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5282020 代替 DB37/T 15282010 洞 栽鸡 腿菇 安全 优质 生产 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Coprinus comatus production in man-made cave 2020-02-25 发布 2020-03-2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528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7/T 15282010农业良好规范 人工土洞鸡 腿菇生产技 术规程。与DB37/T 1528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洞栽鸡腿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增加了洞栽鸡腿菇的定义(见 3);场地选择中删除了仓库、盥洗室、废物收集设施、隔离防护等内容,增加了菌渣集中处理场地的设置;场地管理中删除了基地环境监测、基地隔离防护等内容(见 5);合并了“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为“栽培 季节与品种选择”,修 改了品种选择,删除了 菌种保存内容(见 6 和2010 年版的5、6);修改了鸡腿菇栽培基质配方,增加了食用菌菌渣主料配方,修改了其它生产管理技术要求(见7);修改了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内容,删除了化学农药防治(见 8 和2010 年版 的 10.6);修改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条文结构,增加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章,删除了生产投入品管理内容(见 9 和2010 年版 的 4.2.7、7.6、8、9);删除了劳动保护一章(见 2010 年 版的 11);删除了原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增 加了新的附录 A:安全优 质鸡腿菇生产档案记录事项。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平阴县农业农村局、平阴县孔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宫志远、任鹏飞、黄春燕、韩建东、贾乐、郭惠东、曲玲、周学政、张根平、孙宗华。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7/T 15282010。DB37/T 15282020 1 洞栽鸡 腿菇安 全优质 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洞栽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术语与定义、质量要求、场地选择与管理、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控和质量安全管理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土洞设施栽培鸡腿菇的安全优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0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2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098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和NY/T 1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洞栽鸡腿菇 Coprinus comatus production in man-made cave DB37/T 15282020 2 指山东省特定适宜区域在人工开挖出的土洞内周年栽培的鸡腿菇。土洞常年空气温度稳定在12 20 范围内,空气湿度适宜,能够通风和照明,生产操作方便。山东省洞栽鸡腿菇多集中在平阴县、东平县、淄博市、潍坊市、临沂市、烟台市等丘陵山区。4 质量要求 4.1 感官要求 菇形完整,大小均匀,有鸡腿菇特有的香味,无异味,无开伞菇、破损菇。不允许混入碎菇、腐 烂菇、病菇、活虫体、动物毛发和排泄物、金属物及矿物质。4.2 理化指标要求 应符合GB 7096 和NY/T 749 的要求。5 场地选择与管理 5.1 生产场地选择 宜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质清洁、无污染、排水通畅的地方,远离工厂、禽畜场、垃圾堆等。基地应设有栽培基质专用堆制发酵场。场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 的要求。5.2 栽培设施 土洞设施建在有地势优势、土层坚固、土质黏硬、冬暖夏凉、便于排水的地方,其内部结构利于恒温、控湿、通风和防治病虫害。选择适宜的黏土沟壑,于距地面垂直厚度大于8 m处,水平开挖长80 m100 m、底宽2.5 m、高2 m的弓形土洞。洞与洞之间横向间距应大于10 m。土洞应平直,洞内每隔10 m 15 m,需采 取支撑加固措施。洞口处建有操作室,长4 m5 m、宽3 m、高2.2 m,洞 门高1.8 m,宽1.2 m,外、内门 口均吊挂双层隔温门帘,作为通风缓冲室。洞里端通风口上下垂直,下口直径1.5 m 左右,可封闭安装 排风扇,上 口直径0.3 m 0.5 m,应 高出地面1.5 m以上。土洞内靠两壁 可搭设支架,进行双层栽培。中间设走道,宽0.4 m0.5 m。5.3 生产场地管理 5.3.1 场地平面图 生产场地制作平面分布图,标明基地设施布局、生产条件设置等。5.3.2 工作室 场地建有工作室,放置周年生产计划、栽培方案以及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等档案,张贴有关规章制度,并设有洗刷、消毒条件装置。5.3.3 菌渣集中处理场 场地应设有鸡腿菇菌渣集中清运暂储及处理场地、配套设施,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5.3.4 生产记录档案 DB37/T 15282020 3 每个土洞菇房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鸡腿菇生产所涉及的各环节的溯源记录。记录保留3 年以上。记录项目参见附录A。6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6.1 季节安排 人工土洞和人防工程设施均可进行冬夏反季节栽培,实现周年生产。采取洞内洞外结合发菌与低温存袋、洞内出菇方式,一年可分3 批栽培出菇,每批出菇2 3 潮。即从每年3 4 月份开始装袋发菌,5月份入洞覆 土,6 月上旬开始出菇,至7 月中下旬第一批栽培 结束;清理 土洞及换茬 消毒后,于8 月中旬将第二批菌袋入洞,9 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 下旬第二批栽培结束;第三批菌袋于11 月中下旬入 洞,12月下旬开 始出菇,至翌年3 月份第 三批栽培结束。6.2 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生长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 品性好的鸡腿菇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或购买生产用种。菌种扩繁符合NY/T 528 和NY/T 1731 规定。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要求。7 生产管理技术 7.1 培养料配方 宜选择以下配方:a)配方 1:玉米 芯 55%,棉 籽壳 40%,石膏粉 1%,过磷酸钙 1%,生石灰 3%;b)配方 2:工厂 化金针菇或杏鲍菇菌渣 60%,玉米芯36%,石膏 粉 1%,生 石灰 3%;c)配方 3:玉米 秸 60%,棉 籽壳 20%,牛 粪 15%(折干),石膏粉 1%,过 磷酸钙 1%,生石灰3%。7.2 堆制发酵 7.2.1 建堆 选取地势较 高、平坦硬 化、朝阳的 场地,发酵 前料水比调 至1+1.7左右,将2 000 kg3 000 kg栽培料(折干)建成一个半球形料堆。堆底中心放置一个透气塑料筐,从筐下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在堆料中接种微生物发酵剂,接种量为0.1%0.2%,其 质量符合GB 20287 的要求。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 的预留空间 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40%二氯 异氰尿酸钠 可溶性粉剂1 000倍药液将料堆表面均匀喷洒一遍,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7.2.2 发酵操作 当料堆最高温度达到65 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0.5 h 左右,间歇2 h3 h,夜晚停止鼓风,覆盖草苫,维持24 h后进 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部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上述通风方式进行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 4次。最 后 一次翻堆后,将 料堆封盖薄 膜,不再通 风,使其自 然升温。当 料温全面、均匀达到60 时,保持48 h后摊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pH 7.5 pH 8.0、含水 量65%67%。发酵总时间为7 d 9 d。DB37/T 15282020 4 7.3 装袋、发菌和覆土 7.3.1 装袋 细袋栽培采 用高密度聚 乙烯筒膜,规格为47 cm26 cm0.003 cm,装料长约25 cm;粗袋栽培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筒膜,规格为65 cm55 cm0.003 cm,装 料厚约15 cm18 cm。采 用层播或混播加 点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不宜碎小,块径1 cm2 cm 为适,散播均匀。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12%。7.3.2 发菌 播种后控制 好发菌温度、湿度和通 风条件,预 防杂菌的发 生和传播。发菌阶段洞 温保持在20 左右,料温不 超过26,空气相对湿 度控制在70%以下,黑暗 培养,发菌 后期注意土 洞通风换气。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挑出处理。接种后10 d左右在 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布石灰粉。经25 d 35 d,菌丝可长满菌袋。7.3.3 覆土 菌丝满袋后 再培养7 d10 d。在土洞中靠洞壁 两侧,或搭 支架进行多 层栽培,在 洞地面撒一 层石灰粉,中间留操作道。粗菌包不脱袋平放于地面或床架上,间隔1 cm2 cm,用消毒 处理过的混合土壤将出菇面覆 盖约3.5 cm 厚,均匀喷 洒1%石灰水。菌袋经第 一次覆土15 d18 d,进行第二次覆 细土,覆土厚度约为1.5 cm,经8 d10 d即进入菇蕾分化期。7.4 出菇管理 出菇温度控制在13 20,空气 相对湿度保持85%90%,早晚定时通风。鸡腿菇幼蕾形成后不宜直接向出菇面喷浇水,以喷洒墙壁和浇湿走道为主;适量通风,预防病害发生;出菇期每天给予微弱的灯光光照,防止菇体畸形。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 d5 d,鸡腿菇 即可采收。7.5 采收及后潮管理 7.5.1 适时采收 当鸡腿菇菌柄开始伸长、菌环刚刚松动、菌盖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7.5.2 后潮菇管理 一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出菇面,将残菇、病虫菇、死菇及其它杂质挖除,再补平新土。然后向覆土层喷一次重水,用水量为1.5 kg/m2。经10 d 15 d 出二潮菇。8 有害生物防控 8.1 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预防为主,采用综合措施防控病虫杂菌,确保鸡腿菇产品安全、优质。8.2 栽培措施防控 栽培管理按 照NY/T 2375 的规定执行。土洞在换 茬栽培前进 行彻底消毒 和杀虫处理,旧土洞铲 除洞壁墙土,用浓石灰水或波尔多液全面粉刷一遍。栽培用具及时刷洗干净,用石灰水、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漂白粉等溶液清洗擦拭消毒,床架材料用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剂刷洗消毒。DB37/T 15282020 5 菌料受杂菌污染或子实体发病时,及时进行清除。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杂物,并对菇场进行消毒杀虫处理。8.3 物理防控 土洞门口及洞内采用安装黑光灯、杀虫灯、粘虫板或设置糖醋药液、毒饵诱杀等措施进行防治害虫。选用0.28 mm 孔径的防虫纱网,罩在土洞通风口处,在土洞门口设置防虫网缓冲间和石灰粉消毒隔离带。8.4 生态防控 菇洞内发生病害后,及时清理掉病菇及病土病料,停止喷水,对病区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消毒处理。接触过病菇、病料的手或工具,清洗干净,并用75%乙醇 或0.25%新 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及时将杂菌污染及病菌料远离菇场填埋。8.5 生物防控 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制剂防治。用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农用抗菌素制剂或复方中草药杀菌制剂,可预防和控制鸡腿菇多种病害。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多杀霉素、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除虫菊素或复方中草药杀虫制剂等可防控鸡腿菇害虫。9 质量安全管理 9.1 主辅原料 应符合NY/T 1935的要求。栽培鸡腿菇的原料玉米秸、玉米芯、棉籽壳、菌渣等,要求纯净、干燥、无霉、无虫。防止化学农药和重金属制剂等有毒有害及带有病虫物质混入。9.2 覆土材料 应符合NY/T 1935的要求。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草炭土、林地腐殖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的壤土。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土粒大小以直径0.5 cm2.0 cm为宜,不含病原物,无虫卵、杂菌,pH 7.2 pH 7.5。覆土材 料不得用高残毒农药处理。9.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 用水和出菇 管理用水应 符合GB 5749 的要求。菇 体喷水中不 应加入农药、肥料、植 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物质。9.4 基质肥料及添加剂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除按配方外,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不得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9.5 安全用药 按NY/T 393的 规定执行。菇洞内发生病虫危害时,应选用已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上登记的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无菇期用药集中喷杀。鸡腿菇出菇阶段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必需用药防治时,应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药剂避菇喷施,以喷洒地面环境或处理覆土为主,勿直接喷施到子实体上。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及重金属制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使用人医用抗菌药物、非农用抗生素制剂及活体微生物农药。DB37/T 15282020 6 9.6 采后质量安全管理 采收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鸡腿菇采收后削去土根、刮除杂质,按鸡腿菇商品标准或客户要求分级包装,鲜菇采用冷链运输,车内要求清洁卫生,温度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90%95%。盐渍加工的鲜品,及时杀青处理,防褐变。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包装纸不得含有荧光增白剂和印刷品铅字等有害 物质。包装 容器及所用 物品应符合GB 4806.1、GB 4806.7 和GB 4806.8 的要求,成型 包装品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不得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鸡腿菇,加工用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 和NY/T 392 的要求。DB37/T 15282020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安全优质鸡腿菇生产档案记录事项 A.1 产地环境条件 A.1.1 空气质量。A.1.2 水源质量。A.1.3 菇场土壤环境质量。A.1.4 土洞内部建 造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A.2 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 A.2.1 名称。A.2.2 来源。A.2.3 用法、用量。A.2.4 使用、停用的日期。A.3 鸡腿菇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 A.3.1 栽培料消毒杀虫。A.3.2 菇场进料前后消毒杀虫。A.3.3 发菌期间消毒杀虫。A.3.4 覆土材料消毒杀虫。A.3.5 出菇期间消毒杀虫。A.4 采收日期、采收数量、商品菇等级。生产场所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入档日期。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