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ICS 备案号: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3/T 2701996 春小麦 青春254品种 1996-12-03发布 1997-01-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2701996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居茂、迟德钊、王燕春、李俊仁。DB63/T 2701996 1 春小麦 青春 254品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小麦青春(优)254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对其栽培技术 要点,生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生产单位、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 验、推广、收购和销售。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的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达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 本规定。DB63T0361996 青海省农作物品种标准编写规定。DB63T00886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3 技术内容 按DB63T0361996和DB63T00886标准执行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于1984年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进行多父本聚合杂交,其杂交组合为sg(山前olesen/367B)77120NPFP选/RF8O11/ALondrs76矮808/3 sg(801一5017B1158/687712040)/4墨80。1993年定型,原代号254,属普通小麦gra-cum Korn变种。1996年11月6日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定名青春(优)254,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052号。3.2 特征性状 3.2.1 植株性状 芽鞘白色,幼苗半葡匐,深绿色,无茸毛,叶相上举,叶片深绿色,叶耳白色,株型紧凑,株高 770.48厘米,穗下节长度34.71.8厘米,苗粗0.50.01厘米,旗叶长27.33.05厘米,宽2.130.15厘米,单株分蘖数0.78个,分蘖成穗率0.2,植株整齐一致。3.2.2 穗部性状 穗长8.280.55厘米,每穗小穗数14.42.7,每穗粒数33.40.68个,穗密度指数20.19,属中。穗长方形,长芒,芒白色,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方肩、钝嘴形、颖脊明显突起到底。3.2.3 种子性状 籽粒椭圆形,白色、饱满,腹沟浅宽,冠毛少。3.2.4 经济性状 千粒重43.92.01,容重801克升,经济系数0.400.43,籽粒角质。粗蛋白质含量在西宁地区19.22,湿面筋50,沉降值48.8ml,吸水率67.3,形成时间6.2分钟,稳定时间4.5分钟,面包体积920cm3,面包评分88.2分,达到农业部提出的面包小麦品质分级二级标准(注:一级90分,二级85分,三级80分)。DB63/T 2701996 2 3.2.5 属性和生育期 春性。在西宁地区播种至出苗23天,出苗至抽穗62天,期间0积温775.48,抽穗至成熟57天,期间0积温845.2;生育期119天,期间0积温1620.63;全生育期142天,期间0积温1669.5。3.2.6 抗逆性 耐旱性中等、落粒性中等,耐青干能力中等、高抗倒伏。3.2.7 抗病虫害性 高抗三锈;赤霉病和霉腐叶枯病发病轻。3.3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矮杆,早熟,喜肥耐水,抗倒伏,适宜在中等以上水肥条件的地块种植。前茬以豆、薯和油 菜茬为好,亩施基肥农家肥34方,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3月中下旬播种。条播,播种深度在3.54厘米,每亩播种量22.5公斤,每亩保苗2530万,最高总基数5055万,成穗数3540万。田问管理技术主要突出早管理,三叶期结合除草、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生育期间浇水45次,灌浆初、中期各喷0.3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溶液一次。腊熟期收割,及时脱粒,晒干,确保品质。3.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3.4.1 生产能力 高肥水地块种植一般每公顷6750公斤(亩产450公斤)以上,一般水肥条件下种植每公顷45006000公斤(亩产300 400公斤)。1995年参加全省水地区域试验9个点,每公倾42214805公斤(亩产在281.4387.0公斤),在省农科院大田试种0.53公顷(8亩),总产3448公斤,平均每公顷6465公斤(亩产431公斤)。1996年同步参加生产试验,在统计的6个点中 每公顷20257222.5公斤(135481.5公斤)之间,其中在湟中县每公顷6433.5公斤(亩产428.9公斤),比对照增产20.4 在互助县每公顷6562.57222.5公斤(亩产437.5481.5公斤),比对照增产16.728.4。3.4.2 适应地区 我省东部农业区川水地单作,玉米小麦带田套种中等以上水肥地柴达木盆地等。DB63/T 2701996 3 附 录 A(标准的附录)品种试验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观察地点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田(西宁市北郊)A.2 观察时间 19941995年 A.3 观察地点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高度2309米,年降水量394.6毫米,年平均气温4.8,无霜期129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日3月26日,终日10月17日,初终间日数205天,期间积温2722.9;5初日5月2日,终日10月16日、初终间日数167天,期间积温2375.8。土壤为灌溉粟钙土,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土壤肥力水平:土壤有机质1.21.7,全氮0.100.12,全磷0.15 0.20,碱解氮6971ppm,速效磷3565ppm。地区属湟水流域灌区,水利条件较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