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DB11/T 915-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100 P65 备案号:36087-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15 2012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 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versed by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2012-12-12发布 2013-07-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915 2012 I 目 次 前言.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符号.1 3.1 术语.1 3.2 符号.2 4 基本规定.3 5 工前检测评价.5 5.1 一般规定.5 5.2 检测评价程序.5 5.3 资料调查.6 5.4 现场外观初步调查.6 5.5 评价等级确定.6 5.6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7 5.7 仪器设备.7 5.8 工前现场检测.7 5.9 检测结果分析.7 5.10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7 6 安全评估.8 6.1 一般规定.8 6.2 评估程序.8 6.3 基础资料.9 6.4 评估范围及对象.9 6.5 评估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10 6.6 评估计算与分析.10 6.7 监测对象及控制值.10 6.8 评估报告.10 7 专项设计技术要求.11 7.1 初步专项设计.11 7.2 施工图专项设计.11 8 施工技术要求.12 9 监测技术要求.13 9.1 一般规定.13 DB11/T 915 2012 II 9.2 监测项目.13 9.3 测点布置.14 9.4 监测方法、频率和时间.14 9.5 监测数据管理.14 9.6 监测报告编制.15 10 后评估.16 10.1 一般规定.16 10.2 评估程序.16 10.3资料调查.17 10.4现场外观初步调查.17 10.5 评估等级.17 10.6 评估范围及对象.18 10.7 工后检测方案编制.18 10.8 仪器设备.19 10.9 工后现场检测.19 10.10 检测结果分析.19 10.1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19 10.12 评估计算分析.19 10.13 评估报告.1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工前检测评价检测项目 表.2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不同 结 构形式的城市轨道 设施安全评估 内容表.2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安全评估报告 格式.2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结 构变形 监测 日 报 表.24 附录 E(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应变 监测 日 报 表.2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裂缝 监测 日 报 表.26 附录 G(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轨道高低 监测 日 报 表.27 附录 H(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轨道水平 监测 日 报 表.28 附录 I(资料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轨距 监测 日 报 表.29 附录 J(规范性附录)偏离系 数 等级 划 分.30 附录 K(规范性附录)后评估 各 评估等级评估项目 表.31 附录 L(资料性附录)后 不同 结 构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后评估 内容表.32 附录 M(资料性附录)后评估安全性检算方法.33 附录 N(资料性附录)后评估报告 格式.34 参 考 文 献.35 DB11/T 915 2012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规 则起草。本 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 标准主 编 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北京市市政 工程 研究院 本 标准 参编 单位:北京 建 筑 工程 学院、北京市 建设工程 质量第三 检测 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发 展研究中心 本 标准主 要 起草人员:孙壮志、杨广武、刘长革、刘军、贺美 德、邢 文 耐、刘 勇、牛晓凯、王佳妮、李东海、刘 立 勇、张德欣、俞宏熙、靳璞、郑知斌、丁振明、刘 继尧、崔晓青、邹彪、杨三 资、张伟、邱荣华、张跃龙、邓小勇、陈锋、赵智涛、蒋新华 DB11/T 915 2012 IV 引 言 北京市 地 方 标准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 标准”)是根据 关于印 发 2010年 北京市 地 方 标准 制 修订 项目计 划的通 知(京质 监 标发 2010 53号)、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关于启动 2010年 北京市交通 地 方 标准 制 修订 工 作 的通 知(京交 行函 201083号)、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关于印 发 2010年 交通 地 方 标准 制 修订 工 作 计 划的通 知(京交 行 发 2010132号)、关于印 发 的通 知(京路 制法 发 200864号)文件要求,由北 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组织 编 写。本 标准 在 前 期 编制 过 程 中,编制 组 对 北京市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检测、评估、实 施方案和监测 成 果等 进行了 广 泛 的 调查 研究,同 时 借鉴了国 内 其它 城市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相关经验 和资料,总结 了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工程 的 实 践 经验。主 要 以 现 行国 家 标准、行 业 标准 和 北京市 地 方 标准 为依 据,积极采纳 了穿越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科 研 等 相关 单位的 意见。对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 运营 管理 办 法(北京市人 民 政 府 第 213号 令)规定 的轨道交通 控制 保护区 内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工前检测评价、安全评估、后评估 的 评估 内容、程序、方法等方 面 进行了 规范;对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专项设计、施工、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监测 提出 了 技术要求,体 现 了地 方 针对性和 可操 作 性。本 标准的 实 施 有 利 于 加强 对 北京市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安全监管,更好 地 配合 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保证 城市轨道交通 线 路的 安全 运 行。DB11/T 915 2012 1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 了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工前检测评价、安全评估、设计、施工、监测、后评估等 环节 的 技术 流 程和要求。本 标准 适 用 于在 城市轨道交通 控制 保护区 中 穿越 已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 的 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检测方案、评估方案和监测方案 的 编制、论证、实 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 文件对 于 本文件 的应 用 是 必 不 可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用文件,仅 所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用文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026 工程测 量 规范 GB/T 50344 建 筑 结 构 检测技术 标准 DB11/490 地 铁 工程监控 量 测技术规程 DB11/T718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养护维 修 技术规范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 3.1.1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 traversing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在 轨道交通 控制 保护区 内,以 不同 穿越 方 式 穿越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并 对 其 产生影响 的 新 建、改建、扩 建工程等,简称“穿越 城轨 工程”。3.1.2 穿越 方 式 traversing mode 穿越 城轨 工程与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之 间 的 相 对 空 间 位 置 关 系,包括上 穿、下穿、并 行、上跨 及连接 方 式 等。3.1.3 工前检测评价 preceding detection evaluation 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前,通 过 调查、检测等 手段,分析、评价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变形、劣化、损伤 等 状况 的 工 作。DB11/T 915 2012 2 3.1.4 安全评估 safety evaluation 根 据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初步专项设计、施工图专项设计 以 及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工前检测评价 情况 等,通 过 建模、计算、分析,评估 穿越 城轨 工程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安全 影响 的 工 作。安全评估工 作 宜 分初设安全评估和施工图安全评估 两阶段 进行。3.1.5 后评估 post evaluation 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结 束 后,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检测、分析和评估 的 工 作。3.1.6 双 控要求 double control requirements 在穿越 城轨 工程监测 实 施 中,变形、受力 等 各 监测项目 的 监测控制值 采 用 累 计 量 控制值和 变 化速 率控制值 两个指 标 进行 控制。3.1.7 分步控制值 step control values 将累 计 量 控制值分 解到每 一 个 主 要 的 施工工序 中,所 得到 对 应的 控制值。3.1.8 偏离系 数 deviation of ratio 穿越 城轨 工程监测 从开始至 后评估前,变形 监测项目 所 监测 到 的 最 大 值与 其 监测控制值 的 比 值。3.2 符号 M 弯矩 设计值;N 轴向 力 设计值;T 扭矩 设计值;V 剪 力 设计值;100 mv 最 后 100天 的变形 速 率;0U 监测控制值;01U 累 计 量 控制值;02U 变 化速 率控制值;d 偏离系 数;jgd 结 构偏离系 数;DB11/T 915 2012 3 gdd 轨道偏离系 数;M D 附 加 弯矩 值;N D 附 加 轴向 力 值;T D 附 加 扭矩 值;V D 附 加 剪 力 值;M S 总 弯矩 值;N S 总 轴向 力 值;T S 总 扭矩 值;V S 总 剪 力 值;M 允许弯矩 值;N 允许轴向 力 值;T 允许扭矩 值;V 允许剪 力 值。4 基本规定 4.1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检测评估及监测 实 施程序,应按 图 1进行。DB11/T 915 2012 4 工前检测评价初步专项设计方案 通 过未 通 过发 生 预警 否 是是 后评估施工图专项设计 通 过 未 通 过 未 通 过工程施工监测 实 施否启动 应 急预 案编制工程方案(含 施工方案、应 急预 案、防 护 方案及监测方案等)通 过否 是初设安全评估施工图安全评估未 通 过施工安全性评 审 通 过设计安全性评 审穿越 完 成 变形 稳 定且 穿越 完 成 大 于 一 年继 续 监测 变形 稳 定 或 穿越 完 成 两 年是 否 图 1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 实 施程序 框 图 DB11/T 915 2012 5 4.1.1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初步专项设计方案 应 在 对 被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工前检测评价 的 基础 上 进 行。4.1.2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专 家 评 审 宜 分设计安全性评 审 和施工安全性评 审 两个环节 进行。设计安全性评审 内容 包括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初步专项设计方案、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和施工图专项设计等,施工安全性评 审 内容 包括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施工方案、应 急预 案、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轨道 防 护 方案、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监测方案等。并 经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 及管理 部门 确 认。4.2 穿越 城轨 工程 应 满足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及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两 方 面 的 安全要求。4.3 设计、施工、工前检测评价、安全评估、监测及后评估工 作 均 应由 具 有 相 应 资 质的单位 完 成。5 工前检测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 工前检测评价 应 在穿越 城轨 工程初步专项设计方案前 进行。5.1.2 工前检测评价 应 为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安全评估和专项设计方案 的 实 施 提 供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相关 现 状 基础数据、资料和建 议。5.2 检测评价程序 工前检测评价程序,应按 图 2进行,包括 资料调查、现场外观初步调查、评价等级确定、工前检测方案编制、仪器设备确 认、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和工前检测评价报告编制。DB11/T 915 2012 6 图 2 工前检测评价程序框图 5.3 资料调查 资料调查 应 包 含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设计、施工、竣 工、大 修 和专项 维 修、被 穿越 记 录等资料。5.4 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包括 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结 构的 破 损、渗漏、裂缝、变形缝 张 开 等 情况 进行观 察或 测 量。当 发 现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存 有 病害,应 以 影 像记 录 或 检测数据等方 式 对 其 发 生 部 位 及当 前 状 态 进行 详细描述。5.5 评价等级确定 5.5.1 工前检测评价等级 应 在 资料调查及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的 基础 上,依 据 DB11/T718确定。5.5.2 评价等级分 为 三 级,一级 为 轻微病害,二 级 为 一般 病害,三 级 为 较重病害。5.5.3 评价等级 划 分 标准 如 下:5.5.3.1 达 到 下 列 条 件 之 一,为 三 级:a)渗漏 水 达 到 或超 过 DB11/T718的 隧 道、车站 等项目 相 应的 分项 状 态 评定 标准的三 级。b)结 构裂缝 达 到 或超 过 DB11/T718的 隧 道、桥梁 等项目 相 应的 分项 状 态 评定 标准的三 级。c)变形缝 或伸缩 缝 达 到 或超 过 DB11/T718的 隧 道、桥梁、车站 等项目 相 应的 分项 状 态 评定 标准的三 级。DB11/T 915 2012 7 d)道 床 与结 构 产生 剥 离。5.5.3.2 达 到 下 列 条 件 之 一,为 二 级:a)结 构裂缝 达 到 DB11/T718的 隧 道、桥梁 等项目 相 应的 分项 状 态 评定 标准的 二 级。b)变形缝 达 到 DB11/T718的 隧 道、桥梁、车站 等项目 的 分项 状 态 评定 标准 相 应的 二 级。5.5.3.3 未达 到 二 级和 三 级 条 件时,可 定 为 一级。5.6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5.6.1 现场检测前 应 编制检测方案,方案 应 包括 工程 概 况、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 依 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 人员、检测计 划 等。5.6.2 检测范围 应由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设计 单位 结 合 城市轨道交通 原 设计 单位 意见 根 据 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 主 要 影响区 域 确定,并 经 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 确 认。5.6.3 各 评价等级 选取 的 现场检测项目 应按 附录 A进行。5.6.4 人 防门、电梯、屏蔽门、消防 管 道 等 重 要设施 的 检测,应按照 相关 标准 进行。5.7 仪器设备 工前检测 使 用 的 仪器设备 应 在 检定 或校 准 周 期 内,仪器设备 的 精度 和 量 程 满足 检测 需 要。5.8 现场检测 5.8.1 现场检测前 应 对仪器设备 当 前 状 态 进行 检查。5.8.2 现场检测 应 根 据检测方案 进行相关 项目 的 检测。5.8.3 现场检测 人员应 遵守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 安全管理规定。5.8.4 现场检测 应 做 好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保护。5.8.5 现场检测专 业 技术 人员应 满足 GB/T 50344的 相关 要求。5.9 检测结果分析 应 对检测结果 的 合 理性 进行 分析,当 发 现现场检测数据 不 足或异常 时,应 补充 检测。5.10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5.10.1 现场检测 完 成 后 应 编制工前检测评价报告。5.10.2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应 包括 项目 背景、检测评价范围、评价项目、依 据、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现 状 初步调查、现场检测 成 果、结 论 及建 议 等 内容。5.10.3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应 对工前检测评价工 作进行总 结,综 合 评价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结 构、轨 道 等方 面 的 技术 状 态,对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初步专项设计方案和安全评估 提出 建 议。5.10.4 工前检测评价结 论 应 在 结 构、限 界、轨道、线 路 等检测结果 的 基础 上 进行 综 合 分析。5.10.4.1 应 明 确结 构的变形 和 强 度、建 筑限 界、轨道 几何 形位、线 路平 纵断 面 是 否满足 相关 规范 或 行车 要求。DB11/T 915 2012 8 5.10.4.2 应 对 道 床 与结 构 是 否存 在 剥 离 状况 以 及 剥 离 程 度 有 明 确 描述。5.10.4.3 初步评价 存 在 的 病害 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安全 的 影响 及 影响 程 度。5.10.5 建 议 中应 明 确 提出 初步专项设计方案 中应 保护 的 重 要设施和安全评估 应 评估 的主 要对象及 内容 等。6 安全评估 6.1 一般规定 6.1.1 安全评估 应 在 工前检测评价及初步专项设计方案 完 成 后、穿越 城轨 工程设计安全性评 审 前 进行。6.1.2 安全评估 宜采 用 三 维 模型 进行 计算评估。6.1.3 初设安全评估 应 明 确 给出 穿越 城轨 工程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安全 影响 的 结 论。当需 要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监测时,初设安全评估 应 明 确 给出 监测对象、项目及控制值0U。6.1.4 施工图安全评估 应 对施工图专项设计 能 否满足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安全 运营 进行验 算,并给出 结 论。6.2 评估程序 安全评估程序,应按 图 3的 框 图 进行,包括 资料 收集、评估对象确定、评估模型建立、评估参数设定、初设安全评估、施工图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报告编制。DB11/T 915 2012 9 图 3安全评估程序框图 6.3 基础资料 安全评估 所 需 的 基础资料 应 包括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地 勘 资料、初步专项设计资料、工前检测评价报告、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设计资料、大 修 或 专项 维 修 资料等。6.4 评估范围及对象 6.4.1 安全评估 的 范围 应由 评估 单位 依 据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初步专项设计方案等,结 合 穿越 城轨 工 程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影响 程 度 确定,并 经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 及 产 权 单位 确 认。DB11/T 915 2012 10 6.4.2 安全评估 的 对象 为 评估范围 内的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的 隧 道、桥梁、涵洞、路 基 主 体 结 构,出 入 口、风亭、通道 等附 属 结 构,道 床、轨道,人 防门、电梯、屏蔽门、消防 管 道 等 重 要设施。6.5 评估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6.5.1 评估模型 应 包括 评估范围 内的主 要 地 层、穿越 城轨 工程、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影响 范围 内 重 要 的 既 有 建 筑 物 及 构筑 物、既 有 管 线 等对象,并 能够反映 各 对象 的 空 间 位 置 关 系 与结 构 尺寸。6.5.2 应 对模型 中各 对象 需 要设定 的 物 理 力 学 参数、设定 依 据及 其 合 理性 进行 说 明。6.5.3 应 对评估模型 进行验 证,并 对 验 证 过 程及结果 的 合 理性 进行 说 明。6.6 评估计 算与 分析 6.6.1 评估计算分析 应 对评估对象 的 受力 及 变形 情况 进行 计算。6.6.2 评估计算模 拟 工序 应 与初步专项设计、施工图专项设计 中 工序一 致。6.6.3 主 体 及附 属 结 构的 评估计算 宜 按 附录 B进行 变形 分析、强 度 及 承载 力 验 算,给出主 要评估对象的主 要工序 的应 力 图、变形 图,应 力 集 中 部 位、最 大 变形 部 位、最 大 变形量 及方 向 等。6.6.4 轨道、道 床 的 评估计算 应 进行 轨道 几何 形位,道 床 变形,道 床 与结 构 连接状况 评估等,给出 最 大 变形 部 位、最 大 变形量 及方 向 等。6.6.5 重 要设施设备 的 评估计算 应 进行 变形 分析,给出 最 大 变形 部 位、最 大 变形量 及方 向 等。6.7 监测对象及 控 制 值 6.7.1 初设安全评估 应 结 合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原 设计与安全 运营 的 要求,根 据 穿越 城轨 工程对评估对象 的 影响 程 度 提出 监测范围、对象、项目、频率 的 要求及 主 要监测项目 的 控制值 0U。6.7.2 初设安全评估 应按 双 控要求 给出 累 计 量 控制值 01U 和 变 化速 率控制值02U。6.8 评估报告 6.8.1 应 对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工程 概 况、与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空 间 位 置 关 系、设计 单位、施工 单 位 等 情况 进行 说 明。6.8.2 应 对评估 依 据、评估范围、评估对象、评估 内容、评估方法、评估计算分析 流 程 进行 说 明。6.8.3 应 对 穿越 施工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安全 的 影响 范围、影响 程 度 给出 明 确结 论。6.8.4 应 对 以下 内容提出 建 议:a)对 穿越 城轨 工程专项设计及施工 的 建 议;b)穿越 施工 期 间 是 否 应 进行 监测,以 及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控制值;c)穿越 施工 期 间 是 否需 采 取 轨道 防 护 以 及 相 应的 措 施;d)穿越 城轨 工程 应 注意 防 范 的 安全 风险 及 应 对 措 施。6.8.5 安全评估报告 格式 可 参 考 附录 C。DB11/T 915 2012 11 7 专项 设计技术 要求 7.1 初步 专项 设计 7.1.1 穿越 城轨 工程初步专项设计 所 需 的 基础资料 应 包括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地 勘 资料、管 线 调查资料、周 边 建 筑 物 资料、工前检测评价报告、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设计及施工资料、大 修 或 专项 维 修 资料等。7.1.2 穿越 城轨 工程初步专项设计 应考 虑 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主 体 及附 属 设施、道 床、轨道 及 重 要设备等 的 影响,制定 保 障 轨道交通 安全 的 技术 措 施与 应 急 要求等。7.1.3 穿越 城轨 工程初步专项设计 内容应 包括:7.1.3.1应 对 穿越 方 式、穿越 位 置、结 构形式 及 尺寸 进行 现场 核 定。7.1.3.2应 绘 制 相 应的平 面 图、断 面 图,准 确 反映 穿越 城轨 工程与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的 空 间 位 置 关 系。7.1.3.3穿越 城轨 工程初步专项设计 应 明 确施工工法及技术要求。7.2 施工图 专项 设计 7.2.1 施工图专项设计 应 在 初设安全评估 的 基础 上,对初步专项设计 进行 深 化 设计。7.2.2 遇 到 下 列 条 件 之 一时,施工图专项设计范围 可适 当 扩 大:a)复杂 工程 地 质 及 水 文 地 质 条 件;b)降 水 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影响 较大;c)穿越 城轨 工程结 构 复杂 或 采 取 新 工法;d)影响 范围 内 包 含部 分 曲 线线 路 时,应 延 伸 至 整 条 曲 线;e)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复杂 或 有 重 要设备。7.2.3 施工图专项设计 应 对 降 水、管 线保护 措 施、施工工法及工 艺、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加 固 或拆 改 移、轨道 防 护、监测等技术要求,并提出 配合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运营 组织 与管理要求。7.2.4 施工图专项设计 应 确定 穿越 城轨 工程与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空 间 关 系、施工工法及工 艺、参数,绘 制 相 应的平 面 图、断 面 图、施工工序图、主 要施工工 艺 图等,进行 施工 风险 分析 并提出应 防 范的 风险 点和 防 范 措 施。7.2.5 对 既 有轨道交通 设施 或 其 周 边 地 层 进行 加 固 时,应提出 加 固 的 范围、工 艺、措 施、主 要技术 指 标、预 期 效 果等。7.2.6 降 水 设计 应给出 降 水 井 位 置、数 量、降 水 参数及对 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影响。DB11/T 915 2012 12 7.2.7 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轨道 防 护 时,防 护 设计 的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轨道 概 况 介绍、防 护 范围、预防 性 措 施、轨道 几何 状 态 调 整措 施、道 床 结 构 整治措 施、防 护 周 期、监测范围、监测 内容 及 手段、测点布设要求、监测频率、监测 周 期 及控制 指 标。7.2.8 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周 边 管 线 进行 改 移 时,施工图专项设计 的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管 线改 移 前后与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位 置 关 系、新 管 线 的 施工方法及工序安 排。7.2.9 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监测时,施工图专项设计 应 根 据初设安全评估 提出 监测 的 范围、对象、项目、方法、测点布置、精度、频率及 周 期、监测控制值 0U 及分步控制值等,经 设计安全性评 审 通 过 后确 认。7.2.10 对 于穿越 城轨 工程 中的 连接 工程,应 进行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防 水 专项设计。8 施工技术 要求 8.1 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 单位应 根 据施工图专项设计,结 合 工程 所 处 地 质 条 件、水 文 条 件和 周 边 环 境 状况,及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状况,编制施工方案。8.2 施工方案 应 包括 施工 进 度、人员、物 资、设备等 的 安 排,降 水、管 线改 移、施工工法及工 艺 等 的具 体 施工 措 施,施工监测及 巡视 实 施方案,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保护 措 施和安全 应 急预 案。8.3 施工方案 应 满足 安全评估、施工图专项设计 的 要求。8.4 施工方案 应 针 对施工图专项设计 提出的 风险 点和 防 范 措 施 给出 具 体 的 施工 措 施及 保 障措 施。8.5 施工前 应 对 穿越 城轨 工程 影响 范围 内的不 良 地 质 分布、管 线 分布及 渗漏 水 情况 进行 探 查,并 对施 工方案 进行 必 要 的 调 整。8.6 穿越 施工 过 程 中,施工 单位应 根 据施工监测及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监测 反馈 结果及时调 整 施工 方案,满足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施工图专项设计 提出的 监测控制值及分步控制值要求。8.7 对 上跨、上 穿、下穿 的 穿越 城轨 工程,宜 在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停 运 期 间 穿越 通 过。8.8 对 上跨、上 穿、下穿 的 穿越 城轨 工程,应不 间 断 穿越 通 过。DB11/T 915 2012 13 9 监测技术 要求 9.1 一般规定 9.1.1 监测 单位应 根 据施工图专项设计 并 结 合 工前检测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施工方案等编制监测 实 施方案。9.1.2 监测 实 施方案 应 包括 工程 概 况、监测项目、依 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人员、频率及 周 期、监测控制值、监测数据管理、日 常 巡视 内容 及要求、监测工 作 计 划、质量 安全 保证 措 施等。9.1.3 应 在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前 取 3次 稳 定观测数据 的平 均 值 作 为 初 始 值。9.1.4 监测初 始 值 应 在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前 反馈 至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 和 穿越 城轨 工程建设 单位。9.1.5 监测 使 用 的 仪器设备 应 在 检定 或校 准 周 期 内,仪器设备 精度 应 满足 施工图专项设计 的 要求。9.2 监测 项 目 9.2.1 监测项目 应 根 据 穿越 城轨 工程 的 安全评估报告、施工图专项设计及 运营 管理要求,综 合 施工安全性专 家 评 审 意见 确定。9.2.2 穿越 城市轨道交通高 架、地 面 和 地下 线 路的 监测项目,宜 按 但 不限 于 表 13中所 列 项目。表 1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线路 监测 项 目 表 序号 监测项目 1 高 架 结 构变形 2 高 架 结 构变形缝 3 高 架 结 构裂缝 4 高 架 结 构应 力 5 道 床 竖 向 变形 和 水平变形 6 轨道 几何 形位变 化 7 桥 区 地 表 沉降 8 自 动 扶 梯 等 重 要设备与结 构 连接状况 表 2 城市轨道交通地 面线路 监测 项 目 表 序号 监测项目 1 路 基及 其 附 属 构 造物 的变形 2 道 床 竖 向 变形 和 水平变形 3 轨道 几何 形位变 化 4 地 表 沉降 5 深层土 体 变形 DB11/T 915 2012 14 表 3 城市轨道交通地 下线路 监测 项 目 表 序号 监测项目 1 隧 道 结 构的 竖 向 变形 和 水平变形 2 道 床 竖 向 变形 和 水平变形 3 轨道 几何 形位变 化 4 隧 道 结 构变形缝的变 化 5 隧 道 结 构裂缝的变 化 6 人 防门、自 动 扶 梯、屏蔽门 等 重 要设备与结 构 连接状况 9.3 测 点 布 置 9.3.1 基 准 点布置 应 选 在穿越 城轨 工程施工 影响 范围 以 外 的 区 域,并 满足 长 期 监测 的 要求。基 准 点 的 数 量不 得少 于 3个。基 准 点 的构 造 应按 GB50026执 行。9.3.2 测点 位 置 选 择 应 具 有 代 表 性,应 能反映 监测对象 的变 化 特征。9.3.3 测点 应 以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穿越 段 中心 或 影响 较大 位 置 为 中 线,按照 近密远疏 的 原 则 进行 布 置,测点间 距 宜 取 2m 10m。穿越 中心 区 域 可适 当 加 密。9.3.4 在 监测范围 内,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的 以下 部 位应 布置监测点:a)既 有 设施 受 穿越 工程 影响 较大部 位;b)结 构的变形缝 两 侧 各 0.5m范围外;c)工前检测、安全评估报告及 其它 建 议 进行 监测 的 部 位。9.4 监测方 法、频率 和 时间 9.4.1 监测方法、监测频率 应按 施工图专项设计确定。9.4.2 当 采 用 人 工监测方法时,监测频率 可 参 照 DB11/490执 行;当 采 用 自 动 化 系 统 监测时,数据 采 集 频率 可采 用 20 60分 钟/次。9.4.3 当 发 生 预警或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单位有 要求时,监测频率 可适 当 加 密。9.4.4 监测时间 宜 持 续 至 穿越 施工 完 成 1年 之 后 且 结 构变形 稳 定后。变形 稳 定 标准 为最 后 100天 的平均 速 率100 mv 不 大 于 0.01mm/d。9.5 监测数 据管理 9.5.1 监测数据 应 真 实、有 效。9.5.2 监测数据 应 定时报 送,当 发 生 预警或 出 现 塌 方、管 涌 等 突 发 事故 时 应 实 时报 送。9.5.3 监测 预警 可 划 分 为 三 个 级 别,即黄色 预警、橙色 预警 和 红色 预警。监测 预警 分级及 预警 响 应 见 表 4。DB11/T 915 2012 15 表 4 监测 预警 分级及 预警响应表 序号 预警 状 态 预警条 件 预警 响 应 1 黄色 预警 实 测 累 计值 达 到累 计 量 控制值01U 的 70%且未达 到 80%时;或 日变 化速 率 达 到 变 化速 率控制值02U 的 70%且未达 到 80%时。发 送 预警 快 报,加 密 监测 并 协助 分析 原 因。2 橙色 预警 实 测 累 计值 达 到累 计 量 控制值01U 的 80%且未达 到 100%时;或 日变 化速 率 达 到 变 化速 率控制值 02U 的 80%且未达 到 100%时。发 送 预警 快 报,加 密 监测、启动 会 商机 制,并采 取 调 整 开 挖 进 度、优化 支 护 参数、完 善 工 艺方法等 措 施。3 红色 预警 实 测 累 计值 达 到累 计 量 控制值 01U 时;或 日 变 化速 率 达 到 变 化速 率控制值 02U 时;或 日 变 化速 率 出 现 急 剧增 长 时。发 送 预警 快 报,加 密 监测,启动 会 商机 制和 应急预 案,并 立 即 采 取 必要 的 补 强 或 停 止 开 挖 等措 施。9.5.4 当 监测数据 达 到 预警条 件时,应按 相 应的 预警 状 态 发出 预警 并 启动相 应的 预警 响 应。预警 快 报的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发 生 预警 的 项目、状 态、时间、测点编号、监测数据、建 议 等。9.5.5 应 对 已 测数据 根 据 日 报、阶段 报告要求及时 进行 整 理,并 结 合 施工 进 度 对监测数据 的变 化 趋势及 发 生 预警 的 可 能 性 进行 分析。9.5.6 当 出 现 异常 监测数据时,应 对 其 原 因 及 风险征 兆 进行 及时分析和报告。9.6 监测报告编制 9.6.1 应 编制 的 监测报告 主 要 包括 日 报、预警 报告、阶段 报告和 总 结报告。9.6.2 监测 日 报 应 在穿越 城轨 工程监测 周 期 内 逐 日 报 送 当 日 监测 情况,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施工 进 度、测点布置图、日 常 巡视 情况、日 最 大 变 化 量 及 发 生 位 置、累 计 最 大 变 化 量 及 发 生 位 置、是 否 发 生 预警 等,监测数据 日 报 表 可 参 照 附录 DI。9.6.3 阶段 报告 可 根 据 穿越 城轨 工程 进 程、建设 单位 或 运营 单位 要求 的 时间 期 限提交,统 计分析 阶段监测数据、预 判 监测数据 变 化 趋势、提出 下 步建 议。主 要 内容 除 日 报 包 含 的内容 外,还 应 包括 预警 分析、监测数据 阶段 分析、监测结 论、施工建 议 等。9.6.4 预警 报告 应 在 出 现监测 预警 后 提交,及时报告 发 生 预警 的 项目及 位 置、预警 情况、分析 原 因、提出 处 置建 议。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施工 进 度、测点布置图、当 日 巡视 情况、超 限 情况、预警 级 别、发 生 预警原 因 分析、处 置建 议 等。DB11/T 915 2012 16 9.6.5 总 结报告 应 在穿越 城轨 工程监测工 作 完 成 后 提交,汇 总 整 理监测资料、记 录分析监测数据、总 结 预警 及 处 置 情况、总 结监测工 作、给出 监测结 论。主 要 内容应 包括 工程 概 况,监测方案,施工 进 度,监测 实 施 情况,监测数据报 表,数据分析图 表,预警 及 处 置 情况,监测结 论 及建 议。10 后 评估 10.1 一般规定 10.1.1 在穿越 城轨 工程 完 工一 年 且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变形 稳 定后 应 进行 后评估;当 一 年 后 变形 仍不 稳 定时,继 续 监测 达 到 稳 定,且 穿越 城轨 工程 完 工 不 超 过 两 年 应 进行 后评估。10.1.2 后评估 应 对 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综 合 分析,并 对结 构、轨道 及 限 界 等 使 用及安全 状 态 进行 评估。10.1.3 后评估 应 明 确 穿越 城轨 工程 实 施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变形 程 度、有 无 损伤 及 损伤状 态 的 定量 描述,并提出 是 否需 继 续 监测、是 否需 对 既 有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 进行 处 理及 处 理 措 施等建 议。10.2 评估程序 后评估程序,应按 图 4的 框 图 进行,包括 资料调查、工后现场外观初步调查、评估等级 选 择、评估范围及对象确定、工后检测方案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