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10 B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9342013 代替 DB35/T 934-2009地理标志产品 建宁黄花梨 2013-12-04发布 2014-03-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建宁黄花梨 DB35/T 9342013*2014年 3月第一版 2014年 3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934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2年第112号公告制定。本标准修改并代替DB35/T 934-2009,本次修订主要对标准名称、适用范围、种植环境、栽培技术、卫生指标等部分进行了修改。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建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建宁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崇高、林洪龙、胡建霞、夏玲、邓文卿、邱桂林、曾启雄、陈群钦。DB35/T 9342013 1 地理标志产品 建宁黄花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宁黄花梨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建宁黄花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 取样方法 GB/T 10650-2008 鲜梨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建宁黄花梨 指产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所辖行政区域内,按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生产,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黄花梨果实。建宁县黄花梨属蔷薇科梨属植物,果实呈圆锥形或近圆形,果形端正,肉质洁白,质地脆嫩,汁多味爽,石细胞少,具有微香。3.2 缺陷果 DB35/T 9342013 2 生长发育不良未能正常成熟的果实,以及在采收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机械损伤或颜色的改变,如破碎、刮伤等。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建宁黄花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范围,即福建省建宁县现辖的行政区域内,见附录 A。5 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 5.1 环境要求 5.1.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13要求。5.1.2 气候 年平均温度14.0 16.9,年积温4000 5800,一月平均气温2.1 7.6,年降雨量1600 mm 2000 mm,年日照时数1700 h。5.1.3 立地条件 园地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或紫色土,质地为中壤土,有机质含量2.0%,土层厚度1 m,排水良好,土壤pH值为5.5至6.5。5.2 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 见附录B。5.3 采收 5.3.1 采收时期 7月中至8月初。采收时,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应在11.5%以上。5.3.2 采收方法 做到分批采收,避免雨天和晴天正午采收,采收时应轻采轻放,严格控制机械损伤。6 质量要求 6.1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DB35/T 9342013 3 表 1 感官指标 6.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理化指标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可溶性固形物/(%)11.5 总酸/(%)0.15 6.3 安全指标 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有关规定。7 试验方法 7.1 感官指标 项 目 指 标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二 等 品 基本要求 各等级的鲜果必须完整良好,新鲜洁净,无不正常的外部水份,无异味,具有贮存和市场要求的成熟度。果 形 圆锥形,端正,果梗完整。圆锥形,正常,果梗完整。圆锥形,正常,允许有轻微的缺陷,果梗完整。色 泽 黄褐色,色泽均匀 黄褐色,色泽尚均匀 黄褐色,色泽较正常 单果重,g 300 250299 225249 果 面 缺陷允许项 果面光洁,不允许有下列影响外观和品质的缺陷 允许下列规定的缺陷不超过2项 允许下列规定的缺陷不超过3项 机械伤 不允许 允许轻微伤 1 处,面积不超过0.5cm2。允许轻微伤2 处,总面积不超过1.0cm2。水锈、药斑 不允许 允许轻微薄层,总面积不超过果面的1/8。允许轻微薄层,总面积不超过果面的1/4。日灼 不允许 允许桃红色不超过1.0cm2。允许轻微的日烧伤害总面积不超过3.0cm2,但不得肿泡、裂开或伤部果肉变软。虫伤 不允许 允许轻微干枯虫伤1处,总面积不超过 0.2cm2,食心虫害不允许 允许轻微干枯虫伤 3 处,总面积不超过0.8cm2,食心虫害不允许 病害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果 肉 肉白,质地脆嫩,汁多味爽,石细胞少,具有微香,酸甜适口,“化渣”。DB35/T 9342013 4 随机取10个样梨,对其感官要求采用目测、品尝方式进行评定,用感量为0.1g的衡器称重测定单果重量,梨的横径、纵径用丈量法检测,外观用目测评定。7.2 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按GB/T 10650-2008附录B进行,总酸按GB/T 12456进行。7.3 安全指标 污染物限量按GB 2762中规定的相关方法检测,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按GB 2763中规定的相关方法检测。7.4 净含量 按 JJF 1070 的规定检测。8 检验规则 8.1 组批和抽样 8.1.1 组批:以同区域、同单位、同等级的产品为一批。8.1.2 抽样:按 GB/T 8855 规定执行。8.2 检验分类 8.2.1 出场检验 出场检验的项目为感官检验和可溶性固形物,产品须经场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方可出场。8.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中质量要求所规定的全部项目,在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当种植规格,管理方式或环境条件有重大改变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8.3 判定规则 8.3.1 果实大小差异 串级果以个计算不超过3%。8.3.2 腐烂果 起运点不应有,在本省内异地运输不超过2%,重伤不超过1%。8.3.3 缺陷果 优等品1%,一等品5%,二等品10%。8.3.4 结果判断 检查结果如不符合该等级要求,应降等级处理。8.4 检查期限 货到产地站台6 h以内检验,货到目的地12 h以内检验。DB35/T 9342013 5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按GB 7718、GB/T 191的规定,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等级、产地、场址、执行标准号。获得批准的企业,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建宁黄花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9.2 包装 9.2.1 产品采用瓦楞纸包装,瓦楞纸箱应符合 GB/T 6543 要求,内包装可用泡沫网或获得国家许可的食品用纸包装。9.2.2 产品包装单件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9.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装卸、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产品在站台或码头待运时,应堆放整齐,层数不宜过高,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曝晒、雨淋。9.4 贮存 按照GB/T 10650-2008规定执行。A DB35/T 9342013 6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建宁县黄花梨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 A.1 建宁黄花梨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见图A.1。图A.1 建宁黄花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DB35/T 9342013 7 A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建宁县黄花梨的种苗繁殖和栽培技术 B.1 种苗繁殖技术 B.1.1 圃地整理 苗圃应选择避风、排水良好、效能方便、水源充足的平地和缓坡丘陵山地。充分耘耙后开始做畦,整平畦面。B.1.2 砧木苗培育 以豆梨为砧木,砧木种子选择秋播,当种苗长至45真片时移植,株行距10 cm20 cm,并做好施肥、除草等栽后管理工作。B.1.3 苗木嫁接 嫁接方法多采用春季单芽切接,嫁接部位在砧木离地面5cm以上,未成活的应及时补接。B.1.4 嫁接苗管理 对接芽以下的砧蘖随发随抹,接芽抽高10 cm后及时追肥,做好病虫防治。B.2 栽培技术 B.2.1 园地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运输方便的平地或坡度25度以下的缓坡山地。B.2.2 园地建设 山地按等高水平梯台修筑,台面宽 3.5 m4.0 m;园内设置干道、支道、耕作道、蓄水池,盘山道内侧开好排水沟。B.2.3 苗木栽植 栽种时间一般以落叶后至 2 月中旬为宜,山地梨园株行距为 4 m4 m,平地梨园株行距为 4 m(4 m5m)。配以适当比例的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为 4:1,授粉品种以翠冠、新世纪、清香等为宜。B.2.4 果园管理 B.2.4.1 水分管理 雨季注重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过园干;旱季果园应每 5 天7天引水灌溉一次,使土壤保持田间持水量 60%左右。DB35/T 9342013 8 B.2.4.2 施肥 B.2.4.2.1 施肥管理 化肥使用安全要求按NY/T 496规定执行。B.2.4.2.2 施肥技术 幼年树少量多次,全年施肥57次;成年树秋冬季重施基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 t,追肥按传统的施肥时期施好花前肥、壮果肥、采后肥。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放射沟、条沟、穴施等。B.2.4.3 整形修剪 B.2.4.3.1 幼年树 1年3年以培养骨架为主,第一年苗木定植后留高70 cm80 cm定干,在主干上着生3个主枝,主枝成水平45度角向三个方向开展延伸。4年6年树应以缓为主,适当轻剪,促进生成结果枝,获得早期丰产。B.2.4.3.2 成年树 主要是缓放和短截相结合,控制徒长枝,竞争枝,适当回缩。B.2.4.4 产量控制 每公顷产量40 t。B.2.4.5 病虫害防治 B.2.4.5.1 防治原则 农药使用安全要求按GB 4285规定执行。B.2.4.5.2 农药安全间隔期 施药15天后方可采摘梨果上市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