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DB5308/T 7-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DB5308/T 72014 ICS 67.120.01 52 高原特色 农 产品 普 洱咖啡 2014-02-25 发布 2014-04-01 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8 DB5308/T 7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办公室、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普洱市咖啡试验示范场、云南思茅北归有限公司、普洱市气象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寒、刘标、李忠恒、李光华、曾仲仁、许正宏、苏东、李维秀、黄许俊、罗正刚。DB5308/T 72014 1 高 原特色 农产品 普洱 咖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咖啡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规程、加工、产品质量、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境内生产的生咖啡(俗称咖啡米)的种植、加工、销售。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 5009.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033 生咖啡 嗅觉和肉眼检验以及杂质和缺陷的测定 GB/T 19182 咖啡 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37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2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358 咖啡 种子 NY/T 359 咖啡 种苗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04 生咖啡 NY/T 606 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留的测定 NY/T 1055 绿色食品 产品检验规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680 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DB5308/T 72014 2 SN/T 0519 进出口食品中丙环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SN/T 1952 进出口粮谷中戊唑醇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ISO 4150 咖啡豆 粒径分析(手筛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咖啡 咖啡果实的种仁。3.2 破损米 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等损坏的生咖啡。3.3 碎米 不完整的生咖啡。3.4 异色米 外观颜色不是浅蓝色或浅绿色,对杯品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生咖啡。3.5 异物 生咖啡以外的其他物质。4 环境条 件 4.1 产地环 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4.2 宜植地 选择 宜植地应选择在年平均温度19 21,最适海拔800 m1200 m,坡度25 度以下及法律允许、地形开阔的缓坡丘陵,超过1200 m以上无霜的区域也可种植。4.3 咖啡园 开垦 4.3.1 开垦时 间 DB5308/T 72014 3 最佳开挖种植沟的时间为10 月次年4 月,沿等高线开挖。4.3.2 开垦规 格 台面宽1.8 m2.0 m,种植沟的规格为口宽60 cm、深50 cm、底宽40 cm。5 播种 5.1 种子质 量 普洱咖啡的种子应选择抗逆性强、抗病、优质、高产、稳产的良种,且符合NY/T 358的要求。5.2 制种 鲜果要及时去掉果皮脱胶,洗净的种子只能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摊开晾干,不能在太阳光下曝晒;用人工拣除机损豆、大象豆、圆豆和果皮、石头等杂质;在种子晾干(约810)d后,即可播种,种子保存期不超过100 d。5.3 播种前 种子 处理 5.3.1 浸种:咖啡种子用 40 的温水浸泡24 h。5.3.2 消毒:种子、土壤和沙床要进行消毒处理。5.4 营养土 制备 及袋 子规 格 营养土以60%细碎表土、38%腐熟农家肥或油枯和2%钙镁磷混合而成。当年苗营养袋规格为16 cm20 cm,一年苗袋规格为25 cm30 cm。5.5 播种 播种量每平方米最多0.8 kg,均匀播种。播后要用木板把种子压入沙中,使之与沙面平整,盖一层厚约1厘米细沙,以看不见种子外露为宜,再铺一层5 cm厚经过消毒的保温保水物质,然后均匀浇透水,最后在沙床上搭建50 cm60 cm高的小拱棚,盖上薄膜,以保温保湿,促进种子早发芽。5.6 播种 一般一公斤种子可定植5亩7亩,最适宜播期是12月次年1月,以保证67月培育出株高15cm以上、45对叶色浓绿无病的壮苗。5.7 催芽 当催芽床上的幼苗子叶舒展成蝴蝶状,早、晚气温低时,取苗移入营养袋中,移苗人员应经培训,严格执行规程,避免移栽过深或过浅,掐去根尖1 cm2 cm;适时淋水、除草、浇施腐熟清粪水,注意防治病虫害,在苗木出圃前30 d45 d逐渐疏棚炼苗。5.8 种苗 普洱咖啡的种苗应符合NY/T 359的要求。6 咖啡园 管理 6.1 定植 DB5308/T 72014 4 6.1.1 种植沟于5月之前回土并高于台面 5 cm,保持台面内倾(56)度;一般每穴施足底肥 2 kg3 kg,以农肥为主;6.1.2 定植时间:6月至立秋前移栽。6.1.3 定植方法:在定植时必须用刀切去塑料袋底部 2 cm3 cm,以防弯根。撕去塑料袋后将苗木放入植穴适中位置,并使土面与平台面高度一致,分层回土,分层压实。6.1.4 定植密度:按品种特性和管理水平,一般株距以 0.8 m1.2 m,亩植(280416)株。6.2 除草松 土 咖啡属浅根作物,绝大部分吸收根分布在0 cm30 cm土层内,台面不宜常翻动,确需松土时应在株间浅锄并打碎土块,经常保持台面水平。树冠内的杂草只能用手拔除,每年除草(23)次,保护带只能钐埂,杜绝铲埂。每年10 月深翻内外埂一次。6.3 套种 定植(12)年的咖啡,可充分利用内、外台面种植豆科作物(黄豆、花生等),间作物离咖啡树50 cm。6.4 压青改 土 定植(12)年,在种植沟内侧台面挖口宽40 cm、深30 cm的压青沟,将绿肥(杂草、桔秆等)埋入沟中。6.5 种植荫 蔽树、增 加覆 盖物 咖啡生长发育自身需一定的荫蔽度,投产后的咖啡园需要30%荫蔽,按照坡向,因地制宜选种荫蔽树。对荫蔽树要加强管理,达到旱季荫蔽,雨季透光。6.6 灌溉 6.6.1 在干湿季分明,特别是干旱的(35)月咖啡开花期,每月灌 2 次透水,增产显效。雨季中较长的间隙性干旱期需灌水。6.6.2 灌溉方法最好滴灌,省水效果最好,也可沟灌、浇灌、喷灌等。6.6.3 灌溉水质应符合NY/T391中灌溉水质的要求。6.6.4 当园地土壤含水量低于 18%时需灌水,灌水量以渗透土层深度20 cm30 cm为宜。6.7 土壤施 肥 用地养地,培肥地力,多施有机肥,采用测土施肥、配方施肥或营养诊断施肥方法;幼龄树以氮、磷肥为主,投产树以氮、钾肥为主,适当配施磷和其他微量元素。根据土壤分析测定PH值,根据咖啡生长需要撒石灰适时调节土壤PH值。幼龄树每年施肥(34)次,投产树至少要施开花肥、壮果肥和冬肥三次。所使用肥料按NY/T 394肥料使用准则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6.8 咖啡树 管理 6.8.1 去顶控 高 第一次在株高120 cm进行,第二次在株高180 cm去顶,最终株高控制在2 m。去顶时间立春后进行。6.8.2 修枝抹 芽 DB5308/T 72014 5 病虫枝、纤弱枝、徒长枝、直生枝要及时修除,枯枝、下垂枝、衰老枝待果实采收结束半月后再行修除;去腋芽,每年气温回升后萌生大量腋芽长成分枝,一般每条一分枝上离主干10 cm外均衡保留(35)条水平错生的二分枝,每条2 分枝上保留(23)条水平错生的三分枝,其余及时修除,使枝条分布均匀,横可以看到邻株、竖可以看到地面,利于通风透光。6.9 咖啡树 更新 6.9.1 咖啡树更新标准:每年亩产生咖啡低于 40 kg,植株保存率不到 60%,无切干复壮能力的老咖啡园需进行更新;6.9.2 咖啡树更新措施:重新整理台面,挖沟定植,全面消毒杀菌;将老树根全部清除。6.10 霜冻咖 啡树 处理 6.10.1 霜冻咖 啡树 症状 表现 霜冻灾害使得咖啡树组织细胞间间隙水结冰,体细胞破裂。首先叶片表现出缺水症状、继而叶片枯黄、自叶柄处脱落。无叶的枝、干受害部份失去汁液,韧皮部失绿变黑,木质部无腐。受灾1 个多月后主干上的症状才会明显,切干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重复处理。6.10.2 霜冻咖 啡树 处理 办法 6.10.2.1 待症状明确后进行修剪和锯杆,在受害部位下端切去健壮主干 2 cm3 cm。6.10.2.2 锯干切口呈45度角,斜面向东北(西南高、东北低),且用石蜡、松香(石蜡的 1/4)溶化后涂切口,以堵塞导管防止水分蒸发和切口不受病源侵染。6.10.2.3 对切干咖啡园进行深翻改土,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旱工作。7 咖啡树 病虫 害防 治 7.1 咖啡树 主要 病虫 害 7.1.1 咖啡病 害 咖啡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炭疽病、褐斑病、镰刀菌病、幼苗立枯病、枯梢干果、细菌性叶斑病、埃尔根回枯病等。7.1.2 主要虫 害 咖啡虫害主要有灭字虎天牛、旋皮天牛、木蠹蛾、蚧壳虫类(地上地下)、蝽蟓、鼠害、大头蟋蟀、地老虎、叶蝉。7.2 防治原 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改善咖啡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控治。7.3 防治方 法 7.3.1 农业防 治 7.3.1.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7.3.1.2 及时中耕除草,科学施肥灌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DB5308/T 72014 6 7.3.1.3 及时剪除病虫弱枝,修枝整型,保持咖啡园田间卫生,清除咖啡园内外病虫野生寄主,减少病虫害侵染来源。7.3.1.4 合理间种其他经济作物,营造咖啡生态适生环境。7.3.2 物理机 械防 治 7.3.2.1 采用人工或工具捕杀咖啡天牛等害虫。7.3.2.2 涂干或抹去主干及枝条木栓化糙皮,破坏产卵场所,减轻危害。7.3.3 生物防 治 7.3.3.1 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咖啡园周围保留或种植水源林、生态林。7.3.3.2 保护、收集、引进、繁殖、释放咖啡害虫天敌。7.3.4 药剂防 治 农药使用准则:按NY/T 393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8 鲜果采收 8.1 收果期:从10月开始至次年 3月结束。8.2 鲜果成熟标志:咖啡果实呈鲜红色或黄色。8.3 采果方 法 做到随熟随采,从里向外采摘,单果采摘,只采成熟果,分批、分级采摘、分级盛装、分别加工,最后一次采果,不管红果绿果全部采下。采果过程中勿折损枝条,不带果柄,以免影响下一年产量。8.4 鲜果分 级 咖啡鲜果分一级果、二级果和三级果,各级界定为:一级果:正常成熟的无疤痕全鲜红色;二级果:正常成熟的外果皮局部有疤痕的红果及成熟度稍差果柄端稍绿的果;三级果:除一、二级果以外的所有咖啡鲜果。9 鲜果加 工 9.1 加工设 备设 施 9.1.1 加工设备主要是鲜果分离机、脱皮机、脱胶机、脱壳机、筛选机、色选机、干燥机、抛光机、缝袋机及组合机。9.1.2 加工设施主要是鲜果收集池、虹吸池、发酵池、清洗分级槽、浸泡池、果皮收集池、废水处理池、晒场、晒架、大棚、加工车间、仓库等。9.2 加工用 水 9.2.1 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要求。9.2.2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放,应符合 GB 8978要求。9.3 加工方 法 DB5308/T 72014 7 9.3.1 总则 生咖啡的加工方法包括鲜果加工和带壳豆加工,其中鲜果加工分为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半干法加工,普洱市以湿法加工为主,普洱小粒咖啡的初加工应符合NY/T 606中的规定,加工流程如下:湿法加工工艺:鲜果清洁鲜果脱皮发酵脱胶(机械脱胶)清洗分级浸泡干燥脱壳筛选分级色选(人工分捡)包装。半干法加工工艺:鲜果清洁鲜果脱皮干燥脱壳筛选分级色选(人工分捡)包装。干法加工工艺:鲜果直接晾晒脱壳筛选分级色选(人工分捡)包装。9.4 鲜果湿 法加 工 9.4.1 鲜果脱皮:当天采的鲜果当天加工,鲜果经虹吸池送入脱皮机脱皮;9.4.2 脱胶:方法两种:一种采用湿发酵脱胶,即脱皮后豆子进入发酵池经 2048小时发酵,发酵完成的标志是用手搓揉有粗糙感,不粘滑即可;另一种采用脱胶机脱胶;9.4.3 清洗分级:脱胶的豆子经清洗、分级,按需要浸泡或不浸泡,若浸泡一般 10h。9.5 干燥 将洗净后的豆在晒场、晒架或大棚摊晒。要求:第一天水份降到45%以下,因此,最初厚度不宜超过4 cm,以后可适当增加厚度。干燥过程中每天要搅动(34)次,防止雨淋、霉变,干燥过程一般10d左右。水份含量12.5%以下。9.6 生产记 录要 求 建立生产档案,记录投入品使用时间及生产时间,对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生产环节进行记录、归档保存。10 产品 质量 要求 10.1 外观和 感官 特征 生咖啡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各等级的外观和物理特性应符合下表1、表2的要求。表1 外观和 气味 特性 项 目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检验方法 气 味 清香、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GB/T 15033 形 态 椭圆或圆形 GB/T 15033 色 泽 应为浅蓝色或浅绿色 GB/T 15033 表2 物理特 性 项 目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检验方法 粒度/(%)95 95 95 ISO 4150 碎米/(%)5 10 15 GB/T 15033 DB5308/T 72014 8 异色米/(%)0.5 2.0 3.0 GB/T 15033 异物/(%)0.1 0.2 0.3 GB/T 15033 注:碎米、异色米、异物各级别指标均为实测值。10.2 杯品 利用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等生理功能对咖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按NY/T 604中附录 A规定执行。10.3 理化指 标生 咖啡 的理 化指 标应符 合 表 3 规 定。表3 各等级 生咖 啡的 理化 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水 分%12.5 GB 5009.3 灰 分%5.5 GB/T 5009.4 蛋白质%17.0 GB/T 5009.5 粗脂肪%5.5 GB/T 5009.6 蔗 糖%9.5 GB/T 5009.8 水浸出物%22.0 GB/T 8305 咖啡因%0.8 GB/T 19182 10.4 生咖啡 的污 染物、农 药残 留量 指 标应 符合 表4 规定。表4 污染物、农 药残 留量 限量 项 目 限 量 检验方法 总砷(以As 计)0.5 mg/GB/T 5009.11 铅(以Pb 计)0.5 mg/GB/T 5009.12 镉(以Cd 计)0.5 mg/GB/T 5009.15 六六六(BHC)0.05 mg/GB/T 5009.19 滴滴涕(DDT)0.05 mg/GB/T 5009.19 乐果(dimethoate)2.0 mg/NY/T 761 敌敌畏(dichlorvos)0.2 mg/NY/T 761 多菌灵(carbendazim)0.1 mg/NY/T 1680 丙环唑(propiconazole)0.02 mg/SN/T 0519 氯氰菊酯(cypcrmethrin)0.05 mg/NY/T 761 毒死蜱(chlorpyrifos)0.05 mg/NY/T 761 戊唑醇(tebuconazole)0.1 mg/SN/T 1952 吡虫啉(Imidacloprid)1.0 mg/GB/T 23379 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 A)5 g/GB/T 23502 10.5 净含量 DB5308/T 72014 9 应符合国家质监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方法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要求执行。11 检验规 则 应符合NY/T 1055的要求。12 包装、运输 和贮 藏 12.1 包装 包装应按NY/T 658的规定执行。标示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绿色食品还应符合 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要求。12.2 运输和 贮存 运输和贮存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