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B31/T 1036-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16 31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1/T 10362024 代替DB31/T 10362017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recast and control of Corythucha ciliata 2024-04-02发布 2024-07-01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1/T 1036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虫情调查.1 5 虫情预测.2 6 防治方法.3 7 防治效果评价.4 附录 A(资料性)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为害症状和形态特征.6 附录 B(规范性)悬铃木方翅网蝽调查记录表.8 附录 C(资料性)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上海地区的年生活史.9 附录 D(资料性)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育历期.10 附录 E(资料性)不同温度下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种群趋势指数.11 附录 F(资料性)悬铃木方翅网蝽不同防治方法的药剂种类及使用剂量参考.12 附录 G(资料性)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捕食性天敌种类.13 参考文献.14 DB 31/T 1036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 DB31/T 10362017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技术规范。与DB31/T 1036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虫情调查”一章(见第4章);增加了“虫情预测”一章(见第5章);删除了防治设备(见2017年版的4.2)、防治方案(见2017年版的第5章)、灌根防治(见2017 年版的6.2.3);增加了树干绑草绳(草片)的防治方法(见6.1.2);更改了打孔注药的技术要求(见6.2.3,2017年版的6.2.2);增加了生物防治的内容(见6.3);增加了防治效果评价的评价内容(见7.4);增加了悬铃木方翅网蝽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育历期(见附录D)、不 同温度下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种群趋势指数(见附录E);更改了不同防治方法的药剂种类及使用剂量数值(见附录F,2017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捕食性天敌种类的资料(见附录G)。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上海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凤、罗卿权、朱春刚、张岳峰、李胜华、高磊、路广亮、季国辉、朱烨、孙荣华、涂广平、韩阳阳、孙雪婷、冯琛、刘莹、陈东旭、朱瑾、李跃忠。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7年首次发布为DB31/T 1036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 31/T 10362024 1 悬铃木方翅网蝽预测与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虫情调查、虫情预测、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评价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调查、监测、预测和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种群动态调查 population dynamics investigation 为掌握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和为害期的发生消长动态,采用专业方法进行的系统调查。3.2 虫口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每100 张叶片上若虫和成虫的个体数量之和。4 虫情调查 4.1 虫情调查时间 4.1.1 踏查应于 4月中旬至9月下旬进行。4.1.2 越冬期调查应于悬铃木冬季修剪结束至翌年3月中旬进行。4.1.3 为害期调查应于5 月上旬至9月下旬进行。4.1.4 为害程度调查应于 8月下旬进行。4.2 踏查调查方法 踏查应调查悬铃木树冠叶片有无悬铃木方翅网蝽、锈褐色分泌物及叶片失绿发白等(为害和识别特征参见附录 A)。确认有虫情发生后,应进行种群动态调查。4.3 种群动态调查方法 4.3.1 越冬期调查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