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01 B 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272011 地理标志产品 安砂淮山 2011-12-31发布 2012-03-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27-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1 4 术语和定义.1 5 地域环境特点.2 6 栽培技术.2 7 要求.2 8 试验方法.3 9 检验规则.4 10 标志、标签.5 11 包装、运输、贮存.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安砂淮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图.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安砂淮山栽培技术.7 DB35/T 1227-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GB/T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公告第111号制定。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永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三明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永安市农业局、永安市蔬菜科技服务站、永安市宏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华、汪艺、洪东方、熊太兰、张惠平。DB35/T 1227-2011 1 地理标志产品 安砂淮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安砂淮山的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地域环境特点、栽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砂淮山。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9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安砂淮山的产地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范围,即为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1 安砂淮山 在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内,具有安砂大叶薯、安砂小叶薯淮山特征特性,按本标准规定的栽培技术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淮山。4.2 块茎长 块茎的长度。DB35/T 1227-2011 2 4.3 块茎粗 除畸形或突起的部分外,块茎的最粗部位的直径。4.4 整齐度 块茎长短、粗细的均匀程度。4.5 缺陷 块茎的表面有明显的畸形、霉斑以及形状明显不规则等状况。5 地域环境特点 5.1 地理环境 本区域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地处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具一定的大陆性气候;海拔170m700m;以丘陵山地、红壤为主,气候温和。5.2 气候 5.2.1 气温 年平均气温16.319.2。5.2.2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1890h1910h。5.2.3 降水 年降水量1484mm1840mm。5.3 土壤 丘陵山地以红壤为主。5.4 水源 水源丰富、水质良好。6 栽培技术 安砂淮山的栽培技术见附录B。7 要求 DB35/T 1227-2011 3 7.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特级品 一级品 二级品 基本要求 同一品种,新鲜,无腐烂、变质、裂痕、异味,无虫及病虫害所造成的损伤 外形 下扁长棒形或长棒形,形态完好 色泽 表皮黄褐色、肉色白 组织状态 肉质细腻、脆嫩 口感 煮熟后口感细腻,粉性足,颗粒状不明显,有糯香味 茎长 下扁长棒形27cm40cm;长棒形20cm35cm 茎粗 下扁长棒形3.5cm4.5cm;长棒形3.0cm4.0cm 整齐度 均匀 较均匀 基本均匀 机械伤 无 轻微 少量 疤痕、畸形、缺陷 无 轻微 少量 附着物 无 少量 少量 7.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淀粉/(g/100g)20 粗蛋白质/(g/100g)2.5 水分/(g/100g)75 7.3 卫生安全指标 应符合GB 2762、GB 2763规定。8 试验方法 8.1 感官要求 8.1.1 基本要求、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口感、整齐度、机械伤、疤痕、畸形、附着物 采用目测和口尝评定。8.1.2 块茎粗 采用分度值为1mm的量具,测量块茎最粗部位的直径。8.1.3 块茎长 采用分度值为1mm的量具,测量块茎的长度。DB35/T 1227-2011 4 8.2 理化指标 8.2.1 淀粉 按GB/T 5009.9规定执行。8.2.2 粗蛋白质 按GB 5009.5规定执行。8.2.3 水分 按GB/T 5009.3规定执行。8.3 卫生安全指标 按GB 2762、GB 2763规定的相应方法执行。9 检验规则 9.1 检验分类 9.1.1 型式检验 9.1.1.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每年采收初期;b)前后 2 批次检验结果差别较大时;c)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差异时;d)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9.1.1.2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第 7章规定的所有项目 9.1.2 交收检验 9.1.2.1 每批产品销售前,都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产品方可交收。9.1.2.2 交收检验项目为感官、包装和标志、标签。9.2 组批 以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包装日期的产品为一个批次。9.3 抽样方法 按GB/T 8855规定执行。9.4 判定规则 9.4.1 型式检验整批样品中感官不合格品率超过 5%时,判为不合格,允许降级或重新分级。理化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加倍抽样复检,如仍有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卫生安全指标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产品。9.4.2 交收检验中整批样品中感官不合格品率超过 5%时,判为不合格,允许降级或重新分级;包装和标志、标签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将检出的各项不符合本等级感官要求的安砂淮山称重,按式(1)计算不合格品率。DB35/T 1227-2011 5 p=mq100(1)式中:p 不合格品百分率,%;q不合格品总重,kg;m抽样样品总重,kg。10 标志、标签 10.1 标志 用于销售的安砂淮山,其产品或包装上应标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0.2 标签 标签上标明产品名称、等级、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净含量、执行标准号等。11 包装、运输、贮存 11.1 包装 产品包装应使用安砂淮山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包装物,包装物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清洁、牢固。11.2 运输 11.2.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11.2.2 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11.2.3 装卸时应轻拿轻放。11.2.4 运输过程中避免曝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11.3 贮存 11.3.1 适宜贮存条件:温度为 712,空气相对湿度 65%左右。11.3.2 贮存时应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A DB35/T 1227-2011 6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安砂淮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图 DB35/T 1227-2011 7 A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安砂淮山栽培技术 B.1 品种 安砂小叶薯、安砂大叶薯。B.2 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 170m至 700m。土壤类型为红壤,质地为砂壤土或轻、中壤土,土壤 pH 值为 6至 7,土壤有机质含量15mg/kg,耕作层厚度35cm。B.3 栽培管理 B.3.1 耕作制度 水旱轮作。B.3.2 选种 选无病虫害的“段子”作种,长度5cm。B.3.3 栽植 栽植时间为 3 月下旬至 4月下旬,每公顷67500株。B.3.4 田间管理 B.3.4.1 引蔓、打杈:苗高30cm时及时搭架引蔓,7月份留2条侧枝其余打掉。B.3.4.2 施肥:注重施用有机肥,每公顷有机肥15000kg。B.4 收获 10 月下旬至次年 1 月中旬收获。B.5 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_ DB35/T 1227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安砂淮山 DB35/T 12272011*2012年 6月第一版 2012年 6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