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319-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3192013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ulture 2013-02-20发布 2013-05-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3192013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连江县万兴水产有限公司、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连江县丰利水产综合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松泉、马平、吕依林、宋武林、黄应修、高明良、吕瑜、陈灿斯。DB35/T 13192013 1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养殖条件、放苗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养殖条件 3.1 水质 水源应符合GB 11607要求。3.2 池塘 以自然纳潮为主,底质为沙、沙泥或泥沙,以面积2hm23.3 hm2、平均水深1.5m以上为宜,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4 放苗准备 4.1 整池清淤 放养前,将池塘、进排水渠等处积水排干,封闸晒池,清除池底的淤泥和杂物,翻耕底质。4.2 安装拦网 池塘进水消毒前,根据闸门宽度和所需高度,用不同网目筛绢做成6m8m长的锥形网袋,前期进水网采用60目,中后期采用8目-4目。排水网采用弧形拦网,前期网目60目40目、中后期8目4目。进水网的安装应严密,网框缝隙应堵塞结实;排水网的底纲应固定在池底上,并压上沙袋。4.3 清塘消毒 DB35/T 13192013 2 放苗前15d20d,进水将池底淹没,每公顷用生石灰1500Kg2250Kg或漂白粉225Kg300Kg带水清塘消毒,有小杂鱼时可用15g/L20g/L茶籽饼毒杀。4.4 施肥培水 清塘消毒3d5d后,排干池水,洗池1次2次后进水至水深50cm左右,施放硫酸铵4g/m36g/m3或碳酸氢铵6g/m38g/m3和过磷酸钙0.4g/m30.6g/m3。培养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cm40cm。投苗前逐步加水至1m左右。5 苗种放养 5.1 苗种质量 附肢完整,无伤无病,规格整齐,反应灵敏。5.2 放养时间 幼蟹于6月开始放养;大规格蟹种可延至9月份;人工蟹苗可根据育苗或中间暂养情况确定放养时间。5.3 放养密度 规格为20000只/kg30000只/kg的人工蟹苗,每公顷放养75000只90000只;规格为800只/kg1000只/kg的幼蟹,每公顷放养30000只37500只;规格为8只/kg10只/kg的大规格蟹种,每公顷放养4500只6000只。6 养殖管理 6.1 饲料投喂 6.1.1 投喂原则 以“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为原则,根据天气、摄食、蜕壳情况作适当调整。水温低于20、高于32时减少投喂量,10以下停止投饵。6.1.2 饲料种类 投喂短齿蛤、寻氏肌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和海捕小杂鱼虾的,应保证新鲜;投喂配合饲料的,质量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要求。6.1.3 投喂量 仔蟹以摄食生物饵料为主,视池塘饵料生物丰度适当投饵。投喂配合饲料的,幼蟹的投喂量约占总体重的10%,大规格蟹种的投喂量约占总体重的5%,一天投喂2次4次。投喂鲜活饵料的,幼蟹的投喂量约占总体重的30%,大规格蟹种的投喂量约占总体重的10%,一天投喂1次2次。6.2 水质调控 6.2.1 水质条件 每天测定水温、盐度、pH值、铵态氮、透明度等理化指标,控制盐度2231,pH值7.88.4,溶解氧5mg/L以上,铵态氮含量0.5mg/L以下,透明度30cm40cm。DB35/T 13192013 3 6.2.2 换水 根据检测结果和水色情况换水。养殖前、后期不换水或少换水,高温期日换水量1/3左右。夏季、冬季应保持水位1.5m以上。6.2.3 调节水色 施肥调节藻类浓度,培养水色,保持水质稳定,高温期不宜施用碳酸氢铵,可用肥水剂肥水;酌情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降解池底污物,调节、改良水质。6.3 日常管理 6.3.1 巡塘 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变化和三疣梭子蟹活动、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3.2 养殖记录 建立养殖记录档案,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做好苗种、饲料、用药等养殖生产记录。7 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渔药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1。表1 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名 病原 症状 防治方法 弧菌病 弧菌 病蟹身体瘦弱,甲壳变色,附肢颤抖,呈昏迷状态。幼蟹发病初期用 0.5mg/L1mg/L 噁喹酸,或用 1 mg/L2mg/L 土霉素,全池泼洒,每天 1次,连续3d5d;成蟹每千克饵料加1克噁喹酸混合均匀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d7d。甲壳溃疡病 假单胞菌、螺旋菌、黄杆菌等 病蟹的甲壳上有数目不等的褐色溃疡性斑点,常见于蟹的腹面,发病早期出现点状的褐色溃疡斑点和红褐色的凹陷区域;在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成形状不规则的溃疡坏死区。预防措施: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性损伤;养殖密度要适当;设置隐蔽场所,减少相互残杀;及时剔除病蟹;投喂高质量饵料,缩短蜕壳周期;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用2mg/L土霉素,全池泼洒;用 1mg/L2mg/L 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周 1次,连泼 2 次3 次;每千克饲料加 0.5 克至1克噁喹酸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d7d。_ DB35/T 13192013 福建省地方标准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DB35/T 13192013*2013年 3月第一版 2013年 3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