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245 2023 大兴安岭 岭 东南大 豆-玉米-马铃薯 轮作种植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oybean-maize-potato rotation cropping in eastern foot of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2023-12-15 发布 2024-01-15 实施 内蒙古自 治区市 场 监督管理 局 发 布 DB15/T 3245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农 牧厅提 出。本文件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农 业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SAM/TC 20)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内 蒙古 自治区 农牧 业科 学院、内 蒙古大 学、呼伦 贝尔 市农 牧技术 推广 中心、阿 荣旗农牧 局、阿 荣旗 农业 事 业发展 中心、内蒙 古自 治 区计量 测试 研究 院、内 蒙 古自治 区农 畜产 品质 量安 全中心。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张 向 前、路战 远、张德 健、程玉 臣、李金 龙、平翠 芝、孙鸿 举、赵小 庆、谢锐、高丽丹、郝楠 森、胡楠、王建国、孙峰、赵 双龙、刘祾悦、罗方、张 传玲、郝智强、陈立 宇、戎美仁、张健伟、孟 天天、步 恒通、师晶 晶、白东 星、杨芳 欣、张 志青、李 祯、王万 斌、耿 志同。DB15/T 3245 2023 1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 轮作种植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 大兴 安岭东 南麓旱 作农业 雨养 区大豆-玉米-马 铃薯 顺序轮 作栽 培 模式下 的地块 选择、轮作优 先序、播种 机具 选 择、秸秆 还田 与整 地方 式、种子选 用、作 物播 种、施肥、灌 溉、病虫 草害 防治、作物收 获等 技术 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大 兴安 岭东 南麓旱 作雨 养区 及生 态类 型相似 地区。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4404.1 粮 食作 物种 子 第1部 分:禾谷 类 GB 4404.2 粮 食作 物种 子 第2部 分:豆类 GB/T 8321.10 农药 合理 使用准 则(十)GB 10395.16 农林 机械 安全 第16 部分:马 铃薯 收 获机 GB 18133 马铃 薯种 薯 GB/T 20865 免(少)耕 施肥播 种机 GB/T 21962 玉 米收 获机 械 GB/T 24675.6 保护 性耕 作机械 第6 部分:秸 秆粉 碎还田 机 GB/T 25417 马 铃薯 种植 机 技 术条 件 GB/T 31753 马 铃薯 商品 薯生产 技术 规程 JB/T 11912 大 豆联 合收 割机 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用 准则 通则 NY/T 1355 玉 米收 获机 作 业质量 DB15/T 580 嫩 江流 域保 护性耕 作大 豆田 杂草 综合 控制技 术规 范 DB15/T 1181 内蒙 古东 部 玉米保 护性 耕作 节水 丰产 栽培技 术规 程 DB15/T 1185 马铃 薯机 械 收获作 业技 术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轮作 rotation 在同一 田地 上按 一定 顺序 于年度 间轮 换种 植不 同作 物的种 植方 式。DB15/T 3245 2023 2 4 地块选 择 选择中 等肥 力以 上、坡度 不大于10、集 中连 片的 地块。5 轮作优 先序 优先按 照“大豆 玉 米 马铃薯”顺 序进 行种 植。第 一 年 大豆 种 植方 式 采用垄 上 双 行种 植 模式,播种采 用 免 耕条 播 机进 行 播种。大 豆 收获 时 留茬10 cm左右,其 余秸 秆粉 碎后 均匀抛 洒还 田。大豆 收获 完成后 不进 行耕 作处 理。第二年 免耕 播种 玉米,玉 米收获 后马 上进 行灭 茬浅 旋秸秆 二次 粉碎 还田,然 后进行 深翻 秸秆 混土 还田,接 着利 用重 耙或 旋耕 机平整 镇压 土地。第三年 春天 起垄 播种 马铃 薯,马铃 薯收获 前3 d 5 d 打秧还 田,起收 马铃 薯后,用 联合 整地机 或 重耙机具 平整 土地,以 减少 水分蒸 发和 土壤 风蚀。第四年 大豆 种植 方式 采用 垄上双 行种 植模 式,播种 采用免 耕条 播机 进行 播种。后续各 年份 根据 作物 的种 植顺序 重复 作物 秸秆 还田 方式和 收获 后整 地方 式。6 第一年 大豆 种植 秸秆处 理与 整地 方式 采用垄 上双 行种 植模 式,播种采 用免 耕条 播机 进行 播种。若 秋季 未进 行土 地 平整,应 在播 种前 旋耕灭茬,平整 土地,旋 耕深 度15 cm 以 上,达到 地平、土碎、无残 茬杂 物、上虚 下实的 标准,然 后起 垄 达到待播 状态。种子选 用 结合当 地的 生产 条件、地 力基础 等因 素选 用抗 逆性 强、适 应性 广、丰产 稳产 的良种。大 豆种 子质 量应符合GB 4404.2 的 要求。播种机 具选 择 大豆播 种应 选用 播种、施 肥、覆土、镇 压等 多道 工序 一 次性作 业完 成的 精量 免耕/翻耕通 用条 播机。播种时 期 大豆最 佳播 期一 般在5月 中 上旬,日平 均气 温应 稳定 通过10,10 cm 土层 温 度应稳 定通 过8 10。播种量 大豆播 种量 一般 为4.0 kg/667 m25.0 kg/667 m2。播种深 度 大豆播 种深 度一 般为3 cm 4 cm。播种行 距 大豆播 种一 般采 用垄 上双 行(垄 距65 cm)播 种模 式。DB15/T 3245 2023 3 镇压 镇压力 应根 据土 壤墒 情进 行适当 调整,土壤 干燥 时 将镇压 力调 大,土 壤湿 润 时将镇 压力 调小,确保苗带压 实,防止 跑墒。施肥 作物施 肥种 类与 施肥 量要 结合种 植品 种特 性、土壤 肥力状 况等 情况 综合 确定,肥料 使用 应按 照NY/T 496的 要求 执行。6.9.1 种肥 大豆随 播种 施入 磷酸 二铵10 kg/667 m215 kg/667 m2,尿素3 kg/667 m25 kg/667 m2、硫酸 钾2 kg/667 m24 kg/667 m2。6.9.2 追肥 如果大 豆出 现缺 肥现 象,可在大 豆封 垄前 结合 中耕 除草追 施尿 素5 kg/667 m210 kg/667 m2,也 可在花荚 期结 合0.2%0.3%磷酸二 氢钾 溶液 进行 叶面 喷施。杂草防 除 大豆田 杂草 防除 按照DB15/T 580 的要 求执 行。病虫害 防治 大豆生 长期 应密 切监 测灰 斑病、褐纹 病、蚜 虫、红 蜘蛛、苜蓿 夜蛾、火焰 夜 蛾、草 地螟 和食 心虫 等病虫害 的发 生情 况,在 发 生初期 选择 适宜 药剂 及时 进行防 治。具 体病 虫害 防 治方式、方法 以及 药剂 选 择结合当 地生 产实 际进 行。按照GB/T 8321.10 的 要求 执行。大豆收 获 6.12.1 机具选 择 大豆收获应选择损失率和破损率低的机械进行收获,收获机械技术指标和收获质量应符合JB/T 11912 的要 求。6.12.2 收获 在大豆 叶片 全部 落净、豆 粒归圆 时使 用联 合收 获机 进行及 时收 获,防止 落粒。要求 无漏 割,总损 失率2%以 内,破碎 率不 超过2%。大豆收 获时,留 茬高 度为10 cm 左右,其 他秸 秆粉 碎 均匀抛 撒于 地表,防 止堆 积影响 后茬 玉米 播种和出苗。7 第二年 种植 玉米 秸秆处 理与 整地 方式 第二年 免耕 播种 玉米,玉 米收获 后马 上进 行灭 茬浅 旋秸秆 二次 粉碎 还田,然 后进行 深翻 秸秆 混土 还田,接 着利 用重 耙或 旋耕 机平整 镇压 土地。种子选 用 DB15/T 3245 2023 4 玉米种 子质 量应 符合GB 4404.1 的 要求,种 子发 芽率 不能低 于95%。播种机 具选 择 玉米采 用免 耕播 种,播种 机性能 指标 应符 合GB/T 20865 的 要求。播种时 期 玉米最 佳播 期一 般在5月 上 旬,日 平均 气温 应稳 定通 过10,10 cm 土层 温度 应稳定 通过8。播种量 玉米播 种量 一般 为2.0 kg/667 m22.5 kg/667 m2。播种深 度 作物播 种要 求深 浅一 致,玉米一 般播 种深 度为3 cm 5 cm。播种行 距 玉米一 般播 种行 距为60 cm 65 cm。镇压 镇压力 应根 据土 壤墒 情进 行适当 调整,土壤 干燥 时 将镇压 力调 大,土 壤湿 润 时将镇 压力 调小,确保苗带压 实,防止 跑墒。施肥 作物施 肥种 类与 施肥 量要 结合种 植作 物种 类、土壤 肥力状 况等 情况 综合 确定,肥料 使用 应按 照NY/T 496的 要求 执行。7.9.1 种肥 一般玉 米播 种时 可施 入尿 素4 kg/667 m26 kg/667 m2,磷 酸二 铵15 kg/667 m220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8 kg/667 m2。7.9.2 追肥 在拔节 期时 结合 中耕 除草 培土,追施 尿素10 kg/667 m220 kg/667 m2。杂草防 除 玉米田 杂草 防除 按照DB15/T 1181 要求 执行。病虫害 防治 玉米生 长期 应密 切监 测大 斑病、小斑 病、圆 斑病、纹枯病、玉 米螟、双斑 萤 叶甲、粘虫、草地 螟等病虫害 的发 生情 况,在 发 生初期 选择 适宜 药剂 及时 进行防 治。具 体病 虫害 防 治方式、方法 以及 药剂 选 择结合当 地生 产实 际进 行。玉米收 获 7.12.1 机具选 择 DB15/T 3245 2023 5 采用机 械收 获,收 获机 具 的收获 质量 应符 合GB/T 21962 的 规定。玉米 秸秆 留茬 覆盖还 田和 秸秆 粉碎还田的 作业 质量 符合GB/T 24675.6 的 要求。7.12.2 收获 玉米籽 粒黑 层出 现后,籽 粒 含水量 在28%35%之 间时,可进行 摘穗 收获,籽 粒含 水 量在28%以 下时,可采用 籽粒 直接 收获 机进 行收获,收 获机 械技 术指 标和收 获质 量应 按照NY/T 1355 的 要求。玉米收 获后,及时 进行 秸 秆二次 粉碎 还田,利用 深 翻犁进 行深 翻混 土还 田,翻耕后 及时 进行 耙耱 平整土地,达 到马 铃薯 待播 状态。8 第三年 种植 马铃 薯 种子选 用 结合当 地的 生产 条件、地 力基础 等因 素选 用抗 逆性 强、适 应性 广、丰产 稳产 的良种。马 铃薯 种子 质量应符 合GB 18133 的 要求。播种机 具选 择 马铃薯 播种机 选择 重播率(5%)和漏 播率(3%),种 植深度 合格 率达到80%以上,作业 指标 需符合GB/T 25417 的要 求。播种时 期 马铃薯 最佳 播期 一般 在5 月 上旬,日平 均气 温应 稳定 通过10,10 cm 土 层温 度应稳 定通 过8。播种量 马铃薯 播种 量一 般为150 kg/667 m2170 kg/667 m2。播种深 度 马铃薯 播种 深度 为12 cm 15 cm。播种行 距 马铃薯 一般 播种 行距 为65 cm。镇压 镇压力 应根 据土 壤墒 情进 行适当 调整,土壤 干燥 时 将镇压 力调 大,土 壤湿 润 时将镇 压力 调小,确保苗带压 实,防止 跑墒。施肥 作物施 肥种 类与 施肥 量要 结合种 植品 种特 性、土壤 肥力状 况等 情况 综合 确定,肥料 使用 应按 照NY/T 496的 要求 执行。8.8.1 种肥 马铃薯 种肥 施用 专用 复合 肥(N-P-K:15-15-15)25 kg/667 m235 kg/667 m2。8.8.2 追肥 DB15/T 3245 2023 6 在马铃 薯封 垄前,结 合中 耕培土 和机 械除 草,追施 尿素15 kg/667 m220 kg/667 m2。杂草防 除 马铃薯 田杂 草防 除按 照 GB/T 31753 的要 求执 行。病虫害 防治 马铃薯 病虫 害较 多,常见 病害有 晚疫 病、早疫 病、黑痣病、环 腐病、黑胫 病、病毒 病等;主要 虫害有二十 八星 瓢虫、芫 菁、蚜虫、蛴螬、金 针虫、地 老虎等。马铃薯 病虫 害防 治应 贯彻 预防为 主、综 合防 治的 植 保工作 方针,以农 业和 物 理防治 为基 础,按 照病虫害发 生规 律,科学 使用 化学防 治技 术,有效 控制 病虫危 害。农药 使用 应符 合GB/T 8321 的 规定。马铃薯 收获 马铃薯 采用 机械 收获,收 获机具 的技 术指 标应 符合GB 10395.16 的 规定,收 获 按DB15/T 1185 执行。收获后 整地 第三年 马铃 薯收 获后,及 时利用 联合 整地 机或 重耙 机具平 整土 地,以减 少水 分蒸发 和土 壤风 蚀。第四年 大豆 种植 方式 采用 垄上双 行种 植模 式,播种 采用免 耕条 播机 进行 播种。后续各 年份 根据 作物 的种 植顺序 重复 作物 秸秆 还田 方式和 收获 后整 地方 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