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 20.20 B 62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8242018 兰花引种及驯化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roduction and acclim atization of orchids 2018-08-30 发布 2018-09-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82 4 20 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自斌、邓杰玲、卜朝阳、闫海霞、黄昌艳、崔学强、陶大燕。DB 45/T 1 82 4 20 18 1 兰花引种及驯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兰花引种及驯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引种、驯化栽培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兰花引种及驯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 3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生兰 t err es ti al orc hi d 野生状态下根系长于地表松土层中的兰花种类。3.2 附生兰 e pit hi ti c o rch id 野生状态下根群通常附着于树干或岩石表面的兰花种类。3.3 腐生兰 s aprop hy ti c or c hi d 自身不能产生叶绿素,依赖共生真菌提供养分的兰科植物。3.4 单轴式生长 si ng le s haf t ty pe g row th 主轴的延长是靠自身不断生长的结果。4 引种 4.1 时间 4月6月和 1 0月1 2月为 宜。4.2 采集方法 DB 45/T 1 82 4 20 17 2 4.2.1 地生兰和腐生兰 在距离植株茎基部或假鳞茎基部外5 cm处下挖,取出完整植株。4.2.2 附生兰 取下附生在树干或石壁上的完整植株。4.3 植株处理 清除老根和枯叶,晾放于阴凉通风的环境8 h 12 h。4.4 包装 用含水量为1 53 0的 苔藓将植株根部自然包裹,外加绳子捆绑固定;苔藓包裹的厚度为1 cm 2 c m。选择纸 箱包装,按植株种类以及规格大小装箱。4.5 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雨淋、日晒和挤压,并在5 d 内到达目的地。5 驯化栽培 5.1 环境条件 5.1.1 场地 温室或 塑料薄膜拱棚,配备 防雨、降 温、喷雾 和内外 遮 阳 设施。5.1.2 水源 城市 自 来 水、地下水等清 洁 水 源。5.2 种苗处理 5.2.1 种苗整理 阴凉通风处取出种 苗,清除根部苔藓 与旧 土。5.2.2 分株分苗 5.2.2.1 地生兰和腐生兰 丛 生的地生兰,以3 芽 为1 丛进行 分株;非丛 生的地生兰,分为单株 苗。5.2.2.2 附生兰 单轴生长的附生兰,分为单株 苗;非 单轴生长的附生兰,以3 芽 为1 丛进 行 分株。5.2.2.3 分株方法 用干 净 的 枝剪,从 假鳞茎 相连接 的 横走 茎 之间剪 断,进行 分株。5.2.3 消毒 DB 45/T 1 82 4 20 18 3 将植株浸没在50咪鲜 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00 0 倍液内5 s,捞起后晾置于阴凉通风处的支架上8 h 12 h。5.3 栽培 5.3.1 地生兰和腐生兰 5.3.1.1 基质 地生兰的栽培基质为泥炭土、园土和粗河砂(平均粒径为0.5 mm 1.0 m m),按 体积比5:2:1配制;腐生兰栽培的基质为泥炭土;基质p H值为6.0 6.5。5.3.1.2 栽培容器 兰属植物采用有边孔的黑色塑料盆,其它属植物采用红陶盆;容器大小与种苗大小相适宜。5.3.1.3 上盆 在盆底填放粒径1.0 cm 1.5 cm 的 碎砖 块或卵石,至盆高度的1/4 1/3处,然 后填放基质到盆的1/2 处,把兰苗固定于花盆中间,将根系均匀舒展开,再把基质充分填入,同时轻拍花盆外壁,使植株根系 与基质充分接触。5.3.1.4 种植深度 植株基部位于表土下方2 cm3 cm处,以兰苗在盆中能保持稳定水平状态为宜,所填入的基质比盆沿低2 c m3 cm。5.3.2 附生兰 5.3.2.1 植 料 带树皮的壳斗科、樟科、无患子科等植物木板块;带树皮的木桩。5.3.2.2 植料消毒 75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1 00 0倍液中浸泡 6 h 8 h。5.3.2.3 木板块栽种 将非单轴生长的附生兰根部,均匀展开贴附在木板块的1/3 高度正中处,然后覆盖0.5 cm 1 cm 厚的苔藓,再用绳子捆绑固定。5.3.2.4 短木桩栽种 将附生兰轴茎,由下而上贴附在短木桩上,再用绳子捆绑固定。5.4 管理 5.4.1 水分管理 5.4.1.1 地生兰和腐生兰 以保持盆内基质湿润为宜。春冬季7 d1 0 d天浇 水1次,夏秋 季3 d 5 d天浇 水1次。5.4.1.2 附生兰 DB 45/T 1 82 4 20 17 4 保持木板块 或 短木桩呈湿润 状态为宜。春冬季 1 d 喷 水1 2 次,夏秋季 1 d 喷 水34 次。5.4.2 空气湿度 栽种 后 30 d内,空气湿 度为809 0;30 d 后,冬春季 的 空气湿 度为 7 5 85,夏秋季 的 空气湿 度为80 90。5.4.3 光照 5.4.3.1 地生兰 栽种 后 30 d内,光 照强度为4 00 0 lx 6 00 0 lx;3 0 d 后光 照强度 为6 00 0 lx 1 0 00 0 lx。5.4.3.2 腐生兰 栽种 后,日常 管 理的 光 照强度为50 0 lx 1 00 0 lx。5.4.3.3 附生兰 栽种 后 30 d内,光 照强度为8 00 0 lx 1 2 00 0 lx;3 0d 后光 照强 度为12 00 0 lx 2 0 00 0 lx。5.4.4 温度 5.4.4.1 地生兰和腐生兰 日常 管 理室温 控制 在10 25 为 宜。5.4.4.2 附生兰 日常 管 理室温 控制 在15 30 为 宜。5.4.5 施肥 5.4.5.1 营养生长期 栽种5 d 后,喷施 叶面 肥(N:P 2 O 5:K 2 O=7:6:19)1 50 0 倍液 1 次;之后,每间隔7 d,轮流喷施 叶面 肥(N:P 2 O 5:K 2 O=7:6:19)1 00 0 倍液 和叶面 肥(N:P 2 O 5:K 2 O=20:20:20)2 00 0 倍液 1 次。5.4.5.2 花芽分化期 每间隔 7 d,轮流喷施 叶面 肥(N:P 2 O 5:K 2 O=20:20:20)2 000 倍液 和叶 面 肥(N:P 2 O 5:K 2 O=10:30:20)2 00 0倍液 1 次。5.4.5.3 现蕾期和开花期 停 止 施肥。5.4.5.4 花后 喷施 叶面 肥(N:P 2 O 5:K 2 O=25:5:20)1 50 0 倍液 1 次;之后,进行正 常 管 理。5.4.5.5 其它 温度 高 于32 或 低 于10 时,停 止 施肥。5.4.6 病虫害防治 DB 45/T 1 82 4 20 18 5 5.4.6.1 农业防治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与光照强度,加强通风,保持棚内清洁,及时清除有病虫害的植株和残枝败叶。5.4.6.2 化学防治 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农 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2 1 的规定。DB 45/T 1 82 4 20 17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兰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 A.1给出了 兰科植物主要 病虫害 化学防治 方法。表A.1 兰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农药名称及制剂用药量 使用方法 软腐病 2春雷霉素水剂 800 倍液,或 3甲霜 噁霉灵水剂 800 倍液 7 d10 d 灌根一次,连续使用 23 次。叶枯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5 d7 d 喷雾一 次,连续使用 2 3 次。炭疽病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或 2 5苯醚 甲环唑乳油 2 000 倍液。5 d7 d 喷雾一 次,连续使用 2 3 次。红蜘蛛 1.8阿维菌素乳油 3 000 倍 液,或 73炔螨特乳油 5 000 倍液。5 d7 d 喷雾一 次,连续使用 2 3 次。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或 10啶虫脒乳 油3 000 倍液。5 d7 d 喷雾一 次,连续使用 2 3 次。蜗牛、蛞蝓 6四聚乙醛颗粒剂 500 g/667m 2 600 g/667m 2。90 d120 d 撒 施一次,连续使用 2 次。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兰花引种及驯化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1824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