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220.01 R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302019 高铁交通枢纽综合管理 综合养护 Integrated managements of high-speed rail transportation hub Integrated maintena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 2020-01-25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30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合肥市高铁南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湖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市高铁南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罍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王成军、江晓春、刘文龙、沈焕明、王磊、赵云峰、韦钰、余述清、许玉松、林海鸥、方祥云、汪洋、吴磊。DB34/T 35302019 1 高铁交通枢纽综合管理 综合养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铁交通枢纽综合养护的物业服务、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巡查管理、安全管理、应急处置、档案管理、服务评价。本标准适用于高铁交通枢纽区域内综合养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9465 高空作业车 GB/T 18247.3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3部分:盆栽观叶植物 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1038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GB 51260 环境卫生技术规范 CJ/T 127 压缩式垃圾车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68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CJJ/T 10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CJJ/T 108 城市道路除雪作业技术规程 CJJ/T 126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价标准 CJJ/T 156 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 CJJ/T 287 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JGJ/T 29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DB34/T 3084 城镇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桥梁养护 bridge maintenance 对桥梁及其附属物进行的经常性巡查、检测、评估、保养、维护加固及改善等管理活动。DB34/T 35302019 2 3.2 排水设施 drainage facilities 排水系统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3.3 隧道养护 tunnel maintenance 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进行的日常巡查、清洁维护、检查评定、保养维修等管理活动。3.4 景观绿雕 landscape green sculpture 将植物在立体构架上,以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搭配出不同造型,通过日常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形成特定植物艺术造型的绿色雕塑。4 物业服务 4.1 工程管理 4.1.1 照明系统 4.1.1.1 照明装置的检查与安装应符合 GB 50303 的规定。4.1.1.2 公共部位照明系统的亮灯率应保持在 98以上。4.1.1.3 维修时应避开客流高峰期。4.1.1.4 做好节能降耗工作。4.1.2 给排水系统 4.1.2.1 给排水及卫生器具的安装应符合 GB 50242 的规定。4.1.2.2 给排水系统应按季度进行计划性养护,6 月份至 9 月份每月宜进行 1次养护。4.1.2.3 化粪池应按季度清掏,在春运、暑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来临前应提前 7 日检查并视情处理,清掏作业应在夜间进行。4.1.3 电梯设备 4.1.3.1 应制定安全使用、日常维护保养等运行管理制度。4.1.3.2 应按相关规定,按时申报检验,并张贴合格标识及相关制度。4.1.3.3 位置标识应醒目,宜在轿厢内设置区域分布导引。4.1.3.4 应保证紧急报警装置持续有效,及时响应报警并组织救援,宜接入物联网平台。4.1.3.5 应提供 724 h 应急救援服务电话,并安排人员值守、记录,保持电话通畅。4.1.3.6 主板、变频器、扶手带、梯级等主要部件宜有适当储备。4.1.4 附属设施 4.1.4.1 建筑装饰装修附属设施应符合 GB 50210 的规定。4.1.4.2 建筑涂饰材料的施工应符合 JGJ/T 29 的规定。DB34/T 35302019 3 4.1.4.3 安全玻璃的检查与安装应符合 JGJ 113 的规定。4.2 安保管理 4.2.1 值班 应在车辆及人流汇聚的中心区域设置固定岗,并实行 724 h 值班制度。4.2.2 巡查 4.2.2.1 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日常巡查。4.2.2.2 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影响公共秩序的治安隐患;b)不文明现象和行为;c)黄牛拉客、黑车营运、流浪乞讨、违章停车、流动设摊、非法广告等行为;d)消防设施、巡逻车辆、应急保障材料日常使用情况;e)工程施工、经营秩序;f)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绿化养护。4.2.2.3 应在春运、暑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增加重点区域巡查频次。4.2.3 消防 4.2.3.1 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建义务消防队,相关制度上墙公示。4.2.3.2 应定期巡查消防设施设备。4.2.3.3 应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4.2.3.4 宜在停车场等重点区域配置微型消防站。4.3 保洁服务 4.3.1 应保持整体清洁清爽。a)垃圾落地两分钟内应清除;b)室内绿植叶面不积尘;c)广场可达到席地而坐;d)卫生间应清洁无味;e)道路应路见本色。4.3.2 机械化作业应避开客流高峰期,高空作业车使用应符合 GB/T 9465 的规定。4.3.3 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消防设施、电梯及其他特种设备进行清洁。4.3.4 应定期对公共区域及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杀虫、灭鼠。4.3.5 雨雪天气或特殊情况,应设置安全警示牌,雨雪天气后应及时清扫积水积雪。4.3.6 做好垃圾分类,符合 CJJ/T 102 的规定。4.4 商业管理 运营管理事项应包括但不限于:a)确定商业业态,制定适合本商业区的业态指导目录,进行招商;b)建立商业活动准则、行为准则和交易规则,对商家、服务提供者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其公共道德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c)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分配职责;DB34/T 35302019 4 d)对商业区内的环境进行监督检查;e)对商业信息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进行管理;f)对治安、安全进行管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g)定期组织开展对商业区管理的评价活动,收集旅客对商业区的反馈意见,调查消费需求等。4.5 停车场管理 4.5.1 应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现场记录。4.5.2 应做好消防、停放车辆、导视标识等附属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4.5.3 春运、暑运、节假日等车流高峰期应增加岗位人员。4.5.4 每日统计入场车、过夜车数量,动态调整运营策略。4.5.5 禁止人员在停放车辆内过夜留宿。4.5.6 车辆停放异常、有遗落物品,应及时处置并上报。4.5.7 宜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4.5.8 对停放两周以上的车辆,及时联系车主。5 市政养护 5.1 道路设施 5.1.1 养护主要技术内容应符合 CJJ 36 和 GB 51038 的规定。5.1.2 应有计划开展预防性养护。5.1.3 应保持设施使用性能。5.2 桥梁设施 5.2.1 养护主要技术内容应符合 CJJ 99 的规定。5.2.2 应每日安排专人进行巡检。5.2.3 遇恶劣天气、汛期等特殊情况应加大巡查频次,暴雨天气应设专人看护。5.3 排水设施 5.3.1 养护主要技术内容应符合 CJJ 68 的规定。5.3.2 井内应设置防坠网。5.3.3 井盖破损或缺失后,应立即设置围挡设施并上报,宜在 1 h 内修复。5.3.4 汛期前后应各组织 1 次管道清淤。5.3.5 管道功能性检查应每年 1 次,结构性检查应每三年 1 次。5.4 路灯灯饰设施 5.4.1 路灯亮灯率不低于 99,灯饰亮灯率不低于 96,设施完好率不低于 99。5.4.2 巡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路灯及灯饰设施每日 1次;b)灯杆、灯饰固定装置每周 1 次;c)地下电缆、高杆灯内部升降系统每半年 1 次。5.4.3 常规线路故障 24 h 内修复,更换电缆线路 72 h内修复。5.5 隧道 DB34/T 35302019 5 5.5.1 巡查每日不少于 3 次,维修、更换的设施设备,其性能不应低于原设施设备要求。5.5.2 顶部照明亮灯率不低于 95,隧道口照明亮灯率不低于 99。5.5.3 每季度应进行 1 次消防联动、设施设备可靠性测试。5.5.4 检修作业不宜在交通密集时间段内进行,需中断交通时,应事先取得业主及交通主管部门许可。6 园林绿化 6.1 广场绿化 6.1.1 养护主要技术内容应符合 CJJ/T 287 的规定。6.1.2 应达到“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层次分明,林冠线清晰饱满。6.1.3 植株生长茂盛、色泽正常、叶不积尘,树冠完整美观,枝条疏密适当,通风透光。6.1.4 枝叶病虫害危害不超过 2,蛀干虫害有效处理率不小于 98,施药时间应避开客流高峰期。6.2 室内绿化 6.2.1 盆栽观叶植物应符合 GB/T 18247.3 一级标准的规定。6.2.2 植株长势茂盛,株型端正、丰满,基部叶片完整无缺。6.2.3 植株无残枝、黄叶,叶不积尘,基本无病虫害危害。6.2.4 植株的选择及摆放位置不得影响旅客的安全、通行、应急疏散等。6.3 立体绿化 6.3.1 垂直绿化养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选择常绿、无刺、无毒、无刺激性、有色彩变化的植物,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b)植株养护应符合 6.1 的要求。6.3.2 屋顶绿化养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充分考虑建筑荷载,有良好的排灌、防水系统,植物配置合理,色彩鲜明;b)植株养护应符合 6.1 的要求。6.3.3 景观绿雕养护应符合以下规定:a)选择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病虫害少、植株紧密、耐修剪的观叶观花植物;b)绿雕轮廓清晰、自然,表面平整、圆滑;c)植物成活率达 98,枝叶生长茂盛、色泽正常、表面无杂草;d)病虫害危害不超过 2,施药时间应避开客流高峰期;e)植株养护应符合 6.1 的要求。6.4 道路绿化 植株养护应符合 6.1 的要求。6.5 高架绿化 6.5.1 养护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规定:a)浇灌避开交通高峰期,不影响车辆及行人通行;b)植物高度应基本一致,下垂枝条修剪后长度宜保持 0.6 m0.8 m;c)种植箱内无死株和枯枝残叶,出现植株死亡或残缺,应及时替换。绿化废弃物应及时清理;d)定期清洗底座、框架、种植箱等,根据设施安全使用年限按期更换;DB34/T 35302019 6 e)作业人员使用的修枝剪、手锯等小型工具应拴绳套,并固定在手腕上。6.5.2 植株养护应符合 6.1 的要求。7 环卫保洁 7.1 道路 7.1.1 道路应整体清洁,达到但不限于:a)无果皮烟头纸屑白色垃圾、无杂物堆放、无枯枝落叶、无砖石瓦片、无砂砾泥土积尘、无痰迹污渍、无乱张贴刻画、雨后无积水、无杂草青苔、无污水污染;b)路面干净、路牙侧石干净、墙面墙角干净、排水口窨井盖沟槽干净、人行道外侧场地干净、台阶踏步干净、隔离栏干净、绿地树穴干净、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干净、垃圾桶果壳箱坐凳底及周边干净;c)降低道路扬尘,每日应进行机械降尘;d)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及外侧硬铺装场地保持本色无污染。7.1.2 雨雪和低温天气禁止洒水。7.1.3 清扫保洁作业的要求应符合 CJJ/T 126 和 DB34/T 3084 的规定。7.1.4 除雪作业应符合 CJJ/T 108 的规定。7.1.5 机械清扫频率应符合表 1 的要求。表1 机械清扫频率标准 路面 清扫频率/日 机械冲洗 机械降尘 主干道 不应少于 2 次 不应少于 6 次,高温天气不少于 8 次 匝道桥 不应少于 2 次 不应少于 2 次,高温天气不少于 4 次 隧道 不应少于 2 次机扫和 1 次冲洗 不应少于 2 次 蓄车场 不应少于 2 次机扫和 1 次冲洗 不应少于 2 次 7.1.6 道路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及响应处置时限应符合表 2 的要求。表2 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及响应处置时限标准 路面废弃物 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 处置时限 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 3(处/1000)10(min)痰渍 4(处/1000)15(min)尘土 20(g/10)3040(min)污水 3(/1000)30(min)其他杂物 2(处/1000)10(min)7.2 附属设施 道路两侧附属设施应保持清洁,无非法张贴,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量不超过容量的 2/3。7.3 垃圾收集与运输 7.3.1 垃圾的收集与运输应符合 GB 51260的规定。DB34/T 35302019 7 7.3.2 压缩式垃圾车的管理应符合 CJ/T 127 的规定。7.3.3 垃圾站的管理应符合 CJJ/T 156 的规定。7.3.4 对垃圾运输及中转设施每日清洗、消毒。7.3.5 垃圾清运应采取密闭方式,运输过程中无泼洒滴漏。7.4 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应符合 CJJ/T 102 的规定。8 机电设备管理 8.1 日常管理 8.1.1 技术管理:a)根据各机电设备配置和分设情况,合理配备运维人员和必要机具;b)通过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检,掌握系统设备运行情况;c)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遇重大故障和突发事件,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8.1.2 养护管理:a)制订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维护和保养计划与巡检相结合;b)检修计划应根据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规定及设备运行状况制定;c)设备维护应按相应产品的技术文件和标准实行。8.1.3 应建立相应的器件、备件专用库,指定专人管理。8.2 大中修及更新改造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安排大中修、更新或改造:a)经检测或专项测评,维修后运行质量达不到要求或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的;b)机电设备应根据其功能及运行质量,结合设计使用年限或产品设计使用寿命的;c)原有系统进行扩容或有新的系统设备接入原有系统,而原系统无法满足需求的;d)专用设备已停产、替代产品或升级产品与原系统不兼容的。9 人员管理 9.1 根据养护管理需求,设置养护机构和相应岗位,推行“一员多用、一专多能”,实现部门联动。9.2 建立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9.3 对待旅客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举止大方有礼,用语文明规范。9.4 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设施与设备概况、乘客流线、应急出口、应急预案等。10 安全生产 10.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和检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10.2 安全生产包括消防、治安、维稳、作业安全。10.3 根据设备设施类型和维护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作业规程,并严格遵守。10.4 发生安全事件后,应立即响应,按应急预案及时处置。DB34/T 35302019 8 11 应急处置 11.1 应急处置包括反恐、火灾、客流高峰、雨雪天气、汛期、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11.2 应急处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下列要求:a)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处置机构;b)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每年不少于 4次,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每年不少于 2 次;c)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时限不大于 15 分钟;d)突发事件解除后,应进行修复、调查、评估和总结。12 档案管理 12.1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12.2 档案管理应包括物业服务、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机电设备等。12.3 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a)设计、施工、变更、竣工等项目建设图纸及工程资料;b)系统设备的运行数据、维修、保养、改扩建工程等资料;c)定期检测与监测和特殊检测与监测等报告;d)运行维护及安全数据、记录、应急处置及分析报告。13 服务评价 13.1 应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查找不足,整改落实。13.2 应建立日巡查、月抽查、季考核、年总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相结合。13.3 应采用旅客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留言板块、投诉建议电话、征求意见卡等渠道建立评价机制。13.4 宜引入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评价机制。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