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902 2013 吉林省中部地区大豆丰产优质高效 技术规程 High efficient technology procedures for high yielding and quality of soybean in central area of Jilin province 2013-12-04发布 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902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闫晓艳、邱强、赵婧、张鸣浩、樊慧梅、李晓丹、张吉选。DB22/T 1902 2013 1 吉林省中部地区大豆丰产优质高效技术规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耕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储藏等详细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中熟及中晚熟区大豆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对 于本 文件 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 引 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适用于本 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 引 用 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 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4404.2 粮食作物 种 子 豆 类 GB/T8321.2 农 药合 理 使 用准则(二)GB/T8321.3 农 药合 理 使 用准则(三)GB/T8321.5 农 药合 理 使 用准则(五)GB/T8321.6 农 药合 理 使 用准则(六)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 定 义 适用于本 文件。3.1 V8时期 V8 stage 主 茎上第 8个三 出 复叶叶缘分离时期。3.2 V10时期 V10 stage 主 茎上第 10个三 出 复叶叶缘分离时期。3.3 始花期 beginning flowering R1 主 茎任何节 位 上有一朵花开放时期。3.4 始荚期 beginning pod R3 主 茎最上部 4个具有充分 生 长叶片着 生 节 位中,任何一个节 位 有 5mm长幼荚时期。DB22/T 1902 2013 2 4 轮作及耕整地 4.1 轮作 实行 3年以上轮作,前茬为非 豆科 作物。4.2 耕整地 4.2.1 秋整地 4.2.1.1 时期 前茬作物 收获 后进行。4.2.1.2 耙茬 耙深 14 cm16 cm,土壤 细 碎不漏 耕,不拖堆,相邻 耕 幅重耙量 15 cm。4.2.1.3 深松起垄 深 松 深 度 25 cm,垄向直,垄距 60 cm65 cm,垄体 规 范,深 度均匀,镇压 后 垄高 16 cm。4.2.2 春整地 4.2.2.1 时期 当 耕 层解冻 10 cm时进行。4.2.2.2 灭茬 根 茬 粉 碎长 度 5 cm6 cm,土壤 细 碎,地 表平 整,无 漏 耕,不拖堆。4.2.2.3 深松起垄 同 4.2.1.3。5 品种选择 根据 区 域 的 不 同,选择 通过 省 级 以上 农 作物 品种 审 定委员会 审(认)定的中熟、中晚熟 优质丰 产 性 好 的品种。5.1 种子质量 应 按 GB 4404.2 规定 执 行。5.2 种子包衣 选用 取得国家 农 药 登记 的大豆种 衣剂,在 播种 前 3 d5 d进行 规 范 包 衣,自然阴干 后 装袋存 放。6 播种 6.1 播种时期 DB22/T 1902 2013 3 当 土壤 8 cm处 地 温稳 定 通过 10 为 适 宜 播种 期。6.2 播种方式 垄 上 双 行 等 距精 量 播种,行 间 距 10 cm12 cm。6.3 播种密度 种 植密度 18万株/hm222万株/hm2。6.4 播种质量 播 深一 致,播种、覆 土 均匀,播 后 及 时 镇压,镇压 后土 层厚度 3 cm5 cm。7 施肥 7.1 底肥和种肥 7.1.1 施肥量 7.1.1.1 有机肥 每 hm2施用农 家 有 机 肥(有 机质含 量 8%以上)20 t30 t。7.1.1.2 化肥 施 氮(N)量 45 kg/hm270 kg/hm2,施 磷(P2O5)量 60 kg/hm290 kg/hm2,施 钾(K2O)量 60 kg/hm290 kg/hm2,N:P2O5:K2O比例 为 1:1.3:1.3。加硫酸锌(ZnSO4)20 kg/hm222.5 kg/hm2。7.1.2 方法 7.1.2.1 底肥 全 部有 机 肥 和 75%的 化 肥,结 合 翻 整地 一 次 施 入。7.1.2.2 种肥 播种 时 施 入剩余 25%的 化 肥,切忌 种肥 同床。7.2 根外追肥 7.2.1 中耕追肥 在始 花期。每 hm2用 尿素 50 kg80 kg,结 合 中耕 培 土 施 入。7.2.2 叶面喷施 提 倡在始 荚期 到 终 荚期,每 hm2用 尿素 7 kg10 kg,磷酸 二 氢 钾 1.5 kg,钼 酸 铵 0.15 kg,加 水 400 kg 叶 面喷 施,喷 施 2次,每次 间 隔 12 d15 d。8 田间管理 8.1 查田补种 DB22/T 1902 2013 4 大豆 80%拱 土时,进行 田间 苗情调查,发现 25 cm100 cm以上长 度 内 无 拱 土 苗 应 扒 土 检查,发现缺 苗 及 时 补 种。8.2 中耕 8.2.1 未实行化学除草田块 在 幼 苗拱 土时,实行 铲 前 趟 一 犁,或 垄 沟 深 松。在 幼 苗 第一片复叶 展 开时,进行 头遍铲趟。苗 高 10 cm左右,进行第二 遍铲趟,趟成 张口 垄。10 d之 后,进行第三 遍铲趟,深 铲多 培 土,趟成四方头 垄。伤苗率小 于 3%,封 垄 前 结 束铲趟。8.2.2 实行化学除草田块 封 垄 前 拿 起大 垄。8.2.3 拔除大草 生 育 后期 视情况拔除 田间大草。8.3 化学除草 8.3.1 原 则 选择 安 全、经济、高 效、低残留除 草 剂。按农 药 品种 说明正确计算 用 药量和 喷液 量,实 际喷液 量 与计划喷液 量 误差 4%,喷洒 均匀,不漏 喷,不重 喷。8.3.2 苗 前 封闭 灭草 8.3.2.1 时期 播种 后 3 d 5 d,选择 晴朗 无 风天气 进行 早 晚 喷 药,中 午 高温 不 宜 喷 药。8.3.2.2 方法用量 喷 药前应对 垄体 进行 镇压,可 选 乙 草 胺或异丙甲 草 胺或 选 异恶 草 松,施用按 GB/T 8321.6、GB/T 8321.3、GB/T 8321.5执 行。8.3.3 苗后茎 叶除草 8.3.3.1 时期 大豆 苗 后,杂 草 2叶期 4叶期。8.3.3.2 方法用量 防 除禾 本科 杂 草 可 选用 烯禾 定 或 精 吡氟禾 草 灵;防 除阔 叶 杂 草 可 选用 灭 草 松 或 三 氟羧 草 醚或氟磺胺 草 醚。施用按 GB/T8321.2、GB/T8321.3执 行。8.4 化学 调控 大豆 营养 生 长 过 旺 时,在 V8时期 V10时期,每 公顷 用 5%烯效唑 粉剂 1200 g,加 水 450 kg叶 面喷 施。8.5 灌溉 提 倡 大豆 分 枝 期和开花 结 荚期 科学 灌 水。采 用 隔沟 灌溉,灌 水 量 22.5 mm为 宜。DB22/T 1902 2013 5 9 主要病虫害防治 9.1 原 则 以 农业、物 理 和 生 物 防治 为 主,化 学防治 为 辅。9.2 农业防治 9.2.1 品种选择 选用 抗 病虫、抗逆 性 强的品种。9.2.2 秋 季翻 耕 可 采 用 秋季 翻 耕,减 少 越冬 虫 源基数。9.3 物 理 防治 大豆 食 心 虫 成 虫 发 生 期,每 2 hm24 hm2设置 一 台杀 虫 灯,置 于大豆 植株 上 方 1 m处。9.4 生物防治 9.4.1 保护天敌 保护利 用农田 环境 中的 天 敌(如:有 益瓢 虫、蜘蛛、寄 生 蜂 等),保证 害虫的 天 然 寄 生 率。9.4.2 人工释放天敌 大豆 食 心 虫 成 虫 盛 发 期,每 hm2释 放 30万 头 赤眼蜂,分 45个 点、两 次 释 放。9.5 化学 防治 9.5.1 原 则 选择 高 效、低 毒、低残留 农 药。添 加无 污染型增 效 剂,增 加 药 液 渗透 性、提 高表 面展 着 力 和药 效、防 止雨 水 冲刷。9.5.2 灰斑病 发 病 初 期,每 hm2用 50%多 菌 灵 可 湿 性粉剂 1500 g,加 水 1200 kg叶 面喷 雾。视 病 情发展,间 隔 7 d10 d,再 喷 1 次 2 次。9.5.3 菌核病 发 病 率 达 到 15%以上时,每 hm2用 50%腐霉利 可 湿 性粉剂 450 g900 g或 40菌核净 可 湿 性粉剂 750 g 900 g,加 水 600 kg750 kg叶 面喷 雾,隔 7 d再 补喷 一 次。9.5.4 蚜虫 有 蚜 株 率 超 过 50,百 株 蚜 量 1500头 以上时,每 hm2用 3啶 虫 脒乳油 225 ml300 ml,加 水 600 kg750 kg叶 面喷 雾。或 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 ml450 ml,加 水 375 kg525 kg叶 面喷 雾。9.5.5 食心虫 9.5.5.1 熏蒸 法 DB22/T 1902 2013 6 8月 中 旬,成 虫 盛 发 期,每 hm2用 80%敌敌畏乳油 1500 ml2250 ml,浸玉米果穗瓤 碎 块 600 块 750 块,将浸 过 药 的 玉米果穗瓤夹 在 大豆 植株 的 2/3高处,每 隔 5 垄 6 垄 夹 1 块。在同 一 垄 大豆 植株 上,每 隔 5 m6 m夹 1 块(20 m以 内 不 能 有对 敌敌畏敏感 的 高 粱)。9.5.5.2 喷 雾 法 成 虫 盛 发 期后 5 d 6 d,可 选用 高 效 氯氰菊酯,喷 施 应 按 GB/T 8321.6执 行。10 收获 10.1 人工收获 在 落 叶 达 90 时进行。要 求 割 茬 低,不 留 荚,割 茬 高度 以不 留 底 荚为 准,一 般 为 5 cm6 cm。10.2 机 械收获 在 叶片 全 部 落净,豆 粒 归 圆 时进行。要 求 收 割损失 率小 于 1。10.3 脱粒 脱粒损失 率小 于 2,破 碎 率小 于 5,清洁 率 大于 95。11 贮藏 大豆 籽粒 入 仓贮 藏的 含 水 量必 须 在 13%以 下。贮 存温度 低 于 20,空 气 相对 湿 度 低 于 75%。常 温库贮 藏的 场 所 要 干 燥、通 风、阴 凉。12 运输 分 品种单 运,运输 环境 及 工 具 无 毒 无 害 无 污染。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