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140.10 B3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222011 代替 DB35/T 121.3-2001 闽北水仙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2011-12-31发布 2012-03-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闽北水仙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DB35/T 1222-2011*2012年 5月第一版 2012年 5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222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规范。本标准是对DB35/T 121.3-2001闽北水仙苗木培育技术规范的修订。本标准与前版的主要差异:1)增加了品种来源。2)修改了母树的选择。3)修改了母树培育的内容。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荣健、肖弘、郭雅玲、吴光兴、吴族良、胡守久、严林华、刘成龙、吴振群、余荣清。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35/T 121.3-2001闽北水仙苗木培育技术规范。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1年5月,2011年12月第一次修订。DB35/T 12222011 1 闽北水仙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闽北水仙茶树的品种来源、育苗目标、母树选择与培育、苗地准备、剪穗扦插、苗圃管理、苗木出圃规格、起苗、出圃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闽北水仙茶树苗木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767 茶树种苗 DB35/T 1223-2011 闽北水仙 栽培技术规范 3 品种来源 适制闽北水仙茶的茶树品种为福建水仙,原产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大湖村,属无性系繁殖品种,1984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4 育苗目标 4.1 苗木质量分级原则 苗木分级以一年生苗高、茎粗、根长为主要依据,着叶数、一级分枝数作参考指标,分三级。、级为合格苗,级苗为不合格苗。4.2 扦插苗质量 一足龄扦插苗质量指标见表。表1 一足龄扦插苗质量指标 级别 苗高(mm)茎粗(m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个)侧根数(条)侧长度(cm)品种纯度()危险性 病虫害 35 8 8 12 3 5 100 3525 4.02.5 85 10 32 1510 99 25 2.5 5 0 2 10 98 无茶根结线虫、茶饼病、茶根蚧 5 母树选择与培育 5.1 母树的选择 DB35/T 12222011 2 品种纯正的优良母树、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树。5.2 母树的培育 5.2.1 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每 666.7 施腐熟厩肥 2500 5000 或发酵肥 250 500,拌施过磷酸钙 2550。5.2.2 夏秋插的母树在春茶萌动前,供冬插或翌年春插的母树在秋茶萌动前轻修剪,剪去树冠上部的细枝、病虫枝。5.2.3 幼龄茶树和重修剪、台刈更新复壮的茶树,结合树冠培养进行定型修剪。5.2.4 定型修剪后施追肥,施尿素 20 30。5.2.5 结合喷施农药,以 0.51的尿素溶液进行根外施肥,每次每 666.7用尿素 12。5.2.6 冬季清园、修剪、喷射 0.5 度波美浓度的石硫合剂,剪枝扦插前,喷一次长效低毒农药,防止病虫带入苗圃。5.2.7 铺草覆盖,蓄水防旱等。6 苗地准备 6.1 苗地选择 6.1.1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易于排灌,避风,交通方便的农地或水田。刚种植过烟草、麻类、蔬菜的不能作苗地,苗地应轮作。6.1.2 土壤结构疏松、保水、透水与通气性良好,土层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或粘质壤土。6.2 苗床制作 6.2.1 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后,制成畦高 10 15,宽 110120 的苗床,长度依地势而定,一般 10m15m,东西走向为好。6.2.2 苗床间沟宽 30 40。6.2.3 苗地的两端设贮水坑,深长各 80 100,宽 50,苗地四周设排灌沟。6.2.4 施基肥:每 666.7 施腐熟厩肥 10001500 或已发酵饼肥 100 150,均匀撒在苗床上,与土壤充分拌和,平整、压平。6.2.5 铺培养土:每 666.7 用 15m3左右的红黄壤心土,经碎土过筛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厚 4 5,压实。6.3 荫棚设置 6.3.1 苗床两边隔 1.5m1.6m 打桩,在横纵向的木桩上,捆扎竹条作为棚架,架高 30 50(低棚)或 100120(高棚)。6.3.2 遮荫物可因地制宜选择茅草、麦杆、杉树枝、竹帘等。苗床上盖长帘,长 3.0m3.1m,沟上盖草帘,长 1m1.2m,宽0.8m。苗地四周围短帘,秋插或冬插可插铁芒箕或遮阳网作为遮荫,铁芒箕枝叶离地 25 以上,在插苗的同时,铁芒箕 2 支3 支为一束,隔 2 行3行直插在行间。6.3.3 遮荫物疏密要均匀,见光不见日,遮光率夏插 7080,冬插为 5060。7 剪穗扦插 7.1 插穗选择 DB35/T 12222011 3 选择纯种,茎枝黄绿色半木质化,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7.2 剪穗 7.2.1 鲜叶采摘后 7d15d 进行剪穗,如果茶树没有采摘,应在剪穗前 10d15d 进行打顶。7.2.2 剪取枝条及时运回,摊放在阴凉避风处,喷水湿润,即可剪成插穗。7.2.3 插穗外运,不能重压、日晒、风吹,防止发热、萎凋、损伤插穗。7.3 插穗 7.3.1 插穗应带有一片叶一个腋芽,叶片下短茎长 2 2.5。7.3.2 剪口要平滑,斜面与叶向相同,上端剪口距叶柄处 3mm4mm,应随剪随插。7.4 扦插 7.4.1 扦插时期 春插在月,夏插在月底至月下旬,秋插在8月9月,冬插在11月12月,较寒冷茶区,以夏扦插为宜。7.4.2 扦插方法 7.4.2.1 发现花蕊应小心摘除。7.4.2.2 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插。7.4.2.3 行距 9 10,株距4左右,叶缘叶尖不重迭为宜。7.4.2.4 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入土,叶面应顺风向,叶柄、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能粘土,插后即遮荫,喷水至培养土湿透。8 苗圃管理 8.1 浇灌水与排水 8.1.1 插穗愈合发根期,勤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状态。晴天,高温干燥天气,土壤保水性差的,插后10d 以内,每天早、晚各浇一次;阴天,低温,高湿天气,土壤保水性好,2d3d喷一次水。8.1.2 发根后,晴天隔天浇一次,或隔数天沟灌一次,沟灌 3h4h,苗床湿透应即排干。8.2 遮荫 8.2.1 愈合发根期,管护好遮荫物。8.2.2 发根后应提高透光度,逐步疏去遮荫物。8.2.3 待根系发育健全,选择阴雨天去除遮荫物,春夏扦插当年 10 月间去除遮荫物。去除遮荫物后应注意防旱,及时浇水。8.3 施肥 8.3.1 插穗第一盘根长出后,施第一次肥(春插在56 月,夏插在89 月,秋冬插在翌年 45月施)。每 667 用腐熟人、畜尿稀释 10 倍15 倍泼施或用 0.5尿素、0.5过磷酸钙的混和液 300 喷施,以后间隔 15d20d 追肥一次,逐次增加施肥量,每年施肥 3次4 次,每 666.7 施尿素 8 10,钙镁磷肥 68,复合肥 6 10。8.3.2 每次施肥后,要喷浇清水淋苗。DB35/T 12222011 4 8.4 防治病虫害 按DB35/T 1223-2011中5.5.4规定执行。8.5 除草摘蕾 及时拔除杂草,发现花蕾及时小心摘除。9 苗木出圃规格 扦插苗木出圃规格按本标准第4章规定执行。10 起苗、出圃要求 10.1 选择阴雨天起苗,如土壤干燥时,应喷水,湿润后起苗。10.2 起苗时用锄头挖起苗株,保护好根系。11 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按GB 11767规定执行。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