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291-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291 2020 池塘内循 环流水槽 养殖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pond raceway culture system 2020-11-30 发布 2020-12-30 实施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3/T 22912020 前 言 本 标准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准化 文件 的结 构和 起草规 则 的规 定起草。本 标准 由浙 江省 农 业 农村 厅提出。本 标准 由浙 江省 水产 标准 化技术 委员 会归 口。本 标准 起草 单位:浙 江省 水 产技术 推广 总站、杭 州市 农 业技术 推广 中心、湖 州市 农 业科技 发展 中心、浙江大 学新 农村 发展 研究 院。本 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马文 君、丁 雪燕、周 凡、姚高 华、陈 凡、周志 金、阮贇 杰、贝 亦江、陈 刘浦、彭建、线婷。DB33/T 22912020 池塘 内循 环流水槽 养殖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 了池 塘内 循环 流水槽 养殖 模式 的 池 塘改 造、设 施设 备、养殖 管理 等。本 标准 适用 于池 塘内 循环 流水 槽 养殖。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规 范性文 件的 引用 而构 成本 标准 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 日期 的引 用 文件,仅 该日 期的 对应 版本 适用于 本标准;不注 日期 的引用 文件,其 最 新 版本(包括 所有 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GB 11607 渔业 水质 标准 GB 13078 饲料 卫生 标准 SC/T 1137 淡 水养 殖水 质 调节用 微生 物制 剂质 量与 使用原 则 SC/T 9101 淡 水池 塘养 殖 水排放 要求 SC/T 9103 海 水养 殖水 排 放要求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3.1 流水槽 用于养 殖吃 食性 鱼类 的长 方形槽 型设 施。3.2 导流堤 坝 用以平 顺引 导池 塘循 环水 流的不 透水 结构 体,与水 槽垂直,由 水槽 边缘 向池 塘中间 延伸。4 池塘改 造 4.1 池塘 4.1.1 池塘条 件 4.1.1.1 养殖场 地需 水源 充足,无 污染,交通 与电 力设 施便 利。4.1.1.2 淡水池塘 以 长方 形为宜,面积不 低 于20 亩,东西 走向;塘埂 顶面 宽3 m5 m,建 立护 坡,坡比1:1.5 1:3.0,池 塘深 度 1.8 m3.0 m。4.1.1.3 海水池 塘面 积不 低 于 20 亩;滩 面的 设置 应适 应循 环水流 向,占比 不超 过 40%;环 沟水 深以1.2 m 1.5 m 为宜。DB33/T 22912020 2 4.1.2 水质 应符合GB 11607 的要 求。4.2 流水槽 4.2.1 位置 应综合 考虑 池塘 形状、风 力走向 等,宜在 池塘 长边 一侧,与塘 埂平 行。4.2.2 材料 各地 因 地制 宜,宜 选用 砖混、玻 璃钢、不 锈钢 等材 料。4.2.3 规格 长25 m 30 m、宽5 m、深2.0 m 2.5 m;一个 单元3 条水槽 以上 并联 建造 为宜。4.2.4 面积比 例 流水槽 总面 积占 池塘 面积 比例 以2%3%为宜。4.2.5 推水区 建在流 水槽 前端,推 水设 备 与流 水槽 垂直,并 在前 沿下端 建0.8 m 1.2 m高 的挡墙。4.2.6 集污区 建在 流 水槽 末端,宽3.0 m 4.0 m,可根 据载 鱼量 适 当增加 到6.0 m 8.0 m,设置自 动型 轨道 式吸污装 置;集污 区末 端 可 建0.4 m0.8 m 高的 档墙。集污 区挡 墙外 侧6.0 m 8.0 m 处可 设置 水下 挡污坝,坝 顶 距 水面0.5 m左右。4.3 导流堤 坝 导流堤 坝建 设可 利用 原有 塘埂或 新建 墙体。淡 水池 塘 需设 计导 流坝 堤延 伸端 与大塘 堤坝 之间 留 出缺口,宽度 为(水槽 数量 3)m(水槽 数量 5)m。5 配套设 施设 备 5.1 推水设 备 5.1.1 风机选 择 每条流 水槽 各配1台2 kW 2.5 kW 罗茨 鼓风 机或 漩涡 风机,以并 联方 式连 接。5.1.2 安装方 式 固定于 流水 槽前 端的 螺旋 提升机 上,或安 装于 浮床 上。5.1.3 推水流 速 风机出 水口 水流 速度 为0.3 米/秒 0.5 米/秒;6 分钟 8 分钟 可交 换1 条流 水 槽的水 量。5.2 增氧设 备 DB33/T 22912020 配置功 率为2.2 kW以 上的 罗茨鼓 风机;应 配 备 制氧 设备或 液 氧,与 鼓风 机 充 气管道 三通 连接。沿流水槽 内 长 边的 前三 分之 二部位 底部 设置 微孔 或纳 米曝气 管2 排。5.3 集污系 统 在 集污 区 安 装集 污装 置,每3条 流水 槽配 套建 设20 m3互通 集污 池。5.4 拦鱼设 施 在推水 设备 下游 和集 污区 上下游 安装 不锈 钢网 片拦 鱼栅,网孔 大小 根据 养殖 品种和 规格 确定。养殖前期,可 在流 水槽 前端 拦鱼网 后增 加一 道与 拦鱼 网网目 相同 的聚 乙烯 软网。5.5 发电机 配置功 率满 足系 统所 有设 备运行 总功 率的2倍 以上。5.6 监测与 报警 系统 宜配备 在线 水质 监测、监 控系统 和压 力感 应系 统,异常时 报警。5.7 供料设 备 在流水 槽前 端配 置喷 洒式 投饵 机 或风 送式 集中 供料 设备。5.8 试运行 放养前,所 有设 施设 备应 试运行 正常 方可 投入 使用。6 养殖管 理 6.1 流水槽 养殖 品种 可摄食 配合 饲料,适应 高 密度集 约化 养殖 的鱼 类品 种。以放 养大 口黑 鲈、草 鱼、鲫、青鱼、鲂鲌、太阳鱼 等淡 水鱼 类,梭鱼、花鲈、龙 胆石 斑鱼、金 鲳等海 水鱼 类为 宜。6.2 放养规 格与 放养 量 6.2.1 放养规 格 为10 g 以 上的 鱼 种。6.2.2 初始放 养量 根据 目标 产量 设定,以淡 水设 计产 量不 高于 100 kg/m3、海 水设 计 产量不 高 于 50 kg/m3为 宜。6.2.3 放养前 将鱼 种先 用 20 mg/L 的高 锰酸 钾或2 mg/L 4 mg/L 的硫 酸铜 溶液 浸泡30 分钟 消毒。6.3 生态净 化塘 种 养 生物 6.3.1 水生动 物 6.3.1.1 淡水生 态净 化塘 可适 量放 养鲢、鳙 等滤 食性 鱼类,套养河 蟹、青 虾、螺蛳、中华鳖,吊养 河蚌。6.3.1.2 海水生 态净 化塘 可放 养贝 类,不超 过塘 面积 的 40%,并可少 量套 养凡 纳滨 对虾、脊 尾白 虾 等虾类。6.3.2 水生植 物 DB33/T 22912020 4 淡水生 态净 化区 可种 植沉 水植物、挺水 植物、浮水 植物,种 植面 积占 塘面 积10%20%,养 殖过 程中需及 时清 除过 量或 死亡 的水生 植物。6.4 增氧 流水槽 放养 鱼后,适 时 开 启增氧 装置,保 证溶 氧大 于5 mg/L。净化 区配 置 增 氧机,同时 沿水 循 环流动方 向设 置2 台3 台辅 助推水 设备。6.5 饲料 6.5.1 饲料应 符 合GB 13078 的 要 求,投 喂遵 循“定时、定 点、定 量、定质”原 则,宜投喂 浮性 膨化配合饲 料。6.5.2 在鱼种 放 养1 天3 天 后 首次 投 喂,日投 喂1 次3 次,投喂 比例 为每 千克 鱼体重 的 0.5%3%,并 根据 养殖 阶段、天 气状况 等调 整投 饲量。6.6 污物清 除 6.6.1 末端吸 污 投喂饲 料约1小时 后 吸污,一般每 天2 次4 次,根 据 载鱼量 大小、水温 高低 适 当调整 吸污 频率 和时长;以 吸出 的污 水颜 色与 池水相 近即 可。6.6.2 系统清 洗 不定期 清洗 流水 养殖 槽的 过滤网、微 孔增 氧管、风 机进风 口过 滤器 和吸 污设 备的吸 头。养殖 结 束后彻底 清洗 槽壁、槽 底。6.6.3 污泥利 用 有条 件 的养 殖场,可 将污 泥处理 后,资源 化循 环利 用。6.7 病害防 治 6.7.1 坚持科 学养 殖、预防 为主。养殖 期间 可每 半个 月在 净化区 泼洒 微生 物制 剂,适时使 用益 生菌、VC 等 拌料 投喂 流水 槽中 鱼 类。微 生物 制剂 使用 参 考SC/T 1137 的要 求。6.7.2 以药浴 方式 预防 与治 疗时,宜先 关停 推水 设备,开 启底部 增氧,封 闭水 槽两 端拦鱼 栅。6.8 养殖记 录 每天早 晚巡 塘,做好 生产 记录、用药 记录 和销 售记 录。6.9 养殖尾 水 养殖尾 水排 放应 符合SC/T 9101、SC/T 9103 的 要求;或养殖 园区 内循 环利 用。6.10 捕捞上 市 根据生 长情 况和 市场 行情 等适时 捕捞 上市。7 流水槽 示意 图和 技术 模式 图 7.1 池塘内 循环 流水 槽养 殖示 意图和 流水 槽结 构示 意图 见附 录 A。DB33/T 22912020 7.2 池塘内 循环 流水 槽养 殖技 术模式 图见 附 录B。DB33/T 22912020 6 附 录 A(资料 性)池塘内 循环 流水 槽示 意图 A.1 流 水槽 养殖 流水槽 养殖 示意 见 图A.1。图A.1 流水 槽养 殖示 意图 A.2 流 水槽 结构 流水槽 结构 示意 见图A.2。图A.2 流水 槽结 构示 意图 DDB33/T XXXX2020 附 录 B(资料 性)养殖模 式技 术图 池塘内 循环 流水 槽养 殖模 式技术 图见 图B.1。生产流 程 主要生 产技 术措 施 配图 池塘改 造 环 境要求 养殖场地需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与电力设施便利。淡水池塘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不低于20亩,东西 走 向;塘 埂 顶 面 宽3 m 5 m,建立 护 坡,坡 比1:1.5 1:3.0,池塘深度1.8 m 3.0 m。海 水 池 塘 面 积 不 低 于20 亩;滩 面 的 设 置 应 适应 循 环 水 流 向,占 比 不 超 过40%;环 沟 水 深 以1.2 m 1.5 m 为宜。流 水养殖水 槽 应综合考虑池塘形状、风力走向等,宜在池塘长边一侧,与塘埂平行。宜选 用砖混、玻璃钢、不锈钢等材料。流水槽总面积占池塘面积比例以2%3%为宜。配套设 备 推 水设施 每条流水槽各配1 台2 kW 2.5 kW 罗茨鼓风机或漩涡风机,以并联方式连接。固定 于流水槽前 端的螺旋提升机上,或安装于 浮床上。增氧设施 配置功率为2.2 kW以上的罗茨 鼓风机;应配备制氧设备或液氧,与鼓风机充气管道三通连接。沿水槽内 长 边 的 前 三 分 之 二 部 位 底 部 设 置 微 孔 或 纳米曝气管2 排。集 污系统 在 集 污 区 安 装 集 污 装 置,每3 条 流 水 槽 配 套 建设20 m3互通集污池。图B.1 池 塘内 循环 流水 槽 养殖技 术图 DB33/T 22912020 8 拦 鱼设施 在 推 水 设 备 下 游 和 集 污 区 上 下 游 安 装 不 锈 钢网片拦鱼栅,网孔大小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格确定。养殖前期,可在养殖水槽前端拦鱼网后增加一道与拦鱼网网目相 同的聚乙烯软网。监 测报警 配备 在 线 水 质 监 测、监 控 系 统 和 压 力 感 应 系统,异常时报警。供 料设备 在 流 水 槽 前 端 配 置 喷 洒 式 投 饵 机 或 风 送 式 集中供料设备。养殖管理 养 殖品种 可摄食配合饲料,适应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鱼类。可放养大口黑鲈、草鱼、鲫、青鱼、鲂鲌、太阳鱼、梭鱼、花鲈、龙胆石斑鱼、金鲳等。净 化塘生物 种养 淡水生态净化塘可适量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套养河蟹、青虾、螺蛳、中华鳖,吊养河蚌。海水生态净化塘可放养贝类,不超过塘面积的40%,并可少量套养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等虾类。淡水生态净化区可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 物、浮水植物,种植面 积占塘面积10%20%,需及时清除过量或死亡的水生植物。饲料 饲料应符合GB 13078、NY 5072 的要求,投喂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定 质”原则,宜投喂浮性膨化配合饲料。在鱼种放养1 天3 天 后 首次投 喂,日 投 喂1次3 次,投喂比例为每千克 鱼体重的0.5%3%,并根据养殖阶段、天气状况等调整投饲量。图 B.1 池 塘内 循环 流水 槽 养殖技 术图(续)DDB33/T XXXX2020 污 物清除 投喂饲 料约1 小时 后吸 污,一般 每天2 次4次,根据载鱼量大小、水温高低适 当调整吸污频率和时长;以吸出的污水颜 色与池水相近 即可。不定期清洗流水养 殖槽的过滤网、微孔增氧管、风机进风口过滤器和吸污设备的吸头。养殖结束后彻底清洗槽壁、槽底。病 害防治 坚持科学养殖、预防为主。养殖期间可每半个月在净化区泼洒微生 物 制 剂,适 时 使 用 益 生菌、VC 等拌料投喂水槽中鱼类。微生物制剂使用参考 SC/T 1137 的要求。以药浴方式预防与治疗时,宜先关停推水设备,开启底部增氧,封闭水槽两端拦鱼栅。捕 捞上市 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等适时捕捞上市 图B.1 池 塘内 循环 流水 槽 养殖技 术图(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