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DB37/T 4203.1—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CCS B 64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203.1 2020 林业碳汇 计量监测 体系建设 规范 第1 部分:导则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of forestry carbon sink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Part 1:Guidelines 2020-11-10 发布 2020-12-10 实施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7/T 4203.1 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计 量监 测原 则.2 5 建 设内 容.2 5.1 技术 体系.2 5.2 数据 体系.2 5.3 模型 体系.2 5.4 评估 体系.3 6 计 量监 测对 象.3 7 计 量监 测尺 度.3 7.1 省级.3 7.2 县级.3 7.3 项目 级.3 8 精 度要 求.3 8.1 省级、县 级精 度.3 8.2 项目 级精 度.4 9 计 量监 测成 果.4 9.1 省级、县 级.4 9.2 项目 级.4 10 档 案管 理.4 DB37/T 4203.1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是DB/T37 4203 林 业碳汇 计量监 测体系 建设 规范 的第1部 分。DB/T37 4203已 经发 布 了以下部分:第1部 分:导则;第2部 分:森林 碳汇 监 测方法;第3部 分:森林 碳储 量 计算。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山 东省 自然 资源 厅提出 并组 织实 施。本文件 由山 东省 自然 资源 标准化 技术 委员 会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山 东省 林业监 测规 划院。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王克 华、张 伟、魏明 亮、杨传 强、谭 绪泉、吕 常笑、孔 雨光、孙天 旭、赵 燕、秦乃花。DB37/T 4203.1 2020 1 林 业碳汇 计量监测 体系建 设规范 第 1 部 分: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 确立 了林 业碳 汇计 量监测 体系 建设 的术 语和 定义、计量 监测 原则、建 设 内容、计量 监测 对象、计量监 测尺 度、精度 要求 和计量 监测 成果 等内 容。本文件 适用 于山 东省 林业 碳汇计 量监 测工 作。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LY/T 2253 2014 造林 项 目碳汇 计量 监测 指南 AR-CM-003-V01 森 林经 营 碳汇项 目方 法学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森林碳 汇 forest carbon sink 通过实 施造 林、再造 林和 森 林经营、植 被恢 复等 活动,吸收并 固定 大气 中的 二氧 化碳的 过程 与机 制。3.2 林业碳 库 forestry carbon pool 碳的储 存库,通 常包 括地 上生物 量、地下 生物 量、枯落物、枯 死木 和土 壤有 机质碳 库。其单 位 为 质量单位。3.3 地上生 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土壤层 以上 以干 重表 示 的 植被所 有活 体的 生物 量,包括地 表以 上的 根桩 部分、干、枝、皮、种 子、花、果 和叶 及草 本植 物的 地上部 分等。3.4 地下生 物量 below-ground biomass 地表以 下的 根桩 部分 和活 根的生 物量,不 包括 直径 小于2.0 mm 的细 根。3.5 DB37/T 4203.1 2020 2 土壤有 机碳 soil organic carbon 深度小 于等 于1.0 m 土壤 中 的有机 碳,包括 直径 小于2.0 mm 的细 根。3.6 碳汇量 carbon removals by sinks 监测区 域一 定时 间段 内,碳储量 的变 化量 与碳 排放 量之间 的差 值。3.7 碳计量 与碳 监测 carbon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对监测 区域 边界 内的 林业 碳储量、碳 排放 量和 碳汇 量进行 动态 的调 查与 测算。3.8 木材基 本密 度 basic wood density 系指木 材绝 干质 量与 生材 木材体 积的 比值。3.9 湿地碳 库 wetland carbon pool 湿地碳 的储 存库,包 括地 上生物 量、地下 生物 量和 土壤有 机质3个 碳库。3.10 木质林 产品 碳库 woody forest products carbon pool 木材纤 维类 产品 和竹 藤类 产品碳 库。4 计量监 测原 则 遵循可 靠性、透 明性、可 比性、确定 性和 经济 性原 则。5 建设内 容 5.1 技术体 系 制定调 查、计量 等技 术规 范,包 括调 查、计量 的内 容,技 术指 标和 精度 要求 等。5.2 数据体 系 5.2.1 基础数 据 包括森 林资 源调 查、湿地 资源调 查、遥感、林 业地 理基础、地 形与 气象 类等 数据。5.2.2 调查监 测数 据 包括林 业各 碳库 专项 调查、各类 森林 资源 监测、活 动因子 监测、其 他监 测调 查等数 据。5.3 模型体 系 5.3.1 统计模 型 DB37/T 4203.1 2020 3 5.3.1.1 生物量 估算 模型 包括乔 木类、灌 木类、草 本类、枯死 木、枯落 物生 物量计 算参 数与 模型。5.3.1.2 土壤有 机碳 估算 模型 土层厚 度100 cm 范围 内(土层厚 度不 足100 cm,按 实际厚 度)土壤 有机 碳计 算参数 与模 型。5.3.2 过程模 型 分别不 同区 域和 森林 类型,建立 适宜 的过 程模 型,定期计 算生 态系 统各 碳库 现存量 及其 变化 量。5.3.3 遥感生 物量 估算 模型 应用各 类遥 感数 据和 地理 信息系 统数 据建 立遥 感生 物量估 算模 型。5.4 评估体 系 对林业 碳汇 计量 监测 方法、技术 和结 果的 评估,以 及计量 监测 过程 质量 控制 和质量 保证。6 计量监 测对 象 森林碳 库、湿地 碳库 和木 质林产 品碳 库。7 计量监 测尺 度 7.1 省级 省级行 政区 域范 围。7.2 县级 县(市、区)级 行政 区域 范围。7.3 项目级 拥有土 地所 有权 或使 用权 的项目 业主 及项 目参 与方 实施的 林业 碳汇 项目 活动 区域范 围。8 精度要 求 8.1 省级、县级 精度 调查项 目精 度及 误差 范围 要求如 下:a)直径:精 度0.1 cm,误差 范围小 于5%;b)树高:精 度0.1 m,误差 范 围小 于5%;c)郁闭度:精 度0.1,误差 范围小 于 10%;d)单株生 物量:精 度 0.1 kg,误差 范围 小 于5%;e)样地生 物量:精 度 1 kg,误差范 围小 于5%;f)样地碳 储量:精 度 0.1 Mg/hm2,误差 范围 小于5%;g)材积:精 度0.001 m3,误 差范围 小 于10%;DB37/T 4203.1 2020 4 h)蓄积量:精 度0.1 m3/hm2,误差范 围小 于 10%。8.2 项目级 精度 碳汇造 林项 目应 符合LY/T 2253 2014 中5.12 要 求。森林经 营碳 汇项 目应 符合AR-CM-003-V01 中6.6 要求。9 计量监 测成 果 9.1 省级、县级 森林碳 储量 分析 报告、森 林碳储 量分 布图、森 林碳 密度空 间等 级分 布图 和其 他专题 成果。9.2 项目级 项目级 计量 监测 成果,依 据项目 需求 确定。10 档案管 理 10.1 档案包 括调 查卡 片、矢量 数据、影像 数据、工 作方 案、成 果报 告等 资料。10.2 分尺度 建立 专项 技术 档案,落实 专人 管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