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A 0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902012 乳源木莲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2-11-02发布 2013-02-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902012 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沙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三明市林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永武、王金盾、张清、刘森勋、詹步清、朱少木、徐少建、欧建德、杨跃霖。DB35/T 12902012 1 乳源木莲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乳源木莲培育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收、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生长量指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档案。本标准适用于乳源木莲人工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DB35/T 76-2003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抚育间伐技术规程 DB35/169-1993 森林立地分类 DB35/T 641-2005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生长量指标 林分在各林龄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蓄积量。3.2 纯林 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以上的森林。3.3 混交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含)以下。3.4 株间混交 DB35/T 12902012 2 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种以上树种的混交方式。3.5 行间混交 一种树种的单行与其他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3.6 带状混交 一种树种连续种植2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其他树种构成的“带”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4 种子采收 4.1 采种母树 选择主干通直、圆满,生长良好,无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中龄林植株。4.2 采种时间 9 月10 月,聚合蓇葖果呈红褐色、微裂时采收。4.3 种子处理 4.3.1 后熟 将采集的聚合蓇葖果先晒2 d3 d后,堆放在通风阴凉处约7 d,促其后熟开裂,过筛收集带假种皮的种子。4.3.2 去假种皮 将带假种皮的种子用清水浸泡3 d5 d,每天换水一次,并搓去假种皮。用清水洗净并漂浮去干瘪种粒。4.3.3 凉干 将去净种子摊开凉干。4.4 种子质量 种子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方法按GB 2772-1999执行。种子质量应符合GB 7908-1999的规定。4.5 种子贮藏 用干净的湿沙层积沙藏,高度不超过50 cm,保持通风和湿润,严防鼠害。5 苗木培育 5.1 大田育苗 5.1.1 圃地选择 DB35/T 12902012 3 选择交通方便、光照比较充足、排灌良好、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壤土的地块,前作为水稻的农田为好,但不得连作。5.1.2 圃地整理 5.1.2.1 翻土作床 圃地应翻土20 cm25 cm,作床碎土,床宽100 cm 左右,高25 cm30 cm。5.1.2.2 施基肥 作床时用90%火烧土与10%有机肥料的混合肥料作基肥,每1 m2用3 kg4 kg均匀翻入苗床。5.1.2.3 土壤消毒 播种前1 d用0.3%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浇透苗床进行消毒。5.1.3 播种 5.1.3.1 播种时间 2 月中旬至3 月初,种子经催芽种皮开裂露白播种。5.1.3.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条距20 cm,播种沟深 2 cm2.5 cm,每1 m长播种15 粒,播后盖1.5 cm2 cm黄心土,并加盖稻草。5.1.4 苗期管理 5.1.4.1 遮荫 播种后30 d40 d,在出苗时分批揭去稻草,并及时搭建高100 cm120 cm 遮荫棚,用透光度为50%70%的遮阳网遮荫,9 月下旬揭去遮阳网。5.1.4.2 浇水 播种后,雨季清沟排水,旱季根据土壤墒情应适时浇水或灌溉,保持土壤水分,9 月后停止浇水。5.1.4.3 施肥 结合浇水进行追肥3 次,5 月底6 月初和6 月底7 月初各施复合肥一次,8 月底9 月初施磷酸二氢钾一次。5.1.4.4 间苗 在幼苗出齐后10 d左右,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时进行间苗,并将间下的健壮苗补栽入较稀处,或移栽入另一苗床和容器上。5.1.4.5 定苗 在6 月底7 月初进行定苗,每1 m2保留50 株60 株。5.1.4.6 除草 DB35/T 12902012 4 3 月下旬至5 月中旬应及时除草,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5.1.4.7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做好苗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5.2 容器苗 5.2.1 育苗设施 搭建高于200 cm的大棚,棚内要有遮阳、喷灌设施。5.2.2 基质配制 基质材料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缓效肥,配制比例为每1 m3 中80%泥炭土、20%珍珠岩、2 kg缓效肥,并混合搅拌均匀。5.2.3 容器袋 选用规格为直径5.5 cm,高10 cm的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袋。5.2.4 容器袋摆放 先将容器袋垂直摆放在托盘上,再将托盘放入苗床。5.2.5 催芽 在育苗大棚内用沙床进行催芽至芽长1 cm。5.2.6 点播 5.2.6.1 基质消毒 播种前1 d,用0.3%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容器基质进行消毒。5.2.6.2 打孔点播 用细木棍在容器袋上口的基质扎一个深2 cm小孔,将经催芽后的种子播入小孔内,再用比例为1:1的泥炭土与黄心土经均匀搅拌后盖满小孔。5.2.7 苗期管理 5.2.7.1 浇水 播种初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6 月8 月一般每 2 d 浇水一次,9 月后应控制浇水。5.2.7.2 修根 根系穿透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袋时移动容器袋进行修根。5.2.7.3 炼苗 9 月下旬,选择阴天揭去遮阳网进行炼苗,必要时施一次 0.2%的磷酸二氢钾。5.2.7.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DB35/T 12902012 5 做好苗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5.3 苗木出圃 5.3.1 苗木清点 苗木出圃前应进行苗木清点。清点方法采用样方机械布点,调查苗木株数、苗高、地径。预测合格苗产量,每亩产合格苗一般为大田苗2 万株2.5 万株、容器苗8.5 万株9 万株。5.3.2 苗木分级。合格苗木分为级、级。综合控制指标为根系发达、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无林业有害生物和机械损伤。分级指标见表1。表1 苗木分级指标表 单位:cm 大 田 苗 容 器 苗 苗木等级 苗 高 地 径 根 系长 度 苗 高 地 径 综合控制指标 级苗 70 0.7 30 30 0.5 级苗 40 0.5 25 20 0.3 苗木出圃时应主干通直、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林业有害生物。6 造林 6.1 作业设计 在对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作业设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由建设单位编写,内容包括造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方式、混交方式及比例、整地方法、挖穴规格、造林时间、方式、方法、造林密度、幼林抚育、技术措施、用工与投资概算等。具体要求按 DB35/T 641-2005 规定执行。6.2 林地选择 林地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海拔 800 m 以下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山谷、山坡中下部的、类地。立地类型划分执行 DB35/169 规定。6.3 林地准备 6.3.1 林地清理 采用耙带方式清理造林地。6.3.2 整地。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为60 cm40 cm40 cm。结合回填表土时施基肥,每穴施250 g复合肥。DB35/T 12902012 6 6.4 苗木选择 选用、级苗木。苗木必须经质量检测,检测内容及要求执行 GB 6000-1999 规定。外来苗木必须进行苗木检疫,严禁调入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6.5 栽植 6.5.1 栽植密度 2200 株/hm23000 株/hm2。6.5.2 栽植时间 2 月3 月上旬,最好选择微雨或阴天时栽植。6.5.3 苗木处理 大田苗苗木在造林前应进行修根、疏叶,并用加入1%钙镁磷肥的黄泥浆蘸根。容器苗搬运过程中应防止受损伤。6.5.4 栽植方法 采用穴植。大田苗栽植时,做到“深栽、不窝根”,栽植深度到苗根原土印上10 cm;容器苗栽植深度到袋口上5 cm,培土成圆形土盘。7 抚育管理 7.1 幼林抚育 林后前 3 年,每年在 4 月5 月,9 月10 月各进行 1 次锄草、扩穴松土等。在第 2 年或第3 年结合块状深翻施 550 kg/hm2750 kg/hm2的复合肥。7.2 除萌修枝 造林后 1 至3 年结合幼林抚育进行除萌,保留 1根主干;造林后 4 至7年进行修枝,用利刀或修枝剪修去侧枝或分枝,要修平切面,保留 1 根主干;第 8 年后结合抚育间伐修去侧枝,每次修枝高度控制在树高的 1/3 以内。7.3 抚育间伐 7.3.1 间伐技术要求 郁闭后至主伐前,一般进行 2 次间伐,间伐间隔期 5 年7 年,混交林第一次间伐树种以伴生树种为主。抚育间伐技术要求参照 DB35/T 76 执行。7.3.2 间伐时间及强度 第一次间伐时间为造林后 8 年10 年,间伐强度占株数 30%35%;第二次间伐时间造林后 15年生17 年,间伐强度占株数 25%30%。7.3.3 主伐前保留株数 培育大径材保留 500 株/hm2750 株/hm2,培育中径材保留 750 株/hm21050 株/hm2。DB35/T 12902012 7 8 生长量指标 培育丰产林的生长量指标见本标准附录 B。9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及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幼林抚育管理。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采取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 A。10 技术档案 10.1 档案卡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小班档案卡,具体格式和内容见本标准附录C。10.2 主要内容 小班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方法、密度、种苗来源、种子质量、苗木规格和抚育措施,幼林抚育间伐,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效果,造林施工单位等。10.3 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每年持续记载小班经营活动和林木生长等情况,记载具体内容见本标准附录C。DB35/T 12902012 8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乳源木莲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乳源木莲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乳源木莲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名称 症 状 防 治 方 法 根腐病 发生在幼苗期,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在中午前后光照强,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苗木出土后,在不影响生长时,应少浇水;用 1%3%的硫酸亚铁每隔 7 d10 d 喷一次,连续 2 次4 次。并在苗床上撒生石灰,每亩 15 公斤;已感病的植株,立即带土挖除,并喷50%苯来特 8001200 倍或 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7 d一次,连续2次3次。茎腐病 常在幼苗出土后,苗木木质化不高时发生初期在幼苗根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扩大后环绕全茎,并向上蔓延。叶片出现枯黄,顶芽枯死,最后全部叶片下垂枯死,死叶不易脱落。苗期喷1:1:200波尔多液7 d10 d喷一次,连续2次3次;及时拔除病苗,集中烧毁;采用 8:2 的草木灰与石灰混合撒施于苗木间。潜叶蛾 以幼虫取食叶肉,取食后留下膜状的叶表皮,叶皮被害后,形成不规则网状的斑块,叶片不会脱落。用 40%的氧化乐果乳油或 10%的吡虫啉500倍液喷叶面。木兰突细蛾 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表皮取食叶肉组织,形成棕黄色虫道,随着虫龄增大,叶面形成虫斑,严重时造成叶枯黄凋落。冬季及时清除地面枯枝落叶、杂灌,并集中烧毁;在成虫盛期,用黑光灯诱杀;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或2.5%溴氰菊脂12001500倍液喷雾。木兰青凤蝶 以幼虫取食其嫩叶、芽,造成叶面的缺刻、孔洞,甚至蚕食整张叶片。严重时,叶片全部被食光。结合冬剪,清除树上的越冬蛹;幼虫期喷撒白僵菌、森得宝等生物粉剂或喷洒 20%水胺硫磷、2.5溴氰菊脂1000倍液。DB35/T2012 9 附 录B(资料性附录)乳源木莲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 乳源木莲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见表 B.1 表 B.1 乳源木莲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 年龄 平均胸径 cm 平均树高 m 平均材积 m3/株 平均蓄积量 m3/hm2 1 0.4 2 0.8 3 1.6 4 2.2 5 3.2 6 5.2 4.2 0.0053 13.78 7 6.3 5.2 0.0086 22.36 8 7.3 6.3 0.0136 35.36 9 8.6 7.4 0.0248 64.48 10 10.0 8.6 0.0357 86.46 11 10.8 9.2 0.0443 115.56 12 11.6 9.8 0.0586 140.96 13 12.5 10.3 0.0626 152.43 14 13.2 10.8 0.0874 163.81 15 14.0 11.3 0.0617 177.46 16 14.8 11.8 0.1083 186.54 17 15.5 12.2 0.1176 197.29 18 16.2 12.6 0.1286 207.36 19 17.0 13.1 0.1462 218.47 20 17.6 13.5 0.1582 226.82 21 18.3 13.9 0.1741 235.67 22 18.9 14.3 0.1924 242.24 23 19.6 14.7 0.2216 247.87 24 20.3 15.0 0.2357 253.25 25 20.8 15.4 0.2506 258.57 26 21.4 15.7 0.2694 262.65 27 21.9 16.0 0.2839 264.46 28 22.5 16.3 0.3046 267.77 29 23.0 16.7 0.3327 270.12 30 23.5 17.0 0.3516 272.42 DB35/T 12902012 10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乳源木莲小班档案卡 _县(市、区)_乡(镇、场)_村(工区)地名_ 代码 林班号_大班号_小班号_外业小班号_ 1.地貌类型_坡向_坡位_坡度_坡长_海拔高_m;土壤名称_土壤厚度_cm 腐殖质厚度_cm 立地亚区号_立地类型号_立地质量等级_;灌木名称_灌木高度_cm 灌木盖度_%;草本名称_草本高度_cm 草本盖度_%;山权_林权_;地类_林种_。2.造林密度_造林时间_造林面积_hm2造林类型_树种组成_造林方式_整地方式_良种类型_种子来源_投资费用_元,林地建设方式_经营类型_经营措施类型_是否世行_经营实体类型_。时间 项目 规格质量及投资费用 时间 项目 规格质量及投资费用 经 营 活 动 情 况 DB35/T2012 11 名称 项目 调查时间 原小班面积 现小班面积 原造林面积 面积变化值 蓄积变化值 面 积 变 动 情 况 变化原因 调查日期 小班面积hm2 保存造林面积 树种组成 林龄 郁闭度 单位株数(株/hm2)保存率(成活率%)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每亩蓄积(m3)小班蓄积(m3)生长类型 林 木 生 长 情 况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 灾害种类 受害面积(hm2)损失株数(百株)损失蓄积(m3)治理措施 治理费用(元)发生原因 森 林 灾 害 备注 注:灾害种类: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干旱、滥伐、盗伐等。DB35/T 12902012 福建省地方标准 乳源木莲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12902012*2013年 2月第一版 2013年 2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