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7.060 A 4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922012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nowcasting rainfall intens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2-23发布 2012-03-23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59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台。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朱红芳、郝莹、姚晨、曹爱琴。DB34/T 15922012 II 引 言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气象局就参考国际上的惯用标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定了以毫米为单位的中国降水量级标准,规定了日降水(24 h)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标准。但已有的标准中,只有 12 h、24 h 的降雨量级标准,而没有 1 h、2 h、3 h、6 h 的降雨量级标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技术标准时间分辨率偏低,已不能满足短时预报的服务需求。降雨量级标准的不完整性,给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以及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短时临近降雨量级标准,使得安徽省降雨量级标准更加完整,是当前工作的迫切需求之一。同时短时强降雨常构成暴雨的一部分,极易形成暴雨洪涝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而全国各地因气候特点不同对短时暴雨的标准是有差异的。因此从各方面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我省气候特点和业务需求的短时临近(1 h、2 h、3 h、6 h、12 h)降雨强度标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编制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安徽降雨分级标准,使降雨的监测、预报、警报、评估、研究及防范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DB34/T 15922012 1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短时临近(1 h、2 h、3 h、6 h、12 h)降雨强度等级划分的原则和方法、降雨量等级的划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气象部门有关短时临近降雨量的监测、预测等相关业务和科研工作。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降雨量 rainfall(amount)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以毫米(mm)为单位。2.2 降雨量等级 grade of rainfall 根据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内的降雨量划分的等级。3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 3.1 划分原则 短时临近降雨量按 5 个时间段划分:12 h、6 h、3 h、2 h 及 1 h。3.2 划分等级 降雨分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共 7 个等级。3.3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划分表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见表 1。DB34/T 15922012 2 表1 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 单位:mm 时段 等级 1 h 降雨量 2 h 降雨量 3 h 降雨量 6 h 降雨量 12 h 降雨量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0.1 0.1 0.1 0.1 0.1 小雨 0.11.5 0.12.5 0.12.9 0.13.9 0.14.9 中雨 1.63.5 2.65.9 3.07.9 4.011.9 5.014.9 大雨 3.67.9 6.012.9 8.015.9 12.024.9 15.029.9 暴雨 8.019.9 13.029.9 16.039.9 25.059.9 30.069.9 大暴雨 20.049.9 30.069.9 40.089.9 60.0119.9 70.0139.9 特大暴雨 50.0 70.0 90.0 120.0 140.0 DB34/T 15922012 3 参 考 文 献 1 天气预报业务和服务规定,中国气象局(1994.4)2 天气预报室业务规范手册,中央气象台 3 天气预报手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气象出版社 4 大气科学辞典,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气象出版社 5 气象学词典,朱炳海,王鹏飞,束家鑫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