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DB51/T 1668-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XXXXX2013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报批稿)2013-XX-XX发布 2013-XX-XX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XXXXX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应描述的品种信息.1 5 特征特性.2 6 产量表现.5 7 抗性.5 8 纤维品质.5 9 主要栽培措施.5 10 适宜种植区域.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性状的测试方法.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棉花品种描述示例.15 DB51/XXXXX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丽、叶鹏盛、曾华兰、卢跃华、谭功燮、何芳、林勇、韩友学。DB51/XXXXX2013 1 棉花品种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品种描述的内容和方式。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育(引)棉花新品种公告以及棉花商品种子的品种说明。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297-200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棉花 NY/T 2238-2012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棉花 GB/T 20392-2006 HVI棉纤维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3 总则 3.1 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真实,不以虚假、欺骗性、或者使种子使用者误解的内容介绍品种。3.2 描述条款应明确,描述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公认的科学依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3.3 品种描述应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4 应描述的品种信息 4.1 品种名称 品种名称采用品种审定机构或品种权授权机构批准的名称。4.2 品种育(引)者和选(引)育时间 标明品种选育(引种)单位或个人名称,选育(引种)时间为完成的时间,以完整的年号表示。4.3 品种类型 4.3.1 植物学类型 根据棉花的植物学分类,栽培品种主要为陆地棉和海岛棉类型。4.3.2 遗传类型 根据棉花的遗传学分类为常规棉和杂交棉。4.3.3 皮棉颜色类型 DB51/XXXXX2013 2 根据棉花的皮棉颜色分类为白色、棕色、绿色三种类型。4.3.4 转基因与否类型 根据选育过程中转入外源基因与否,分类为非转基因、转基因类型。4.4 品种来源 应详细说明品种选育的遗传背景及血缘关系,以及选育方法。4.5 品种审定编号 标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所公布的品种审定编号。5 特征特性 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包含植物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虫性状等四方面,分为应描述性状和宜描述性状。应描述性状为每个品种必须描述的基本性状;宜描述性状是在应描述性状不足以描述某一品种的典型特征特性时,进一步描述的性状。宜描述性状为标志性性状的,则必须描述。5.1 应描述的性状 5.1.1 全生育期 从出苗期至50%的棉株吐絮的天数。以d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2 株型 分类为圆柱形、圆锥形和球形。5.1.3 株高 在吐絮期主茎茎干从子叶节位到主茎顶端的高度。以cm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4 果枝数 棉株打顶后着生于主茎的果枝数量。以台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5 单株成铃数 在吐絮期单一棉株上着生的有效成铃数。以个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6 铃形 花铃期开花后约30d的棉铃的形状。分为圆形、卵形、椭圆形和锥形。5.1.7 单铃籽棉重 在收获期棉株中部果枝上第12果节着生的吐絮棉铃的籽棉平均重量。以g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8 衣分 DB51/XXXXX2013 3 在收获期棉株中部果枝上第12果节着生的吐絮棉铃的籽棉,经轧花后的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以%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9 衣指 在收获期棉株中部果枝上第12果节着生的吐絮棉铃的籽棉,其中每百粒棉籽上纤维的重量。以g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0 籽指 在收获期棉株中部果枝上第12果节着生的吐絮棉铃的籽棉,其中每百粒棉籽的重量。以g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1 纤维上半部长度 以mm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2 比强度 以cN/tex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3 马克隆值 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4 整齐度 以%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1.15 纺纱均匀性指数 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2 宜描述的性状 5.2.1 主茎茸毛及密度 主茎茸毛分为有、无两种类型;茸毛密度分为无或极少、少、中、多、极多类型。5.2.2 果枝类型 花铃期至吐絮期目测果枝上的果节数目。铃柄直接着生于主茎叶腋的为零式果枝;果枝上仅有一个果节的为有限果枝;果枝上具有多个果节的为无限果枝。5.2.3 第一果枝节位 现蕾期主茎茎杆下半部子叶节至第一果枝的节间数。5.2.4 果枝与主茎夹角 盛花期中、下部果枝与主茎夹角。分为小、中、大类型。5.2.5 叶片形状 现蕾期至吐絮期棉株中部叶片的形状。分为掌形、掌形到指形、指形、披针形。DB51/XXXXX2013 4 5.2.6 叶片大小 现蕾期至吐絮期棉株中部叶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5.2.7 叶片色素腺体及密度 幼苗期至吐絮期叶片上色素腺体情况。分为有、无类型。叶片上色素腺体密度分为无或极少、少、中、多类型。5.2.8 花铃期叶片颜色 花铃期棉株中部叶片颜色。分为浅绿色、中等绿色、深绿色类型。5.2.9 苞叶大小 花铃期棉铃的苞叶大小。分为小、中、大类型。5.2.10 花瓣颜色 花铃期当日上午开花花瓣的颜色。分为乳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5.2.11 柱头高度 花铃期当日开花的雌蕊柱头的高度。分为低于雄蕊、等于雄蕊、高于雄蕊类型。5.2.12 花药颜色 花铃期当日上午开花雄蕊的颜色。分为乳白色、中等黄色和深黄色类型。5.2.13 铃大小 花铃期开花后约30天的棉铃的大小。分为大、中、小类型。5.2.14 铃柄长度 花铃期铃龄约30天的棉铃铃柄的长度。分为短、中、长类型。5.2.15 铃表面光滑程度 铃期约30 天铃龄的棉铃外表面光滑程度。分为光滑、中、粗糙类型。5.2.16 铃尖突起程度 花铃期铃龄约30天的棉铃铃尖的突起程度。分为弱、中、强类型。5.2.17 吐絮程度 吐絮期至收获期充分吐絮棉铃铃壳开裂的程度和用手采摘子棉的难易程度。分为紧、中、畅类型。5.2.18 黄花率 收获结束后单位籽棉重量中黄花所占的百分率。以%表示,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5.2.19 短绒 DB51/XXXXX2013 5 收获期脱绒种子的短绒分为有、无类型。短绒密度分为无或极疏、疏、中、密、极密类型。短绒颜色分为白色、灰色、绿色、棕色类型。6 产量表现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结果,平均籽棉产量(kg/667m2)、皮棉产量(kg/667m2)、白花皮棉产量(kg/667m2),分别为对照品种的百分比(精确到小数2位)。7 抗性 7.1.1 抗枯萎病性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病指精确到小数2位,抗枯萎病性分为免疫、高抗、抗病、耐病、感病类型。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7.1.2 抗黄萎病性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黄萎病病指精确到小数2位,抗黄萎病性分为免疫、高抗、抗病、耐病、感病类型。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7.1.3 抗棉铃虫性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抗棉铃虫性鉴定结果,棉铃虫蕾铃为害减退率精确到小数2位,抗棉铃虫性分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类型。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7.1.4 抗棉红铃虫性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抗棉红铃虫性鉴定结果,棉红铃虫籽害减退率精确到小数2位,抗棉红铃虫性分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类型。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8 纤维品质 XXXX年XXXX年XX(国家、省)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检测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纺纱均匀性指数精确到小数1位,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9 主要栽培措施 9.1 播期 播期以某月上、中、下旬表示。9.2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以株/亩表示。9.3 施肥方式 基肥、追肥的种类、比例、数量以及追肥的时期和方法。DB51/XXXXX2013 6 9.4 化学调控 蕾期至花铃期施用缩节胺化控次数、每亩累计施用量。9.5 病虫防治措施 防治对象、时期与方法。10 适宜种植区域 以品种审定通过的区域为准。DB51/XXXXX2013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性状的测试方法 A.1 皮棉颜色 观测时期:吐絮期至收获期。观测对象:皮棉。观测方法:目测。参照表A.1。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1 皮棉颜色类型 皮棉颜色分类 白色 棕色 绿色 标准品种 川杂棉30 川彩棉3号 川彩棉4号 A.2 株型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整个植株。观测方法:观察上、中、下部果枝的长短。参照图A.1。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圆柱形 圆锥形 球形 图A.1 株型类型 DB51/XXXXX2013 8 A.3 铃形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铃。观测方法:目测,开花后约30 天(铃龄达30 天左右)的棉铃的形状。参照图A.2。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圆形 卵形 椭圆形 锥形 图A.2 铃形类型 A.4 主茎茸毛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主茎茎杆。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测。参照表A.2和图A.3。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2 主茎茸毛有无类型 主茎茸毛有无分类 无 有 标准品种 鄂抗棉9号 中棉所19 无或极少 少 中 多 极多 图A.3 主茎茸毛密度类型 DB51/XXXXX2013 9 A.5 果枝类型 观测时期:花铃期至吐絮期。观测部位:果枝。观测方法:目测果枝上的果节数目。铃柄直接着生于主茎叶腋的为零式果枝;果枝上仅有一个果节的为有限果枝;果枝上具有多个果节的为无限果枝。参照图A.4。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零式果枝 有限果枝 无限果枝 图A.4 果枝类型 A.6 果枝与主茎夹角 观测时期:盛花期。观测部位:中、下部果枝。观测方法:用量角器测量下部第5果枝与主茎的夹角,计算平均值。参照表A.3和图A.5。观 测 量:不少于20 株。表A.3 果枝与主茎夹角的分级类型 果枝与主茎夹角 45 4560 60 级别 小 中 大 小 中 大 图A.5 果枝与主茎夹角类型 DB51/XXXXX2013 10 A.7 叶片形状 观测时期:现蕾期至吐絮期。观测部位:棉株中部叶片。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A.6。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掌形 掌形到指形 指形 披针形 图A.6 叶片形状类型 A.8 叶片大小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株顶部往下第四片主茎叶。观测方法:目测,或用尺子测量叶片长、宽尺寸。参照表A.4。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4 叶片大小的分级标准 叶片大小分类 小 中 大 标准品种 中棉所30 川杂棉30 川棉243 A.9 叶片色素腺体 观测时期:幼苗期至吐絮期。观测部位:叶片。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叶片上有无色素腺体,背部比较容易观测。参照表A.5和图A.7。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5 叶片色素腺体有无类型 叶片色素腺体分类 无 有 标准品种 中棉所13 中棉所12 DB51/XXXXX2013 11 A.10 苞叶大小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铃的苞叶。观测方法:目测,观测铃龄约30天的棉铃苞叶包裹棉铃的程度。参照表A.6。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6 苞叶大小的分级标准 苞叶包裹棉铃程度 小于1/2 1/22/3 大于2/3 苞叶大小分类 小 中 大 A.11 花瓣颜色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花瓣。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上午开花花瓣的颜色。参照图A.8。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乳白色 黄色 粉红色 红色 图A.7 花瓣颜色类型 A.12 柱头高度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雌蕊柱头。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开花柱头的高度。参照表A.7。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7 柱头高度类型 柱头高度分类 低于雄蕊 等于雄蕊 高于雄蕊 标准品种 中棉所30 中棉所12 中棉所35 DB51/XXXXX2013 12 A.13 花药颜色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雄蕊。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上午开花雄蕊的颜色。参照图A.9。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乳白色 中等黄色 深黄色 图A.8 花药颜色类型 A.14 铃大小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铃。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卡尺测量第15 果枝第12 果节上铃龄约30 天的棉铃。参照表A.8。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8 铃大小的分级类型 铃大小分类 小 中 大 标准品种 新棉33B 中棉所12 军棉1号 A.15 铃柄长度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铃铃柄。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尺子测量铃龄约30 天的棉铃铃柄的长度。参照表A.9。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计算平均数。表A.9 铃柄长度的分级类型 铃柄长度,cm 2.5 2.54.0 4.0 铃柄长度分类 短 中 长 DB51/XXXXX2013 13 A.16 铃表面光滑程度 观测时期:铃期。观测部位:棉铃外表面。观测方法:目测,约30 天铃龄的棉铃。参照表A.10。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表A.10 铃表面光滑程度的分级类型 铃表面光滑程度分类 光滑 中 粗糙 标准品种 中棉所12 泗棉3号 军棉1号 A.17 铃尖突起程度 观测时期:花铃期。观测部位:棉铃铃尖。观测方法:目测,观测铃龄约30 天的棉铃铃尖的突起程度。参照图A.10。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弱 中 强 图A.9 铃尖突起程度类型 A.18 吐絮程度 观测时期:吐絮期至收获期。观测部位:棉铃。观测方法:目测,观察充分吐絮棉铃铃壳开裂的程度和用手采摘子棉的难易程度。参照图A.11。观 测 量:不少于40 株。DB51/XXXXX2013 14 紧 中 畅 图A.10 吐絮程度类型 A.19 短绒密度 观测时期:收获期。观测样品:未脱绒种子。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种壳表面短绒疏密程度。参照表A.11和图A.12。观 测 量:不少于100 粒种子。表A.11 短绒密度的分级类型 短绒密度分类 无或极疏 疏 中 密 极密 标准品种 海7124 新海14号 豫棉19 泗棉3号 中棉所35 白色 灰色 绿色 棕色 图A.11 短绒颜色类型 DB51/XXXXX2013 1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棉花品种描述示例 棉花品种描述内容通常包括品种信息、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品质、栽培措施和适宜种植区域等。描述要求:1、名称:按审定名或保护名描述。2、来源:杂交种介绍两个亲本,不育系、恢复系、常规种介绍血缘关系。3、类型:按本标准规定的类型进行描述。4、特征特性:应描述性状的全部性状,显著区别于其它品种的宜描述性状。5、适宜种植区域:使用价值须严格按审定公告进行描述。6、栽培措施:须按本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描述。示例:川杂棉30 川杂棉30(GA18Z0242),属陆地棉白色纤维类型,为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2007年育成,201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川审棉2013 003)。该品种生育期133d,中熟类型。植株圆锥形,主茎茸毛稀少,叶片中等大。株高96.9cm,果枝13.0台。结铃性强,单株成铃23.6个,铃卵形,单铃籽棉重6.6g,衣分40.4%,衣指7.7g,籽指11.4g。2008年-2009年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籽棉产量251.09kg/亩、皮棉产量103.45kg/亩、白花皮棉产量89.35kg/亩,分别为对照品种川杂13的122.45%、122.70%和126.42%。枯萎病病指4.10,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26.93,耐黄萎病;棉铃虫蕾铃为害减退率87.92%,高抗棉铃虫;棉红铃虫籽害减退率81.94%,高抗棉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4mm,比强度30.2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86.0%,纺纱均匀性指数154.2。该品种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1600-2400株。施肥采取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秋桃肥的策略,施肥量以底肥占50%,花肥占40%,保桃肥占10%为宜。田间管理从见蕾至花铃期化控3-4次,每亩累计施用缩节胺3-5g。病虫害重点防治盲蝽、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二代棉铃虫和红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监测防治。该品种适宜四川棉区种植。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