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3302016 滨海盐土盐地碱蓬种植技术规程 2016-05-23发布 2016-07-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33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秀萍、李可晔、张国新、刘艳芬、鲁雪林、刘雅辉、王世威、杨小仓、孙昌岩、孙建平、姚玉涛。DB13/T 23302016 1 滨海盐土盐地碱蓬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盐土区盐地碱蓬种植的土壤治理、种植、水肥管理、种子采收、次年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全盐含量2.0%以上盐地碱蓬的种植。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滨海盐土 海相沉积物在海潮或高浓度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全剖面含盐的土壤,以氯化物为主,1m土体土壤全盐量0.6%,高者达2%3%或更高。2.2 盐地碱蓬 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别名翅碱蓬、黄须菜、碱蓬草,为藜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肉质化真盐生植物。3 土壤治理 3.1 种植区选择 选择土壤全盐含量2.0%以上的滨海滩涂区。3.2 地块整理 3.2.1 平整土地 对地块进行削高填洼。3.2.2 挖环形排水淋盐沟 用挖掘机挖上口宽3m、下口宽1.5m、深2m的排水淋盐沟。在台田内地势较高的地块设进水口、地势较低的地块设排水口。3.2.3 条形排水沟及条田的设置 台田内开挖与环形沟相通的排水淋盐明沟,沟深1 m,上口宽1.5m2.0m、下口宽0.5m,沟间距20m30m,形成条形改良田;条田与条形排水沟交界处筑成顶宽50、高40的围埝,拦存淡水。3.2.4 平整条田 DB13/T 23302016 2 对条田进行平整,依地势用横埝隔成34个方田,地势相差较大时,可增加横埝及方田数量,每个方田内需平整一致。3.3 灌水淋盐 3.3.1 淋盐标准 以土壤全盐含量降至1.5%以下为淋盐标准。3.3.2 淋盐方法 根据生产条件及雨水状况,选择下列三种淋盐方法之一。a)浇灌淋盐 条田平整后,由进水口引入淡水150m3/667m2,待盐分充分溶解后及时排至排水沟内。b)滴灌淋盐 滴灌淡水2次,每次80m3/667m2。c)雨水淋盐 淡水资源不足的区域,以围埝筑埂蓄存雨水淋盐。3.3.3 排水沟水位控制 灌水作业完成后,若排水沟内水位较高可进行排水(顺排或强排),以条形排水沟内无积水为宜。4 种植 4.1 种子准备 初次种植的地块,在种植区附近采集种子。4.2 整地类型 4.2.1 畦型 翻耕耙平,整地成畦田,畦宽1.5m2.0m。4.2.2 垄沟型 翻耕耙平,整地成垄沟型,沟底宽30cm,沟深20cm30cm,沟间距20cm。4.3 播种 4.3.1 播种时间 浇灌和滴灌淋盐区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雨水淋盐区雨季土壤全盐含量达到1.5%以下时开始播种。4.3.2 播种方式 人工撒播,播后覆土2mm3mm,踩实。4.3.3 播种量 DB13/T 23302016 3 5g/m26g/m2。5 水肥管理 5.1 浇水 发芽期保持土壤墒情良好,视墒情小水灌溉12次。5.2 施肥 一般在5月份进行生长期追肥,追施尿素5kg/667m210kg/667m2。6 种子采收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选取健壮植株,采集籽粒饱满的种子以备播种用。7 次年管理 次年对盐地碱蓬覆盖率80%以下的裸露地块,视墒情进行补种。_
展开阅读全文