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小麦高原913品种DB63/T303—199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备案号: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3/T 3031998 春小麦 高原913品种 1998-12-24发布 1999-01-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3031998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附录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是: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俊峰、李俊仁。DB63/T 3031998 1 春小麦 高原 913品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小麦高原913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对其栽培技术要 点、生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 殖、推广、检验、收购和销售。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本品种是以高原2D巨穗单体和B3-1-1特多实矮秆突变体为基础,应用染色体工程及F2单体优株重复复合杂交法等与常规选育相结合,经10多年选择培育而成。原代号913,属LutescensAl变种。1998年3月2日青海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定名为高原913,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113号。2.2 特征特性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见附录A。2.2.1 植株性状 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叶耳紫色,叶姿平展。叶片细长,旗叶长30.793.12厘米,叶宽1.430.10厘米。株型半松散,繁茂,株高85.245.63厘米,茎秆粗壮,浅黄色,茎粗0.440.13厘米,弹性中等,有腊粉。茎节5节,主茎基部第一节间长2.431.27厘米,第二节间长6.071.34厘米,穗下节间长48.143.08厘米。单株分蘖36个,分蘖成穗率2040,全田植株高度整齐。2.2.2 穗部性状 穗抽出旗叶鞘22.362.46厘米,闭颖授粉。灌浆后期穗部弯曲,穗长方形。穗长17.292.13厘米,小穗着生疏,穗密度指数12.41,小穗数22.492.28个。颖壳白色,有少量短茸,芒长0.430.12厘米,白色,护颖椭圆、斜肩,颖嘴鸟嘴形,有脊。2.2.3 种子性状 红粒、卵形。籽粒饱满,腹沟中等,冠毛较少。落粒性中等。2.2.4 经济性状 穗粒数46.234.58粒,穗粒重2.390.57克,千粒重50.423.16,容重755773克公升。经济系数0.47。籽粒半硬质,粗蛋白质含量12.3412.59,面筋质30.7831.82,淀粉62.3463.74,出粉率8788。2.2.5 属性及生育期 春性。在西宁播种至出苗2024天,期间0积温148.63152.81。出苗至抽穗6268天,期间0积温852.34875.23。抽穗至成熟5660天,期间0积温997.811003.34,全生育期138152天,期间0积温1998.782031.38。2.2.6 抗逆性 耐旱性较强,耐寒性中等,较抗倒伏。落粒性中等,耐青干能力较强,休眠期较长,基本无穗发芽 现象。2.2.7 抗病虫性 抗条锈和叶锈,轻感秆锈和白粉病,抗赤霉和黑穗病。DB63/T 3031998 2 2.3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旱性好。穗大粒重,丰产性好。该品种为旱地丰产型品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长效化肥为主,施有机肥3045吨公顷(2000.003000.00千克亩),P2O50.1380.207吨公顷(20.0030.00千克亩)。精耕细作保水保肥。生育期中遇雨适当追施化肥,后期喷施叶肥,以保大穗重穗和有效分蘖,保证籽粒饱满,提高千粒 重。3月上、中旬播种,每公顷播量0.230.26吨(15.0017.00千克亩),基本苗300450万(20.0030.00万亩),保穗375525万(25.0035.00万亩)。2.4 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2.4.1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表B。该品种在12水灌区和半浅半脑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每公顷产量6.757.50吨(450.00500.00千克亩);中等干旱地每公顷3.005.53吨(200.00350.00千克亩);中低位浅山每公顷2.254.50吨(150.00300.00千克亩)。2.4.2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于青海省低、中位山旱地种植。DB63/T 3031998 3 附 录 A(标准的附录)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A.2 时间 19941996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261.2米,无霜期155天,年降水量432毫米,年平均气温5.70。日平均气温0的初日为3月12日,终日为11月12日,初终间日数245天,期间积温2769.90;日平均气温5的初日为4月26日,终日为10月19日,初终间日数186天,期间积温2393.60;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为5月19日,终日为10月1日,初终间日数135天,期间积温2016.50;土壤类型灰钙土,质地壤土,肥力水平:有机质1.27,全氮0.16,全磷0.17,全钾2.88。水解氮71ppm,速效磷36ppm,活性钾220ppm,属湟水流域平整旱地,多年未施有机肥。DB63/T 3031998 4 附 录 B(提示的附录)生产能力情况 B.1 在较高水肥条件下,每公顷产量可达 7.50 吨(500.00 千克亩)。1996 年在西宁市大通药草乡(高位山旱地)种植 0.067 公顷(1 亩),产量 0.61 吨(612.00 千克亩)。1997 年在平安县下红庄(平整旱地,灌一次水)种植 0.034 公顷(0.5亩),产量0.25 吨(496.60千克亩)。B.2 在一般水肥条件下,每公顷产量可达 5.25吨(350.00千克亩)。1996 年在西宁市大通药草乡(坡地)种植0.034公顷(0.5亩),产量0.27吨(432.00千克亩),1996年在西宁市中科院西北高原 生物研究所内(平整旱地)种植0.013公顷(0.20亩),产量0.08吨(396.30千克亩)。B.3 在中低位浅山水肥条件较差,每公顷产量3 吨。1996年在湟中大有山种植 0.034公顷(0.51亩),产量0.11吨(217.00 千克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