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81-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3812011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1-04-18发布 2011-04-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381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华、张立峰、窦铁岭、张笑归、杨向东、杨福存。DB13/T 13812011 1 冀西北高寒区小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南瓜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及生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高寒区小南瓜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冀西北高寒区 冀西北高寒区系指河北省坝上的张北、沽源、康保、尙义、丰宁、围场6县。3.2 小南瓜 小南瓜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指果实为扁圆型,单果重一般在1.02.0千克的小型瓜类。3.3 破心期 瓜苗真叶长出的时期。3.4 根瓜 瓜蔓上着生第一个瓜。4 产地环境 选择在气候冷凉,年积温2 0002 500,降水400 mm500 m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的高寒半干旱砂壤土或壤土种植。DB13/T 13812011 2 5 生产技术管理 5.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耐贮运、肉质粉甜、风味佳、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生育期为100110天的小南瓜品种。5.2 育苗技术 5.2.1 育苗方式 采用7.0cm7.5 cm的纸质或8cm8 cm塑料营养盘育苗,育苗在塑料拱棚内进行,塑料拱棚的大小视育苗数量而定。5.2.2 种子用量 育苗移栽亩用种量100g150g,直播亩用种量200g250g。5.2.3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16715.1中二级以上标准。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0。5.2.4 种子处理 5.2.4.1 晒种 选择晴天上午10点钟前晒种12小时。5.2.4.2 消毒 将精选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再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1520分钟消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5.2.4.3 浸种催芽 将消毒后的小南瓜种子浸泡在30温水中一昼夜,保证种子吸足水分。经浸泡后的种子置于2530环境中催芽,70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5.2.5 营养土 5.2.5.1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以腐熟农家肥及当地的旱滩土(草甸栗鈣土)1:1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尿素1.0 kg;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2.0 kg,当地的旱滩土应来源于近三年内未种过葫芦科作物的农田。5.2.5.2 营养杯装土 将纸质或塑料营养杯平摆在育苗塑料棚内,均匀装入营养土至营养杯上沿1.0 cm1.5 cm处。DB13/T 13812011 3 5.2.6 育苗播种 播种前12小时前为装满营养土的营养杯浇透水,选择萌发、露白的种子进行播种。每个营养杯播1颗种子,种子平放,胚根朝下,然后在营养杯表面覆盖1.0 cm1.5 cm厚的营养土,然后盖上农膜保墒增温。5.2.7 苗床管理 5.2.7.1 揭膜 当种子出苗70左右时及时揭去覆盖的农膜,进行通风。5.2.7.2 肥水管理 育苗期间,天气干旱时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苗床见干见湿。在出苗至破心期喷施0.5磷酸二铵肥水或10稀粪水一次。幼苗二叶一心时准备移栽。5.2.7.3 温度调控 育苗期间依据昼夜温度,通过棚外草帘调控棚内温度,棚内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在1416;5.2.7.4 通风炼苗 幼苗二叶一心时打开拱棚两侧进行通风炼苗,通风时间要依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天通风时间为8:0016:00,第二天为8:0018:00,第三天开始视天气情况实施全天24小时炼苗,然后可以移栽大田。5.3 整地 5.3.1 施基肥 将预先腐熟好的农家肥1 000 kg/亩1 500 kg/亩,与尿素10 kg/亩、磷酸二铵20 kg/亩充分混匀,按照小南瓜的行距2 m,集中施于行内。5.3.2 旋耕整地 按照2米行距进行旋耕,旋耕幅宽0.5 m,深0.25 m 5.3.3 盖地膜 用0.8 m宽的白色或黑色地膜将旋耕好的栽种行覆盖。5.4 移栽定植 5.4.1 移栽时间 DB13/T 13812011 4 移栽时间为5月下旬6月初。5.4.2 定植密度 小南瓜种植密度为800株/亩1 000株/亩。行距2米,株距35 cm45 cm。5.4.3 定植方法 5.4.3.1 挖穴 按照株行距要求,在覆好地膜的行内挖穴,穴深5 cm8 cm,穴内土放于穴旁的地膜上,用于栽苗后覆土。5.4.3.2 浇水 在每穴内浇水不少于1千克,如果一次不能完成可以分两次浇完。5.4.3.3 栽苗 选择健壮幼苗,在每穴内栽苗1株,定植深度以比地面略深1 cm左右为宜,栽后立即覆土并压好地摸。5.5 直播 5.5.1 整地 在4月底或5月初用在准备种植小南瓜的农田按照2米的行距进行间隔深松旋耕整地,行宽60 cm或依旋耕机作业宽度而定。5.5.2 点水播种 在整好的直播地上进行小南瓜播种,种子可以催芽,也可以干籽直播。按着设计好的株距(见5.5.2定植密度)用小铲挖穴,穴深2 cm3 cm,穴内点水不少于0.5 kg,每穴播种12粒种子,盖土1.0 cm1.5 cm。5.5.3 覆膜 播完种后马上用0.8m宽的白色或黑色地膜在播种行上进行覆膜。5.5.4 放风 播种后约710天出苗,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放风,12片真叶时,每穴选留1株壮苗。5.6 田间管理 5.6.1 查苗补苗 DB13/T 13812011 5 育苗移栽时,定植后34天应及时查苗、补苗,直播时在播后10天进行查苗定苗,确保苗全苗壮。5.6.2 压蔓 植株从第79节起每长出3节压一次蔓,全生育期一般压蔓23次。5.6.3 追肥 缓苗后追一次“促苗肥”,用0.5的尿素溶液,亩追施尿素1 kg。座瓜后重施氮肥和磷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 kg、磷酸二铵5 kg、从坐果开始没10天喷施一次,总计喷施34次。5.6.4 整枝 只留主蔓结瓜,侧蔓全部摘除。每株留12个瓜。坐瓜部位第一瓜以23节、第二瓜以78节为宜,根瓜应及时摘除。5.6.5 去顶 当小南瓜主蔓长出第15片叶时,去掉顶尖,使整个主蔓在生育期内维持15个叶片。5.6.6 授粉 在雌花开放阶段,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在每天早上6:0010:00,采摘刚完全开放的雄花,除去花瓣,将花粉轻轻粘到刚完全开放的雌花柱头上,也可用毛笔将花粉传到雌花柱头上。5.7 病虫害防治 5.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5.7.2 主要病虫害 5.7.2.1 苗期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立枯病。5.7.2.2 田间主要病虫害:白粉病、炭疽病、蚜虫、根结线虫病等。5.7.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 的要求。注意轮换用药,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 1。DB13/T 13812011 6 表 1 小南瓜主要病虫害防治 5.8 收获 5.8.1 适时采收果实 当果实已充分肥大,果梗发生网状龟裂木质化时,要及时采摘成瓜,促进后批果实膨大。一般采收应在开花后两个月左右。5.8.2 收后田园整理 采收结束后,用镰刀将瓜蔓从地表割断,尽可能不要损坏地膜,为小南瓜田非生长季保墒、减少土壤风蚀提供基础。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与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猝倒病 立枯病 72.2普力克水剂400倍喷雾 15恶霉灵 可湿性粉剂450 倍喷雾 20土菌灵水剂600800倍喷雾 7 3 7 白粉病 50翠贝水分散颗粒剂1 500-2 000倍喷雾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喷雾 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喷雾 7 7 7 炭疽病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10001 500倍喷雾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喷雾 5 7 蚜虫 5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喷雾 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雾 7 5 根结线虫病 10地虫克粉可湿性粉剂22.5公斤/亩穴施 10福气多粉粒剂 1.52公斤/亩穴施 0.5阿维菌素颗粒剂5公斤/亩穴施 15 15 3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