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7.060 A 47 备案号:38577-201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162013 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规范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tandard of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2013-07-29 发布 2013-08-29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916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和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民、陈晓艺、马晓群、王晓东。DB34/T 19162013 II 引 言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有效减轻或规避自然灾害的一种制度安排。气象部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如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评估、种植业保险气象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农业保险气象预警服务等,可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勘灾定损、及时采取灾害防范与补救措施、有效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标准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供规范,将提升各级气象部门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科学、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DB34/T 19162013 1 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内容,以及产品类型、形式和发布时间。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提供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4/T 1594-2012 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政策性农业保险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投保人支付少额保费、政府补贴大部分保费,把投保人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风险转嫁给保险人的一种制度安排。3.2 保险标的物 subject matter of insurance 保险人对其承担保险责任的各类保险对象。注:本标准中政策性农业保险标的物主要指安徽省已开办的种植业保险对象,如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大豆等粮油棉作物。3.3 保险理赔 insurance claim 保险标的物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人对投保人所发生的保险合同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履行经济补偿义务,对投保人提出的索赔进行处理的行为。注:理赔通常需要确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从而确定赔偿金额,履行保险赔偿义务。3.4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 major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并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利气象条件的总称。DB34/T 19162013 2 注: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大风、寒潮、霜冻、持续强降水、持续干旱、持续阴雨、持续高温等。3.5 种植业保险 planting insurance 以农作物及林木为保险标的,对在生产或初加工过程中发生约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3.6 种植业保险时段 insurance period of planting 保险标的物在整个生长阶段分为不同发育期,种植业保险对保险标的物不同发育期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3.7 气象认证 meteorology identification 针对具体保险赔案,分析气象等相关资料,确认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对保险标的物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等,提供气象认证意见。4 服务的类型与内容 4.1 农业保险气象预警服务 根据气象台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信息,分析可能形成的灾害强度(等级)和发生范围或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预估灾害对保险标的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保险人或投保人重点关注的事项、减轻灾害损失可采取的对策措施等。4.2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4.2.1 总则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农情、历史灾情等资料和灾害评估指标、模型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可能造成、正在造成或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评价和估算。4.2.2 灾前预评估 根据气象台的预报信息和当地抗灾能力,利用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对即将发生的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和损失进行科学预测。针对保险标的物目前生长发育状况(苗情长势与常年比较),分析评估灾害对保险标的物的影响和损失程度等,并根据预估分析结果,提出保险理赔勘灾定损重点关注的区域。4.2.3 灾中跟踪评估 根据对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采用灾害损失指标和评估模型,对保险标的物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将要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动态评估。如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产量损失率等(附图或表说明)。并根据灾害评估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保险理赔勘灾定损重点关注的区域、问题等建议。4.2.4 灾后最终评估 DB34/T 19162013 3 灾害结束后,按照 DB34/T 1594-2012 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搜集各类多种数据资料、采用灾害损失指标和评估模型,结合灾害调查结果,对整个灾害过程强度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估。4.3 种植业保险气象评价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农情等资料,对种植业保的物全生育期或不同发育阶段(附录 A.1)、保险时段的农业气象条件、灾害及其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主要农业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日照等),并制作代表站农业气象要素统计表、等值线图或色斑图;分析灾害过程起止时间、影响范围、强度等级以及对保险标的物的危害。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全省以及市县保险标的物全生育期、保险时段的农业气候状况(包括年景)进行总体评述。4.4 气象认证 4.4.1 总则 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在接到符合附录 A.2 业务受理规定的委托书(附录 A.3)后,针对农业保险一般理赔和重大理赔案例,分别提供气象认证报告表和报告书。4.4.2 气象认证报告表 一般气象认证(如雨雪量、最低气温、风速等),不需开展现场勘查,由当地气象部门按附录B.1要求填写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报告表。4.4.3 气象认证报告书 重大保险理赔案例或难以分析确认的案例,按附录 C.1 和 DB34/T 1594-2012 深入灾区进行灾害现场勘查,按附录 C.2 要求填写气象灾害勘查记录表。并通过气象、卫星遥感、农情及灾害勘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灾害过程起止时间、影响范围、强度等级,评估灾害对保险标的物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保险标的物的分布状况、所处的发育期、苗情长势(与未受灾地段和正常年份的比较),保险标的物的受害情况(受害表现、对植株或产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等),受灾面积估算、植株死伤率评估或产量损失率预估等。在综合上述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结论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按此要求编写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灾害认证报告书。5 服务的形式和发布时间 5.1 农业保险气象预警服务专报 以安徽省或 XX 市(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预警服务专报形式编发,按 XXXX 年 XX 期系列编号。在标题中说明何区域何种气象灾害将对何作物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沿淮淮北的洪涝灾害将影响旱作物正常生长”。在气象台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当日编制完成。并将电子产品立即发送至有关保险人和相关部门。5.2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报告 以安徽省或XX市(县)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形式编发,按 XXXX 年 XX 期系列编号。以文字或电子产品等形式报送有关保险人和相关部门等。不同阶段发布的评估产品其发布时间和标题格式按以下要求编发:灾前预评估:在气象台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12 天内编发。在标题中说明可能出现的何种灾害对何区域何作物有何影响进行预评估,如“未来降温天气对沿淮淮北冬小麦的影响预评DB34/T 19162013 4 估”;灾中跟踪评估:在灾害持续发展过程中编发。在标题中说明何种灾害对何区域何作物有何影响进行跟踪评估,如“持续旱情对沿淮淮北冬小麦的影响评估”;灾后最终评估:灾害发生后5天内编发。在标题中说明何种灾害对何区域何作物影响的综合评估,如“秋冬连旱对沿淮淮北冬小麦影响的综合评估”。5.3 种植业保险气象评价报告 以安徽省或 XX 市(县)种植业保险气象评价报告形式编发,按 XXXX 年 XX 期系列编号,以文字产品或电子产品等形式报送有关保险人和相关部门等。全生育期、保险时段气象条件评价报告发布时间和标题格式按以下要求编发:全生育期气象评估报告:附录A.1中种植业保险标的物收获完毕 15 日内编制。在标题中说明年份和保险作物等,如“安徽省2012 年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评价报告”。保险时段气象评价报告:附录 A.1 划分的保险时段,在保险标的物普遍进入下一发育期 5 天内编制。在标题中说明年份和保险作物发育期等,如“宿州市 2012 年冬小麦拔节期气象评价报告”。5.4 气象认证报告 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报告表和 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灾害认证报告书 两种形式,编发时间按附录 A.3 委托书时限要求。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报告表由编制单位交委托单位或委托人。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灾害认证报告书由省气象局认定的业务单位进行编制,经省气象局审核后递交政策性农业保险总公司。DB34/T 19162013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作物发育时段划分表、业务受理、委托书 A.1 种植业保险作物发育时段 安徽省种植业保险主要农作物发育时段划分见表 A.1。表A.1 种植业保险作物发育时段划分表 保险标的物 保险时段划分 水稻 返青期 分蘖拔节期 孕穗期 成熟期 小麦 苗期 拔节期 抽穗扬花期 成熟期 油菜 苗期 蕾苔期 开花期 角果成熟期 玉米 苗期 拔节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大豆 苗期 开花期 结荚鼓粒期 成熟期 棉花 苗期蕾期 蕾期 花铃期 吐絮期 A.2 业务受理 A.2.1 对本级政府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或委托的勘灾定损业务,直接受理;A.2.2 对承保的保险人,可受理其委托的勘灾定损或气象认证赔案,由其填写委托书(附录A.3)后受理;A.2.3 对投保人及基层政府,可受理其委托的气象认证赔案,由其填写委托书并加盖公章(投保农民必须由所在村级组织盖章)后受理;A.2.4 对其它有关方面(如受理有关保险案件的法院),可受理其委托的气象认证赔案,由其填写委托书并加盖公章后受理;A.2.5 对无关方提出的勘灾定损、气象认证委托或要求,则不予受理。A.3 委托书 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委托书格式如下:DB34/T 19162013 6 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委托书 气象局:兹委托贵局对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认证时段)(认证区域)(气象灾害)进行气象认证。请于 日内提供气象认证报告(表或书)。委托单位:(盖章)联系人:(签字)年 月 日 DB34/T 19162013 7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气象认证报告表 B.1 气象认证报告表 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论证报告记录表格式见表B.1。表B.1 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气象认证报告表 认证单位:(盖章)认证日期:年 月 日 填写说明:(1)认证表编号:以“RZ+地区+年月日+序号”表示,其中“RZ”表示”认证”两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地区”表示调查点所在市(或县)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如合肥用“HF”表示;“年月日”编号以年月日六位数表示,如 2010年 6 月 21 日用“100621”表示;“序号”为提供气象认证表的总序号,以 2 位数表示。(2)受理日期:委托书送达日期。(3)受理人:接受委托书的人。(4)委托单位、委托人:附录 A.3中委托单位和联系人。认证表编号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受理人 委托单位、委托人 委托要求 时段:区域:灾害种类:分析意见 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认证结论 经查阅和分析气象观测资料,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至 XX 月 XX 日XX 时 XX 观测站,出现了 XX 灾害性天气(或气象要素值)对 XX 作物在 XX 阶段造成 XX 影响。认证人 DB34/T 19162013 8(5)委托要求:委托认证的保险标的物、保险区域(注明具体的市、县或乡、村等),认证的时段、气象灾害、影响等。(6)分析意见:一是说明使用了哪些资料(例如中尺度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或雷达资料)用于分析认证;二是说明分析结果,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强度,主要气象要素指标值,与历年同期比较等。(7)认证结论:填写在哪些时段、哪些区域(或站点)出现了何种灾害性天气(或气象要素值),对何种作物在哪一发育阶段造成了什么影响。(8)认证人:承担气象认证以及认证报告表填写的人。DB34/T 19162013 9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气象灾害现场勘查、勘查记录表 C.1 气象灾害现场勘查 C.1.1 选点 利用中尺度站观测资料或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等初步分析气象灾害影响区域及重灾区域,与委托认证区域相比较,确定适当数量(13 个)的调查点。C.1.2 勘查和记录 C.1.2.1 勘查 主要包含 3 个方面。C.1.2.2 气象灾害特征场景 如干旱地块开裂程度、干旱开裂地块数量等情况、干土层厚度等;洪涝淹没情况(包括淹没范围、不同田块的积水深度等);冰雹大小、密集度,积雪覆盖、积冰情况等。C.1.2.3 保险标的物受灾情况 如旱涝等灾害造成的植株受害情况(茎叶枯黄、烂根等),低温冻害、冰冻造成的作物叶片或幼穗受冻,风雹灾、雪灾、冰冻后作物倒伏、茎叶折断等情况。C.1.2.4 现场走访调查 特别对于强对流性天气灾害必须进行现场目击者走访调查。调查目击者所目击的灾害发生过程及其影响情况。上述勘查结果按附录C.2 要求进行现场记录。C.2 气象灾害勘查记录表 气象灾害现场勘查记录表格式见表C.1。DB34/T 19162013 10 表C.1 气象灾害勘查记录表 记录表编号 灾害类型 标的物名称 勘查日期 勘查时间 勘查地点 经纬度 环境描述 灾害特征场景描述 标的物受灾情况描述 现场走访调查记录 类型 发育期 植株高度 密度 苗情 受害症状 勘查作物 受害率 灾害程度 受灾照片编号 样本编号 勘查人员(签字):填写说明:(9)记录表编号:以“KC+地区+灾害类型代号+年月日+序号”表示。其中“KC”表示灾害勘查调查,取勘查两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地区”编号同附录 B.1 说明;“灾害类型代号”编号见本说明2;“年月日”编号按年月日以六位数表示;“序号”为此次现场勘查期间所填写勘查记录表的总序号,以 2位数表示。(10)灾害类型:用能表述此类灾害的 2 个拼音字母表示,如:干旱-GH,洪涝-HL,(涝)渍害-LZ,连阴雨-YY,雪灾-XZ,冻害-DH,低温霜冻-SD,低温冷害-DW,干热风-RF,高温热害-GW。(11)标的物名称:参加保险的农作物,如冬小麦、一季稻、玉米等作物中文名称。(12)调查日期和时间:日期以年-月-日或以年/月/日表示。时间用时:分表示。(13)调查地点和经纬度:调查地点填写县、乡、村、组(自然村)名,经纬度以在调查地点的GPS读数为准。(14)环境描述:对勘查现场环境进行描述,如对地形地貌、附近水系、灌溉、农作物布局、农田林网、土壤等情况进行描述。(15)灾害特征场景描述:描述灾害特征情况。如洪涝淹没情况,包括积水深度,干旱地块开裂情况、干土层厚度,冰雹的大小、密集度,积雪覆盖深度,积冰厚度,风雹灾、雷电使建构物受损、树木折断、牛栏猪舍倒塌损坏情况等。(16)标的物受灾情况描述:灾害对保险标的物造成的影响或损失情况描述。如旱涝等灾害造成的植株受害情况(茎叶枯黄、烂根等),低温冻害、冰冻造成的作物叶片或幼穗受冻,风雹灾、雪灾、冰冻使作物倒伏、茎叶折断等情况。(17)现场走访调查:纪录被访问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询问其所目击的灾害发生过程及其影响情况等。DB34/T 19162013 11(18)作物类型:用能表述该作物的 2个拼音字母表示,如:小麦-XM,油菜-YC,双季早稻-SZ等。(19)作物发育期:为勘查作物所处的发育期,如拔节期、开花期等。(20)作物高度:按“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观测,单位:厘米,取整数。(21)作物密度、苗情:按“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观测。(22)作物受害症状:记载作物受害后的特征状况,主要描述作物受害器官、受害部位,并指出其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等。(23)作物受害率:作物受害面积占整个地段面积的百分率。(24)灾害程度:作物受害面积的减产程度,根据作物受害症状预估可能减产的程度(与正常田作物产量的比)。(25)作物受灾照片编号:对作物受灾状况进行拍照并编号,以“SZ地区+作物类型代号+灾害类型代号+年月日+序号”表示,其中“SZ”表示作物受灾照片,取受灾两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地区”编号同附录 B.1 说明 1;“作物类型代号”编号同本说明10;“灾害类型代号”和“年月日”的编号同本说明2 和 1;“序号”为该测点所摄影像序号,以时间先后排号,用 2 位数表示。例:2011 年 2 月 15日第 1 次拍摄的小麦干旱受灾照片,编号为“XMGH2011021501”。(26)样本编号:对受灾植株取样并编号,以“YB+地区+作物类型代号+灾害类型代号+年月日+序号”表示,其中“YB”表示样本两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其它编号同本说明17。DB34/T 19162013 12 参 考 文 献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2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管理暂行办法,农险办200811号.3 关于同意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种植业保险条款和费率的函,农险办20096号.4 关于印发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的通知,气发200596号.5 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皖保监发2007177号.6 关于印发种植业保险操作实务的通知,国元保险201341号.7 高庆华,马宗晋,张业成等.自然灾害评估.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8 姜冬梅.关于规范气象服务产品的几点看法.山东气象.1999,19(03):56-57.9 张爱民,江春.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03-13305.10 刘映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思考.陕西气象.2009(4):48-50.11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辞典.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12 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