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072-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37437-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072 2011 代替 DB22/T1072-2004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green glycyrrhiza uralensis production 2011-12-1发布 2011-12-15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072 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种子(苗).2 6 选地整地.3 7 繁殖.4 8 田间管理.5 9 病虫鼠害防治.6 10 采收加工.7 11 包装、运输与储藏.7 DB22/T 1072 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代替 DB22/T 1072-2004,对 DB22/T 1072-2004 修改内容如下:增加了“前言”章节;修改了“范围”章节的内容(见 1,2004年版的 1);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见 2);增加了 名词 和术语章节(见 3);在 产地环境 中,修改了“地理 分布”和“气候”标 题;将“土壤”条款 下的内容 移到“选地”条款 下,增加了“大气质量、土壤质量 和 水质量”(见 4.1 4.5和 6.1,2004年版 2.1 2.3);删除 了“适宜品 种”(见 2004年版 3.1);增加了“种子 形态”(见 5.1.1);修改了“种子 质量”内容,增加了“种子 分级 标准”(见 5.1.2,2004年版 3.2.1);修改了“种子 贮 藏”中 的种子 水分(见 5.1.4,2004年版 3.2.3);修改了“碾米机碾撞处 理 法”(见 5.1.6.1,2004年版 3.2.5.1);修改“热水浸泡法”表述方式,并对 温水进行 了 注释(见 5.1.6.2,2004年版 3.2.5.2);删除 了“硫酸处 理 法”(见 2004年版 3.2.5.4);修改了“种苗 质量”内容,增加了“种苗 分级 标准”(见 5.2.1,2004年版 3.3.1);补充 了“种苗采收”的 时期 和采收 方法,增加了“种苗 贮 藏”条款(见 5.2.2、5.2.3,2004年版 3.3.2);修改了“选地”条款 下的内容,并 将“大气、土壤、灌溉水质量 标准”移入“产地环境”章节下(见 6.1,4.3 4.5,及 2004年版 4.1);修改了“整地”条款 下的内容,补充 了 肥料 的种 类(见 6.2和 2004年版 4.2);增加“繁殖 方法”章节,将直播、育 苗 移栽、根茎 繁殖、分株 繁殖 设为“繁殖 方法”章节下的 条(见 7,7.1 7.4,2004年版 5、5.1、5.2、5.2.3、5.2.4);修改了“播 种 时 间”条款 下的内容(见 7.1.1,2004年版 5.1.1);修改了“间苗定苗”条款 下的内容(见 8.1,2004年版 6.1);对 除 草 剂施 用 剂量进行 了准 确 的定 量(见 8.2.3,2004年版 6.2.3);对“灌溉及排涝”中灌溉时期进行 了 细化,补充 了 灌水量(见 8.3,2004年版 6.3);增加了“施肥原 则”和“施肥方法”条款(见 8.4.1,8.4.2);调 整了“追肥”、“叶面施肥”、“基肥”条款 的 顺序,修改了“基肥”项 下的内容(见 8.4.2.18.4.2.3,2004年版 6.4.16.4.3);在“病虫鼠害防治”章节下 设“农 药使 用 原 则”和“防治 方法”条款,将“病害”、“虫害”、“鼠害”归 为“防治 方法”项 下;修改了 表述方式(见 9,2004年版 7);删除 了病害 拉丁名;增加了防治“褐斑 病”新 农 药,修改了农 药 的 使 用 剂量(见 9.1.1 9.1.3,9.2.3,2004年版 7.1.1 7.1.3,);删除 了“8.1采种”,修改了“采收 时 间”、“采收 方法”项 下的内容(见 10.1.1,2004年版 8.1、8.2.1、8.2.2);DB22/T 1072 2011 III 删除 了“加工 方法”标 题 和 8.3.3.2项 内容(见 10.2,2004年版 8.3.3.1、8.3.3.2);修改了 贮 藏 部分 的内容(见 11.3,2004年版 9.3)。本标准起草 单位:中 国 农业 科学院特 产 研究所、吉林省 参茸办公室、吉林省农业 科学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郭靖、王志清、邵财、候 微、闫梅霞、金银萍、张兰恒、李刚。本标准 于 2005年 1月 1日首次发 布,本 次 为 第一次 修 订。DB22/T 1072 2011 1 绿色农产品 甘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以甘 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基原 的 绿色 中药 材甘 草 生 产 过程 中 的产地环 境、种子(苗)、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 等生 产 技 术 规 程。本标准 适 用 于 吉林省 区域 内 绿色甘 草 生 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 文件对 于 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 注 日 期 的引用文件,仅所 注 日 期 的版本 适 用 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 日 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095 环境 空 气质量 标准 GB 5084 农田 灌溉水质 标准 GB 5749 生活饮 用 水 卫生 标准 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标准 NY/T 394 绿色食 品 肥料使 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 品 农 药使 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 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规 程。3.1 三铲三趟 plough after weeding three times 人 工用 锄头锄 草 松 土 要 进行 三次,即所谓“三铲”;每一次 除 草 后趟 地 一次,共趟 地 三次,即所谓“三趟”,用 以给铲 除 了 杂 草的 甘 草 根部 培 土、用 土 覆盖杂 草,同 时 起 到 保墒护 苗 作 用。4 产地环境 4.1 地理分布 甘 草 广 泛 分布在 北纬 37 50,东经 75 123 的范围 之 内的 温 带荒漠 区域 和 温 带 草 原 区域,在 吉林省 主要 分布 于 西 部 地 区。4.2 气候条件 甘 草 喜 日 照 长、降 水量 少、阳光 充 足、凉爽干燥 人 气候条 件,年 平均 温 度 为 4 8,极端低温为-43,10 积 温为 2500 以 上,以 3000 3800 为 最 适宜;无霜 期为 145 d以 上;年降 水量为 400 mm以 下,100 mm 300 mm为 最 适;空 气 相 对 湿度 30%。DB22/T 1072 2011 2 4.3 土壤质量 土壤 环境 质量 符合 GB 15618中 的 二 级 标准。4.4 大气质量 大气 环境 质量 符合 GB 3095中 的 二 级 标准。4.5 水质量 灌溉 用 水 符合 GB 5084;加工用 水 符合 GB 5749。5 种子(苗)5.1 种子 5.1.1 种子形态 种子 呈肾圆 形,两端钝圆,长 2.75 mm 3.60 mm,宽 2.45 mm 3.10 mm,厚 2.15 mm 2.55 mm。表面 黄 绿 褐 色 或暗 绿色 至 褐 色,光滑,略 有 光泽,种 脐 位 于 腹 部 凹陷 处,圆点状,周边 有一色 略浅 的 微 隆 起环。千粒重 7.90 g 14.36 g。5.1.2 种子质量 甘 草种子 分级 标准见 表 1。表 1 甘草种子分级标准 等 级 千粒重 g 纯度%净度%发 芽率%含 水量%一 级 13 98 92 88 11 二 级 11 98 92 85 11 三 级 9 98 92 80 11 5.1.3 种子采收 直播 甘 草 第 四 年 开花结实,根茎 与 分株 繁殖 可 提前 开花结实。6月 7月 间 开花结果,9月 荚果成 熟,选 择 生 长势强、品 种 特 征明显 的 健壮植 株 采种,人 工用 刀割 下,晾干、碾 压脱粒,用 风 选 法 或 水浸法除 去 虫 蛀 粒、瘪 粒 和 残 粒,过 筛、分 选,入 库。5.1.4 种子贮藏 待 种子 含 水量 降至 11%以 下,贮 存 在 干燥、通 风、避 光 仓库 中 备 用。5.1.5 种子运输 必 须通 过 植 物检疫,保 证车辆 清 洁,不 得 有 任何污染,备 有 防 雨 设施,禁止野蛮 装 卸。5.1.6 种子处理 DB22/T 1072 2011 3 5.1.6.1 碾米机碾撞处理法 利 用 碾米机将 种子按 大 小 分 成 2 级 3 级分 别 碾 磨。碾 磨 时,以 划破 种 皮,但又 不 损伤 子 叶、种子不 碎 为 最 好。用 这 种 方法处 理 大量 种子 效 果 最 好,一 般 碾 磨 1遍 2遍,两 次 时 间 总 和 约 3 min,种 皮 微破 即可,磨 后发 芽率 可 由 18%提 高 到 85%左右。5.1.6.2 热水浸泡法 用 温水(40 50)浸泡 后 湿 沙 贮 藏 1月 2月,或 用 60 温水浸泡 4 h 6 h,捞 出 后 放 到温 暖 处,用 湿 布 覆盖,每 天 用 清 水 淋 两 次,裂 口 露 芽 时进行播 种。或 在播 种前 12 h左右,用 40 水进行 种子 浸泡,发 芽 速 度 快,出苗 齐。5.1.6.3 吸湿回干处理法 将 种子 浸泡 2 h后,置常 温 下 晾干至 种子 重 量 与 原 干 种子 重 量 相 当 为 止,上 述方法 重 复 4次,发 芽率 可 达 90%以 上。5.2 种苗 5.2.1 种苗质量 甘 草种苗 分级 标准见 表 2。表 2 甘草种苗分级标准 等 级 根 长 cm 根直 径 cm 水分%备 注 一 级 40 1.0 50 条直、无 须、无 叉、无 破损、无 烂 根、无 病害、芽 孢完 整 二 级 35 0.7 1.0 50 条直、无 须、无 叉、无 破损、无 烂 根、无 病害、芽 孢完 整 三 级 30 0.4 50 条直、无 须、无 叉、无 破损、无 烂 根、无 病害、芽 孢完 整 5.2.2 种苗采收 种苗 在 秋季 采收,种苗采收 时,用 拖 拉机 带 起苗 机,从 苗 床 下 50 cm处 平 行 割开,或 进行 人 工起苗,然 后 用 人 工选苗,分 等。5.2.3 种苗贮藏 按 等 级 假 植,在 选 好 的地 块挖 一 条 宽长 3 cm,深 40 cm的 沟,倾斜 80,把 选 好 的苗 立摆 成 单排,间 隔 1 cm,然 后盖 土 2 cm 3 cm,注 意假 植 苗的 温 度 及土壤 含 水量 不 易 过 高,若 过 冬 贮 存,温 度 在 零 下 15 时,用 土 盖 严。6 选地整地 6.1 选地 DB22/T 1072 2011 4 选 土 层 深 厚、排水 良 好、地下 水位 低 的 砂 质壤土栽 植,土壤 的 酸 碱 度 以 中 性 或 微 碱 性 为 好,pH7.28.5。如:半 干燥 的 沙 丘 或 草 甸,其 土壤 以 棕钙 土、灰 色 草 甸 土 和 灰棕 漠 土、草 甸盐 土为 主。涝 洼 地和地下 水位 高 的地 区不 宜 种 植,在酸 性 土壤中 甘 草 生 长 不 良。6.2 整地 最 好 采用 秋 翻 的 方式,于 秋季深 翻 土 地 约 50 cm左右,施入 厩 肥 或 堆 肥,施 腐 熟 的 厩 肥 或 堆 肥 30000 kg/hm2 40000 kg/hm2、磷 酸 二 铵 500 kg/hm2 700 kg/hm2,作 成 1 m宽 的 高 畦,整 平 耙 细。若 在 降 水量 较多 的 平 原 地 区,应 起 拢 或 作 成 台 田,畦 宽 1 m,高 20 cm,挖好 排水 沟备 用。春翻 则 必 须 保墒,否 则 影响 出苗、保 苗。7 繁殖 7.1 直播 7.1.1 播种时间 每 年 4月 10月 均 可 播 种。在 春 季 墒 情 好 的地 方,采用 春 播,若 春 季 干 旱,应 实 行 夏 播,无 水 浇 条件的地 区最 好 在 雨季 7月 8月 播 种。7.1.2 播种方法 播 种 为条播,按 行 距 30 cm 40 cm划 浅 沟,沟深 3 cm 5 cm,播 种 后覆 土 3 cm,将 种子 均 匀 播入 沟内,覆 土 浇 水。保 持 土壤 湿度,约 1周 2周 出苗。7.1.3 播种量 需 种子 40 kg/hm2 45 kg/hm2。有 水 浇 条 件的 土 地 播 种 量 22 kg/hm2,旱 地 或 墒 情较差 的地 块 可 适 当 增加 播量。7.2 育苗移 栽 先 在 苗 圃 中育 苗 1年,翌 年 移入大 田种 植。7.2.1 播种时间 及 方法 与 直播基 本 相 同,但 行 距 为 25 cm 30 cm。7.2.2 移 栽 7.2.2.1 移 栽 时间 一 般 于 秋 末春初 进行。7.2.2.2 移 栽 方法 按 行 距 40 cm 50 cm挖 25 cm 30 cm深 的 沟,将 挖 出的种苗(截 成 50 cm左右 长)根 头 朝 上平 摆 或斜摆(倾斜 30)沟 内,覆 土 5 cm 10 cm,平 栽 采收 时 容 易 采收,在 不 太 干 旱 的地 方 可 栽 浅点,90000株/hm2 100000株/hm2。7.3 根茎 繁殖 DB22/T 1072 2011 5 秋 末 或 春初 挖 出地下 根 状 茎,选 直 径 1 cm左右 的 幼 年 根茎,切 成 10 cm 17 cm的 小 段,每 段 至 少要有 1 个 2 个腋 芽,随 采 随 栽。栽 种 方法 如 同 7.2.2.2。7.4 分 株 繁殖 秋 末 或 春初 挖 出 在 老 株 旁 边长 出的 新株,另 行栽 植,栽 种 方法 如 同 7.2.2.2。8 田 间 管 理 8.1 间苗定苗 进行 二 次 间苗和 一次 定苗。直播 的 当 年苗 长 出 2片 3片真 叶、苗 高 3 cm 5 cm时,按 株 距 6 cm7 cm进行 第一次 间苗,拔 除 弱 苗、病苗、变异 苗,留取 壮 苗、大 苗;当 苗 长 出 5片真 叶时,按 株 距 10 cm15 cm进行 定苗;第 2年按照 株 距 30 cm进行 第 二 次 间苗,去 杂,去 劣,去 弱。每公 顷 基 本苗 在 75000 株/hm2 90000 株/hm2。畦 种 育 苗 者 可以 密些,株 距 3 cm 5 cm即可。8.2 中耕除 草 8.2.1 铲耥除 草 苗出 齐 后 及时中 耕 除 草,垄 种的 进行 三铲三趟,畦 种的 拔 除 畦 面 杂 草。植 株 长 大 以后,仅 拔 除大 草、不 宜 锄 地,以 免 损伤从 根茎 萌 发 出的 新株。8.2.2 秋末深翻 秋 末 深 翻 土壤 25 cm 30 cm,把 大 批 草 籽翻 入 地下 深 处,翻 出 块 茎、块 根类 杂 草,冬季 冻杀。8.2.3 除 草 剂封闭 出苗前 进行 封闭 除 草,出苗前 进行 封闭 除 草,用 豆 黄隆(20氯嘧 黄隆)可 湿 性 粉 剂 70 g/hm2 90 g hm2,或 乙 草 胺 4000 ml/hm2 6000 ml hm2喷洒 田间。出苗 后可 喷洒杀 单 子 叶 的 除 草 剂,消灭 杂 草。8.3 灌溉及排涝 视 土壤 墒 情 和 降 雨 量,采 取 相 应 的 灌溉 和 排涝 措 施:(1)出苗前 后 久旱 不 雨,应 该 进行灌水,灌水量在 600 m3/hm2 800 m3/hm2;(2)苗出 齐 到 苗 高 10 cm左右 时,土壤 干 旱,降 雨 量 非 常 少 时,进行灌溉,灌水量在 600 m3/hm2800 m3/hm2;(3)生 长 后 期 若 干 旱,也需 灌溉,灌水 定 额 在 600 m3/hm2 800 m3/hm2;(4)栽 培甘 草 进入 7月 8月 份 雨季 要 注 意 田间 排水,减 少 土壤水分,降低 地下 水位,挖 排水沟 排水,做 到 田间 无积 水,防 止烂 根。8.4 施 肥 8.4.1 施 肥原则 以有 机肥为 主,化肥为 辅,保 持 或 增加 土壤肥 力 及土壤 微生 物 活 性。所 施 用的 肥料 不应 对 甘 草种 植 区域 环境和 甘 草 药 材 品质 产 生不 良影响。允许 使 用的 肥料 种 类为 农 家 肥料、商 品肥料 符合 NY/T 394。8.4.2 施 肥 方法 DB22/T 1072 2011 6 8.4.2.1 基肥 结合 整地 进行,见 6.2。8.4.2.2 追肥 秋 末 甘 草地 上 部分 枯萎 后,每公 顷 施 30000 kg腐 熟 的农 家 肥 覆盖 地 面,以 增加地 温 和 土壤肥 力;或 者 结合 中 耕 除 草 每公 顷 施 厩 肥 30000 kg,配 15 kg过 磷 酸 钙 混 合 施入,施入 垄 沟 耥 到 垄 上。8.4.2.3 叶面 施 肥 在 甘 草 生 长 期中,视需 要可 叶面施 喷 0.4%尿素 水 溶液促 进 甘 草 生 长,增产增收。8.5 摘蕾 3 年 生 4 年 生甘 草 开花 时,不作 种子田的地 块 应 在 花 蕾 期及时 摘蕾。留 种田 可 在 开花结果 时,摘除 靠近 分 枝梢 部 花或果,可以 获 得 大 而饱满 的种子。9 病虫鼠害防治 9.1 农 药使 用 原则 农 药使 用 符合 NY/T 393。9.2 防治 方法 9.2.1 病害 9.2.1.1 白粉病 多 雨季 节 易 发生 白 粉 病,可 用 1:1:150的 波尔 多 液 喷洒;也 可 用 1000倍液 的 50%或 70%甲 基 托 布 津喷洒,还 可 用 15%粉 锈宁 800倍液 1000倍液 喷 雾 防治。9.2.1.2 褐斑病 叶 片 上 病 斑 圆 形 或 不 规则 形,多 发生 在 7 月 8 月。防治 方法;秋季 清 园,集 中处 理病 株 残 体;可 以 喷 无 毒 高 脂膜 200 倍液 保护;发 病 初 期 喷 施 50%多 菌灵 500 倍液,发 病 期 喷 施 65%代 森锌 500 倍液 1 次 2 次。9.2.1.3 锈病 染 病的 叶 背 面 产 生 黄 褐 色 疤 状 病 斑,8 月 9 月 形 成 黑 褐 色 冬孢 子 堆,从 而导致 叶 片 枯 黄脱 落。防治 方法:除 病 残 株,集 中 销毁;发 病 初 期 用 15%粉 锈宁 1000 倍液 或 97%敌锈钠 400 倍液 喷 雾 防治。9.2.1.4 根腐病 用“多 菌灵”可 湿 性 粉 剂 喷洒 或 灌根。9.2.2 虫害 9.2.2.1 跗粗角萤叶甲 为 害地 上 部,该 虫 为 害 十 分 严 重,在 整 个 生 长 季 节 都 可发生。DB22/T 1072 2011 7 防治 方法:用 敌敌畏 和 敌百 虫 1000 倍液 的 混 合 液 或 敌敌畏乳 剂 1000 倍液 于 上 午 11 时 前 喷 雾 防治,视 虫 情 可 喷 数 次。9.2.2.2 红蜘蛛 为 害地 上 部,发生 红蜘蛛 时,可 喷 施 40%乐 果 乳油 1000 倍液 1500 倍液 喷 防治,10 d 15 d喷 1次,连续 2 次 3 次。9.2.2.3 叶蝉 为 害地 上 部,整 个 生 育期 都 可 危 害,6 月 8 月 为 害 最 重。防治 方法:甘 草 园 周 围 应 远离榆树 及 其 他 叶 蝉 类 越 冬 寄 主;为 害 高 峰 期 用 2.5%的 溴氰菊酯 1000 倍液 1500 倍液 喷 雾 防治,或 用草 蛉、瓢 虫 等 天 敌 进行 防治。9.2.2.4 小蜂 为 害种子,于 青 果 期 用 40%乐 果 1000 倍液 喷 雾 防治,可 喷 数 次。9.2.2.5 地 老虎 咬 食 根茎,可 用 90%敌百 虫 原药 0.5 kg,加 饵 料 50 kg拌 成 毒饵诱 杀。9.2.3 鼠害 用“绿 亨 鼠 克”等 高效 灭 鼠 剂 消灭 鼠害。10 采收 加工 10.1 采收 10.1.1 采收时间 用种子繁殖的 播 后 2 年 3 年收 获;用 根茎 繁殖的 2 年收 获;每 年 秋季 茎叶 枯萎 后 采收。10.1.2 采收方法 顺 着 根 系 生 长 的 发 方 向 深挖,先 刨 出 25 cm,然 后 用 力 拔 出,尽 量 不 刨断,不 伤 根 皮。挖 出 后 抖 净 泥 土,不 得 用 水 洗。不 够 等 级 的 剪 下 来,剪 成 2 个 3 个 芽 眼 的 小 段,随 即 埋 入土中。大面 积 种 植 可 用开 沟 犁 或 起苗 机 起收。10.2 加工 将 挖 取 的 甘 草 根 去 掉泥 土(严禁 用 水 洗)。趁鲜 用 利 刀 将 支 根 从 靠近 主 根部 份 削 下,然 后 用 铡 刀 把甘 草 根 的 根 头 铡 下(去 掉芦 头),按 主 根、侧 根、支 叉 分 别 剪 下 晾 晒,半 干 时 再 按 不同 径 级 捆 成 小 捆,晒 至 全 干,即 成 甘 草 成 品,干 鲜比 为 1.2 2.5。11 包装、运输 与储 藏 11.1 包装 用 打 包 机 打 成 捆。DB22/T 1072 2011 8 11.2 运输 运输 可 采 取 无 污染 的 卡 车 运输,但 要 注 意 防 雨。11.3 储 藏 外 包 麻 布 的 压 缩打 包件,每 件 50 kg,贮 于 干燥、通 风 处,商 品 安全 水 12%14%。若仓库 贮 藏,要充 氮 气、(或 充 CO2)气调 养 护 5 h 14 h杀 死咖啡 豆 象、家 茸 天 牛、四 星栗 天 牛 等 仓库 害虫,甘 草 含 水量在 14%以 下,环境 相 对 湿度 控制 在 80%以 下,包装 密封良 好,甘 草的 贮 藏 期 限 不 宜 过 长。因此,甘 草产品 要 随 收 随 卖,不要 贮 存 时 间 过 长。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