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07/T 015-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2020年06月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述(一)任务来源 谷子又称粟,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中北部重要食物和经济来源,在维持区域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产业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是山西有机旱作和功能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谷子,被誉为“五谷之首”,营养价值极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硒等,不仅是山西省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应对未来日愈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战略贮备作物,在旱作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省“小杂粮王国”的重点产品和形象代表。太谷县是国家绿色农业大,有着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也是谷子种植大县,常年谷子种植面积在 3-5万亩。但是谷子的种植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量不高、品种单一,严重制约了该县谷子产业的发展,因此制订谷子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农民规范种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申请人多年致力于谷子生产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十三五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起草完成了“绿色食品 谷子生产技术规程(DB14/T 905-2014)”和“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4/T904-2014)”两项山西省地方标准,了解我省谷子生产现状,为本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工作基础。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于 2019 年 4 月由晋中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提交地方标准编制项目申报书,晋中市山西农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主要起草单位。2019 年12 月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监标管字20194 号】文件批准立项。(二)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要起草单位: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太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人:郭美俊、杨雪芳、申洁、宋喜娥、王宏富、原向阳、董淑琦、郭平毅。(三)起草过程 本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对人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成员个人目标和任务。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查阅学习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了解标准书写结构、书写方式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进程安排。并搜集了谷子生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与此同时对太谷县谷子种植区进行了追踪调查,获取了大量前沿资料,结合我们多年的谷子栽培管理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凝练集成了“有机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2019 年 6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进行研讨,制定了标准大纲,完成了本标准的讨论稿;2019 年 7 月-9 月期间,我们就标准架构、内容等征询了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并对标准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参数进行论证,随后形成标准文本草案(初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2019 年 10 月,向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专家征求意见;2019 年 11 月,根据意见反馈后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二、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 1.科学性 本标准是在多年研究结果基础上集成创新,采纳了专家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在生产实践中已被证明有效。本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长期开展谷子从种到收,以及收后贮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本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在谷子栽培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2015 年项目组完成了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对谷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播种、间苗、除草、收获等环节都做了系统研究。调研了谷子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谷子一直被看作低产作物而受到轻视,因而大都种在山地、丘陵、坡地等旱薄地上,加之产量低、生产成本大、产品深加工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项目组对谷子生长特性进行了细化研究,为谷子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理论依据。经过实验进行了反反复复试验,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联合相关单位在谷子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施肥用量、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及收货贮藏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很好的控制了谷子种植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的目的。本标准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参照国家、地方有关标准,经过充分研讨后,形成了本标准相关内容。本标准经初稿、征求意见稿、初审稿、送审稿、报批稿多次修改,最终成型。2.先进性 本标准借鉴了其它标准的一些经验,与现行的国标、其它省市的地方标准相比较,本标准不仅规范了太谷县有机旱作谷子的产地环境,并对谷子栽培过程各个环节做出了规范化要求。在技术上通过推进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土壤培肥方式,实现农作物秸秆利用,达到化肥减量增效,另外通过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大幅度提高谷子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谷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实现谷子生产优质、高产、高效。3.实用性 本标准对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和生产档案等谷子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本规程具有明确化、具体化的特点,可操作性强。(二)主要内容 本标准分为 10 个章节,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和生产档案的要求。三、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和验证方法以及预期的效果(一)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依据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包括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示范验证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谷子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的规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应符合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准则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内容确定;地膜覆盖应符合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型农用地膜覆盖薄膜规定的内容确定。谷子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生产过程的监控等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内容和验证方法如下:1.谷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使用要求依据(4.4)(1)确定依据:本指标依据是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内容确定对化肥要求提出。(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进行谷子种植肥料要求的实践,实践证明:该标准制定的施肥原则、施肥用量以及施肥方法均科学可行。2.谷子的播种方式和主要机械设备(5.3)(1)确定依据:本指标主要来自项目组已有研究成果,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J-3-008)“谷子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并结合山西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2015-TN-09)的实验内容,在对谷子播种环节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做出了有关调研后,确定了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技术参数及其主要机械设备。(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按照此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参数种植谷子,通过控制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包括播籽轮、排种器、开沟器、发动机马力、覆膜机具、播种量及播种深度等,验证了谷子播种环节的各项指标。3.谷子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要求依据(7)(1)确定依据:按照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准则的有关要求,谷子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治措施,根据以上的标准对谷田病虫害进行防治。(2)验证方法: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在太谷县北汪乡和申奉村按照此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谷田病虫害防治。(二)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 旱作谷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可以明显,提升,提高谷子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谷子产业的效益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进一步加快太谷县谷子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有机旱作谷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谷子产业的进步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示范推广 1500 亩,共增产谷子 11.25 万公斤计45 万元,节省间苗用工 1500 个计 30 万元,合计实现农民节本增效 75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四、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与外省同类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我国关于谷子方面的标准,有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4/T 904);这些标准与本标准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本标准有很大差别,例如本标准涉及的谷子生产要求的产地环境、播前整地、施肥用量、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与其它标准不同。表1本标准与山西省现有地方标注区别 现有标准 本标准 术语和定义 无“有机旱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它既区别于“有机”,又区别于“旱作”,更不是“有机”和“旱作”在概念上的简单叠加。有机旱作是指依据山西省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料,轮作倒茬,蓄水保墒,节肥减药等一系列耕作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和抗御干旱的能力,实现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有机旱作农业并不是有机农业与旱作农业在概念上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高度开放的高效化、集约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农业生产目标由自给转向商品化,强调农业绿色高产永续发展,目的是因地制宜地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并配合一系列抗旱耕作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生态系统。产地环境 应选择丘陵山区、海拔 700m1400m、通风排水良好的旱源地、梁地、梯田地和小于 15的缓坡地。土壤熟化层度达30cm 以上,肥力中上等。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332 的规定 选择符合谷子生产要求的肥力较高、无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块,远离矿区、工厂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土壤环境要求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前茬作物适宜为豆类、马铃薯、红薯、玉米。播前整地 无 前茬作物秋收后,结合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土壤培肥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时耕翻,深耕 25 cm 30 cm。冬前耙耢保墒,达到耕翻透、底肥足、地平整的要求。播量 每 667 m2播量 0.3 kg 0.7 kg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耕作质量、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常规谷子每 667 m2播种量为 0.3 kg 0.7 kg,杂交谷子每667 m2播种量0.5 kg 1 kg。肥料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根茬,适时秋深耕 20cmc 以上,结合秋深耕每 667m2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3000kg5000kg、纯氮 10kg13kg、五氧化二磷6kg7kg、氯化钾 5kg6kg。所有肥料应符合NY/T496 规定。施肥原则 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如使用化学肥料应减控用量。所用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对谷子的营养、味道、品质和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施肥用量 每 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00 kg 4000 kg;化学肥料可施磷酸二铵8 kg 10 kg,尿素 10 kg 15kg,氯化钾(52%)3 kg 5 kg。根据地力的不同,可作相应调整。施肥方法 采取秸秆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或采用有机肥、农家肥和微生物肥做底肥,耕地时翻至地下,使土肥相溶。每 667 m2 施用尿素 5 kg 10 kg 做追肥,追肥时间为拔节后孕穗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最好在雨前及时追肥。播种方式 露地种植 机 播 或 耧播,宽窄 行 种植,宽 行40cm50cm,窄行25cm20cm,播种后视墒情镇压 12 遍;缺墒时先空耧划开干土,后带籽探墒播种,播后及时镇压 12遍。覆膜种植 分为膜侧条播和膜上穴播。膜侧条播选精量条播 采用手推式、自走式或悬挂式小籽粒作物精量条播机,行距 30 cm 50 cm,株距 12 cm 14cm,播深3 cm 4 cm,根据品种发芽率选择适宜下籽量的播种轮。土壤墒情差,适当深播;土壤墒情好,适当浅播。播后及时镇压。覆膜穴播 采用谷子播种联合作业机具,实现旋耕、镇压、覆膜、用铺膜、播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一般款窄行种植,膜间为窄行,膜上每隔 5m 左右打一土带,防风揭膜;膜上穴播选用铺膜、打孔、穴种、覆土、镇压一次作业机械,膜间为宽行,膜上为窄行,一膜 24 行,打孔穴种,每穴播种 68 粒。打孔、下籽、覆土、镇压等工序于一体。地膜宽度 80 cm,质量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宽窄行种植,膜上打孔种植 2 行,行距40 cm 50 cm;膜间行距 50 cm 70 cm,穴距23 cm,膜下播深3 cm 4.5 cm,覆土厚度1 cm 2 cm,根据品种发芽率选择适宜下籽量的播种轮。作业质量应符合DB14/T 904 的规定。清洁田园 无 谷子生产中,采用可降解地膜或收获后回收地膜,彻底清除田间农药瓶、农药包装袋及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成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调色板等方法防治 利用害虫成虫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昆虫性信息素、调色板等方法防治。性诱剂诱杀 每 667m2 设置 4 6 个粟灰螟等性诱剂诱捕器,诱捕器之间间隔 15 m 20 m,粟灰螟诱捕器放置地面。每月更换一次诱心。糖醋液诱杀 每 667 m2 设置糖醋液诱盆10 20 个,诱盆直径15 cm 20 cm 为宜,高度为 15 cm,按糖:醋:酒:水=1.5:1:1:10 的比例配置。将配置好的糖醋液倒入诱盆中至盆沿 2/3 处,放置时间为 5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可诱杀小地老虎、黏虫、粟叶甲等多种害虫。杀虫灯诱杀 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粟灰螟、黏虫、粟叶甲等害虫,减少田间落卵量。杀虫灯高度以接虫口距离地面 1.5 m 1.8 m 为宜,挂灯时间为 5月中旬至 9 月下旬,每晚 20:00 开灯,次日清晨5:00关灯。调色板诱杀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 667 m2悬挂规格为 20 cm 25 cm 或25 cm 30 cm 的黄板40 张 60 张。生物防治 利用田间瓢虫等自然天敌,采用生物农药、生物菌等防治病虫害。利用田间瓢虫、赤眼蜂等自然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苦内酯、藜芦碱醇、苦参碱、烟碱等)防治病虫害。如用 0.6%苦内脂水剂或0.5%藜芦碱醇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 400 倍 500倍稀释溶液喷施。采用生物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以菌治虫。如在粟灰螟 1 3 龄盛发期,每 667 m2用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600 ml 800 ml 可有效减少幼虫化蛹量;每 667 m2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 ml 30 ml可有效防除地下害虫、粟灰螟等;每 667 m2用绿僵菌200 g 400 g 可有效防除地老虎。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规章执行。六、征求意见处理情况 标准编写组先后将征求意见稿函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经作所、作物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征求意见,经审阅,专家一致认为,标准的编制知道思想明确,主要内容详实,指标依据科学,需在文本结构、文字表述方面进行修改,共提出意见 4条,起草人员对提出的 4 条意见逐条进行了仔细学习研究和讨论,并均采纳。主要意见如下:1、去掉灌溉部分,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地膜等有害废弃物的回收;2、建议将“每 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0kg2500kg”修改为“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2000kg4000kg”;3、建议将“常规谷子每 667m2留苗1.5 万2.5万株,杂交谷子每667m2留苗 1 万2万株”修改为“常规谷子每 667m2留苗 2万3万株,杂交谷子每 667m2留苗 1 万2 万株”;4、删除“土壤含水量15%”。七、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八、宣贯的措施 在标准发布后实施前,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本标准的宣传。在相关地区开展多点试验和示范工作。与当地农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 各种方式的培训班,培养标准推广技术骨干人员,落实贯标实施,跟踪服务对贯标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协调处理,设立专门的答疑或咨询平台,排忧解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