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77.140.01 H 1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4842011 无缝钢管与焊接钢管鉴别 金相法 2011-12-13发布 2011-12-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484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边勇俊、盛静波、刘志刚、张娜、石伟、陈洁、劳金越、卢绍龙、周宏林、闫涛、郭丽辉。DB13/T 14842011 1 无缝钢管与焊接钢管鉴别 金相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缝钢管与焊接钢管的金相鉴别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无缝钢管与焊接钢管的金相鉴别,其它钢铁产品(包括轧材、锻件、铸件等)是否经过焊接可参照此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 原理 宏观鉴别:将制备好的钢管试样,肉眼或使用10 倍的放大镜观察,发现有焊接现象,即焊缝区、熔合区和母材区完整的焊接形态特征,鉴别为焊接钢管,如果没有焊接现象,即为无缝钢管。显微鉴别:如宏观难以鉴别,用金相显微镜做显微鉴别,调整好金相显微镜的光路及放大倍数,从较低倍数开始,对整个横截面进行观察,发现有焊接迹象难以确认的,使用较高倍数进一步分析确认。根据是否存在焊接组织特征,鉴别是焊接钢管还是无缝钢管。4 试样制备 4.1 取样 参照 GB/T 13298,在完整的横截面上冷切割截取钢管,热切割要去除热影响区。钢管尽量采用全截面磨制抛光,如钢管直径较大不能全截面磨制抛光,可在横截面上截成几段,锯口宽度不大于 2 mm(推荐使用线切割),锯口与该点切线之夹角不大于 45夹角,以保证不漏检焊缝,锯口与钢管的示意图,见图 1。45 锯口 DB13/T 14842011 2 图 1 锯口角度示意图 4.2 组织显示方法 4.2.1 浸蚀法 侵蚀剂推荐选用 3%5%硝酸乙醇溶液,也可选用其他金相组织显示剂。在室温通风处,将配制好的试剂,均匀浸泡或涂抹在待检面上。浸蚀时间根据钢种和试剂而定。腐蚀后清水冲洗、乙醇冲洗、热风快速吹干。4.2.2 化学沉积膜法 成膜时要在通风处,将试样浸入试剂中,观察试样颜色,试样表面由黄到蓝时要立即取出试样,用清水冲洗,乙醇冲洗,热风快速吹干。5 鉴别方法 5.1 放大倍数 10、50、100、200、500等均可,根据检测样品的大小和显微组织清晰程度而定,以能看清组织状态、类别及是否经过焊接为准。5.2 宏观鉴别 经过上述制样后,可使用放大倍数10 倍的放大镜观察,参照图 2 所示,图中部是宏观焊接形貌。图 2 宏观焊接形貌 1母材区 2焊缝区 3熔合区 5.3 显微鉴别 如果宏观没有发现焊缝,可以使用显微镜检测。没有经过焊接的显微组织,热轧带状组织、孪晶组织、等轴晶粒等具有连续性。经过焊接的钢管,焊接组织形貌特征明显。不锈钢一般有敏化区、焊缝区、熔合区、母材四个区域,参见图 3。1 234DB13/T 14842011 3 图 3 不锈钢焊接区 1敏化区 2焊缝区 3熔合区 4母材区 5.4 焊接组织特征 金相组织参考图片:经过焊接的组织,有明显的熔合区。焊缝处有冷却结晶的组织,一般结晶有方向性。靠近焊缝母材处的热影响区组织,有碳化物析出或组织粗大等特征。5.3.1 5.4.1 碳钢焊接组织 放大倍数 100 倍,参考图 47;图4 图5 图6 图7 1熔合区 2焊缝区 3热影响区 5.3.2 5.4.2 不锈钢焊接组织 放大倍数 50倍,参考图 78。1 2 3 3 123 1 2 31、2DB13/T 14842011 4 图7 奥氏体型不锈钢 图8 马氏体型不锈钢 1焊缝区 2熔合区 3母材区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试样名称及规格型号;b)试样数目及取样部位;c)检验方法;d)检验依据;e)检验结论(是否有焊缝,附照片)。_ 31 2 3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