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备案号:38807-2013 DB46 海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260 2013 胡椒主要 病虫害防 治技术规 程 2013-11-12 发布 2014-01-01 实施 海 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6/T260 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防 治原 则.1 4 主 要病 虫害 发生 危害 特 点.1 5 主 要病 虫害 防治.1 5.1 胡椒 炭疽 病.1 5.2 胡椒 瘟病.2 5.3 胡椒 枯萎 病.2 5.4 胡椒 根腐 病.2 5.5 胡椒 细菌 性叶 斑病.2 5.6 胡椒 根结 线虫 病.3 5.7 胡椒 病毒 病.3 5.8 蚜虫.3 5.9 介壳 虫.4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胡椒主 要病 害及 发生 特点.5 附录B(资 料性 附录)胡椒主 要虫 害及 发生 特点.7 DB46/T260 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 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海 南省 质量 技术 监督局 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海 南省 农业科 学院 农业 环境 与植 物保护 研究 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陈绵 才、符 美英、肖 彤斌、芮 凯、卜 小莉、王 会芳、吴 凤芝。DB46/T260 2013 1 胡椒主要 病虫害 防治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胡 椒主 要病 虫害 防 治技 术规 程 的 防治 原则、主要 病虫 害发 生危 害特点、主 要病 虫 害 防治。本标准 适用 于海 南省 胡椒 种植区 胡椒 主要 病虫 害的 防治。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4285 农药 安全 使用 标 准 GB/T 8321 农 药合 理使 用 准则(所 有 部分)NY/T 360 胡椒 插条 苗 DB46/T 24 胡 椒栽 培技 术 规程 3 防治 原则 贯彻“预防 为主,综 合防 治”的 植保 方针,针 对胡 椒 采前 生产 全过程 发 生的 主要病 虫害 及其 发生特点,综 合考 虑影 响病 虫害 发生、为害 的各 种因 素,以农业 防治 为基 础,协调 应用化 学防 治措 施,实 现 对病虫害 的安 全、有效 控制。4 主要 病虫 害发 生危 害特 点 参见附 录A、附 录B。5 主要 病虫 害防 治 胡椒种 苗质 量应 符合NY/T 360之 要求。园地 选择、规 划、垦地 与定 植及 田间 管 理等应 符合DB46/T 24之要求。使用 药剂 防治时 应参照GB 4285 和GB/T 8321 中的 有关规 定,严格掌 握使用 浓度或 剂量、使 用次数、施药 方法 和安 全间 隔期。应进 行药 剂的 合理 轮换使 用。5.1 胡 椒炭 疽病 5.1.1 农业 防治 施足基 肥。避免 过度 荫蔽,保持 通风 透气。雨 后及 时排除 积水。田 间操 作尽 量避免 人为 造成 伤 口。选晴天 及时 清除 病蔓、病 叶及地 面病 残组 织。5.1.2 化学 防治 DB46/T260 2013 2 选用70%甲 基托 布津 可湿 性粉剂800 倍液,或45%咪 鲜胺水 乳剂1500 倍 液,或10%苯 醚甲 环唑 水分散粒剂1000 倍液 喷雾,每7 d 10 d 喷 药一 次,喷施1 次2 次。也 可用0.5%1.0%波 尔多 液喷 洒植株进行防 治,每7 d 10 d 喷 一次,连喷2 次3 次。在结果 前喷 一次1.0%波尔 多液。5.2 胡 椒瘟 病 5.2.1 农业 防治 禁止在 雨天 期间 或园 内地 面未干 之前 进行 农事 操作。修剪 植株 基部 枝条,降 低椒头 微环 境的 湿 度。加强病 情调 查和 防疫 工作,发现病 害立 即隔 离,重病 株 及时挖 除并 销毁。病 园入 口 处撒石 灰或 硫酸 铜粉。工作后 农机 具等 需消 毒。5.2.2 化学 防治 在 高温 多雨季 节来临 前,选 用58%甲 霜灵 可湿性 粉剂500 倍液,或40%三 乙膦 酸铝可 湿性 粉剂200 倍液,或50%烯 酰吗 啉可 湿性粉 剂500 倍 800 倍 液,或72%霜脲 锰锌 可湿 性粉剂500 倍800 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 剂500 倍液 等药 剂喷 施植 株茎蔓、叶片 及四 周土 壤。发 病后,病 叶少 时,将病枝切 除,并用1%2%波 尔多液 进行 保护。病 叶多 时,用2%硫酸 铜脱 叶后,再喷药 处理。严 重时,及时进行 挖除 病株,做 好销 毁和消 毒工 作。5.3 胡 椒枯 萎病 5.3.1 农业 防治 主要是 加强 管理、做 好田 间卫生 和土 壤消 毒工 作。农事操 作过 程中 应避 免造 成伤口。5.3.2 化学 防治 可选用40%福美 双.甲 基硫 菌灵可 湿性 粉剂,0.1%恶 霉 灵颗粒 剂600 倍800 倍 液灌根 或2.5 kg/亩拌肥撒施,穴 施或 条施。5.4 胡 椒根 腐病 5.4.1 农业 防治 搞好田 园卫 生,开垦 时清 理树头、树 根。发 现病 株,及时 挖根 处理,切除 病 部,清 除病 源,在 伤口涂烯酰 吗啉。病 部晒2 d 3 d,然后 填回 新土,压 紧。选择 干旱 季节 或雨 季晴 天及时 清除 重病 茎蔓 和病叶,并 于当 天用 药剂 进行 切口保 护。加强 田间 管理,田间 劳作 时尽 量避 免人 为造成 植株 伤口;施 腐 熟 的基肥,不偏 施氮 肥。及 时 适度灌 溉,雨后 及时 排除 田间积 水,控制 土壤 含水 量;保 持园 内通 风透 光,保持适度 荫蔽。5.4.2 化学 防治 割 苗种 植时用50%多菌 灵可 湿性 粉剂或70%乙磷 铝锰 锌可 湿性粉 剂500 倍1000 倍 液浸苗 处理 后再 定植。根系初 染病 时,用50%多菌 灵可湿 性粉剂800 倍 液,或70%甲基 托布津 可湿性 粉剂1000 倍液淋灌病 株及 周围 土壤2 次3 次,每月 一次。茎蔓 或叶片 初染 病时,用50%福美双 可湿 性粉 剂500 倍1000 倍液 喷施 周围 的茎 蔓 和叶片。5.5 胡 椒细 菌性 叶斑 病 DB46/T260 2013 3 5.5.1 农 业防 治 开设环 园大 沟和 园内 纵横 小沟。晴天 时及 时摘 病叶、剪 病 蔓,并于 当天 喷施 农药保 护。早晨 有 露 水或雨天 不在 胡椒 植株 上作 业。雨 季经 常检 查,发现 病叶、病 蔓 及时 剪除 并喷 药保护。台 风过 后 应 及 时 喷药预防,加 强病 情调 查和 预防 工 作。5.5.2 化学 防治 定期检 查,及早 处理。发 现轻病 株时,应 将病 叶及 外围40 cm 的范围内 的枝 叶、花果 等人 工摘 除,然后用77%氢氧 化铜 可湿 性粉剂1000 倍1800 倍 液,或72%农用 链 霉素 可 湿性粉 剂1000 倍1200 倍液,或2%春 雷霉 素液剂500 倍液 等喷 雾处 理。重病 株时用1%硫 酸铜 脱叶,或 割除上 半部 枝叶,清 除病叶。5.6 胡 椒根 结线 虫病 5.6.1 农业 防治 前茬种 植根 结线 虫的 非寄 主植物、培 育胡 椒无 病插 条苗木。定 植前 深翻 晒土、加强 管理、施 用 有 机肥和培 养壮 树等 都可 降低 根结线 虫虫 口基 数。清除 杂草,减少 根结 线虫 寄主。5.6.2 化学 防治 定植 前 用35%威 百亩 水剂50 g/m2,或98%棉隆 微粒 剂50 g/m2进行土壤 密封 熏蒸,处理7 d 后 翻土 释放气体7 d,确认 无药 害残 留后 移 栽。胡 椒生 长期 间,在发病 椒园 穴施 或沟 施10%噻唑 膦颗 粒剂1.2 g/m2,或1.5%二硫 氰基 甲烷 可湿 性粉剂0.8 kg/667 m2,或 5%阿维 菌素 颗粒 剂5 kg/667 m2。也可用1.8%阿 维菌 素乳油1000 倍液 2000 倍 液灌根。5.7 胡 椒病 毒病 5.7.1 农 业防 治 建立无 病苗 圃,严禁 从病 区或病 株取 苗。采用 遮荫 种植,使新 苗尽 快复 壮。割蔓尽 量避 开高 温 干 旱季节,割蔓 后加 强肥 水管 理。定 期检 查,幼树 发病 应或感 病重 的植 株直 接挖 除并烧 毁病 株,用 石 灰 消 毒土壤,再补 种上 健康 种苗。种植 后期 发病 应及 时修 剪发病 枝条,并 喷药 防治 传 毒媒介 昆 虫。5.7.2 化学 防治 喷 药 防 治 传 毒 媒介昆 虫,可用20%啶 虫 脒 乳 油2000 倍 液 2500 倍液,或10%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1000 倍液 1500 倍液,或25%噻虫 嗪水 分散 粒剂1500 倍液 2000 倍 液喷 洒。发病 初期,可用40%马啉胍 羟 烯腺 可溶 性 粉剂700 倍 液1500 倍 液,或20 盐 酸吗 啉胍 可湿 性粉 剂500 倍液,或2%宁 南霉素水剂800 倍液 等喷 雾,每隔7 d 10 d 喷 一次,连 续2 次3 次。5.8 蚜虫 5.8.1 农业 防治 加强田 间管 理,清除 枯枝 杂草等 病虫 残物,提 高植 株抗性。保 护瓢 虫,草 蛉等 天敌。清除 蚜虫 寄主,加强病 情调 查和 防疫 工作。5.8.2 化学 防治 DB46/T260 2013 4 用洗衣 粉3 g4 g,加 水100 g,搅 拌成 溶液 后,连续 喷2 次3 次。或 用风 油 精加水600 倍液 800 倍 溶 液喷 雾。也可 将洗 衣 粉、尿素、水 按1:4:100 的比 例 搅拌 成混 合液 后 喷 洒植 株。用10 吡虫 啉可 湿性粉剂1500 倍液 2000 倍液,或20%啶 虫脒 乳油2000 倍2500 倍液 喷雾。5.9 介 壳虫 5.9.1 农业 防治 加强田 间管 理,施足 基肥,避免 过度 荫蔽,保 持通 风透气,避 免介 壳虫 和煤 烟病大 暴 发。清 除 介 壳虫寄主,保 护天 敌。5.9.2 化学 防治 介壳虫 的 低 龄若 虫扩 散 期,用24%螺虫 乙酯(亩旺 特)悬 浮 剂3000 倍液 4000 倍液,或25%噻虫嗪 水 分 散粒 剂1500 倍2000 倍 液,或2.5%高 效氯氟 氰 菊酯 水 乳剂1500 倍液4000 倍液 喷 雾。介 壳虫蜜蜡 后,用柴 油和 洗衣 粉配成 的乳 剂用 于喷 雾,其配制 方法 是洗 衣粉、水、柴油 的比 例为1:3:5。DB46/T260 2013 5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胡椒主 要病 害及 发生 特点 主 要病害名 称 发 生特点 胡椒炭疽病 Pepper Anthracnose 胡 椒炭疽 病:胡椒炭疽病是胡椒的一种常见病害,该病原菌 长年可见,一年四季均可在椒蔓的不同部位侵染发病。病原:刺 盘 孢 菌,属 半 知 菌 类 腔 孢 纲 黑 盘 孢 目 刺 盘 孢 属。病 原 学 名:无 性 态 为Colletotrichum nigrum(=C.gloeosporioides),有性态为Glomerella cingulata。症 状:病斑多发生在老叶的叶尖和叶缘,较大,灰褐或灰白 色,边缘有黄晕,病斑上生许多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嫩叶发病时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色干枯。发 病条件:过度荫蔽,通风透气性差,湿度高。胡椒瘟病 Pepper Foot Rot 胡 椒瘟病:胡椒瘟病又称茎腐 病、速衰病、黑水病,瘟病是胡椒产区主要病害,危害极大,成为发展胡椒种植业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世界上所有胡椒种植园都有此病发生。病 原:疫霉菌,卵菌门卵菌纲腐霉目疫霉属。病原学名:Phytophthora spp.,主要有:P.parasitica、P.capsici、P.palmivora。症 状:主蔓基部症状是感病部 位一般在地表至地下 20 厘米,感病后,初期基部内皮层变黑,木质部呈褐色,导管变黑;后 期,表皮黑色,组织腐烂松散,有时还流出黑水,有恶臭味,此时,植株会“猝”死。叶片 感病症状是病斑一般呈现圆形,在叶边缘是半圆形,病斑黑色,病健界线不明显。花穗、果穗、嫩蔓及枝条感病症状是 感病后病部变黑呈水渍状,严重时脱落。发 病条件: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雨季或连续阴雨天气都容易发生此病。胡椒枯萎病 Pepper wilt disease 胡 椒枯萎 病:也称黄化病,主要引起植株黄化萎垂,缺乏生 机,发病可能由镰刀菌、根结线虫侵染造成,也可能由营养缺乏或干旱造成的生理病害。病 原:枯萎尖镰孢菌,半知菌 类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症 状:发病初期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褪绿并逐渐变黄,由下 而上地逐渐蔓延,病株生长缓慢。后期病叶萎垂,嫩枝回枯,花序干缩,变黑脱落,最终 整株死亡。茎基部和主根的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最后腐 烂。在潮湿条件下,腐烂的茎 基部产生红色粉状物。病株 叶片从开始变黄到整株死亡,常 持续一年到几年时间;有的病 株地上部枝叶一部分已变黑枯死,而另一部分才开始发病表症,呈现“半边死”现象。发 病条件:根结线虫的为害是 发生枯萎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根结线虫侵染所留下的伤口有利于尖镰孢菌的侵染。胡椒根腐病 Pepper root rot disease 胡 椒根腐 病:胡椒有多种根腐病,常见的有褐根病和白菰病,其次是紫根病,都是有真菌引起的。病原:主要是担子菌中的 层孔 菌属和卷 担子属,病原学 名分 别是:Phellinus noxius 和Helicobasidium compacium。症 状:主要是褐根病和紫根病。病菌主要来源于带病的树头、树根和支柱,以后寄生到胡椒的蔓、根。症状是蔓枝生长 停顿,叶片变黄,地下蔓根表 面有褐色(褐根病)或紫色的菌膜,内部变黑(褐根病)或变黄(紫根病)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发 病条件:存在带病的胡椒树头、树根 及连续阴雨天、水淹、排水不良均可引发此病。DB46/T260 2013 6 胡椒细菌性叶斑 病害 Pepper bacterial leaf spot disease 胡 椒细菌性 叶 斑病 害:是我国 胡椒主要病害之一,1962 年首 次在海南发现后,病情逐年加重,至今未能完全控制之,台 风季节发生严重。侵染胡椒后 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死亡,产量锐减。病 原:野油菜黄单孢菌蒌叶致 病变种,病原学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betlicola。症 状:主要为害叶,枝,蔓,花序和果穗。叶片染病后,初 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几天后病斑变为紫褐色,呈圆形或多角 形,随后病斑渐变为黑褐色。后期许多病斑汇合成灰白色大斑,边缘有一黄色晕圈,病键 交界处有一条紫褐色分界线。在潮湿条件下,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出现细菌溢脓,风干后形 成一层明胶状薄膜。病叶早期 脱落,严重时只留下光秃的枝蔓。枝条,果穗感病 后发黑,易脱落。发 病条件:降雨或高湿度是发病的基本条件,植株抗性弱也易发病。胡椒根结线虫 Pepper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 胡 椒根结 线虫:胡椒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时,可引起胡椒减 产 90%,而根结线虫的侵染为害也有利于其它病原菌侵染,因此引发胡椒并发症。病 原:南方根结线虫,属垫刃 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病原学名:Meloidogyne incognita。症 状:植株受害根部形成许多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根瘤。根 瘤初期乳白色,后变淡褐色或深褐色,最后呈现暗黑色。病 株生长停滞,节 间变短,叶色 淡黄,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死亡。发 病条件:带病种苗是重要的发病条件;土壤湿度约 40%、土温 25 30、土壤结构疏松砂质土、重茬连作地发病严重;营养水分不良的弱势植株易受侵害。胡椒病毒病 Pepper virus disease 胡 椒病毒病:胡椒病毒病也叫 胡椒花叶病,一般由蚜虫传播而引起大面积为害。病 原:黄瓜花叶病毒(CMV),雀 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病原学名: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症 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矮缩型和花叶型。矮缩型是病株 矮小,主蔓 节间缩短,嫩叶黄白色,易脱落,老化叶叶色斑 驳,叶片皱缩变厚,变小变窄,卷曲畸形,形状如鸭舌;果穗短,果粒少,产量很低;花 叶型是病株的生长高度及叶片 大小近似正常,只表现叶色浓淡不均。侵染胡椒的 CMV 也能 为害萎叶和假酸浆,田间传毒介体为棉蚜和锈线菊蚜。发 病条件:种苗带毒是胡椒发 生花叶病的最主要因子。高温 干旱割蔓天气有利于发病。原因是高温干旱时蚜虫发生数量多和高温干旱时割蔓抽蔓较慢,植株生长缓慢,抗性弱。DB46/T260 2013 7 B B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胡椒主 要虫 害及 发生 特点 主 要害虫名 称 发 生特点 蚜虫 Pepper aphids 蚜 虫:蚜虫对气候的适应性较 强,分布很广、体小、繁殖力 强,种群数量巨大。夏季 4 d 5 d 就可繁殖一代,1 年可繁 殖几十代。由于大量繁殖,嫩叶、嫩茎、花蕾等组织器官上很快布满蚜虫,使为害加重。蚜虫的分泌物不仅直接为害 胡椒,而且还是病菌的良好培养基。从而诱发煤污病等进一步为害花卉。蚜虫为害期长,并且还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必须及早、连续、彻底防治。害 虫:烟蚜和绣线菊蚜,属同翅目、蚜科,由于蚜虫能分泌 大量密汁,故又称腻虫、密虫。症 状:该虫分泌物为蜜露,量 多时甚至会覆盖植物表面,影响光合作用。主要为害幼龄椒主蔓顶芽、校梢及嫩叶,叶片变形脱落,影响生长,节间短,严重时蔓、校枯死。此外,蚜虫传播多种病毒病。发 病条件:该害虫大量发生的最适温度为 25,相对湿度为 8088。介壳虫 Pepper scale insects 介 壳虫:介壳虫的生殖方式有 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2 种,繁 殖能力强,一年 发生 1 3 代,少数 4 5 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介壳虫危害胡椒 枝、干、叶、果等部位,造成 胡椒 生长势减弱、落叶,直至局部或整株枯死。树干受害后也会出现畸形,如皮层肿胀形成凸凹、枝条下垂等。因 介壳虫体外有蜡被,化学农药不易透人,因而一般的杀虫剂不能奏效,防治十分困难。害 虫:主要是龟蜡蚧 同翅目、蜡蚧科。症 状:介壳虫常群集在胡椒叶 片 上吸吮汁液。发生严重时,嫩芽、叶片 被虫体覆盖,并可重叠成层,似被一层灰白色蜡质物。排泄的粘液污染 胡椒植株。被害 叶片变形卷曲、枯黄、早落。严重时,会引起媒烟病,影响植株生长,甚至死亡。发 病条件:通风不好,光照不足易发生 该害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