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668-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CCS B 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668 2024 玉米南方 锈病综合 防控技术 规程 2024-03-12 发布 2024-06-11 实施 河南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41/T 2668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病情调查.1 5 病害预报.2 6 防控原则.2 7 防控措施.2 附录 A(资料性)玉米南方锈病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3 DB41/T 2668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艳、李洪连、李好海、张国彦、杨雪、徐永伟、徐玉红、袁虹霞、曹言勇、陈琳琳、刘帆、范志业、王亚飞、李宇、王珂、周海峰。DB41/T 26682024 1 玉米南方 锈病综 合防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南方锈病的病情调查、病害预报、防控原则及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南方锈病的综合防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南 方锈 病 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侵染玉米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和苞叶,导致受害部位失绿、干枯,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籽粒灌浆不充分,产量下降。玉米南方锈病危害特点及发病规律见附录A。3.2 病害严 重度 表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斑面积占比,分成5级。1级:叶片无病斑或仅有过敏性反应斑;3级:叶片上有少量夏孢子堆,占叶面积不超过25%;5级:叶片上有中量夏孢子堆,占叶面积26%-50%;7级:叶片上有大量夏孢子堆,占叶面积51-75%;9级:叶片上有大量夏孢子堆,占叶面积76%以上,叶片枯死。3.3 病情指 数 表示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按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100(各级严重度对应叶片数各级严重度分级值)/(调查总叶片数9)(1)4 病情调 查 DB41/T 26682024 2 从大喇叭口期开始,每7 d调查一次,每块地随机选择5点,每点20株,调查病害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5 病害预 报 根据台风路径、强度、影响范围和病情调查情况,结合品种抗性、田间温度、湿度、降雨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病害预报,病害发生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和大发生。6 防控原 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保功能叶、保产量为重点,加强健康栽培措施提高玉米抗病性,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根据病害监测预报,及时开展药剂防控。7 防控措 施 品种选 用 应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豫东和豫南等常发区避免种植感病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水肥管 理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积水严重或田间湿度过大田块,及时排水除渍。长势偏弱的玉米田,应及时追施肥料,可适时喷施1-2次免疫诱抗剂或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抗病能力。肥料的使用按照NY/T 496的要求执行,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化学防 治 7.3.1 药剂防 治 在台风引起的降雨过后,田间出现零星病叶时,及时选用含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吡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叶面喷雾进行防治。病害重发年份,可视病害发生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隔 7 d10 d再次施药。如施药后6 h内遇雨,雨后要及时补喷。施药时间以上午露水干后至 10 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为宜,避免中午前后高温时段喷药影响防效。遇风力大于 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应停止施药。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7.3.2 施药器 械 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比较高大,宜选用植保无人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亩喷液量一般不低于 2 L,并在药液中添加植物油类、有机硅类和聚合物类的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确保作业质量。如条件允许,也可选用自走式植保施药机械进行作业,亩喷液量一般不低于 15 L。DB41/T 26682024 3 附录A(资料 性)玉米南 方锈 病危 害特 点及 发生规 律 A.1 危害 特点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广泛发生于热带至温带玉米种植区的真菌性病害,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侵染玉米引起。多堆柄锈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仅在活的玉米植物组织上存活,侵染为害叶片、茎秆和苞叶等。20 世纪 90年代前,该病害主要在我国南方玉米种植区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玉米种植制度的调整,逐步向我国北方扩展。目前,该病害在我国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夏孢子可随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具有突发性、爆发性的特点,爆发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A.2 发生 规律 玉米南方锈病作为一种气传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受病原、寄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病原方面,引起玉米南方锈病的病原菌为多堆柄锈菌,其生活史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形式,且以小循环侵染为主。小循环为无性生殖过程,以夏孢子形式在不同地区间完成周年侵染和循环。大循环为有性生殖过程,目前对于大循环的详细过程尚不明确。寄主方面,虽然审定了一些对南方锈病抗性较好的新品种,但成功用于生产实践的却很少,生产上仍缺乏抗南方锈病且高产优质的品种。环境条件方面,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病害可在 15C31C 下发病,夏孢子萌发和病害发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6C28C 和 24C27C,空气中夏孢子的密度与 27C 以上的温度和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当相对湿度90%时,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率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但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多堆柄锈菌夏孢子是侵染玉米的主要菌源,可以在我国南部地区越冬并全年存活,台风可以有效地增强多堆柄锈菌夏孢子的长距离传播,将夏孢子从南部地区输送到病原菌无法越冬的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主产区。台风的登陆路径和持续时间将决定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效的田间管理通常也可降低玉米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合理密植能改善田间通风和透光,降低田间环境湿度,减轻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合理间作也可以降低玉米南方锈病病害流行的严重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