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 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十一月 I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1 第二节 承办 单位简介 . 6 第三节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 8 第四节 主要结论和建议 . 11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13 第一节 XX 市社会经济概况 . 13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 14 第三节 建设规模 . 18 第三章 项目场址和建设条件 . 20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气候、水源条件 . 20 第二节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21 第三节 公用工程条件 . 24 第四章 建设方案 . 26 第 一节 总体规划 . 26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35 第三节 结构设计 . 37 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 . 39 第五节 电气设 计 . 42 第六节 弱电设计 . 45 第七节 通风空调系统 . 48 第八节 交通组织 . 48 II 第九节 无障碍设计 . 49 第五章 节 能 . 50 第一节 建筑节能 . 50 第二节 给排水节能 . 50 第三节 电气节能 . 50 第四节 空调节能 . 51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52 第一节 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 52 第二节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 53 第七章 劳动安全、消防、人防 . 55 第一节 劳动安全 . 55 第二节 消 防 . 56 第三节 人防设计 . 59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 60 第一节 机构性质 . 60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60 第三节 人力资源配置 . 61 第四节 体制与机制 . 61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 64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 . 64 第二节 工程招投标 . 66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7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 67 第二节 投资估算 . 68 III 第三节 资金筹措 . 82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和社会效益分析 . 84 第一节 财务评价 . 84 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 . 114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 116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 118 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二、承办单位 XX 中禾集团、 XX 纸板厂、 XX 丰泽法石信廉工艺品厂 三、项目地址 XX 纸板厂、 XX 丰泽法石信廉工艺品厂 原址。 四、项目负责人 刘 XX, XX 中禾集团总裁。 五、项目性质 新建。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一) XX 中禾集团关于建设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 心建设项目 的请示报告; (二) 建设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总平面布置图(华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三) XX 市中禾集团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书; (四)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五)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六)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八)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 年 2 版 ); (十)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 年版 ) ; (十一)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十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十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CBJ52-83); (十四)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十五) XX 市规划资料; (十六)建设用地红线图。 七、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网络中心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高 科技 产业实训研发 中心 、高 科技 产业孵化中心、高 科技 产业测试检测中心、员工公寓和 行政管理用房及公用辅助设施等。 本项目建设用地包括位于东部地块的二区和位于西部地块的一、三区(以下简称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为 高 科技 产业实训研发中心和 高 科技 产业测试检测中心,西区主要为 高 科技 产业孵化中心。 基地 用地约 109.8 亩 (73189 m2),总建筑面积 419009.55 m2,地下室 62467.2m2,其中: (一)东区( 实训研发 中心和 测试检测中心 ) 用地 26535m2(约 39.8 亩), 建设 实训研发中心和产业测试检测中心 大楼 4 幢,层高 32 层,建筑面积 112817.2 m2, 员工公寓 2幢 ,层高 32 层 , 建筑面积 31696.5m2,大门及传达室 9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 13763.5m2。 3 (二)西区( 高 科技 产业孵化中心 ) 用地 46654 m2(约 70 亩),建设孵化中心大楼 8 幢,其中 5 幢层高 32 层,建筑面 积 ; 140637.1 m2; 3 幢 层高 24 层,建筑面 积62902.5m2;综合办公大楼 1 幢 16 层,建筑面积 21561.5m2; 员工公寓 2 幢 ,层高 32 层 , 建筑面 积 47544.75m2;管理用房 2-4 层,建筑面积 1850m2;大 门及传达室 9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 48703.7m2。 (三) 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中心建设 招聘高层次的研发与管理人才,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八、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173713.84 万元,其中: 1、东区总投资 62648.39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43956.82 万元,其他费用 9586.87 万元,基本预备费 4283.50 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 4271.21 万元,流动资金 550 万元。 2、西区 总投资 111065.45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78943.80 万元,其他费用 16605.66 万元,基本预备费 7643.96 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 7622.03 万元,流动资金 250 万元。 项目总投资中,中禾集团自筹 60439.42 万元;申请银行长期贷款 112714.42 万元(占建设投资的 70%);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560 万元。 (二)财务效益 财务评价结果,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 ) 13.90%,基准收益 I=12%,财务净现值 (所得税前 )为 12717.72 万元,盈亏平衡点 65.02%,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4 (三)社会效益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有利于 XX 市高技术产 业的发展,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为 XX 市乃至 XX 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后劲和支持,促进 XX 市乃至 XX 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表 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工程或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总用地面积 m2 73189 109.8 亩 1 东区用地 m2 26535 39.8 亩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4577.8 地上建筑物总面积 m2 144513.7 地下室面积 m2 13763.5 容积率 5.4 绿化率 % 34 建筑密度 % 17 2 西区用地 m2 46654 70 亩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10531.6 地上建筑物总面积 m2 274495.85 地下室面积 m2 48703.7 容积率 5.88 绿化率 % 34 建筑密度 % 22.8 5 二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73713.84 三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3.90 所得税前 四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717.72 所得税前 五 盈亏平衡点 % 65.02 6 第二节 承办单位简介 项目承办单位为 XX 中禾集团。 XX 中禾集团于 2006 年 8 月由XX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 XX 中禾集团是以 XX 中禾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规范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控股子公司包括 XX 市金石装璜装饰有限公司、 XX 市力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 XX 市丰泽区力新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XX 中禾集团主要是从事教育和科技产业化投资,拥有关联企业二十多家,参与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的投资建设,创办了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XX 实验中学。紧密型企事业中,教育、科技员工达 1000 多人, 关联单位的专家级人才达 300 多人,仅集团创办的学校就有在校生 1万多人。集团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有较高的高新技术研发水平,特别是在 IC 集成电路、微电子集成电路、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能源环保开发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有较好的基础。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本集团创办,经 XX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国家计划内招生并颁发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文凭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于 2005 成立,位于风景秀丽、人才集聚、科技发达、素有 “东南硅谷 ”之称的福州软件园区内,学院依托福州大学软件学院良好的办学条件,共享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院占地总面积 347 亩,总建筑面积 273800 平方米,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10 间,微机 860 台;数字语音室 4 间,数字带显视器语音设备 240 套;多媒体教室 57 间,设备 57 套,均配备有投影仪、电脑两台、屏幕及相关话筒音响设备;美术教室 4间、普通教室 42 间、体操健身房 2 间;图书信息中心 31000 平方米, 7 阅览室 300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10 万多册,期刊、杂志 1000 种,并与省内各大高校及著名图书馆联网,共享图书资料和资源。学院利用福州软件园内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条件,依托福州软件园丰富的人力、 物力资源和管理经验,坚持理论和实践、人文与科技教育、学历教育与 IT 认证相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紧跟国际软件发展趋势,与微软、 Adobe、Sun、华为等著名 IT 厂商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建立实训中心,引进企业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职称相应高水平、高素质,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 “双师型 ”师资队伍。学院现设立 Web 应用程序设计、可 视化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计算机图形 /图像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游戏开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办公应用、会计电算化、应用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室内设计等 15 个专业,目前共有在校生 1200 多人。 福州大学软件学院是本集团与福州大学共同创办的软件学院。福州大学 设有物理与信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等 21 个学院。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71 个硕士点,三个专业硕士 授权点, 1 个国家重点学科, 5 个国家级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1 个 “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23 个省高校重点学科, 61 个本科专业。近三年来共承担科技项目 1420 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66 项, 8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8 项。 本工程主要依托的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及 “省微电子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 1972 年福州大学就设立了微电子专业,具有培养电子元器件设计、半导体材料设计及工艺设计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 才的基本经验。通过 “九五 ”期间和 “十五 ”“211工程 ”建设,有关模拟数字电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计算数学、离散数学以及系统工程等学科基础更加完善,可以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的学术资源。近年来,特别是通过 “十五 ”“211 工程 ”建设,组建了省级 “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 “集成电路设计基地 ”等教学和研发机构;加强了 IC 设计骨干人才的引进;通过培训和 IC 设计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专业教学和研发的师资队伍。两年多来,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先后招收了 150 多 名微电子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已着手和省内 IC 设计企业联合培养微电子方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2 年底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技术 ”等两个方向的研究工作被列入国家 “十五 ”期间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2003年新增一个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点;学院参与建设的 “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获得立项; 2005 年 “物理电子学 ”获得 XX 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第三节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九五 ”以来, XX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 “科教兴省 ”的战略决策, 9 把科技进步作为加速 XX 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力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XX 市有华侨几千万,海外留学人员 3 万多,是一个华侨多、民营企业多、民间游资多的地区,加上其在建设闽南金三角经济圈中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南有厦门经济特区,西有三明市,北有莆田市、福州市,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许多科技人员来 XX 投资创业,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 科学发展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建设,必将有更多的科 技人员来 XX 投资兴业,为此需要创建优良的科研、生产、生活环境,形成 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空间,以 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来泉投资兴业。 本项目的 建设,可以为高技术产业尤其是 IT 产业的研发以及技术服务和培训提供场所,促进 XX 市乃至 XX 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市滨江路与宝洲路(泉秀路)之间,是规划的市商住中心,用地约 73189 m2( 109.8 亩) ,其中东区 26535m2( 39.8 亩) ,西区 46654m2( 70 亩) ,总建筑面积 419009.55m2,总投资 173713.84 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是 建设创新型社会,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需要 在 2006 年 1 月 9 日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 10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黄小晶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指出, “要 带动软件、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 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扩散和人才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竞争力,把 XX 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型省份。通过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的 建设, 为科技人员来 XX创业营造良好的设施、服务、政策环境, 推进 XX 市乃至 XX 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中介创新、理念创新,造就新型、优秀的国际化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队伍, 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 高科技 产业发展,把 XX 市建设成海峡西岸的 ”硅谷 ”,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力 不断增强的新兴城市。 (二)是 整合科研资源,增强科研实力的 需要 建设科技孵化基地, 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和智力资源,实现科研资源的整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建设共用的技术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优良的研发、生产、生活环境,人才集合环境和便于实施政策的环境,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优美的生活空间,降低兴业成本与风险,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聚集效应和孵化器、助推器的作用。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通过与省内外科研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形成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加强科研、应用及前瞻性的研究,提 高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研发实力,提高研发水平,使入园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11 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入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发展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XX 市 地处祖国的东南部,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有华侨几千万人, 44.8%台湾汉族同胞祖籍 XX,改革开放以来, 他们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纷纷来家乡投资创业, XX 成为台胞、华侨投资热土地区。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发展 ,将有更多的台胞、华侨来 XX 投资创业。 通过 中禾集团建设 XX 科技孵化基地, 营造良好的设施、服务、政策环境,吸收 更多的台胞、华侨来泉投资兴业,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聚集更多的高层次高新技术创业人才来泉发展事业, 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 是推动 XX 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XX 市政府提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基地,构建区域技术高效平台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 XX 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 划纲要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软件研发、孵化和人才培训基地列为重要建设内容。通过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的建设,为 XX 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一个具有高度活力的专业性科技性产业化平台,完成人才、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技 术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使 XX 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推动 XX 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 第四节 主要结论和建议 12 一、主要结论 (一) 兴办 XX 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项目 ,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和智力资源,通过建设共用的技术和服务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优美的 生活空间,形成局部优化的研发、生产、培训、生活环境,人才集合环境,对推动 XX 市乃至 XX 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具有重大的意义。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二) XX 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与台湾、香港、澳门交往密切,与国内外科研院校联系广泛,项目前景广阔。项目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较为落实,建设方案合理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二、建 议 (一)为充分发挥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的 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明确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协作模式,研究入园企业的具体要求,与基地的设计、建设相衔接, 加强招商力度。 (二)本阶段提供的建设方案主要为可行性研究确定建设内容、功能布置、投资规模以及资金筹措提供依据。下阶段应通过方案招标,选择并深化方案设计。 13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XX 市社会经济概况 XX 市地处 XX 省东南部,依山面海, 东经 11725 11905,北纬 2430 2556之间,东西宽 153 公里, 是 XX 省三 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 4 个区,晋江、石狮、南安 3 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 5 个县和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 1101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52 万人(不含金门县), 全市土地面积 11015 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 7864 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 421 公里,大小港湾 14 个,岛屿 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 123 个 。 改革开放以来, XX 人民坚持不懈地创建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文明城市 ”、 “文化模范城 市 ”、 “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 “优秀旅游城市 ”、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 “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 “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 ”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 “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 “晋江经验 ”和“XX 现象 ”, 经济总量位于全省第一, 成为 XX 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2006 年全市 实现生产 总值( GDP) 1900.76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24847 元(折合 3116 美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亿元企业增至 497 家,其 14 中, 10 亿元以上企业 13 家, 5 亿元 -10 亿元企业 60 家。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54.91 亿美元,其中,出口 40.37 亿美元,进口 14.54 亿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 185.0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972 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0812 元。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82 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技术开发中心68 家。全市拥有高等学校 15 所 ,其中本科高校 3 所,高职高专 12所。高校在校学生 7.97 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 76 所(含技工学校),普通高中 116 所,普通初中 271 所。 XX 市是 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核心地位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城镇化水平为 45.9%。根据 XX 市半小时城市群规划, XX 市辖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为 XX 市半小时城市群规划范围, XX 奋力打造特色经济,泉港 “石化基地 ”、丰泽 “中国树脂工艺之乡 ”、晋江 “中国鞋都 ”、石狮 “中国服装名城 ”、南安 “中国建材之乡 ”、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 ”、德化 “工艺陶瓷之乡 ”、永春 “芦柑之乡 ”、 安溪 “乌龙茶之乡 ”等特色经济驰名海内外。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市)中,晋江、惠安、石狮、南安、安溪 5 县市入围,在 2006 年 XX 省百强乡镇评价中, XX 占 41 席,其中有 7 个进入前十强。其 城市群内四个县市均进入全国百强县。人民立足实际,促使中晋江位列第 7 位。陈埭镇和安海镇蝉联排行榜的冠亚军。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中禾集团 建设 高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及软件实训研发中心 ,其旨意在于通过政府的支持,搭建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营造 良好的设 15 施、服务、政策环境, 满足 高科技 产业实训 用房 、 高科技 产业孵化用房、 高科 技 产业测试用房、员工公寓用房和 行政管理用房及公用辅助设施用房的需要, 以吸收 更多的台胞、华侨来泉投资兴业,聚集更多的高层次高新技术创业人才来泉发展事业, 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建设 XX 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 将形成优良的生产、人才、生活环境和便于实施政策的环境,产生局部聚集效应,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 为来泉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场所。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对科技孵化中心产生新的需求。科技孵化中心的建设,也必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互动作用,对 科技 孵化中心 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两岸合作交流先行区建设的推进,将进一步增强 XX 市乃至 XX 省吸收外来投资创业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的经济交流与发展,进一步加快 XX 市乃至 XX 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就 迫切需要有一个规模化, 持续发展的空间,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平台。其市场在于: 其一, XX市 地处我国东南地带, 南有厦门经济特区,西有三明市,北有莆田市、福州市,通过 XX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建设为这些地区来泉投资者提供创业条件和空间。 其 二, XX市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 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 44.8%台湾汉族同胞祖籍 XX,毗邻港澳, 通过 XX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建设为台湾、港澳同胞来泉投资提供创业条件和空间。 其 三, XX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同胞几千万人, 通过 XX 16 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建设为 华侨同胞 回乡投资提供创业条件和空间。 其 四, XX市民营企业多、民间游资多, 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一,是 XX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通过 XX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建设为投资者提供创业条件和空间。 其 五, XX市产业以劳动密集型 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任务繁重, 高新技术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是今后 加快 发展 和增强后劲的希望所在, 通过 XX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平台。 由此可见, XX中禾集团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发展前景广阔。 一、 高科技产业实训研发 用房需求 根据 XX 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闽政 200628号)和 XX 省中长期( 20062020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闽政 200623 号), “把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 XX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 ”, “围绕我省电子信息、机械 装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软件、光电、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环保和海洋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 ”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将建设成我省规模相当的高科技 产业实习与培训基地,为 培育一批服务于我省 高科技 产业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科技产业实习与培训基地 用房总使用面积需求约 56408.6m2。 二、 高科技产业孵化 用房需求 17 基地建成后将争取吸引 150 家以上的高科 技企业入住,其中5-10 家将成为全国 100 高科技企业,并在其中建立一个网络中心,作为整个孵化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高科技 产业孵化 用房总使用面积需求约 203539.6m2。 三、 高科技 产业测试检测用房需求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将建设成我省规模相当的高科技 产业测试基地,该测试基地除满足本项目 高科技 企业的测试任务外,也将成为承担我省 高科技 产品的主要测试基地, 高科技 产业测试基地 用房总使用面积需求约 56408.6m2。 四、 综合办公大楼 需求 基地建设 1 幢 16 层的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 21561.5m2。 五 、员工公寓需求 基地配套建设员工公寓 4 栋,总建筑面积 79241. 25 m2。 六、管理用房需求 (一)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总使用面积需求为 1850m2。 (二)门卫传达室 门卫传达室 4 个,需使用面积约 180m2。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面积需求见表 2 1。 表 2-1 项目建筑面积汇总表 序号 内容 建筑面积( m2) 1 高科技产业实训研发用房 56408.6 18 2 高科技产业孵化用房 203539.6 3 高科技产业测试检测用房 56408.6 4 员工公寓 79241.25 5 综合办公大楼 21561.5 6 物业服务用房 1850 7 门卫传达室及大门 180 8 人防地下室 62467.2 第三节 建设规模 根据项目功能及用房需求分析以及用地条件,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拟 用地 73189m2( 109.8 亩)。为满足使用面积需求,拟建地上建筑物总建筑面积 419009.55 m2,地下室 62467.2m2。其中: (一)东区( 实训研发 中心和 测试检测中心 ) 用地 26535m2(约 39.8 亩), 建设 实训研发中心和产业测试检测中心大楼 4 幢,层高 32 层,建筑面积 112817.2 m2, 员工公寓 2幢 ,层高 32 层 , 建筑面积 31696.5m2,大门及传达室 9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 13763.5m2。 (二)西区( 高 科技 产业孵化中心 ) 用地 46654 m2(约 70 亩),建设孵化中心大楼 8 幢,其中 5 幢层高 32 层,建筑面 积 ; 140637.1 m2; 3 幢 层高 24 层,建筑面 积62902.5m2;综合办公大楼 1 幢 16 层,建筑面积 21561.5m2; 员工公寓 2 幢 ,层高 32 层 , 建筑面 积 47544.75m2;管理用房 2-4 层,建筑面积 1850m2;大门及传达室 90 m2。地下室建筑面积 48703.7m2。 19 三、 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中心建设 招聘高层次的研发与管理人才,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20 第三章 项目场址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气候、水源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 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