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