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480-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4802014 代替 DB51/T 480-2005 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 2014-09-19发布 2014-10-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480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生产条件.1 5 栽培技术要点.1 6 饲草利用.3 DB51/T 48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2014年5月第一次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DB51/T 480-2005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游明鸿、张玉、白史且、卞志高、李达旭、张昌兵、鄢家俊、吴婍、季晓菲、王丽焕、宾莉。DB51/T 4802014 1 川草 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栽培技术要点、饲草利用等。本标准适用于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生产的单位和个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 1343-2007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DB51/T 686-2007 牧草青干草调制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川草 2号老芒麦 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 川草2号老芒麦是以川西北高原红原县天然草地的野生老芒麦群体为育种原始材料,采用系统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穗系混合品种,1991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083。4 生产条件 4.1 区域选择 选择海拔2000 m4000 m、年均降水量400 mm、0积温达10001800的川西高原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4.2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沥水、土层较厚、肥力中等、相对集中成片、交通方便的亚高山退化草甸草地、鼠害鼠荒地、撩荒地。建植的割草地周围应安装围栏,建植的放牧草地在苗期或返青期最好也用围栏与外界隔离。5 栽培技术要点 5.1 地面处理 DB51/T 4802014 2 5.1.1 人工草地 土地翻耕前,清除地面的石块等杂物,秋季深翻15 cm20 cm。翌年植物返青后用灭生型除草剂均匀喷洒地面,当所有植株明显出现药害后,用重耙纵横交错地把土地耙细。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15000 kg/hm220000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50 kg/hm2225kg/hm2作基肥,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壤耙细、耙平。除杂用药按照GB 4285-1989执行。5.1.2 改良天然草地 一般用钉耙或重耙划破草地表土层,深度5 cm10 cm,或采用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在播种时直接疏松播种层土壤。对局部杂草较多的地块,耙地播种前半月选择晴天喷洒选择型除草剂清除阔叶杂草。除杂用药按照GB 4285-1989执行。5.2 播种 5.2.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求在三级(含)以上。具体按照GB 61422008执行。5.2.2 播种时期 于5月中旬至6月进行春播。5.2.3 播种方式 5.2.3.1 单播 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 cm40 cm。5.2.3.2 混播 与披碱草属的其他种以及早熟禾属、羊茅属等禾本科牧草或紫花苜蓿、红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时可直接混合撒播或条播;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先宽行(行距60 cm)条播紫花苜蓿、红三叶等豆科牧草,待豆科牧草定植后再每行中间条播川草2号老芒麦。5.2.4 播种量 种子用价100%时,单播人工草地条播播量30 kg/hm237.5 kg/hm2,撒播播量37.5 kg/hm245 kg/hm2,改良草地补播播量15 kg/hm222.5 kg/hm2。禾豆混播时,禾本科以单播用量70%75%、豆科以单播用量50%60%;两种禾禾混播时,各以单播用量70%用种。三种禾禾混播时,各以单播用量50%用种。种子用价不足100%时,可按实际用价调高。5.2.5 播种深度 1 cm2 cm。5.3 田间管理 5.3.1 杂草防除 苗期和返青期加强杂草的防控。三叶期后视杂草情况,单一人工草地选用阔叶型除草剂防治地面阔叶杂草。除草剂按照GB 4285-1989执行。禾豆混播草地人工拔除毒杂草。DB51/T 4802014 3 5.3.2 施肥 苗期可肥药混施,用量为尿素5000 g/hm27500 g/hm2+28%苯磺唑酮可湿性粉剂75g/hm2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27 g/hm2;分蘖-拔节期除杂后,视牧草生长情况追施尿素75 kg/hm2150 kg/hm2,牧草刈割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 kg/hm2150 kg/hm2。5.3.3 病虫鼠害防治 若发现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粘虫等虫害,选用国家规定的药物防治。具体按照GB 4285-1989执行。鼠害严重时可采用人工捕杀或安装招鹰架。6 饲草利用 可刈割鲜饲,或调制成青干草或青贮草料利用,亦可直接放牧利用。6.1 刈割利用 花期刈割,留茬 6 cm 左右。调制青干草参照 DB51/T 686-2007 执行。调制青贮料时,刈割后摊晒至水分含量 65%75%时,切成2 cm3 cm 短节后加乳酸菌 0.5 ml/kg FM,混合均匀后再装袋抽真空密封保存或装青贮桶密封保存,或直接裹包保存。6.2 放牧利用 放牧利用按照NY/T 1343-2007的规定进行。_ DB51/T 480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